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学习指导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市场经济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07043384
- 页数:780 页
上卷 邓小平理论指导 3
第一部分 邓小平理论的结构体系与特色 3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3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含义 3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5
(三)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 14
二、邓小平理论的突出特色 21
(一)内容上的突出特色 21
(二)品格上的突出特色 27
三、邓小平理论的特点 31
(一)求实性 31
(三)人民性 32
(二)实践性 32
(四)创造性 33
(五)辩证性 33
(六)开放性 34
四、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三条主线 3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思想主线 35
(二)生产力标准理论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理论主线 37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政治主线 39
五、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论点摘编 41
(一)邓小平战略构架的思维特色 41
(二)改革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 42
(三)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贡献 42
(四)求是、创新、开放的经济思想 44
(六)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45
(五)“改革就是革命”是科学的论断 45
(七)“取信于民”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 47
(八)邓小平的大局观 48
(九)邓小平的用人之道 49
(十)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0
(十一)鼓励先富是实现共富的必由之路 51
(十二)邓小平的风险观 52
(十三)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53
(十四)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54
(十五)邓小平对毛泽东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55
(十六)新闻出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56
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十六说 57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64
七、邓小平论社会主义 64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66
(三)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 68
(四)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70
八、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 72
(一)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层次设计 73
(二)三个层次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73
(三)现代化三个层次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77
九、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79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79
(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82
(三)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84
十、按照邓小平思路学习邓小平理论 86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95
(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起点 95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95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阶段 99
二、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的准备和孕育阶段 103
(一)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难探索中的独特思考 105
(二)理论的孕育和尝试:邓小平的复出和1975年的全面整顿 111
(三)理论产生的前奏曲: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18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开始产生、形成概念 126
(一)理论产生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27
(二)全局性的拨乱反正 128
(三)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起点 134
(四)“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及其初期探索 139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提出及十二大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 145
四、十二大至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 147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148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 154
(三)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新思路 158
(四)对外开放实践和理论的新发展 163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体系化 167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 170
(七)党的十三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概括 174
五、十三大至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 177
(一)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风波和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和完善 177
(二)理论发展的新高度: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 181
(三)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新概括 188
六、邓小平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190
(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要求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 190
(二)党的十四大以来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94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启示 207
七、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新发展 210
(一)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原因 211
(二)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新发展 21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 214
八、创造性的发展邓小平理论 216
(一)正确理解坚持邓小平理论 216
(二)邓小平理论需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 217
(三)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 217
(四)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219
九、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思想、逻辑起点 221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 221
(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起点 223
(三)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224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回顾 226
十、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前瞻 226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 228
(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229
(四)21世纪的社会主义前景展望 230
十一、邓小平理论准备、孕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和三次反思 231
(一)第一阶段和第一次反思 231
(二)第二阶段和第二次反思 235
(三)第三次阶段和第三次反思 238
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与发展 245
一、邓小平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 245
(一)邓小平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 245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既正确又深刻 247
(三)邓小平由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架设起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249
(一)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去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251
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 251
(二)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253
(三)在斗争风浪中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54
三、邓小平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25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56
(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的科学 25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62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63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6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历史经验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7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73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国际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76
(一)坚定地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77
五、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77
(二)在斗争中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82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经典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289
(一)问题的提出 289
