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培琳主编;袁世宏等编写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7710341
  • 页数:166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 1

2.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形成?它与《中医理论基础》的关系是怎样的? 1

3.张仲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

4.何谓“金元四大家”?各为何学术流派? 1

5.“寒凉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1

6.“攻下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2

7.“补土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2

8.“养阴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2

9.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

10.人体各组成部分是怎样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2

11.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有何主要影响? 2

12.奠定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的著作是什么?它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3

13.河间学派的主要医家有哪几位?受其影响较大的学派是什么? 3

14.刘完素认为脏腑的本气是什么?本气虚实是如何变化的? 3

15.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 3

16.宋代陈无择所倡的三因说其要点是什么? 3

17.钱乙五脏辨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4

18.试举例说明钱乙对五脏辨证的应用。 4

19.试述张从正病邪理论的要点。 4

20.李杲的《脾胃论》中,在脾胃生理功能方面有哪些主要观点? 4

21.试述朱震亨《相火论》的主要内容。 4

22.朱丹溪是怎样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的?为什么说它具有生理的病理两方面的意义? 5

23.朱震亨论述阴升阳降,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有何意义? 5

24.朱丹溪是怎样论治火证的?他对气火问题有何精辟之论? 6

25.试述张介宾阴阳理论的主要内容。 6

26.试述张介宾对命门学说的阐发。 6

27.张介宾的阴阳一体思想的基本论点是什么?他有哪些著名论断?根据是什么? 7

28.张景岳是如何论述“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这一学术观点的? 7

29.试比较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与张景岳的“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之间的异同。 7

30.试述吴有性在瘟疫病因方面的阐发。 7

31.叶桂所创瘟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

32.试述吴瑭三焦辨证的主要内容。 8

33.试述王清任对解剖学的主要贡献。 8

34.试述王清任活血逐瘀的代表方的适应证及其方药配伍的异同。 8

35.王清任善于灵活运用活血、逐瘀法治疗多种病症,请试举例说明之。 8

36.举例说明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8

37.举例说明季节与发病的关系。 9

38.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疾病有何主要影响。 9

39.昼夜对人体阳气的影响是怎样的? 9

40.举例说明昼夜对疾病有何影响?为什么? 10

41.什么叫做神?神在本书中的应用是怎样的? 10

42.“形与神俱”中的“神”的含义我们为什么把它概括为功能呢? 11

43.“形与神俱,不可分离”说明了什么? 11

44.应该怎样理解“形”与“神”?“形与神俱”说明了什么? 11

45.“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了什么?形神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12

46.何时何书何人首先提出“精气说”的? 12

47.历史上首先提出“元气学说”的是何时何人何书?元气与精气在本质上有何异同? 12

48.古代哲学“精气”说提出后,对中医学有什么影响? 13

49.从我国古代哲学范围说什么叫气。 13

50.气的性质是怎样的? 13

51.什么叫“气化”?人体的气化是怎样的? 14

52.为什么说“疾病可知,又可防治?”是唯物论的呢? 14

53.什么叫“同病异治”? 15

54.什么叫“异病同治”?采取“异病同治”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15

55.为什么说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 15

56.气化三态是怎样的? 15

57.什么叫气机?气机和气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16

58.三阴三阳的命名是怎样的? 16

59.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制约? 18

60.“动极者镇之以静,阴胜者胜之以阳”说明了什么? 18

61.怎样理解“阴胜则阳病”呢? 18

62.怎样理解“阳胜则阴病”呢? 19

63.五脏阴阳的属性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 19

64.什么叫阴阳互根?“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应怎样理解? 19

65.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和互用? 19

66.阴阳的互根互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0

67.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试举例说明之。 20

68.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之。 20

69.发生阴阳转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20

70.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消长、转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20

71.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1

72.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1

73.阴阳学说怎样概括病理的? 21

74.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指导治疗疾病呢? 21

75.为什么说长夏属“至阴”? 21

76.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1

77.为什么说:“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呢? 22

78.什么叫阴阳? 22

79.为什么说“阴阳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呢? 22

80.阴阳的属性是什么? 22

81.最能代表自然界阴阳的事物是什么? 23

82.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 23

84.为什么说“阴阳”是“天地之道”?又为什么称它是“神明之府”? 24

85.怎样理解“阳胜则热”? 24

86.“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的“重”字有哪二种解释? 24

87.“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含义是什么?结合病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24

