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编机械设计与制造禁忌手册
新编机械设计与制造禁忌手册

新编机械设计与制造禁忌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榕林,陆同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232142X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
《新编机械设计与制造禁忌手册》目录

1.某基本视图与所标投影方向不应违反投影规律 1

2.斜视图的绘制不应违反变换投影面法中投影面的展平规则 1

笫1章 机械制图 1

4.斜视图中所标示的投影方向,不应与倾斜结构主轮廓不垂直 2

3.斜视图旋转画出时,其旋转角度不应大于、等于90° 2

7.不具有旋转轴心的零件倾斜结构,不应采用旋转视图的画法 3

6.旋转视图不应标注投影方向和视图名称 3

5.局部视图中,在局部结构完整且外轮廓线成封闭状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 3

9.半剖视图中,不应以轮廓线作为外形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 4

8.半剖视图中,不宜再用虚线表示不可见结构 4

12.阶梯剖视中,不应绘制剖面转折接线的投影 5

11.阶梯剖视的剖面转折,不应使剖视图出现不完整结构要素 5

10.局部剖视图波浪线不应超出零件实体之外 5

15.在旋转剖视中,不应将与剖切平面无关的结构一同旋转画出 6

14.不具有旋转轴线的零件不应采用旋转剖视 6

13.在阶梯剖视图中,若剖得的两不完整要素具有对弥线时可各画一半 6

17.剖面图不应画为分离图形 7

16.在旋转剖视中,不应将剖到的不完整要素按剖视画出 7

19.重合剖面轮廓线不应耐为粗实线 8

18.移出剖面轮廓线不应画为细实线 8

21.金属剖面代号切忌不与水平线成45°(或30°、60°)画出 9

20.两剖面拼合的移出剖面,其中断方向的总长不应大于于两剖面切长之和 9

24.视图字母名称不应标注在视图图形的下方或一侧 10

23.移出剖面的金属剖面代号,不应与该零件剖视图剖面代号相异 10

22.剖面图、斜剖视图主要轮廓线恰与水平线成45°时,不应按45°绘制金属剖面线 10

28.规律分布的重复结构,不宜全部如实画出 11

27.斜度不大的结构可按小端投影画出 11

25.剖视图中不宜再用虚线表示已经清楚的不可见结构 11

26.螺纹孔的相贯线应按螺纹小径相贯画出,不应按大径相贯画出 11

32.零件的相切表面,不应在视图中示出理论切线、切点的投影 12

31.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结构不被剖面通过时,不应按真实位置投影 12

29.若干尺寸相同且成规律分布的孔,不宜将孔全部画出 12

30.零件的肋、轮辐若破纵向剖切不应画出剖面代号 12

34.零件表面的相贯线、过渡线简化画出时,不应违反投影规律 13

33.零件表面过渡线,不应与其它轮廓线相连接 13

36.螺旋弹簧的有效圈数大于四圈时,不宜将各圈全部画出 14

35.对投影面倾角≤30°的圆及圆弧,其投影可以圆代椭 14

40.在装配图中不应用点划线表示传动带 15

39.在装配图中不应用细实线表示链条 15

37.装配图中若干相同零件组,不宜将各组均详细画出 15

38.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可不画出 15

42.开精螺钉的圆形视图不应将槽口按投影关系画出 16

41.在装配图中不宜将所有同型号轴承完整画出 16

45.假想交线不应与其轮廓线相交 17

44.零件前道工序的初始轮廓,不应用细实线绘制 17

43.透明零件不应按可见隐结构画出视图 17

48.尺寸数字不应被任何图线通过 18

47.通过剖面线区域的序号指引线,不应与部面线平行 18

46.装配图中序号指引线不应相交 18

51.大于半圆的圆弧不应标注半径R 19

50.尺寸线不应与其它图线重合 19

49.不应在30°禁区内标注尺寸数字 19

54.角度数字不应非水平方向注写 20

53.大圆弧半径尺寸线不应非法向画出 20

52.小于、等于半圆的圆弧应标注半径R 20

57.斜度符号的方向不应与所标结构斜度方向相反画出 21

56.标示弦长、弧长的尺寸界线不应不平行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 21

55.相同结构的圆弧半径尺寸,不应逐个注出 21

60.对称分布的线性尺寸,不应标注说明对称的定位尺寸 22

59.零件的对称结构可仅标注一边的结构尺寸 22

58.锥度符号的方向不应与所标结构锥度方向相反画出 22

63.零件图中的参考尺寸,不应不加括弧直接注出 23

62.由同一基准出发的角度尺寸,可采用简化注法 23

61.由同一基准出发的线性尺寸,可采用简化注法 23

66.零件表面粗糙度符号尖端应指向材料的内部,不应反向 24

65.零件的镀涂前尺寸,不应漏注“镀前”字样 24

64.各环尺寸相同的链式尺寸,不宜将各环尺寸均直接注出 24

69.零件周边粗糙度要求一致时,不宜采用各边标注的形式 25

68.零件同一表面有不同粗糙度要求时,不应以双点划线为界 25

67.各方向标注粗糙度符号,不应违反旋转规则 25

71.零件图中的尺寸链不应注成封闭尺寸链 26

70.零件表面交线不应标注尺寸 26

73.零件图中不应标注不便测量的尺寸 27

72.零件的毛面尺寸单方向不应多尺寸与一加工面联系 27

75.零件的某方向端部为回转曲面时,不应标注该向总体尺寸 28

74.钻孔结构的锥角不应按非120°画出 28

79.尺寸界线与轮廓线较接近时,允许尺寸界线倾斜画出 29

78.尺寸标注内容较多时不应溢出尺寸界线 29

76.半径尺寸不应标注在非形状特征视图上 29

77.管螺纹代号的标注不应自管内径引线标注 29

80.线性尺寸线不应将两相对箭头不连通画出 30