(二)现实社会主义与经典模式的不同历史前提 29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92
(四)结论 296
七、邓小平对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的新贡献 297
(一)关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命题的表述 297
(二)关于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 299
(三)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 300
(四)关于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301
(五)关于反“左”防“右”,排除错误倾向的干扰 303
八、邓小平政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新贡献 305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312
九、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发展 312
(二)政治是经济的保证 314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316
(四)政治建设的关键是搞好干部队伍建设 317
十、邓小平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318
(一)既一以贯之又发展创新 318
(二)达到了一种新的视野、新的境界 321
(三)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发展理论 324
十一、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上的突破 326
(一)重视发展乡镇企业 327
(二)建设好小城镇 328
(三)引导农民群众进入商品经济 328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29
(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29
十二、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30
(一)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 331
(二)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 333
(三)关于农村商品经济问题 336
(四)关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338
十三、邓小平对党的思路路线的“六个阐发”和“五个升华” 339
十四、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比较研究 345
十五、邓小平对毛泽东晚期哲学思想的扬弃 351
(一)注重斗争性与注重同一性的差别 351
(二)注重根本质变与注重部分质变的差别 353
(三)注重“弃”与注重“扬”的差别 355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两种倾向 357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357
十六、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统一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 357
(三)从毛泽东不成熟的探索到邓小平成功的实践 359
(四)全面认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历史联系 361
十七、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362
(一)代表从“第一次革命”发展到“第二次革命”全过程的伟大革命家 362
(二)引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汇人世界新时代潮流的杰出的开拓者 365
(三)规划中国由传统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非凡设计师 366
(四)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家 368
(五)把强劲的实现主义精神注入民族机体,铸成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卓越领导人 370
十八、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 372
(一)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73
(二)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75
(三)邓小平同志的两大历史性贡献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377
十九、从全球百年趋势看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379
第四部分 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387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决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387
二、江泽民: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388
三、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393
(一)关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393
(二)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 396
(三)关于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397
(四)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398
(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00
(六)关于开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 402
四、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 402
五、江泽民:领导干部带头学好《邓选》第三卷,带动全党学习 409
六、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 410
七、认真落实中央决定,学好《邓选》第三卷 413
八、在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14
九、在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419
十、江泽民: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 426
十一、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428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28
十二、邓小平的共富空间布局思想与江泽民的运作实践 431
(一)邓小平共富空间布局思想的核心与特征 431
(二)邓小平共富空间布局思想的展开与江泽民的进一步运作 434
(三)江泽民实践共富布局的运作特点及其空间架构的重大意义 439
第五部分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思想解放 447
一、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47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447
(二)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二届三中全会 450
(三)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 453
(四)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 456
二、邓小平的自觉改革意识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 461
三、邓小平的改革风险观 466
(一)邓小平同志风险观的核心思想 466
(二)邓小平同志风险观的基本方略 469
(三)邓小平同志风险观的基本原则 471
四、邓小平关于风险问题的论述 474
(一)风险、不确定性与科学认识 474
(二)邓小平风险思想的基本内容 477
(三)克服风险的条件、原则、方法和措施 483
五、邓小平开放思想思维方式的特点 486
(一)邓小平开放思想思维方式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 486
(二)邓小平开放思想思维方式的特点 488
六、邓小平思想方法的特征 490
(一)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490
(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491
(三)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493
七、邓小平思维中的历史意识 494
八、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498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99
(二)对人民的民主同对敌人的专政分不开 500
(三)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制度 501
(四)不允许把民主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 503
(五)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505
九、邓小平的国权与人权观 507
十、邓小平的人权思想 510
(一)人权的基本点:人权是绝大多数人的权利 511
(二)发展中国家人权的核心内容:生存权、发展权 513
(三)人权的实质:坚持还是反对社会主义 516
(四)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 517
(五)人权与国家主权 518
十一、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的人学思想 520
(一)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人学思想 520
(二)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521
(三)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522
(四)对“改革是以经济人为导向”观点的论析 526
十二、邓小平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 529
(一)邓小平从人的视角对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529
(二)邓小平的人民本位思想 531
(三)邓小平的人才思想 535
(四)邓小平关于人的塑造理论 536
十三、邓小平思想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转化 538
十四、邓小平关于批判继承改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 547
(一)肃清封建主义道德文化的遗毒 548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 549
(三)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体两面”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51
十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精神生活多样化 553
(一)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554
(二)精神生活的多样化 558
(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精神生活多样化的辩证统一 560
十六、邓小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563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563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566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紧迫感 568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570
(一)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背景 572
十七、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背景及特色 572
(二)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理论特点 575
十八、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76
(一)革命和建设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78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582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88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勃勃生机的法宝 591