88.“治病必求其本”的“本”,指的是什么? 25

89.什么是五行? 25

90.什么是五行学说? 25

91.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5

92.五行的特性各有哪些? 25

93.确定事物的五行属性有哪些方法? 25

94.相生相克规律是怎样形成的? 26

95.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涵义及其次序是怎样的? 27

96.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27

97.什么是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27

98.“相乘”与“相侮”之间有何种联系? 27

99.五行学说在中医生理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27

100.五行学说如何确定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 28

101.怎样理解《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一段呢? 28

102.确定五脏的五行归属有何依据? 29

103.如何以五行生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联系? 29

104.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29

105.何谓“母病及子”? 29

106.何谓“子病犯母”? 29

107.何谓“传其所胜”? 29

108.何谓“传其所不胜”? 30

109.五行学说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30

110.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30

111.以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常用治法有哪些? 30

112.何谓滋水涵木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0

113.何谓益火生土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0

114.何谓培土生金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0

115.何谓金水相生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1

116.根据五行相克次序确立的治法主要有哪些? 31

117.何谓抑木扶土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1

118.何谓培土制水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1

119.何谓佐金平木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31

120.五行学说在中药学中如何应用? 31

121.五行制化的条件是什么? 31

122.五行制化的意义何在? 31

123.什么叫客色?什么叫主色? 32

124.为什么说“客胜主善,主胜客恶”呢? 32

125.为什么说:“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呢”? 32

126.如何以五行学说来指导精神治疗? 32

第二章 气血津液 33

1.气的概念是怎样的? 33

2.人体的气是怎样生成的? 33

3.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 33

4.为什么说“脾胃是生气的最主要的脏腑”? 33

5.气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33

6.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有何关系? 33

7.气机与气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34

8.怎样理解气的固摄作用? 34

9.怎样理解气的温煦作用? 34

10.怎样理解气的推动作用? 34

11.气的防御作用是怎样的? 35

12.气化过程人体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5

13.何谓元气?它在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方面有何特点? 36

14.元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36

15.营卫循行协调的生理意义有哪些? 36

16.宗气的组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各是怎样的? 37

17.何谓营气?其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是什么? 38

18.何谓卫气?其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怎样? 38

19.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38

20.营气和卫气有何相同?有何区别? 38

21.脏腑、经络之气与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有何不同?二者又有何关系? 38

22.血的概念是怎样的?血液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38

23.试述血液的生成。 38

24.为什么说脾胃是生血的最主要脏腑呢? 40

25.血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40

26.血的营养和濡润作用主要有哪些体现? 40

27.血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何联系? 40

28.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 40

29.什么是津液?津和液有何区别? 41

30.津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41

31.津液是怎样输布的? 41

32.简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 42

33.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 42

34.气和血之间有哪些关系? 42

35.怎样理解气能生血? 42

36.怎样理解气能行血? 42

37.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行津等所说的气指的是什么? 43

3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文义以及病理意义是怎样的? 43

39.怎样理解气能摄血? 43

40.怎样理解血为气之载体? 43

41.气和津液有何关系? 43

42.血和津液有何关系? 43

第三章 藏象腑 43

1.“藏象”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43

2.何谓“藏象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怎样? 44

3.人体的内脏可分为几类?各有哪些名称? 44

4.脏与腑有哪些主要区别? 44

5.如何理解“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 44

6.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44

7.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4

8.一脏一腑相为表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5

9.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属于五脏有哪几种? 45

10.脏、腑与奇恒之腑系统的划分的根据有哪些? 45

11.脏腑之气的含义是什么?这些气是怎样产生的? 46

12.什么叫腑?人体的腑有哪些? 47

13.心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47

14.何谓“心主血脉”?其机理何在? 47

15.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外在现象主要有哪些? 47

16.心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心气的活动与哪些脏腑有关?其关系是怎样的? 47