1.材料的新旧牌号不应混用 31

第2章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1

2.高速切削工具不能选用碳素钢 32

6.高、中频及表面淬火件不能不经过预备热处理 33

5.形状复杂的淬火件不能选用变形大的钢 33

3.要求较高硬度且尺寸较大的淬火件不能采用碳钢 33

4.在机械设计时,不能机械地套用手册中所列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 33

11.过共析钢不能采用完全退火工艺 34

10.对于易变形的工件,加工余量不能留的太小 34

7.高、中频表面淬火件在大的台阶处不能没有硬度递减区 34

8.需要热处理的工件不宜采用普通碳素钢 34

9.需要强化渗氮件避免选用碳钢 34

15.一般情况下,中、高合金钢不宜采用正火处理,进行退火时退火冷速也不能太快 36

14.对经受5%~15%临界变形度的工件不宜进行再结晶退火 36

12.有网状碳化物存在的高碳钢不宜进行球化退火 36

13.经过扩散退火的工件不宜直接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 36

18.过共析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 37

17.对亚共析钢正火时不应产生魏氏组织 37

16.对于大型过共析钢工件不宜进行空冷正火处理 37

21.在淬火油槽内要严防有水进入 38

20.在淬火水槽内严禁用肥皂和洗衣粉洗手或洗衣服 38

19.一般情况下,对淬透性较好的合金钢不应采用水作淬火剂 38

23.淬火夹具的设计与制造不能无原则的随意制造 39

22.淬火工件不可随意捆绑(掉挂),必须注意到正确的浸淬方法 39

25.设计不合理及原始状态有缺陷的工件不宜淬火 40

24.工件淬火方式六不宜 40

28.淬火返修件三不宜 41

27.钢号不明或被混淆的材料不应制造淬火件 41

26.材料不明或设计材料与实际材料不一致的工件不能淬火 41

31.采用高温淬火的高合金模具不能用一次长时间回火代替多次回火 42

30.淬火件回火时的五不宜 42

29.高速钢的返修件不应直接重新淬火 42

35.含有Cr、Mn、Si、Ni元素的合金钢在400~550℃回火后不能缓冷 43

34.多次回火的高合金淬火件不能带温进行下一次回火 43

32.高碳、高合金钢高温加热,油淬一空冷的淬火件在没有自然冷到室温之前不能用水(或油)激冷 43

33.淬火高速钢的低温长时间回火不能代替正常的三次回火 43

39.火焰表面淬火四不宜 44

38.冷处理操作禁忌七例 44

36.一些要求精密的零件或量具不可无时效工艺 44

37.需多次研磨的零件未经中间时效不可连续研磨 44

41.有粗大铁素体或过剩渗碳体的工件不宜直接进行高频淬火 45

40.感应加热淬火五不宜 45

43.固体渗碳降温阶段不能采用炉冷 46

42.固体渗碳装箱禁忌六例 46

47.气体渗碳工件间距不能太小 47

46.气体渗碳介质的滴入量不宜过高或过低 47

44.渗剂未捣实,密封不严的固体渗箱不宜进行渗碳 47

45.气体渗碳要防止炉盖不严 47

50.对心部性能有要求的非本质细晶粒钢或高合金钢,渗碳后不能直接淬火 48

49.禁止用镀锌方法防渗 48

48.渗碳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 48

53.原始组织不符合要求的工件不宜渗氮 49

52.不锈钢、耐热钢的非渗氮部位不能用镀锡防渗 49

51.强化渗氮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能太长 49

56.渗氮件的设计不可忽视工件渗氮后的变形规律 50

65.渗氮操作四不宜 50

54.在设计需要渗氮的工件时,应尽量避免尖角和锐边 50

58.抗蚀渗氮时防止出现渗氮层疏松及渗氮层不均匀的现象 51

57.“603”无毒液体渗碳操作三不宜 51

60.固体渗铝三不宜 52

59.液体碳氮共渗六禁忌 52

62.硅锰热成型弹簧淬火温度不能过高 53

61.渗硼操作三不宜 53

64.原始组织不合格的轴承钢不宜淬火 54

63.轴承钢退火工艺三不宜 54

66.碳化物不均匀度较大的高速钢不宜制造性能要求较高,造价很高的刀具 55

65.碳素工具钢退火时不应产生石墨碳 55

68.高速钢在淬火过程切忌脱碳 56

67.高速钢淬火过程中绝不应产生过热和过烧的缺陷 56

70.减少模具变形和防止开裂的四不宜 57

69.刃具在热处理时不应产生腐蚀 57

72.铸铁热处理时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59

71.高锰钢水韧处理四不宜 59

74.使用硅碳捧高温电阻炉不应忽视的问题 60

73.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四不宜 60

77.盐浴炉用盐的熔点不宜过高或过低 61

76.高、中、低温用盐切禁误用 61

75.铁铬铝合金电热元件安装使用三不宜 61

78.安装和使用热电偶时不应忽视的问题 62

80.测温二次仪表使用四不宜 63

79.补偿导线切忌选错接错 63

82.洛氏硬度试验五不宜 64

81.辐射高温计测温不应忽视的问题 64

1.所设计的机械零件,忌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 65

第3章 机械零件 65

4.设计机械零件时,不应忽视重量小的要求 66

3.设计机械零件时,不应忽略经济性 66

2.设计机械零件时,不应忽视结构工艺性要求 66

7.旋入较弱材料的螺栓不能太短 67

6.螺钉联接不宜用在经常拆装的场合 67

5.所设计的机械零件,忌保证不了其可靠度 67

12.螺纹联接,忌螺母拧不紧 68

11.设计螺纹联接时,禁止螺栓装不上 68

8.容易碰伤顶端的场合,所使用的螺栓、螺柱和螺钉的顶端不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平端和圆端 68

