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祖荫著
  • 出 版 社: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0255009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目录

前言 6

一情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

(一)重理时期 6

目录 6

目录 6

第一章情理论 6

第一章情理论 6

前言 6

一情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

(一)重理时期 6

(二)情理平衡时期 17

(二)情理平衡时期 17

(三)重情时期 36

(三)重情时期 36

二情理论的美学特征 53

(一)情和理的统一 53

二情理论的美学特征 53

(一)情和理的统一 53

(二)真情与愤书 60

(二)真情与愤书 60

(三)理趣与理障 67

(三)理趣与理障 67

第二章形神论 74

(一)哲学上的形神之辨与绘画理论 74

一形神论的形成和发展 74

第二章形神论 74

(一)哲学上的形神之辨与绘画理论 74

一形神论的形成和发展 74

(二)绘画形神理论的发展与诗文形神理论的勃兴 84

(二)绘画形神理论的发展与诗文形神理论的勃兴 84

(三)形神理论在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93

(三)形神理论在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93

二形神论的美学特征 106

(一)形神兼备 106

(一)形神兼备 106

二形神论的美学特征 106

(二)形真而圆 117

(二)形真而圆 117

(三)神和而全 127

(三)神和而全 127

(一)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关于虚实理论的哲学探讨 134

一虚实论的形成和发展 134

第三章虚实论 134

第三章虚实论 134

一虚实论的形成和发展 134

(一)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关于虚实理论的哲学探讨 134

(二)隋唐至宋代艺术领域里虚实理论的形成 142

(二)隋唐至宋代艺术领域里虚实理论的形成 142

(三)明清时期虚实理论的全面发展 149

(三)明清时期虚实理论的全面发展 149

二虚实论的美学特征 163

二虚实论的美学特征 163

(一)化实为虚 163

(一)化实为虚 163

(二)化虚为实 168

(二)化虚为实 168

(三)虚实相生 174

(三)虚实相生 174

(四)空间之美 181

(四)空间之美 181

第四章言意论 190

一言意论的形成和发展 190

(一)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190

——哲学上的言意之辨向美学范畴的转化 190

(一)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190

第四章言意论 190

一言意论的形成和发展 190

——哲学上的言意之辨向美学范畴的转化 190

——言意理论的发展时期 202

(二)唐宋 202

——言意理论的发展时期 202

(二)唐宋 202

——言意理论的广泛运用时期 214

——言意理论的广泛运用时期 214

(三)明清 214

(三)明清 214

二言意论的美学特征 220

(一)言近旨丰 220

二言意论的美学特征 220

(一)言近旨丰 220

(二)言外之意 233

(二)言外之意 233

(三)以意为主 243

(三)以意为主 243

一意境论的形成和发展 253

第五章意境论 253

一意境论的形成和发展 253

第五章意境论 253

(一)意境的孕育期 254

(一)意境的孕育期 254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254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254

——唐宋 256

(二)意境的提出和形成期 256

——唐宋 256

(二)意境的提出和形成期 256

(三)意境的深入发展期 269

明清至近代 269

明清至近代 269

(三)意境的深入发展期 269

二意境论的美学特征 282

二意境论的美学特征 282

(一)意与境浑 283

(一)意与境浑 283

(二)境生象外 291

(二)境生象外 291

(三)自然之美 300

(三)自然之美 300

第六章体性论 309

第六章体性论 309

一体性论的形成和发展 310

(一)体性理论的建立 310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310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310

(一)体性理论的建立 310

一体性论的形成和发展 310

(二)体性理论的发展 321

——隋唐至明中叶 321

——隋唐至明中叶 321

(二)体性理论的发展 321

(三)体性理论的个性美 331

明清至近代 331

(三)体性理论的个性美 331

明清至近代 331

二体性论的美学特征 340

(一)文如其人 340

(一)文如其人 340

二体性论的美学特征 340

(二)不主一格 349

(二)不主一格 349

(三)刚柔相济 356

(三)刚柔相济 356

(四)务盈守气 361

(四)务盈守气 3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