17.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之间有何联系? 48

18.“心开窍于舌”的机理主要有哪些? 48

19.“心开窍于舌”有何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48

20.喜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有何关系? 48

21.心藏神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哪些脏腑对心藏神有明显的影响? 49

22.肺司呼吸与主一身之气二者何为主要方面? 50

23.什么叫宣发?什么叫肃降? 50

24.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0

25.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0

26.如何理解肺主宣发和肃降之间的关系? 50

27.肺主通调水道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50

28.如何理解“肺朝百脉”? 51

29.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51

30.何谓“玄府”?有何生理作用? 51

31.宜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51

32.肺的宣发功能与哪些脏腑有关? 51

33.肃降的生理功能有哪些?与脏腑的关系如何? 51

34.为什么称肺为“娇脏”? 52

35.肺与皮毛的生理关系是怎样的? 52

36.脾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52

37.脾主运化的内涵有哪些? 52

38.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53

39.为什么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53

40.脾主升清的基本涵义有哪些? 53

41.什么叫脾主升清?其生理意义有哪些? 53

42.试述脾主升清的机理是怎样的? 53

43.脾不升清为什么会导致脏器下垂? 54

44.脾统血的机理是怎样的?脾统血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54

45.脾是怎样运化水谷的? 54

46.脾的形质是什么? 55

47.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对气机有何主要影响? 56

48.在肝的疏泄功能各种表现中,为什么说调畅气机是最主要的? 56

49.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运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怎样? 56

50.肝失疏泄在脾胃的运化功能方面可出现哪些病理表现? 56

51.肝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56

52.肝的疏泄功能对水液代谢有什么影响? 57

53.肝主疏泄在调畅情志方面有何主要作用机理? 57

54.何谓“肝藏血”? 57

55.肝主藏血在调节血量中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什么? 57

56.肝藏血的功能失常,会出现哪些病变? 57

57.如何理解“肝藏魂”? 57

58.试述肝藏血的机理。 58

59.肝主藏血可制约肝阳的机理是怎样的? 58

60.调曰气机的作用主要包括哪些? 58

61.什么叫肝主疏泄?其生理意义有哪些? 59

62.肝的疏泄功能与机体阴液分泌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59

63.肝主筋的生理基础是怎样的? 59

64.为什么说“肝开窍于目”? 60

6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60

66.肾主闭藏对精气有何生理意义? 60

67.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哪些?来源怎样? 60

68.“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有何关系? 60

69.肾主纳气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60

70.肾主水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61

71.肾主水的主要机理何在? 61

72.肾的气化失常对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有何影响? 61

73.肾主纳气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61

74.肾主纳气的生理病理表现如何? 61

75.肾“在志为恐”有何理论依据? 61

76.肾主骨的机理何在? 61

77.为什么叫肾主水?肾主水的生理作用有哪些?为什么说肾主水在津液代谢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呢? 61

78.什么是“天癸”? 62

79.“天癸”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 62

80.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62

81.什么是肾阴、肾阳? 62

82.如何理解肾阴肾阳为各脏阴阳之本? 63

83.肾中精气在生理方面有哪些作用? 63

84.《难经》论述命门生理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3

85.赵献可和孙一奎对命门的认识有何异同? 63

86.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63

87.为何说“齿为骨之余”? 63

88.肾开窍于耳及二阴有何理论依据? 63

89.肾“其华在发”有何理论依据? 64

90.如何理解“肾者,作强之官,巧出焉”? 64

91.六腑有何共同生理特点? 64

92.如何理解六腑“以通为用”和“以降为顺”? 64

93.何谓“七冲门”? 64

94.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64

95.为什么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64

96.胃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65

97.胃有哪些生理特性? 65

98.胆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特点? 65

99.什么叫胃气?试述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5

100.何谓胃气主降?胃气主降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66

101.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是怎样的? 66

102.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67

103.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67

104.如何理解“小肠主液”和“大肠主津”? 67

105.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与哪些脏腑有关? 67

106.膀胱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67

107.什么是“膀胱气化”? 67

108.三焦有何主要的生理功能? 67

109.为何称三焦为“孤腑”? 67

110.何谓“三焦气化”? 68

111.上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 68

112.中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 68

113.下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 68

114.为什么说“上焦如雾”? 68

115.为什么说“中焦如沤”? 68

116.为什么说“下焦如渎”? 68

117.如何理解三焦主持诸气,总司气化之说? 68

118.奇恒之府包括哪些脏器组织?其特点如何? 69

119.人体“四海”指什么? 69

120.为什么利小便能实大便呢? 69

121.什么叫“天癸”?“天癸”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69

12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其与天癸的关系如何? 69

123.与女子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有关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69