9.螺纹旋合时,不应使螺母非全厚旋合 68

10.运动部位不宜使用方头螺钉 68

15.螺纹联接的永久止动防松,不适用于经常拆装的地方 69

14.重要的螺纹联接,不宜采用摩擦防松 69

13.使用对顶螺母防松,上螺母不能太薄 69

16.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时,不要使各螺拴受力不均 70

18.螺拴排列的间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71

17.螺栓组合联接,不宜采用几何形状复杂的和不对称的螺纹联接结合面 71

19.不要使螺栓承受偏心负荷 72

21.不应用螺栓强制紧固不贴合的法兰面 73

20.螺检联接,不应忽视应力集中的影响 73

24.不要使紧定螺钉受轴向负荷 74

23.高速旋转体上的螺栓不要伸出头部 74

22.法兰同一圆周上的螺检数目最好不用奇数,且螺栓不宜布置在正下方 74

28.楔键联接不宜用在变负荷、高速及对中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75

27.平键忌在切向留有间隙 75

25.高压法兰的螺栓禁止使用铬钼钢 75

26.键联接的结构不宜采用图3-15a所示的结构 75

29.轴的直径较小、对中性要求高的场合不宜使用切向键联接 76

31.矩形花键联接,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大径定心,而应采用小径定心 77

30.半圆键联接不宜用在重载场合 77

34.轴上的键槽不要切到阶梯部位 78

33.键槽不应开在轮毂和轴的薄弱部位 78

32.设计键联接时,不可忽视应力集中 78

37.两定位销的距离不能太小 79

36.弹性圆柱销不宜用于高精度定位 79

35.不应在细长轴的单侧设计多个键槽 79

40.定位销忌拔不出 80

39.避免定位销不垂直于接合面 80

38.两定位件的定位销孔忌对不准 80

42.过盈联接的结构设计时,不可忽视应力集中的影响 81

41.对准已打入的多个定位销进行组装作业时,不应使多个定位销同时打入 81

45.对于上下或接近上下布置的带传动,不宜将小带轮布置在下方 82

44.对于水平或接近水平安装的带传动,紧边不宜在上 82

43.传动比要求准确的场合,忌用摩擦型带传动 82

48.设计带传动时,中心距不能过小 83

47.带传动,忌超速 83

46.设计带传动时,小带轮直径不能太小 83

51.V带传动安装时,忌两带轮轴线不平行 84

50.V带传动安装时,忌传动带型号搞错 84

49.V带传动,不能没有张紧装置 84

56.水平或接近水平布置的链传动,松边不宜在上 85

55.带传动和链传动,传动比不宜过大 85

52.带传动安装时,忌传动带松紧不合适 85

53.带传动装置使用时,不应忽视如下问题 85

54.链传动不适用于要求精密传动的场合 85

58.带传动和链传动,不宜布置在水平或倾斜平面内 86

60.链传动时.不能使松边垂度过大 87

61.排成一排的多根轴联动,不能用一根链条传动 87

59.设计链传动时,下列情况不应忽略加设张紧装置 87

62.设计链传动时,最好不要采用偶数节距的链条 88

63.链传动安装时,忌两链轮不共面 88

67.低速重载的齿轮传动,忌齿面硬度过低 89

68.啮合次数多的齿轮,齿面硬度不能过低 89

66.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忌润滑不良 89

64.设计标准齿轮时,齿数不宜少于17 89

65.齿轮传动的齿数比,不宜取整数 89

69.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齿轮为非对称布置时,应避免高速级齿轮靠近扭矩输入端 90

70.金属制软齿面齿轮,配对两轮齿面的硬度差不能太小 90

73.高速齿轮啮合面的喷油润滑,忌从啮合渐近侧给油 91

74.蜗杆传动的圆周速度不能没有限制 91

72.设计斜齿轮传动,不能忽视轴向推力 91

71.齿轮传动,忌两齿合齿轮发生阶梯磨损 91

78.设计滑动轴承时,忌油处于停滞或滴流状态 92

79.滑动轴承的供油量不是越大越好 92

77.滑动轴承忌切断油膜 92

75.蜗轮齿数不宜少于28或大于80 92

76.蜗杆传动,忌润滑、散热不良 92

83.设计和使用滑动轴承时,要防止轴承刮伤 93

82.滑动轴承忌装配不良 93

81.滑动轴承忌工作环境不清洁 93

80.滑动轴承忌润滑剂粘度不够和油量不足 93

84.设计和使用滑动轴承时,要防止轴承的磨粒磨损 94

85.设计和使用滑动轴承时,要防止咬粘 95

86.设计和使用滑动轴承时,要防止轴承在寿命期内疲劳破坏 95

87.设计和使用滑动轴承时,要防止轴承腐蚀 96

57.链传动不宜垂直布置 96

90.滑动轴承的间隙忌不能调整 97

89.滑动轴承忌产生微动磨损 97

88.设计和使用滑动轴承时,要防止轴承发生气体腐蚀 97

91.滑动轴承的油槽不应开在承载区 98

93.滑动轴承不能在极低温度下使用 99

92.轴瓦和轴承座之间忌存在不流动的空气包 99

96.滚动轴承的转速一般不宜高于其极限转速 100

95.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时,不能忽视如下原则 100

94.高速旋转的场合,不宜使用重系列和特重系列的滚动轴承 100

100.选择滚动轴承的配合种类时,不应违背下列原则 101

99.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不宜混合使用 101

97.滚针轴承不适用于高速旋转的场合 101

98.对于那些基本上不旋转、转速极低或者慢慢摆动的轴承,不能按点蚀破坏来选择轴承尺寸 101

102.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组合使用时,不宜违背表3-9所列的设计原则 102

