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丛书 第2编 1-100 中国哲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693730
- 页数:1216 页
第一篇 子学时代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哲学之内容 1
(二)哲学之方法 4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5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7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8
(六)哲学之统一 12
(七)哲学与哲学家 14
(八)历史与哲学史 16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18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22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22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25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28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28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30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38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41
(五)古代著述体裁 42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46
(一)鬼神 46
(二)术数 50
(三)天 54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56
(五)人之发现 57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66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68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78
(三)正名主义 84
(四)孔子以述为作 89
(五)直、仁、忠、恕 93
(六)义利及性 102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106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106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时代 110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 111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115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118
(六)兼爱 123
(七)宗教的制裁 128
(八)政治的制裁 132
(九)余论 136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139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39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142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144
(四)性善 153
(五)孟子反功利 162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163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167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168
(二)陈仲子 180
(三)许行、陈相 181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182
(五)尹文、宋? 185
(六)彭蒙、田骈、慎到 192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200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210
(一)老聃与李耳 210
(二)老学与庄学 213
(三)楚人精神 216
(四)道、德 218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223
(六)处世之方 227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231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233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236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239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239
(二)惠施与庄子 243
(三)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246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251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254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256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258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261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264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267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269
(十二)感觉与理智 275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277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277
(二)道、德、天 279
(三)变之哲学 282
(四)何为幸福 283
(五)自由与平等 288
(六)死与不死 294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298
(八)绝对的逍遥 302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305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307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307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310
(三)论知识 314
(四)论「辩」 322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329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332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338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续 341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343
(一)荀子之为学 349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349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350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352
(四)天及性 355
(五)荀子之心理 359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364
(七)礼论乐论 367
(八)王霸 369
(九)正名 373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383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383
(二)法家之历史观 388
(三)法家之三派 389
(四)三派与韩非 391
(五)法之重要 392
(六)正名实 395
(七)严赏罚 397
(八)性恶 398
(九)无为 402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406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409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409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415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417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424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429