124.脑有何生理功能? 69

125.冲脉和任脉对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70

126.奇恒之府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 70

127.脉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70

128.何谓五液?与五脏有何联系? 70

129.何谓“五官”、“九窍”?与五脏有何联系? 70

130.何为“五志”?如何分属于五脏? 70

131.维持五脏之间生理功能协调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70

132.心与肺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1

133.心脏搏动和肺司呼吸之间有何联结的中心环节? 71

134.心与肺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71

135.心与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1

136.心与脾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2

137.心与肝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2

138.心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2

139.心与肝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3

140.何谓“心肾相交”? 73

141.何谓“心肾不交”? 73

142.何谓“水气凌心”? 73

143.脾与肺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4

144.肺与肝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4

145.肺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4

146.脾与肺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5

147.为什么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75

148.肺与肝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5

149.肺与肾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5

150.脾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5

151.脾与肾之间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76

152.肝与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6

153.肝与脾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76

154.肝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6

155.“汗为心之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77

156.“汗血同源”有何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意义? 77

157.肝和肾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联系? 77

158.心、肝、脾、肾与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怎样的? 77

159.何谓“心包络”?其主要生理、病理如何? 78

160.脾与胃在生理功能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78

161.为什么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是怎样“为胃行其津液”的? 78

162.脾与胃之间在病理情况下有何相互影响? 79

163.肝和胆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9

164.肾和膀胱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79

165.肝的疏泄是怎样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 80

166.“肾者,胃之关也”的意义是怎样的? 80

167.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怎样? 81

168.在病理方面六腑之间有何相互影响? 81

169.脏腑之间如何配成表里? 81

170.脏与腑相为表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81

171.人体有哪些海? 81

172.藏象中有哪些本? 82

173.三余指的是哪些? 82

174.三源指的是什么?其意义是怎样的? 82

175.什么叫一身之气?一身之气的生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82

第四章 经络 82

1.何谓经络? 82

2.经络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 83

3.经与络的区别是怎样的? 83

4.何谓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地位? 83

5.十二正经包括哪些经脉?其脏腑络属关系怎样? 83

6.十二经脉的命名有何规律? 83

7.试述十二经脉的大体走向和体表分布规律。 84

8.十二经脉怎样构成相为表里的关系? 84

9.简述十二经气血的流注次序。 84

10.十二经脉的“表里相合”关系有何指导实践意义? 84

11.十二经脉有何交接规律? 84

1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何? 85

13.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如何? 85

14.试简述手阳明大肠经脉的循行及下交的经脉。 85

15.试述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 85

16.试述足太阴脾经的循行部位。 85

17.试述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 86

18.试述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部位。 86

19.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 86

20.试述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 86

21.手太阴肺经为什么起于胃? 86

22.试述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部位。 87

23.试述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 87

24.试述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 87

25.试述足厥阴肝经的循行部位。 87

26.头部的经脉有哪些?其生理方面有何意义? 87

27.目与哪些经脉有直接联系?其生理、病理意义如何? 88

28.咽喉有哪些经脉通过?其辨证意义是怎样的? 88

29.耳与哪些脏腑经络有关?在辨证方面有何意义? 89

30.哪些经脉到达口?在辨证方面有何意义? 89

31.何谓奇经八脉? 89

32.正经和奇经有什么区别? 89

33.奇经八脉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89

34.奇经八脉有何主要特点? 89

35.试述督脉的循行部位。 90

36.何谓督脉?共基本功能怎样? 90

37.试述任脉的循行部位。 90

38.何谓任脉?有何功能? 90

39.何谓冲脉?其基本功能怎样? 90

40.试述冲脉的循行部位。 90

41.何谓带脉?其基本功能怎样? 90

42.试述带脉的循行部位。 90

43.何谓阴维、阳维脉?其循行部位怎样? 90

44.何谓阴跷、阳跷脉?其循行部位怎样? 91

45.阴跷、阳跷与阴维、阳维有何生理功能? 91

46.何谓经别?有何循行特点? 91

47.经别有哪些生理功能? 91

48.何谓十二经别的“六合”? 91

49.何谓“十五别络”?有何生理功能? 91

50.十五别络有何分布特点? 92

51.十五别络的络穴各是何穴? 92

52.何谓十二经筋?其生理功能怎样? 92

53.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92

54.何谓皮部?有什么指导实践意义? 92

55.经络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92

56.经络系统是如何将人体各部分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93

57.经络系统沟通和联系全身各脏腑器官等组织有哪几个方面? 93

58.如何区别头痛的所属经脉? 93

59.怎样应用经络学说来阐释病理变化? 93

60.经络学说是怎样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的?试举例说明? 93

61.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 93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94