101.两个深沟球轴承组合时,不宜违背表3-8所列的设计原则 102

104.两个角接触球轴承组合使用时,不能违背表3-11所列的设计原则 103

103.两个圆柱滚子轴承、一个定位深沟球轴承组合使用时,不宜违背表3-10所列的设计原则 103

109.滚动轴承内圈旋转的场合,忌滚动轴承不能通过内圈拔出 104

108.选择和使用滚动轴承时,忌不考虑温升的大小 104

105.滚动轴承的嵌装深度不能太长 104

106.滚动轴承不应在静止状态承受高负荷 104

107.滚动轴承的内外圈不能没有支承面 104

111.滚动轴承两个支承座孔忌不同心 105

110.滚动轴承支承部分的刚度不应过小 105

114.对固定一游动支承结构,忌发生多余的或不足的轴向固定 106

113.不列场合,支承轴两端的滚动轴承不宜同时固定 106

112.轴肩作滚动轴承轴向定位时,既要防止应力集中过大,又不能使轴肩处的圆角半径大于轴承内圈的圆角半径 106

117.设计和使用滚动轴承时,要防止损伤 107

116.为了便于轴承的装配,不宜采用图3-49a所示的结构 107

115.高速连续运转的场合,滚动轴承的润滑不宜用润滑脂 107

122.套筒联轴器不宜用于大功率的传动轴系 109

121.在扭矩变动源和飞轮之间不要使用挠性联轴器 109

118.工作时受变负荷或冲击负荷的场合,不宜采用无弹性元件联轴器 109

119.重要的、对中要求严格的场合.不宜采用挠性联轴器 109

120.圆柱形轴孔的联轴器,不适用于经常装拆的场合 109

124.链条联轴器不宜用于频繁起动和冲击振动较大的场合 110

123.十字滑块联轴器不宜用于转速高的两轴联接 110

125.十字轴式单万向联轴器不宜用于转速高、惯性大、轴间角大而要求传动平稳的轴系传动 111

127.销钉安全联轴器,当传递转矩超过限定值后,禁止销钉不被剪断 112

126.十字轴式双万向联轴器,为了保持主、从动轴同步旋转,不能违背如下三个条件 112

131.高速轴的挠性联轴器最好不远离轴承 113

130.高速旋转的联轴器上不宜有能扇风的凸起物 113

128.选择联轴器的型号尺寸时,不能违背如下原则 113

129.高速旋转的联轴器,不宜有非加工面 113

133.联轴器安装时,忌不进行适当的调整 114

132.不要让齿式联轴器内的油飞出 114

137.安全离合器忌不满足如下要求 115

136.设计多盘(片)式摩擦离合器时,摩擦盘(片)数不宜过大 115

134.设计离合器时,不能忽视如下要求 115

135.在转差大的场合接合,不宜使用嵌合式离合器 115

141.锻件毛坯的尺寸、形状不应和轴的尺寸形状相差太大 116

140.弹簧牙嵌式安全离合器,不宜用于大功率和高转速的场合 116

138.棘爪式超越离合器,不宜用于转差较大的场合 116

139.离心离合器不宜用于下列场合 116

142.轴的结构设计时,不可忽视应力集中 117

143.轴的结构设计时,不应忽视如下几个问题 119

148.忌用螺母强力紧固细长轴中部 120

147.设计曲轴时,不要违背如下原则 120

144.设计转轴时,忌不考虑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120

145.轴的结构设计时,一般不宜设计成光轴 120

146.使用软轴时,不能违背下列几点 120

152.把一轴嵌入另一轴接长时,忌形成密闭空间 121

151.在旋转轴上车削螺纹时,忌不考虑螺纹旋向 121

149.不宜在粗轴的轴端直接连接细轴 121

150.轴上的弹簧挡圈不宜承受推力 121

155.法兰密封选用密封垫时,不能不考虑法兰形式 122

154.轴与套相配合部分不宜过长 122

153.轴上几个有配合的台阶表面,不应同时入孔装配 122

157.设计密封时,法兰与垫片的硬度差不能太小 123

156.法兰密封选用法兰面的表面粗糙度时,不能不考虑密封垫片的性质 123

161.高温下的机械密封,不能忽视采取如下措施 124

160.油封不宜与滑动轴承组合使用 124

158.采用金属空心“O”形圈密封时,忌密封表面粗糙 124

159.使用液态密封胶密封时,不能忽视如下几点 124

165.设计真空机械密封时,不应忽视如下几点 125

164.设计高速机械密封时,不应忽视如下几点 125

162.低温下的机械密封,设计时不应违背如下几点 125

163.设计高压机械密封时,不应忽视如下几点 125

168.需要防止表面变粗糙的部位其硬度不能过低 126

167.呈弯曲状态的旋转轴不宜使用油封 126

166.设计耐腐蚀机械密封时,不能忽视采取以下措施 126

3.16锰钢与Q235钢(3号钢)不同、不能套用焊接Q236钢(3号钢)的办法焊接16锰钢 127

2.碱性焊条用直流焊机施焊时,必须用直流反接而不能正接 127

第4章 焊接、锻压及铸造 127

1.直流焊接时正接法与反接法不能混用 127

5.15铬钼珠光体耐热钢焊接六禁忌 128

4.铬钼耐热钢切忌在不预热的状态下施焊 128

8.1铬13等不锈钢焊接应防止产生裂纹 129

7.1铬18镍9钛不锈钢焊后不应产生晶间蚀腐 129

6.灰口铸铁焊接时禁忌产生“白口”及裂纹 129

11.大型焊接结构热处理时,必须防止出现再热裂纹 130

10.高强度钢厚板焊接要防止产生冷裂 130

9.焊接高碳钢要防止产生裂纹 130

14.等离子切割时严防钨极与喷嘴烧损 131

13.等离子转移型电弧(直接弧)不宜切薄板及喷镀 131

12.一般的氧-乙炔切割方法只宜切钢、不宜切铸铁或有色金属 131

17.CO2气体保护焊必须配用专用焊丝,不准用普通HO8A焊丝 132

16.CO2气体保护焊不适于焊接有色金属 132

15.埋弧焊不能全位置焊接 132

21.交流弧焊变压器并联使用的限制 133

20.在没有电力充分保证时,不宜选用接触焊 133

18.不应把氩弧焊当作一般手工电弧焊来使用 133

19.电渣焊不宜在中小型构件应用 133

23.硅整流弧焊机并联使用的限制 134

22.旋转式直流弧焊机并联使用的限制 134

27.焊接时哪些方法可以减少焊接应力 135

26.焊接时要防止焊接应力的产生 135

24.电焊机外部接线若干禁忌 135

25.钨极氩弧焊焊铝及其合金时,不宜使用直流电源 135

29.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 136

28.焊接时必须防止焊接变形 136

31.不要设计不易生产操作的焊接结构 137

30.设计断面变化焊接接头几项禁忌 137

32.不应设计增加焊缝额外负载的接头 138

34.正确选择焊接结构中的接头形式 139

33.尽可能使搭接接头改为对接接头 139

35.要避免将横置的压力容器圆筒部分的纵向焊缝设置在最下部 140

38.焊缝的起点与终点易形成缺陷 141

37.不要使焊接热影响区互相接近 141

36.避免焊缝交叉、会合、集中于一处 141

41.不宜多次在同一焊接处进行缺陷修补 142

40.不宜在有振动的容器或设备上,直接焊接细管管路 142