十九、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 595
二十、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597
二十一、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东西都可以借鉴 601
(一)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601
(二)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东西都可以借鉴 603
(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606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 607
二十二、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09
(一)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610
(二)对外开放是个长期不变的政策 612
(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615
(四)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620
二十三、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622
二十四、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623
二十五、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627
(一)必须解除姓“社”姓“资”的困扰 627
(二)“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629
(三)特区姓“社”不姓“资” 633
(四)不要怕多办一点“三资”企业 635
二十六、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38
二十七、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639
(一)证券与股市是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客观要求,即不姓“社”,也不姓“资 641
(二)证券和股市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潜力很大,效益较好的必要经济手段 642
二十八、邓小平解放思想综述: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进入领导机构 643
第六部分 邓小平理论对21世纪中国的战略意义 649
一、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大思路的总体设计 649
二、邓小平跨世纪战略观与21世纪中国的国际定位 657
(一)辩证认识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 657
(二)跨世纪战略的基础是增强综合国力 659
(三)跨世纪战略的对外指导原则 661
(四)跨世纪战略下中国国际定位的宏观思路 665
三、邓小平理论是跨世纪中国的精神支柱 667
(一)邓小平理论使跨世纪中国人心有维系,团结有基础 668
(二)邓小平理论给跨世纪中国迎接挑战以勇气和信心 669
(三)邓小平理论给跨世纪中国奋发图强、进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671
四、邓小平理论的跨世纪意义 672
(一)邓小平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73
(二)邓小平理论对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 675
(三)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 677
(四)邓小平理论随着新世纪的实践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679
五、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跨世纪思考 681
(一)邓小平提出了科学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案 682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案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 690
六、邓小平论21世纪的中国 691
(一)对21世纪中国的种种错误猜测 692
(二)邓小平描绘的21世纪中国的蓝图 694
(三)邓小平为实现21世纪中国蓝图所制定的措施 698
七、邓小平理论的世界历史意义 701
(一)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 701
(二)对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 706
(三)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 707
八、新世纪展望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710
九、新人观与21世纪中国的发展 713
十、邓小平的跨世纪干部思想 718
(一)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 718
(二)拓宽选干之路,使跨世纪的干部人才脱颖而出 719
(三)清除滋生官僚主义的土壤,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后来居上 721
(四)优化结构,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723
十一、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是跨世纪的旗帜和纲领 724
(一)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724
(二)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的特点 726
(三)加大学习、研究和贯彻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的力度 728
十二、指导中国发展的大战略 729
(一)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历史由来 732
十三、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由来及主要特色 732
(二)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主要特色 734
十四、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伦理”论的三个层面 739
(一)社会主义:制度保证论 740
(二)改革开放:动力源泉论 741
(三)科学技术:主体关键论 743
十五、邓小平发展理论中可持续发展思想 744
(一)邓小平对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精辟论述,站在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 745
(二)“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思想 746
(三)协调好人口、环境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47
(四)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 749
(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提供了重大的依据 750
十六、邓小平关于和平外交战略的理论 750
(二)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755
十七、邓小平关于保持国际环境稳定的战略与策略 756
(一)如何保持稳定的国际环境,是一个对世界力量对比的判断问题 757
(二)在把握国际环境时特别强调争取和平、避免战争 759
(三)坚持全方位开放,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是保持我国的国际环境长期稳定的主要途径 762
(四)争取和保持国际环境持久稳定的原则和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以国家利益为基础 765
十八、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 769
(一)战略背景:国内大变革与世界大转折 769
(二)理论基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 771
(三)战略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773
(四)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773
(五)战略原则:继承 发展 务实 创新 77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81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781
第一部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要 781
中卷 邓小平理论要点(上) 781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788
(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88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791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94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794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 796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01
(四)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809
四、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812
(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812
(二)根据本国情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821
(三)坚持两手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829
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834
(一)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834
(二)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839
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846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846
(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长期的斗争 851
(三)建设和改革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 854
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857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857
(二)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860
(三)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62
八、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863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863
(二)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870
(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874
九、关于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879
第二部分 邓小平论经济 889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889
二、坚持按劳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895
三、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方式 897
四、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 907
五、搞好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效率 916
六、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927