1.中医病因分类主要有哪几种?现在采用的是哪一种病因分类方法? 94

2.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94

3.何谓辨证求因?并举例说明之。 94

4.病因与病机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94

5.何谓“六气”与“六淫”?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94

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95

7.什么是病因和病因学? 95

8.《内经》将病因分为几类?有什么特点? 95

9.《金匮要略》的病因分类有何特点? 95

10.《金匮》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有什么不同? 95

11.在六淫致病中为什么会出现病机转化? 95

12.“六淫”与内生“五邪”有什么区别? 96

13.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96

14.为什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试举例说明。 96

15.风性“数变”指的是什么? 96

16.风为百病之长的含义有哪些? 96

17.其性开泄的意义及病证特点是怎样的? 96

18.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97

19.寒性主收引的主要病理发生在哪些部位?主要引起什么病证? 97

20.内寒与外寒有何联系? 98

21.寒性凝滞和寒性收引的病理表现是什么? 98

22.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98

23.为什么说“暑多挟湿”?有何主要临床表现? 98

2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98

25.为何说湿性重浊? 99

26.“湿性粘滞”有何临床征象? 99

27.为什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99

28.试述内湿与外湿的关系。 99

29.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99

30.什么叫“阻遏气机”?湿邪为什么能阻遏气机? 99

31.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应怎样理解? 100

32.“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有何临床征象? 100

33.为什么说“燥易伤肺”? 100

34.火与热有什么区别? 100

35.火(热)与暑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100

36.为什么火(热)能致痈肿疮疡? 100

37.何谓“五气化火”和“五志化火”? 101

38.什么是少火,什么是壮火? 101

39.火邪形成肿疡的机理是怎样的? 102

40.火邪耗气伤津的机理是怎样的? 102

41.火邪与暑邪都能引起发热,其引袒的机理各是怎样的? 102

42.“疠气”和“六淫”有何区别? 102

43.何谓七情内伤? 102

44.七情内伤与六淫致病有何不同? 102

45.怎样理解“喜则气缓”? 103

46.情志伤肝可导致哪些病理变化?可有哪些症状? 103

47.思虑过度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103

48.何谓疠气?有哪些致病特点? 103

49.疫疠的发生与流行有哪些主要因素? 103

50.七情致病有何特点? 103

51.怒为什么会出现薄厥,呕血和飧泄呢? 104

52.过度思虑会引起怎样的病理变化? 104

53.恐对人体的损伤是怎样的? 104

54.惊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104

55.悲为什么会引起气消呢? 105

56.饥饱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105

57.为何劳逸不节能致病? 105

58.过劳可分几种情况?可出现哪些病变? 105

59.过逸为什么也能导致人体发病? 105

60.外伤包括哪几种?它们是怎样导致人体发病的?试举例说明。 105

61.为什么说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105

62.什么叫痰饮?痰饮的分类是怎样的? 106

63.痰饮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痰饮是怎样形成的? 106

64.痰与饮有什么区别? 107

65.痰、饮致病可有哪些不同的临床表现? 107

66.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祟”? 108

67.什么叫瘀血?怎样理解瘀血的概念? 108

68.瘀血证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为什么? 108

69.“血得温则行”,为何热邪、火邪反能形成血瘀? 109

70.什么叫药邪?致病特点如何? 109

71.什么叫结石?发生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109

72.结石容易发生的脏腑有哪些?其病证特点是怎样的? 110

73.“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的文义及机理是怎样的? 110

74.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文义及机理是怎样的? 110

75.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文义及对人体的损害各是怎样的? 111

76.“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的文义及对人体的损害各是怎样的? 111

77.“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的文义及对人体的损害各是怎样的? 111

78.依本书的范围而富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疼痛的特点各是什么? 112

79.何谓正气? 112

80.什么说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 112

81.怎样理解中医发病学中的邪正斗争? 112

82.外环境与疾病的发生有何关系? 112

83.体质因素在发病中有何影响? 113

84.发病的类型的哪些? 113

85.疾病复发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113

86.疾病复发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13

87.发病与外环境的关系主要在哪些方面? 113

88.常见的寄生虫病有哪些?其主要病证各是什么? 114