39.焊接承受温度压力容器的支撑托架、尽量不留焊接起点与终点,尽量避免断续焊 142

43.电焊工现场安全十项禁忌 143

42.保证手工电弧焊焊接质量、不出废品的九项禁忌 143

46.如何防止乙炔发生器在使用中爆炸 144

45.电石在保管、运输和使用中如何保证安全防火 144

44.电焊工操作禁忌 144

48.结构钢焊条新旧牌号不能混用 145

47.高压氧气瓶使用中的五项禁忌 145

51.复合钢板不能只用一种焊条施焊 146

50.类型不同的焊条不能无条件的互相替代 146

49.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能混用 146

52.不同成分钢材的锻造坯料不能选用同一锻造温度范围 147

55.低塑性材料不宜用冷变形强化法 148

54.不同成分钢料锻件,锻后不能采用同一冷却方法 148

53.切忌大、中型碳钢或合金钢在高温下装炉加热 148

57.锻造比的选择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149

56.切忌零件轮廓的纤维组织被切断 149

58.各种锻造方法切勿混淆 150

61.在拔长工序中,送进量和压下量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 151

60.忌用细长件进行镦粗工序 151

59.不同类型的锻件应选用不同工序 151

62.不能将大截面圆钢料直接拔成小截面圆 152

64.弯曲变形时,弯曲区坯料尺寸不可没有余量 153

63.厚钢件冲孔时,切忌一次冲? 153

66.要避免两圆柱体相交的结构设计 154

65.自由锻件结构设计,应免锥形、楔形部分 154

68.不要设计截面有急剧变化和形状复杂的锻件 155

67.自由锻件应避免有加强筋和凸台结构 155

70.设计终锻模膛时,不要忘记飞边槽 156

69.零件图与锻件图不可混淆 156

72.模锻件上面与面相交处忌无圆弧过渡 157

71.选择模锻件分模面位置的几项限制 157

74.锤上模锻忌薄壁、高筋和直径过大的凸缘 158

73.为了便于出膛、模锻件不能没有模锻斜度 158

76.不要设计横截面差过大、形状复杂的大型模锻件 159

75.锤上模锻不能直接锻出通孔锻件 159

79.切忌设计粗大的实体铸件 160

78.不宜以增加截面厚度来提高铸铁件的强度 160

77.设计十铸件壁厚时,不得小于铸件所允许的最小壁厚 160

81.铸件外壁厚度不宜小于内壁厚度 161

80.设计铸件结构要避免壁厚有急剧变化的结构形式 161

83.当铸件两壁相连处厚度差较大时,不能没有逐步过渡 162

82.铸件壁间的转角不应没有结构圆角 162

86.切忌将圆角设计在铸件的分型面上 163

85.弯曲的分型面不如平直的分型面工艺操作简便 163

84.铸件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 163

89.为了便于造型时起模,模样不能没有拔模斜度 164

88.尽量不要使铸孔设计在倾斜面上 164

87.设计铸孔时,切忌小于最小铸出孔尺寸 164

90.设计铸件时,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使用型芯 165

92.不要忽略型芯的定位 166

91.型芯不要有过薄、过尖锐部分 166

93.为了便于固定型芯、排气和清砂可在铸件上增加工艺孔 167

96.尽量避免设计过大的水平平面 168

95.为防止长件或薄件的变形不能没有加强部分 168

94.尽量避免活块造型 168

100.铸造生产严禁盲目抄袭外厂工艺 169

99.不要忘记设计重、大铸件的吊运措施 169

97.不要让铸件在冷却过程中收缩受阻 169

98.对于大而复杂的铸件不要强求?体铸造 169

102.湿型铸造禁忌型砂水分过高 170

101.禁止造型与熔炼技术条件有任何抵触或分歧 170

103.忽视型砂性能指标及其检测是混砂工艺的大忌 171

105.不可混合大、小件型砂及其旧砂 172

104.不可使用建筑用砂 172

107.不可在打箱时就地清理铸件 173

106.铸钢或有色合金铸件的型砂不可借用铸铁型砂的技术条件 173

109.采用面砂则不应用塗料,采用塗料则不应用面砂 174

108.普通粘土(高岭土亦称白泥)不宜用于湿型型砂,膨润土(陶土)则不宜用于干型型砂 174

112.冷硬树脂砂不宜用普通辗轮式混砂机混砂 175

111.混好的水玻璃砂不得敞露停放1h以上,不宜上午混好砂拖延到下午才造型、造芯 175

110.制备以旧砂为主的型砂时只加粘土不添新砂是不可取的 175

114.普通灰铸铁件的生产也不能忽视牌号的要求,不可随意提高灰铸铁的牌号,不可用灰铸铁制造受拉或冲击的机械零件 176

113.粘土砂不能用来造1级、2级砂芯 176

115.生产牌号灰铸铁时不可忽视冷却速度对材质性能的影响 177

118.灰铸铁禁忌硫、磷含量过高 178

117.决不可用热处理提高力学性能的方法来使灰铸铁达到牌号要求 178

116.不可误认为灰铸铁的牌号规定的抗拉性能要求就是铸件应达到的最低抗拉性能要求 178

120.生产高牌号灰铸铁既不可不进行孕育处理亦不可忽视孕育对原铁水的要求 179

119.在灰铸铁生产中不可忽视生铁遗传性和微量元素的问题,不可频繁更换金属炉料 179

122.铁水在孕育处理后切不可延误时间 180

121.孕育剂禁忌四则 180

124.不可忽视灰铸铁的共晶度 181

123.在确定灰铸铁材质(即化学成分)及熔炼工艺时不能只顾抗拉强度的要求而忽视对铁水的铸造性能要求 181

125.要重视实测的抗拉强度,但不可片面地以抗拉强度的高低作为衡量灰铸铁内在质量优劣的标准 182

127.生产铸态铁素体球铁严禁硫、磷、锰含量过高 183

126.球墨铸铁的生产不可以化学成分为依据而忽视球铁牌导的要求 183

129.球化处理不宜采用高度相对较小的普通浇包 184

128.不宜采用稀土和镁含量过高的球化剂 184

132.球化沸腾反应持续的时间不得过短 185

131.球化剂用量以良好球化为准,不可过量 185

130.球化剂不可松散地放在包底、不可放在铁水冲得着的地方 185

135.球化处理后决不可忽略孕育处理 186

134.扒除球化处理残渣后,铁水表面不可不加覆盖 186

133.球化反应后的残渣不可留在浇包内 186

137.冲天炉忌有效高度不足 187

136.不可用小勺炉或不带前炉的三节炉来熔炼球铁或高牌号灰铸铁 187

138.超吨位熔炼不可能获得高温优质的铁水 188

140.冲天炉熔炼不可一味追求大风量 189

139.铁焦比不宜太高 189

142.每次加焦炭时,不可不加熔剂 190

141.在确定铁料批量时不可使层焦厚度小于120~160mm 190

143.冲天炉熔炼禁止使用土焦或质量不合格的焦炭 191

145.禁止使用未经成分化验的铁料 192

144.不可使用生锈、带泥、带砂芯的或碎小的铁料 192