第三部分 邓小平论政治 941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41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941
(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945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947
二、改革政治体制,加强党的领导 951
三、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培养优秀人才 953
(一)任人唯贤,选拔“四有”人才 953
(二)人才合理流动、干部管理制度化 963
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行政管理 969
(一)权力下放、加强集体领导 969
(二)依法行使、加强监督 972
五、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976
(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976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 993
六、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997
(一)精简机构 997
(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1002
(三)实行责任制 1004
(四)走群众路线 1007
第四部分 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 1015
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1015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015
(二)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1017
(三)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1018
二、关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021
(一)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讲 1021
(二)发扬民主不是不要专政 1023
(三)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1025
三、关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1031
(一)中国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 1031
(二)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1036
(三)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036
(四)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1039
(五)要扩大各方面的民主 1041
四、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044
(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044
(二)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1046
(三)加强法制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1048
(四)发展法学教育,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1049
五、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实现 1051
(一)实现民主和法制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 1051
(二)政治体制改革要讲社会主义民主,也要讲社会主义法制 1055
(三)反对腐败还是要靠法制 1057
(四)加强民主法制,确保安定团结 1059
第五部分 邓小平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1065
一、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目标、地位与作用 1065
(一)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1065
(二)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1072
(三)体制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 1074
二、关于党政关系 1081
(一)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1081
(二)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1083
(三)在党内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1085
(四)党和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关系 1089
三、关于权力下放 1090
(一)权力不宜过分集中 1090
(二)权力要下放 1092
(三)扩大企业自主权 1093
(四)中央要有权威 1096
(五)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098
(一)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1101
四、关于精兵简政 1101
(二)精简主要是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 1102
(三)首先强调要把领导班子的问题解决好 1106
(四)“消肿”后的干部安排 1110
五、关于提高效率和克服官僚主义 1113
(一)提高效率 1113
(二)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 1114
六、关于制度建设 1119
(一)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1119
(二)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 1123
(三)编制就是法律 1126
七、关于改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 1127
(一)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27
(二)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 1131
(三)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1132
(四)改革要坚持下去,这个路子必须走 1137
第六部分 邓小平论人事与人才 1141
一、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141
(一)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1141
(二)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1142
(三)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 1146
(四)认真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 1147
(五)学习空气要加强,逐步把培训变为一项经常的制度 1149
(六)有步骤地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体制度 1152
二、关于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原则 1158
(一)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 1158
(二)广开进贤之路,选人视野要开阔一些 1165
(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167
三、关于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 1167
(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1171
(三)创造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1176
四、关于领导班子建设和接班人的选拔 1181
(一)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181
(二)认真选好接班人 1191
(三)要善于发现、提拔和大胆使用中青年优秀干部 1198
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1204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1204
(二)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1206
(三)要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1208
(四)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 1209
(五)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1213
(六)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 1217
(七)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220
(八)特别要注意加强管干部的部门 1224
第七部分 邓小平论党的建设 1227
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227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228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1228
(二)加强党的纪律,加强纪律性,保证基本路线的实现 1233
(三)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1238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249
(五)坚持群众路线 1262
三、改善和健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1269
四、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1274
(一)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1283
第八部分 邓小平论统一战线 1283
一、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之宝 1283
(二)统一战线的战略与策略 1287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 1291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294
(一)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1294
(二)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地位与作用 1296
(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299
第九部分 邓小平论祖国统一 1305
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 1305
二、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 1305
三、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上具体日程 1305
五、台湾回归祖国,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1306
四、我们不允许有“两个中国” 1306
六、寄希望于台湾同胞,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1307
七、我们要加快台湾回归祖国的速度 1307
八、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和完成我国的统一 1307
九、人民政协应当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 1308
十、现在可以提第三次国共合作 1308
十一、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促进派 1309
十二、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充分的自治权 1310
十三、要把台湾归回祖国的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1310
十四、八十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 1311
十五、真正造成中美关系危机的是对台湾关系法 1312
十六、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 1312
十七、台湾回归祖国九条方针政策合情合理 1313
十八、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314
十九、希望中华民族来一个真正的统一 1316
二十、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316