89.中医学发病的原理是怎样的? 114

90.人的精神意志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114

第六章 病机 114

1.何谓病机?中医病机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病机的分类是怎样的? 114

2.何谓邪正盛衰? 115

3.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有何关系? 115

4.什么叫做虚?虚证的特点是什么? 115

5.什么叫做实?实的病证特点有哪些? 115

6.如何理解“精气夺则虚”? 116

7.何谓实和实证?在何种情况下较多见? 116

8.何谓虚和虚证?在何种情况下较多见? 116

9.何谓病机虚实的转化?试举例说明之。 116

10.虚实错杂是怎样形成的?主要的有哪几种? 117

11.何谓虚实真假? 117

12.何谓真虚假实?并举例说明之。 117

13.何谓真实假虚?并举例说明之? 117

14.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的假象出现,其机理何在? 117

15.邪正盛衰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何种关系? 117

16.何谓“正胜则邪退”?试举例说明之。 117

17.何谓“邪胜则正衰”?试举例说明之。 118

18.何谓正邪相持?试举例说明之。 118

19.“至虚有盛候”和“大实有赢状”的意义何在?举例说明之。 118

20.怎样理解阳偏胜的概念和热、动、燥的病理特点? 118

21.“阴胜则寒”和“阳胜则热”应怎样理解? 119

22.怎样理解阴胜的概念和寒、静、湿的病理特点? 119

23.怎样理解阳偏衰的概念?阳偏衰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120

24.怎样理解阴偏衰的概念?阴偏衰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120

25.阳盛和阴虚都属于热证而二者在病理方面有何不同? 121

26.阴盛和阳虚都属于寒证而二者在病理方面有何不同? 121

27.阴虚的原因有哪些?阴虚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为什么? 121

28.阳虚的病因有哪些?阳的病证如何?为什么? 122

29.什么叫阴盛格阳?阴盛格阳是怎样形成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22

30.什么叫阳盛格阴?阳盛格阴是怎样形成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22

31.什么叫亡阴?亡阴是怎样形成的?亡阴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22

32.亡阴、亡阳与阳盛格阴、阴盛格阳在病理方面有何区别?又有什么相同? 123

33.什么叫亡阳?亡阳是怎样形成的?亡阳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23

34.“阳胜则阴病”的“阴病”可能有几类?为什么? 123

35.为什么说阳虚多以脾肾之阳虚为主? 123

36.何谓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有哪些? 123

37.“阴胜则阳病”的“阳病”可能有几类?为什么? 123

38.何谓病机的阴阳转化?并举例说明之? 124

39.如何理解“阴虚则热”? 124

40.阴虚的病变机理和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124

41.为什么说阴虚多以肝肾之阴虚为主? 124

42.何谓阴阳互损?在何种情况下易于发生阴阳互损? 124

43.何谓阴损及阳?试举例说明之。 124

44.何谓阳损及阴?试举例说明之。 124

45.何谓阴阳格拒?其机理为何? 125

46.亡阴和亡阳如何相互影响? 125

47.气血失常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有哪些病理变化? 125

48.气血失常与脏腑生理活动有何关系? 125

49.为什么说“风气内动”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呢? 125

50.肝阳化风的病机变化是怎样的? 125

51.热极生风与肝阳化风的机理有何不同? 126

52.何谓寒从中生? 126

53.寒从中生的机理何在? 126

54.何谓湿浊内生? 126

55.湿浊内生的病理机转如何? 126

56.何谓津伤化燥?是如何形成的? 126

57.津伤化燥的病理机转及临床表现如何? 126

58.何谓火热内生? 126

59.形成火热内生的主要病变有哪些? 127

60.阳气过盛化火的病机是怎样的?与阴虚火旺有何不同? 127

61.何谓气机失调?气机失调主要有哪些? 127

62.何谓气滞?有哪些主要原因和病理变化? 127

63.易于发生气滞的脏腑有哪些?为什么? 127

64.何谓气逆?其形成原因和病理变化为何? 128

65.何谓气陷?有何形成原因和病理变化? 128

66.何谓气闭?其形成原因有哪些? 128

67.何谓气脱?形成原因是什么? 128

68.什么叫气虚?气虚和阳虚有何不同? 128

69.形成气虚的原因有哪些?临床表现是怎样的?为什么? 128

70.什么叫“气脱”?气脱的原因有哪些?气脱的病证是怎样的? 129

71.什么叫血虚?血虚的原因有哪些?血虚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29

72.血热妄行的机理是怎样的? 129

73.试述“心脾两虚”的病机和证候。 129

74.何谓血瘀?血瘀是如何形成的? 129

75.血瘀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如何? 130

76.血瘀和瘀血有何区别和联系? 130

77.何谓血热?其病理变化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130

78.何谓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130

79.何谓气滞血瘀?其病变机理如何? 130

80.为什么说肾的气化功能减退是导致津液排泄障碍的关键。 130

81.伤津和脱液有何区别和联系? 131

82.津液停滞可形成哪些主要的病理变化? 131

83.津液与气、血在病理上有何相互影响? 131

84.何谓津停气阻?请举例说明之。 131

85.何谓气随液脱? 131

86.心和肝两脏发生气滞血瘀的机理有何不同? 131

87.何谓气不摄血? 132

88.何胃气随血脱?其机理是什么? 132

89.何谓气血两虚?其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如何? 132

90.何谓气血不荣经脉?其临床表现如何? 132

91.何谓津液代射失常? 132

92.津液的输布障碍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异常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132