147.正点鼓风开炉后,加料桶中始终不可没有已秤好的批料等候上料,更不允许不过秤就加料 193

146.化学成分不同或产地来源不同的铁料禁止混合堆放或随意乱放 193

149.不可一味追求小风口或一味追求大风口 194

148.在同一批炉料内不可混乱无次序地加料 194

152.配料计算中的烧损率不应是固定数,不可照抄其它铸造厂的数据 195

151.冲天炉熔炼不能用铁矿石来代替部分铁料(或代替废钢) 195

150.不可一味追求高的燃烧比而在还原区中开设辅助风口 195

158.炉温越高合金元素的烧损不可能越大,而是越小 196

155.熔化带位置不可过低 197

154.低温熔炼是不可取的 197

156.底焦用量不可过少亦不宜过多 198

158.炉前及时制取三角试片不可草率,不可从铁水表面取样 199

157.不可随意改变炉前检验用三角试片的断面形状 199

159.三角试片凝固后不可过早地浸入水中 200

162.球铁的炉前三角试片检验不可只看白口宽度大小 201

161.用三角试片检验孕育铸铁是否达到牌号要求时,不可只取孕育后的铁水,亦不可只取孕育前的铁水做检验 201

160.三角试片不可放在潮湿地面上砸断 201

163.可锻铸铁在防灰的前题下亦不可简单地选用同一的成分,不可忽略其牌号的含义 202

165.可锻铸铁炉前检验不宜采用三角试片 203

164.可锻铸铁的孕育处理不宜采用硅铁 203

167.抗磨高铬白口铸铁的铬碳比不宜过低 204

166.不宜用普通白口铁制造在铸态下直接使用的铸件 204

169.抗磨中锰球铁的锰硅比不宜大于等于2,亦不宜过小 205

168.镍硬铸铁的镍含量不应低于3.3% 205

170.高碳铸钢不可误认为是高碳钢,不可混淆铸钢牌号 206

172.铸造高锰钢不可在铸态下使用 207

171.中碳铸钢在凝固后不可冷却过快,不可在发红的状态下落砂或水爆清砂 207

173.不可因铸造高锰钢须经水韧处理提高韧性和强度,就忽视铸造时的孕育细化晶粒及加合金元素时效强化等处理 208

176.要求较高的铸钢、球铁及高强度灰铸铁件在使用或机械加工前不可不消除残留应力 209

175.铬系低合金钢其铬含量不应超过2% 209

174.铸造抗磨钢不应排除多元低合金化的品种 209

177.铸钢铸铁消除应力退火不宜超过650℃ 210

178.石墨化退火工艺的制定不可脱离铸件铸态原始组织,铁素体球铁第二阶段石墨化退火不宜采用A1-(30~50℃)温度下恒温保持至珠光体基本消失随即出炉的方法 211

180.珠光体球铁只要求较高强度、硬度及耐磨性时亦不可一律采用高温正火 212

179.铸件热处理工艺规范指定的温度不可片面地理解为炉温,不可只控制炉子最高温度而不顾铸件实际温度 212

182.球铁的低碳奥氏体化正火工艺不是不可实现的,但一味降低正火温度是不可取的 213

181.当珠光体球铁要求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塑性以提高综合力学性能时不宜采用完全奥氏体化正火 213

184.选择造型机时不可忽视造型机的类别,不可忽视造型机牌号的含义 214

183.成批大量生产不宜采用手工造型 214

186.生产大型铸件不应选用普通压实式或Z1系列震压造型机 216

185.生产小型铸件不应选用Z6系列抛砂机成Z2系列震击造型机 216

188.制芯机的选用不可与砂芯粘结剂的选用脱节 217

187.生产中型铸件既不应选用普通压实式造型机亦不应选用抛砂机 217

190.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不可没有铸型输送机及造型辅机 218

189.在选用造型机时不可不考虑配套的机械化措施 218

4.金刚石刀具不宜切削铁族材料的零件 220

3.陶瓷刀具不宜用于粗加工和带有冲击的切削 220

第5章 机械加工 220

1.YT类硬质合金不宜切削铸铁件,YG类硬质合金不宜切削钢件 220

2.加工高温合金、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不宜采用含有Ti合金的刀具材料 220

9.粗加工、强力切削或承受冲击载荷的刀具后角不宜过大 221

8.粗加工,特别是断续切削,承受冲击载荷或对具有硬皮的铸锻件进行加工时,不宜采用较大的刀具前角 221

5.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再用于切削 221

6.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尤其是加工硬化严重的材料时,不宜采用较小的刀具前角 221

7.工件材料强度、硬度较高,特别是加工十分坚硬的材料时,不宜采用较大的刀具前角 221

13.加工有色合金材料时,不能随意选择切削液 222

12.工件本身刚度不足时,刀具主偏角不可过小 222

10.工件材料硬度和强度较高时刀具后角不宜过大 222

11.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若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其主偏角不可过小 222

14.一般万能铣床上不宜采用顺铣法加工 223

15.要改善钻削表面质量,不宜采用普通麻花钻头 224

17.单件生产中不宜采用拉刀 225

16.当孔深与孔径之比超过20~100时,不宜采用接长的普通麻花钻头来钻孔 225

18.加工渐开线圆柱齿轮时,不能随意选用盘形齿轮铣刀 226

19.砂轮的粒度、硬度、磨料等不能随意选用 227

20.不得使用未经平衡的砂轮 228

22.选择精基准时,不应违反基准统一的原则 229

21.选择精基准时不应违反基准重合的原则 229

24.粗基准不应重复使用 230

23.不宜采用加工余量大、加工余量不均匀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230

26.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不能随意安排 231

25.不应忽视工件的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质、生产率等因素对选择加工方法的影响 231

28.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时不应出现欠定位 232

27.铸件在粗加工之后不应直接进行精加工,而应安排时效处理工序 232

30.零件在夹具中定位,视加工零件的特点与要求,不必采用完全定位 233

29.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时,一般不允许出现重复定位 233

31.用一面两孔定位时,不应采用两个圆柱销 234

32.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定位时,不宜采用大面积的夹具底平面和工作台相接触 235

