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  高中第3册
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  高中第3册

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 高中第3册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编写组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40803207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代数与初等函数下一篇:搏击与训练
《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 高中第3册》目录

目录 1

第一课天山景物记 1

一、作者介绍 1

二、段落分析 2

三、灵活有序地运用多重线索 3

四、写景状物善于运用映衬手法 5

五、善于运用比喻写出诗一般的意境 8

六、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细腻描绘 10

七、“牧”字的解释与使用 10

八、“蒙古包”一词应改为“毡房” 12

九、几处语病的讨论 13

十、有关景物资料摘录 15

十一、板书设计 17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18

第二课风景谈 23

一、党中央对茅盾的评价 23

二、茅盾谈写《风景谈》的情况 23

三、怎样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4

四、结构分析的两种方法 25

五、大题小做 27

六、手法多样,语言细腻 28

七、本文是什么体裁 31

八、关于“浅浅”的解释 32

九、“调朱弄粉的手儿”指谁的手 32

十、对一些语句的商榷 32

十一、板书设计 34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34

第三课海市 38

一、本文作者谈他的散文特色 38

二、段落划分 39

三、独特的构思艺术 40

四、善于迂回的转弯技巧 41

五、富有诗意的语言 43

六、海市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 44

七、对《海市》选入教村的意见 45

八、板书设计 48

九、参考篇目索引 49

第四课云赋 51

一、作者简介 51

二、本文创作经过 52

四、作品的寓意和主题思想 54

五、结构章法 58

六、浑然一体的美学形象 59

七、写作特点 61

三、《星云月三赋》简介 63

八、字、词、句的修改 65

九、白天高空看月牙的情景该怎样解释 66

十、对课本一条注释的意见 67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68

十一、板书设计 68

第五课杨树 73

一、作者简介 73

二、作者谈本文的写作 73

三、不同的分段 75

四、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76

五、《杨树》的不足处 79

六、板书设计 83

七、参考篇目索引 84

一、延安整风运动简介 87

第六课改造我们的学习 87

二、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88

三、结构层次 89

四、写作特点 92

五、对文中用语的一个意见 94

六、板书设计 95

七、参考篇目索引 96

第七课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97

一、文章发表的有关情况 97

二、段落与层次 98

三、写作特点 99

四、板书设计 101

五、参考篇目索引 101

第八课“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103

一、写作由来与经过 103

二、段落层次的划分 104

三、缜密的逻辑推理 105

四、一个长句的分析 109

五、对课文一处改动的看法 114

六、补充注释 114

七、鲁迅批驳梁实秋的其他材料 116

八、板书设计 118

九、参考篇目索引 118

第九课鲁迅的精神 122

一、作者简介 122

二、翟秋白和鲁迅的革命友谊 123

三、《序言》的写作情况 125

四、《序言》的写作目的及其梗概 126

五、对《序言》的不同看法 127

六、两种分段 130

七、论点和论证特点异议 131

八、疑难句子解析 134

九、课本注释质疑 139

十、板书设计 140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142

第一○课为了忘却?记念 146

一、柔石等被捕和被害情况 146

二、鲁迅在柔石等被害前后情况 147

三、题目异读、歧解 149

四、五位青年作家崇高形象的再现 150

五、几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154

六、三个典故的运用 156

七、对两首诗的理解 158

八、词语补注、析疑 161

九、有关史料钩沉 163

十、五位青年作家传略 168

十一、板书设计 171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172

一、本文的写作经过 178

第一—课琐忆 178

二、不同的分段 179

三、鲁迅形象的刻画 181

四、善于运用对话与独白 181

五、纲举目张、展现全貌 182

六、夹叙夹议,虚实结合 183

七、欲扬先抑,对比鲜明 184

八、鲁迅讲话的论证方法 185

九、文章涉及到的几则背景资料 187

十、“唔”字的读音和用法 188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189

十一、板书设计 189

第一二课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193

一、布寄诺所处的时代 193

二、不同的分段 196

三、《火刑》与文学传记 197

四、运用倒叙,详略得当 198

五、对比映衬,形象鲜明 199

六、以形传神,以神感人 201

七、脉络清楚,结构谨严 202

八、板书设计 203

九、参考篇目索引 204

第一三课义理、考据和辞章 206

一、作者及本文写作情况简介 206

二、内容分析提纲 206

三、本文主要论证方法 207

四、写作特点 208

五、对本文的几点补充 209

六、姚鼐和章学诚的有关论述 210

八、参考篇目索引 211

七、板书设计 211

第一四课简笔与繁笔 213

一、作者及作者谈本文写作 213

二、不同的分段 215

三、写作特点 216

四、对本文的意见 219

五、作者的一处误引 220

六、有关“简”、“繁”论述的资料 221

七、板书设计 223

八、参考篇目索引 223