93.津液的排泄障碍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32

94.伤津和伤液有何不同?其临床表现各是怎样的? 132

95.津亏对血液有何影响?会出现何种病机? 133

96.津枯血燥的病机是怎样的?病证要点有哪些? 133

97.气随液脱与气随血脱的异同点何在? 133

98.何谓津枯血燥?有何临床表现? 133

99.何谓津亏血瘀? 133

100.何谓内生“五邪”? 133

101.何谓风气内动? 133

102.肝阳化风是怎样产生的?其临床表现如何? 134

103.热极生风是怎样产生的?其临床表现如何? 134

104.阴虚风动是怎样产生的?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如何? 134

105.血虚生风是怎样产生的?其临床表现如何? 134

106.邪郁化火的病机是怎样的?邪郁化火的特点是什么? 134

107.五志过极化火的病机是怎样的? 134

108.试述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 135

109.何谓经络的气血衰竭?试举例说明之。 135

110.经络气血逆乱的病理变化有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135

111.何谓经络气血偏盛?其病理表现如何?试举例说明之。 135

112.何谓经络气血偏衰,其病理变化如何? 135

113.何谓经络气血逆乱? 136

114.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136

115.为什么足阳明胃经气盛会出现身以前皆热、消谷善饥呢? 136

116.经络的气血逆乱的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136

117.经络气血偏衰的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137

118.经络的气血偏衰指的是什么?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137

119.经络的气血偏盛的涵义是什么?引起的原因在哪些? 137

120.经络的气血偏盛会引起怎样的病理变化? 137

121.何谓脏腑病机?脏腑病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8

122.心阴、心血失调有哪些方面?其主要病理机转如何? 138

123.心阳偏盛的病机是怎样的? 138

124.心阳偏衰的病机是怎样的? 139

125.试述心血亏损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39

126.试述心阴不足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39

127.心阴不足与心血亏损的病机及表现有何异同? 139

128.心阴虚和心血虚都会出现心悸、怔忡和失眠,其病理各是怎样的?在辩证方面如何区别? 140

129.心血瘀阻的病因是怎样的? 140

肺不宣发的病机是怎样的? 140

131.肺气不宣的病因是怎样的? 140

132.肺气虚病机是怎样的? 141

133.肺气失于肃降的病理表现如何? 141

134.肺失宣发与肺失肃降的病机和病证有何不同? 141

135.何谓肺阴失调?其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如何? 141

136.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的主要特点为何? 141

137.脾阳、脾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脾气虚损的病理机转如何? 142

138.脾阳虚衰与水湿中阻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142

139.试述水湿中阻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142

140.试述脾阳虚衰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142

141.脾气虚损与脾阳虚衰有何异同? 142

142.脾气虚的病机是怎样的? 142

143.水湿中阻引起黄疸的病机是怎样的? 143

144.何谓脾阴失调?其形成原因为何?可见哪些病理表现? 143

145.“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的病机是怎样的? 143

146.脾不统血的出血机理是怎样的?其出血的特点如何? 144

147.肝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144

148.肝的阴血失调有何主要特点? 144

149.什么叫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的病机是怎样的? 144

150.什么叫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的病机是怎样的? 144

151.肝血虚亏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是什么? 145

152.肝不藏血而引起出血的机理是怎样的?其出血的特点如何? 145

153.什么叫肝阳上亢?引起的原因有哪些?肝阳上亢的病机是怎样的? 145

154.肝血虚的病机是怎样的?肝血虚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145

15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何特点? 146

156.肾精亏虚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46

157.肾气不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是什么? 146

158.肾精不足的病机是怎样的? 146