(六)关于孝之理论 432
(七)大学 437
(八)中庸 446
(九)礼运 455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457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457
(二)八卦及阴阳 460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466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468
(五)易象与人事 471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477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482
(一)儒家之六艺论 482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486
第一章 泛论经学时代 491
第二篇 经学时代 491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497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497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498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502
(四)元,天,阴阳,五行 503
(五)四时 507
(六)人副天数 513
(七)性情 515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518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524
(十)灾异 529
(十一)历史哲学 532
(十二)春秋大义 538
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546
(一)纬与谶 546
(二)所谓象数之学 548
(三)阴阳之数 552
(四)八卦方位 554
(五)卦气 558
(六)孟喜京房 560
(七)音律配卦 565
(八)其他纬书 568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574
(一)「古学」与刘歆 574
(二)扬雄 576
(1)太玄 578
(2)法言 584
(三)王充 588
(1)自然主义 589
(2)对于当时一般人见解之批评 590
(3)王充对于历史之见解 593
(4)方法论 595
(5)性说 596
(6)对于命运之见解 597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602
(一)玄学家与孔子 602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 604
(三)阮籍嵇康刘伶 614
(四)列子中之惟物论及机械论 619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 621
(一)向秀与郭象 632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632
(二)「独化」 634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 637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 639
(五)「无为」 642
(六)圣智 645
(七)「逍遥」 650
(八)「齐物」 652
(九)「至人」 657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之思想倾向 661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诤论 661
(二)佛家与道家 663
(三)「六家七宗」 666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 676
(五)僧肇之不真空义 678
(六)僧肇之物不迁义 679
(七)僧肇所说之圣人 682
(八)僧肇之般若无知论 684
(九)道生之顿悟成佛义 685
(十)当时对于神灭神不灭之辩论 696
(一)吉藏之二谛义 702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702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 705
(1)唯识教双离空有 706
(2)识之四分 707
(3)第一能变即阿赖耶识 709
(4)第二能变末那识及第三能变前六识 713
(5)一切唯识 718
(6)三性三无性真如 727
(7)转识成智 730
(三)法藏之金师子论 734
(1)「明缘起」 735
(2)「辨色空」 736
(3)「约三性」 737
(4)「显无相」 738
(5)「说无生」 738
(6)「论五教」 739
(7)「勒十玄」 742
(8)「括六相」 746
(9)「成菩提」 747
(10)「入涅槃」 748
(11)主观的唯心论与客观的唯心论 749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751
(一)天台宗之大乘止观法门 751
(1)真如如来藏 751
(2)三性 754
(3)共相识与不共相识 758
(4)万法互摄 759
(5)止观 763
(6)诸佛染性 765
(7)觉与不觉 767
(8)天台宗与唯识宗及华严宗之比较 768
(9)湛然「无情有性」之说 770
(二)慧能、神会宗密 771
(1)慧能、神会、与禅宗 772
(2)无念 774
(3)对于无念之另外解释 776
(4)宗密所述禅宗七家 780
(5)宗密和会「宗」「教」 788
(6)宗密所述之五教 791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800
(一)韩愈 801
(二)李翱 804
(三)道学与佛学 811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 813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 820
(一)周濂溪 820
(1)太极图说 820
(2)太极图说与通书 824
(二)邵康节 830
(1)太极与八卦 831
(2)先天图及其他图 835
(3)特殊的事物之发生 841
(4)人与圣人 842
(5)世界年表 845
(6)政治哲学 849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852
(一)张横渠 852
(1)气 852
(2)宇宙间事物所遵循之规律 855
(3)宇宙间之几种普遍的现象 856
(4)横渠所说之天文地理 858
(5)性说 860
(6)天人合一 863
(7)对于「二氏」之批评 866
(二)程明道与程伊川 868
(1)天理 869
(2)对于佛氏之批评 876
(3)形上形下 877
(4)气 879
(5)性 881
(6)阴阳善恶之消长 884
(7)明道所说之修养方法 886
(8)伊川所说之修养方法 891
第十三章 朱子 895
(一)理、太极 896
(二)气 903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907
(四)人物之性 911
(五)道德及修养之方 916
(六)政治哲学 920
(七)对于佛家之评论 924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928
(一)陆象山 928
(二)杨慈湖 934
(三)朱陆异同 938
(四)朱子以后之理学 945
(五)陈白沙与湛甘泉 946
(六)王阳明 948
(1)大学问 948
(2)知行合一 952
(3)朱王异同 953
(4)对于「二氏」之批评 958
(5)爱之差等 960
(6)恶之起源 962
(7)动静合一 965
(8)阳明心学所引起之反动 966
(七)王龙溪及王心齐 968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974
(一)汉学与宋学 974
(二)颜李及一部分道学家 975
(1)理气 978
(2)性形 984
(三)戴东原 990
(1)道理 991
(2)性才 996
(3)求理之方法 1001
(4)恶之起原 1004
(5)东原与荀子 1006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1010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1010
(二)康有为 1012
(1)孔子立教改制 1012
(2)大同书 1017
(三)谭嗣同 1021
(1)仁与「以太」 1022
(2)有无与生灭 1023
(3)大同之治 1026
(4)论教主 1028
(四)廖平 1030
(1)经学一变 1030
(2)经学二变 1032
(3)经学三变 1033
(4)经学四变 1037
(5)经学五变 1039
(五)经学时代之结束 104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新编历史小丛书 祖逖北伐》何兹全著 2019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中国朝鲜族民间故事丛书 阿里郎 朝》李龙得 2019
-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孙津川传》肖振才著 2018
-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 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周兢编 2015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两京烟云》陈诗泳,赖秀俞责任编辑;(中国)千慧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反常识》张娟责任编辑;(美国)邓肯·J.瓦茨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