34.在夹具设计中应设计合理结构,不应出现工件的误装夹 236

33.在夹具设计时不应忽视排屑的需要 236

36.夹具中采用斜楔夹紧机构时,楔角不能超过一定数值 237

35.在夹具设计中应注意不使夹紧力的作用点落在定位面之外 237

38.零件表面不宜一次加工完成,而应将粗、精加工分开进行 238

37.夹具中采用圆偏心夹紧机构时,偏心率不可过小 238

40.不应忽视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39

39.不应忽视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39

41.工件热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 240

43.生产类型、产品精度要求不同时不应采用相同的装配方法 241

42.要提高机器产品的装配精度,不可忽视其对零件的精度要求 241

44.毛坯或不规则形状工件在划线时不应直接放在划线平台上 242

46.在小工件上钻孔或钻孔直径超过8mm时,不得用手握住工件加工 243

45.未经修磨的麻花钻不宜直接使用 243

49.钻深孔时,一次钻进深度不可过大 244

48.不能用普通方法钻半圆孔 244

47.不宜使用标准麻花钻直接在斜面上钻孔 244

53.攻螺纹时底孔不可过大或过小 245

52.铰孔时铰刀不能反转 245

50.直径大于30mm的孔不宜一次钻削完成 245

51.1:10锥孔和莫氏内圆锥不宜在直孔上直接铰削 245

56.板料的矫平不能直接锤击凸起部位 246

55.直径在12mm以上的管子不宜冷弯 246

54.用板牙套螺纹时圆杆直径不能过大或过小 246

58.车削外圆时一般不应一次加工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247

57.用研磨工具研磨工件时,研具的材料不能比被研磨的工件还硬 247

60.车刀安装在刀架上不宜伸出太长 248

59.粗车和精车不应采用同一把车刀 248

63.采用顶尖装夹工件时不应随意选用中心孔的型式 249

62.不应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形状不规则的工件 249

61.车刀安装在刀架上不应使刀尖太高或太低 249

66.切断和车槽时切削用量不可过大 250

65.切断直径较大的工件时不必采用正切刀 250

64.切断刀的主切削刃不应太宽和太窄 250

63.车削薄壁套筒时夹紧力不可过大 251

67.为了增加镗刀的刚性,刀杆的截面积不可过小,刀杆不可伸出过长 251

71.车削螺纹时注意不要出现乱牙现象 252

70.表面抛光、研磨和滚花时必须注意的几点禁忌 252

69.车圆锥面时车刀刀尖不得高于或低于工件中心 252

73.车三角形螺纹时,当车刀径向前角较大时,其刀尖角不应等于60° 253

72.车削内螺纹前的孔径不能等于、更不能小于内螺纹的小径 253

75.车削细长轴时,一般不宜采用两个支承爪的跟刀架 254

74.车削螺纹时因螺纹升角引起的刀具工作角度的变化不可忽视 254

77.在铣床及刨床上用压板压紧工件时,压板两端不要高低倾斜搭压 255

76.车削细长轴时,工件热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 255

79.燕尾形零件不宜用卡尺直接测量 256

80.用直刀杆刨削孔内表面时不宜采用刀头向下的安装方式 256

78.精刨平面时不要中途停车 256

83.刨削薄板工件的刨刀不应与普通平面刨刀相同 257

82.刨削薄板时不宜用平口钳直接装夹工件 257

81.刨刀在刀架上不能伸出太长 257

87.欲铣削出正确的蜗杆齿形,不应使用标准盘形铣刀 258

86.铣刀直径和齿数不应随意选定 258

84.长工件在刨削时不宜在粗刨后立即进行精刨 258

85.在牛头刨床上一般不宜采用强力刨削 258

90.配偶蜗杆头数大于2的蜗轮不宜采用盘形铣刀加工 259

89.铣蜗轮时,不能采用比蜗杆直径还小的铣刀 259

88.指形铣刀不宜加工小模数蜗杆 259

93.在滚齿机上滚切齿数大于100的质数直齿圆柱齿轮时,禁忌起动快速电机 260

92.高精度齿轮不应在铣床上采用成形法加工 260

91.在立式铣床上铣平面时,立铣头不得倾斜 260

97.磨削细长轴时不应使工件变形 261

96.细长轴不应在无中心架支承的情况下直接磨削 261

94.在滚齿机上滚切齿数大于100的质数直齿圆柱齿轮时,不可随意改变轴向进给量 261

95.磨削余量不可过大 261

99.磨削薄片工件时不可操之过急 262

98.磨削细长轴和一般轴类的砂轮选择不应相同 262

101.磨削内孔时,砂轮直径与工件孔径之比不可过大和过小 263

100.未经平衡的偏心工件不得开车磨削 263

105.修整砂轮时,切去的砂轮厚度不应太大和太小 264

104.安装砂轮时,不得使用两个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法兰盘夹紧砂轮 264

102.磨削铸铁、铜等零件的内孔时不宜使用切削液 264

103.磨削内孔时接长轴不应过长 264

108.为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不可忽视工件装夹方法的选择 265

107.修整砂轮时不允许断续地供给切削液 265

106.修整大砂轮不宜用小的金刚石 265

111.在解工艺尺寸链时,不可将加工余量作为组成环 266

110.在解尺寸链时,不应将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那个环作为组成环 266

109.为保证产品质量和防止产生废品,不可忽视检验工序的安排 266

113.为了提高零件的耐磨性,不可忽视对零件表面提出质量要求 267

112.在确定装配尺寸链时,不可将装配以后形成的有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个环作为组成环 267

114.为了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不应忽视对零件表面提出质量要求 268

116.激振力频率不可在“禁区”出现 269

115.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不可过大,应采取措施减小和消耗强迫振动 269

117.为保证零件表面加工质量,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不可过大 270

124.内联系传动链中不能用传动比不准确的传动副 271

118.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的齿数不宜互成整数倍 271

120.三联滑移齿轮的相邻齿数差不应小于4 272

119.机床传动系统中各变速组的极限传动比不应超出一定的范围 272

123.设计偏侧作用式操纵机构时,应保证操纵机构不会发生自锁 273

121.传动系统中不应出现齿轮空转超速现象 273

122.机床运动部件作低速或微量进给时,不应出现爬行现象 273

127.不要任意组合孔、轴公差带及配合 275

126.片式摩擦离合器的间隙不可过大和过小 275

125.一般机床的噪声不得大于85dB(A),精密机床的噪声不得大于75dB(A) 275

130.在特殊情况下,既不宜选择基孔制,也不宜选择基轴制 278

129.在某些情况下,不宜选用基孔制 278

128.在选择基准制时,一般情况下、不应选用基轴制 278

132.选择公差等级既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 279

131.与标准件配合时,不应随意选择基准制 279

136.不要混淆“OM”与“M”所表达的内涵 280

135.给定形位公差值时,不要违反以下选用原则 280

133.选择孔、轴公差等级时,不应忽视工艺等价原则 280

134.选择孔、轴公差等级时,不可忽略对其配合性质的影响 280

138.为避免螺钉连接在装配时产生干涉,在设计时,不应忽略采用延伸公差带 282

137.相关原则的忌用 282

142.在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时,不应违反以下规定 283

141.在测量表面粗糙度时,不应忽视测量方向 283

139.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不应把表面缺陷包含进去 283

140.选择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时,不应违反的几点原则 283

144.在实际应用中,不要混淆按“等”与按“级”使用量块尺寸的不同 284

143.对光滑工件进行尺寸检验时,不应按极限尺寸验收工件 284

146.不应在工件温度较高时测量工件 285

145.在选用量具时不应使量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大于工件的尺寸精度所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 285