二十一、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1318
二十二、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的现行制度五十年不变 1318
二十三、希望美国不要做妨碍中国大陆同台湾统一的事情 1319
二十四、我国恢复对香港主权后有权在香港驻军 1319
二十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320
二十六、我们非常关注香港的过渡时期 1322
二十七、遵循实事求是原则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 1323
二十八、祖国迟早总是要和平统一的 1324
二十九、国家的统一,从解决香港问题做起 1324
三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1324
三十一、“一国两制”是意义重大的构想 1327
三十二、“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 1329
三十四、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 1331
三十三、“一国两制”就是谁也不吃掉谁 1331
三十五、中国是信守诺言的 1332
三十六、解决香港问题的经验也能用于台湾 1334
三十七、将按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335
三十八、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不会在香港这么做 1335
三十九、我们主张用和平方式,而不用武力方式 1335
四十、美国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应有所作为 1336
四十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成功的 1337
四十二、香港回到祖国以后五十年政策不变 1337
四十三、中国不实现统一,台湾的地位是不稳定的 1341
四十四、香港现行制度五十年不变的承诺是有根据的 1342
四十七、“一国两制”终将把我们国家统一起来 1343
四十六、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1343
四十五、“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不会改变的 1343
四十八、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 1344
第十部分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47
一、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347
(一)建设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1347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349
二、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1350
(一)教育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350
(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1352
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1353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1353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56
(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359
(四)用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解决问题 1365
(五)继承民族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1368
(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371
四、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关于思想建设 1374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1374
(二)教育人民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1377
(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1380
(四)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提倡艰苦创业精神 1383
五、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进行革命品质教育——关于道德建设 1385
(一)加强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1385
(二)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1387
(三)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1388
(四)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 1390
(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93
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393
(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396
(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1398
(四)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 1403
(五)新闻出版要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宣传党的主张 1406
七、中国要发展起来,没有纪律是不行的——关于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1409
(一)要向人民讲清楚民主问题 1409
(二)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 1412
(三)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 1413
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1416
(一)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 1416
(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418
(三)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1422
(四)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 1424
一、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 1429
附录 1429
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 1504
下卷 邓小平理论要点(下) 1555
第十一部分 邓小平论科技 1555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55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1556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561
(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561
(二)“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1566
(三)办好教育,大胆培养和选拔人才 1567
(四)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1572
(五)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1574
(六)坚持百家争鸣方针,培养良好学风 1578
(一)改革科技体制 1579
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1579
(二)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1581
(三)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1584
第十二部分 邓小平论教育 1591
一、关于教育方针 1591
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1596
三、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1599
四、教育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600
五、大力兴办教育事业 1601
六、提高知识分子和教师的地位 1605
第十三部分 邓小平论文艺 1613
一、文艺不能脱离政治 1613
二、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620
三、社会主义文艺应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 1625
四、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安定团结,坚持双百方针 1629
五、老一代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 1632
第十四部分 邓小平论军事 1641
一、军队必须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1641
二、坚决反对和克服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和其他危害军队团结统一的错误倾向 1646
三、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顾全大局,不允许破坏纪律和纪律松驰的现象存在 1648
四、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651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1656
六、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作风 1662
七、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机关的工作,特别注意加强连队的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思想政治觉悟 1667
八、加强军事训练,通过勤学苦练,不断增强干部的指挥能力、管理能力,提高部队的作战本领 1672
九、坚持党管干部,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干部交流、能上能下的原则和标准,选拔使用干部 1678
十、领导干部和老同志要带头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 1685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1691
一、关于当代世界 1691
第十五部分 邓小平论外交 1691
(二)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1693
(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697
二、中国的对外政策 1699
(一)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699
(二)独立自主是我们的立足点 1703
(三)“一国两制”与解决国际争端 1704
三、发展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1710
(一)与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1710
(二)党与党之间要建立新型关系 1713
四、坚持对外开放 1715
第十六部分 邓小平论哲学思想 1723
一、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723
(一)邓小平谈哲学 172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1724
二、继承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 1727
三、灵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精辟论述矛盾规律 1731
(一)精辟论述矛盾诸范畴 1731
(二)辩证的思维方式:坚持两点论 1733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736
四、批判“两个凡是”,坚持实践标准 1740
五、立足改革开放,坚持生产力标准 1742
(一)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 1742
(二)改革开放的胆子再大一些 1746
六、坚持唯物史观,客观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1748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1748
(二)实事求是地评价党的历史 1750
(三)反对个人崇拜,坚持群众路线 1753
一、人权的价值观:社会第一 1761
第十七部分 邓小平人权思想 1761
(一)群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1762