一、作者谈《阿Q正传》 225

第一五课阿Q正传(节选) 225

二、作品主题异议 227

三、阿Q是个什么样的典型 230

四、阿Q的精神胜利法 233

五、如何看待阿Q的“革命性” 234

六、“旷代文章数阿Q” 237

七、《阿Q正传》在国外 240

八、是否适合作中学教材 240

九,板书设计 241

十、参考篇目索引 242

一、姚雪垠和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 250

第一六课虎吼雷鸣马萧萧 250

二、课文的分段 253

三、人物的刻画 254

四、课文标题小议 256

五、对一个句子的修改意见 257

六、板书设计 258

七、参考篇目索引 259

第一七课失街亭 261

一、从历史到小说创作 261

二、诸葛亮对马谡的任用 263

三、马谡的“笑”和诸葛亮的“哭” 265

四、《失街亭》的局限和破绽 266

五、马谡的性格有无积极的一面 267

六、写作特点 268

七、疑难词句笺释 270

八、街亭在何处 271

九、《失街亭》示意图 274

十、板书设计 274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275

一、巴尔扎克和他的时代 278

第一八课守财奴 278

二、《人间喜剧》简介 280

三、《欧也妮·葛朗台》简介 281

六、生动逼真而又揭示深刻的细节描写 281

四、几种不同的分段 283

五、单纯突出的性格,复杂多样的表现 285

七、富于个性的语言 287

八、对于小说局限性的认识 288

九、究竟该怎样评价欧也妮 288

十一、板书设计 290

十、对课文标题质疑 290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291

第一九课泼留希金 294

一、果戈里和他的作品 294

二、《死魂灵》简介 295

三、两种不同的分段 297

四、精细的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 298

五、从矛盾方面来揭示性格特征 299

六、怎样认识作品的局限 301

七、对译文的商榷 302

九、参考篇目索引 304

八、板书设计 304

第二○课唐诗二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307

一、关于题目 307

二、太白何由梦中来 308

三、对主题的不同理解 309

四、段落划分 311

五、写作特点 312

六、地名故实、考辨补证 314

七、对课本注释的不同意见 318

九、参考篇目索引 321

八、板书设计 32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6

一、写作时间和背景 326

二、杜甫忧国忧民感情产生的原因 327

三、诗的主题及其表现三说 328

四、对诗人理想和愿望的评价 329

五、有无人民性的问题的争论 329

六、体裁、构思和表现手法 331

七、对几个词语的不同理解 333

八、关于草堂位置及其所数问题 335

九、板书设计 337

十、参考篇目索引 338

三、对侯赢自杀原因的不同见解 340

一、作者、编者和笺注者 341

第二一课孔雀东南飞 341

二、写作时间的争议 342

三、主题思想探讨 345

四、几种不同的分段 347

五、写作特点 348

六、对一组疑难诗句的不同标点和解释 350

七、词句解释异议 352

八、释“相” 359

九、板书设计 361

十、参考篇目索引 362

第二二读谋攻 371

一、《孙子兵法》的作者 371

二、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分析评价 372

三、对文章重点的不同看法 372

四、对文章重点的看不同法 373

五、对孙武的见解的评价*374++六、写作特点 375

七、词语解释异议 376

八、板书设计 381

九、参考篇目索引 381

第二三课论积贮疏 385

一、作者和写作时间 385

二、时代背景 385

三、对文章中心论点的几种意见 386

四、对作者思想主张的几种评价 388

五、“奏疏”体之流别 389

六、写作特点 389

七、词语析疑 390

九、参考篇目索引 394

八、板书设计 394

第二四读信陵君窃符救赵 398

一、“窃符救赵”时的战国形势 398

二、对中心思想的几种意见 399

四、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几种认识 401

五、写作特点 402

六、词句析疑 405

八、板书设计 408

七、释“故” 408

九、参考篇目索引 409

第二五课张衡传 413

一、张衡的卓越贡献及其影响 413

二、本文内和写作简介 414

三、张衡一生做了几任太史令 415

四、文中涉及的东汉选拔人才的制度 416

五、对几个科学文化术语的理解 418

六、对一些词语的异议 421

七、候风地动仪结构示意图 423

八、板书设计 425

九、参考篇目索引 426

第二六课六国论 430

一、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不同认识 430

二、对作品局限性的不同看法 432

三、文章的逻辑结构 433

四、严密的逻辑推理 433

五、词句译释异议 435

六、板书设计 440

七、参考篇目索引 441

二、主题思想探讨 445

第二七课与朱元思书 445

一、吴均、元思何许人 445

三、名噪一时的“吴均体” 447

四、文章结构异议 449

五、景物描写的特色 450

六、词句析疑 451

七、板书设计 454

八、参考篇自索引 455

一、思想内容分析 459

第二八课游黄山记 459

二、分段的不同意见 461

三、对写作特点的不同理解 462

四、徐霞客犯了逻辑错误吗 463

五、标点、书写正误 465

六、词句译释析疑 466

七、“徐霞客纪念堂”简介 469

八、对《徐霞客游记》的评介 469

九、徐霞客第二次游黄山路线图 471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472

十、板书设计 472

第二九课柳敬亭传 476

一、明清人忆评柳敬亭 476

二、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478

三、写作特点 481

四、第三段是歌颂还是揶揄 482

五、第一段标点异议 483

六、选作教材是否恰当 484

七、板书设计 485

八、参考篇目索引 486

第三○课促织 489

一、作者和时代背景 489

二、形象的客观意义和作者主观思想的关系 490

三、对“神卜”和“化织”的不同认识 492

四、对作品结尾的几种评价 493

五、对“异史氏曰”的不同理解 494

六、小说的构思特点 496

七、情节安排和细节描绘 496

八、词语解释异议*497++九板书设计 503

十、参考篇目索引 5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