149.测量基准的选择不应违反基准统一原则 286

148.测量时,实际温度不要超过标准温度所允许的波动范围 286

147.测量工件时测量力不能忽大忽小 286

150.当测量基准改变时,也不应降低最后测量结果的精度 287

2.电动机使用时的温度不得超过所用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 288

1.电动机功率忌选得过大,也忌选得过小 288

第6章 电工与电子 288

4.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转矩不得低于起动时的负载转矩 289

3.电动机的短时重负载不得超过电动机的短时过载能力 289

6.选择在变化负载下工作的电动机时,其稳定温升不得超过规定值 290

5.选择常值负载下的电动机时,其额定功率不得低于负载的额定功率 290

8.笼型异步电动机每小时的实际合闸次数不得超过允许直 291

7.按平原地区设计的电机,不宜在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连续额定运行 291

10.选择电功机时应注意防护等级的选择 292

9.异步电动机忌带额定负载欠电压运行 292

12.需要经常起动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不宜用电阻降压起动 293

11.笼型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变换起动的方法,不可用于需重载起动的场合 293

13.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如经常在轻载下起动时,不宜采用电阻器起动的方法;如经常在重载下起动时,不宜用频敏变阴器起动 294

15.定子绕组采用三角形接法的异步电动机,不宜配用无断相保护的热继电器 295

14.热继电器不可用作电动机的短路保护 295

17.直流电动机在起动或运转时,励磁电路禁止断开 296

16.三相异步电动机忌直接将电源的任意两根导线反接对电动机进行制动 296

18.直流电动机(除极小容量外),不允许全电压直接起动 297

20.电流互感器使用禁忌五则 298

19.控制变压器的容量,不得低于一个工作循环中最大的负载功率 298

21.盘式电工测量仪表结构型式选择指南 299

22.正确合理选用和订购仪表,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投资 300

23.电工测量指示仪表选用禁忌三则 301

25.选用仪表时,不应忽视对仪表内阻的选择 302

24.选用电工仪表时,不宜使用仪表标尺的前1/4段 302

27.单臂电桥不宜用来测量小电阻 303

26.万用表使用禁忌七则 303

31.电线电缆导电材料选用禁忌三则 304

30.单相功率表的正误接线 304

28.各种仪表使用时,切忌摇动、敲击和振动 304

29.兆欧表使用禁忌四则 304

33.导线截面积及载流量选用禁忌四则 305

32.导线绝缘选用禁忌二则 305

35.低压断路器选用禁忌八则 307

34.低压刀开关选用禁忌五则 307

38.低压熔断器的选用规则 308

37.具有不同保护特性的断路器不宜互换使用 308

36.断路器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大于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308

40.在三相四线制线路的中线上不允许安装熔断器 309

39.熔断器熔体电流选择禁忌七则 309

41.接触器选用禁忌五则 310

44.选用接触器时,不应忽视不同使用类别对电气寿命的影响 311

43.交流接触器与直流接触器之间不可互换使用 311

42.控制变压器、电焊机等感性负载用的接触器的选择 311

46.热继电器选用禁忌六则 312

45.选用直流接触器时,不宜将只有DC—2类数据的接触器用于DC—4或DC—5类的场合 312

47.电磁式控制继电器选用禁忌六则 313

49.在机械电气控制系统中,选用电器元件时,不应忽视其工作的可靠性 314

48.在机械电气控制系统中,对于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选择电源电压时,宜低不宜高 314

51.直流电磁铁线圈与直流继电器电磁线圈的正误连接 315

50.在电气控制线路中,电器元件的交流线圈不应串联后接于电路中 315

53.拟订或连接电气控制线路时,应避免电器触头的不合理联接(二) 316

52.拟订或连接电气控制线路时,应避免电器触头的不合理联接(一) 316

55.拟订或连接电气控制线路时,应避免电器触头的不合理联接(四) 317

54.拟订和连接电气控制线路时,应避免电器触头的不合理联接(三) 317

57.电气控制线路制图禁忌十则 318

56.拟订或连接电气控制线路时,应避免电器触头的不合理联接(五) 318

60.电气图常用新旧图形符号对照表(表6-13) 319

59.半导体二极管选用禁忌四则 319

58.半导体器件使用禁忌七则 319

62.选用晶体管时,不得超过其极限参数的规定值 323

61.选用晶体管禁忌二则 323

64.晶体管直接以继电器线圈作为集电极负载时,不可没有过电压保护措施 324

63.选用晶体管时,应根据使用场合,选配相应类型的晶体管,而不应任意配用 324

66.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时,差模输入电压不可过高 325

65.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时,共模输入电压不可过大 325

68.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电压不宜过高 326

67.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所接的负载电阻不应过小,更要防止输出端短路 326

71.选用晶闸管时,其“通态平均电流”应大于其正常工作电流的平均值 327

70.选用晶闸管时,其正常工作时的峰值电压不宜超过该管额定电压的1/2 327

69.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负电源的极性不可接反 327

72.TTL集成门电路使用禁忌六则 328

73.CMOS集成门电路使用禁忌四则 329

75.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电压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忌不接地 330

74.CMOS集成电路的额定电压不可用到极限值 330

77.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低电压系统中,不宜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331

76.在三相四线制低电压系统中,不宜无工作接地 331

78.交流电焊机接零的正误接法 332

80.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接地时,不应形成接地环路,避免接地回路中出现电流 333

79.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忌接地回路阻抗过大 333

82.人体接触带电体的电压不得超过安全电压 334

81.室内电气线路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安全距离 334

85.使用单相电气设备时,不应忽视其安全措施 335

84.漏电保护装置选用禁忌五则 335

83.安全电压回路的禁忌 335

86.使用工业高频设备时,不应忽视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 336

87.人体触电急救的注意事项六则 337

参考文献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