159.肾阳虚的病机是怎样的? 146

160.胆汁分泌障碍的病因、病机是怎样的?主要证候是什么? 147

161.胆经郁热挟痰、痰热上扰为什么会出现心烦、失眠呢?常见的几种失眠各有何特点? 147

162.胃气虚的病机是怎样的? 147

163.胃阴虚的病机是怎样的?胃阴虚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148

164.胃火的病机是怎样的? 148

165.大肠传化失司的病因有哪些?这些病因各引起怎样的病理变化? 148

166.什么叫做癃?引起的病因有哪些?其病机是怎样的? 148

167.三焦气化失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49

168.脑的功能失调主要与哪些脏腑的病变有关?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哪些病理表现? 149

169.髓与骨的功能失调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49

170.导致脉的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可见哪些病理表现? 149

171.气血不和胞宫功能失调的病因机各是怎样的? 149

172.心、肝、脾、肾的功能障碍及胞宫功能失调的病机各是怎样的? 150

173.冲任气血不足与胞宫功能失常的病机是怎样的? 150

174.简述由虚转实的过程。 151

175.简述由实转虚的转化。 151

176.由热转寒的类型和主要机理是怎样的? 151

177.病证由寒化热的机理是怎样的? 151

178.脏腑传变有几类形式?每种传变的规律各是怎样的? 152

179.卫气营血传变是怎样的? 153

180.三焦传变是怎样的? 153

181.经脉传变是怎样的? 153

182.什么是病位传变?常见的病位传变有哪些? 154

183.什么是疾病的传变?疾病传变的原因有哪些? 154

184.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154

第七章 养生与治则 155

1.什么是“治未病”? 155

2.治则与治法有何不同?临床上常用的治则有哪些? 155

3.未病先防包括哪些内容?试简述之。 155

4.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5

5.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156

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说明了什么? 156

7.养生为什么要重视养神? 156

8.房事不节对人体有哪些伤害? 156

9.调和五味的原则是什么? 156

10.五脏的饮食宜忌是怎样的? 157

11.中医学的预防包括哪些? 157

12.我国最早的药物预防是什么?在何时提出的? 157

13.我国最早使用“人工免疫法”的是什么方法?在何时已经出现? 158

14.怎样才能防止外邪的侵入人体呢? 158

15.“标”与“本”的含义是什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有何意义? 158

16.怎样运用“标本同治”? 158

17.何谓扶正与祛邪? 159

18.如何理解“先安未受邪之地”? 159

19.何谓正治? 159

20.何谓治病求本?试举例说明之? 159

21.运用治病求本的原则时,必须正确掌握哪两种情况? 159

22.反治法的本质是否属于治病求本?为什么? 159

23.如何掌握标本兼治?增液承气汤例的标本是怎样的? 160

24.什么叫反治法?使用反治法的原则和范围是怎样的? 160

25.为什么要使用反治法? 160

26.“热因热用”的文义是怎样的?所举病例的病机应怎样理解? 161

27.“寒因寒用”的文义是怎样的?“热厥”的病机应怎样理解? 161

28.何谓“塞因塞用”?试举例说明之。 161

29.通因通用的文义如何?病例中的“热极旁流”指的是什么? 161

30.扶正主要包括哪些治法? 161

31.祛邪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162

32.何谓扶正与祛邪兼用?试举例说明之。 162

33.怎样理解先祛邪后扶正?试举例说明之。 162

34.扶正和祛邪各有何利弊?应怎样掌握扶正与祛邪? 162

35.怎样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两法?试举例说明之。 162

36.何谓调整阴阳? 163

37.阴阳偏盛应采取什么方法治疗?应注意什么? 163

38.怎样理解“损其有余”? 163

39.怎样理解“补其不足”? 163

40.何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3

41.何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63

42.在阴阳的治则中损其偏盛主要用于何种病机? 164

43.应怎样理解“阴病治阳”和“阳病治阴”呢? 164

44.如何理解“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呢? 164

45.“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和“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如何区别? 164

46.如何掌握应用调整脏腑功能的基本治则? 165

47.在什么情况下宜“治血先治气”? 165

48.何谓“因时制宜”?试举例说明之。 165

49.何谓“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165

50.何谓“因地制宜”?试举例说明之。 165

51.怎样理解“因人制宜”? 165

52.“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的文义及治法是怎样的? 1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