(二)人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 1767
二、人权本质观:人权至上 1771
(一)“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1773
(二)邓小平人权本质观的核心 1776
(三)有权与无权之间 1779
三、经济权利观 1782
(一)人权与经济权利 1782
(二)从“实业救国”到“四化”大业 1785
(三)在“富国”与“富民”之间 1789
(四)致力于“同富” 1792
(五)在“富”与“均”之间 1798
(一)人权与政治权 1804
四、政治权利观与社会主义民主 1804
(二)在政权与治权之间 1806
(三)在“法治”与“人治”之间 1812
(四)在“党”与“政”之间 1817
五、政治权利观与国权 1822
(一)人权与国权 1822
(二)从争取国权到维护国权 1824
(三)国权的内涵 1826
(四)国权与国际人权 1834
六、精神权利观 1837
(一)人权与精神权利 1837
(二)精神文明是精神权利观的内容 1839
(一)时代性特征 1842
七、人权思想的总特征 1842
(二)系统性特征 1844
(三)实践性特征 1846
第十八部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1851
一、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 1851
(一)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851
(二)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1857
二、文化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 1865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865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1873
(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880
(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888
三、思想道德建设 1896
(一)搞好思想建设 1896
(二)加强道德建设 1904
(三)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1914
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1917
(一)新闻宣传要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宣传党的主张 1917
(二)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1920
(三)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1928
五、大力发展出版事业 1932
(一)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933
(二)积极推进出版业体制改革 1937
(三)加快出版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944
六、努力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49
(一)文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1949
(二)多出优秀作品,繁荣文学艺术 1954
(三)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 1961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使用和方针 1967
七、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1967
(二)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1973
(三)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1979
八、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吸收西方有益文化 1984
(一)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1985
(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1989
(三)大力开展中西文化交流 1995
第十九部分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 2003
一、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 2003
(一)战后的两极格局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003
(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4
(三)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期 2008
(四)要警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抬头 2009
(五)形成与发展中的各主要战略力量 2011
(六)多极化是历史的进步 2014
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2017
(一)应该提出一个新秩序理论 2017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2020
(三)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而进行的斗争 2024
(四)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有所作为 2026
三、以关心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2027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2028
(二)经济利益是我国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 2032
(三)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2035
(四)和平的劳动、和平的环境与和平的对外政策 2037
四、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 2042
(一)意识形态因素不一定是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2042
(二)国际斗争的现实要求超越意识形态 2045
(三)要警惕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势 2052
(四)讲人权不要忘记国权 2054
五、通过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 2058
(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党际关系新原则 2058
(二)在独立自主的总原则下发展党际关系 2062
(三)正确处理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 2064
(四)扩大党际交往,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 2065
六、运用战略平衡原则巧妙处理大国关系 2067
(一)维护世界和平必须重视发展大国关系 2067
(二)从“两角争”到“大三角” 2068
(三)推动多极化发展,寻求新的战略平衡 2072
(四)以第三世界为后盾与西方大国周旋 2073
(五)使古老而有争议的原则具有新意 2077
(一)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要求 2080
七、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80
(二)缔造中日世代友好相处的大厦 2082
(三)发展与周边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2085
(四)探求解决争端的新路子 2088
(五)反对地区霸权,谋求亚太和平 2090
(六)稳定周边,立足亚太,走向世界 2092
八、认清形势,着眼未来,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 2094
(一)把长远目标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 2094
(二)中国很穷,不要自吹 2097
(三)反对霸权,但不当头 2099
(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2101
第二十部分 学习邓小平理论思考题 2107
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的论断? 2107
2.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 2109
3.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的论断? 2111
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2113
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论断? 2115
6.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117
7.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论断? 2119
8.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 2121
9.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论断? 2123
1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论断? 2126
1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论断? 2128
12.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的论断? 2130
13.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132
1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论断? 2134
1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断? 2136
16.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强调“要迅速地坚持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138
17.怎么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 2140
18.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强调“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 2141
19.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论断? 2143
20.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145
2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2147
22.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 2149
23.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论断? 2151
2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论断? 2153
2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开放不简单,比开放更难的是改革”的论断? 2155
26.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2157
27.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讲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 2159
28.我国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做起”? 2161
29.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的论断? 2163
3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论断? 2165
31.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那种认为“‘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的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2167
32.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169
33.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经济特区”的思想? 2171
3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论断? 2173
3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打破‘大锅饭’的政策不会变”的论断? 2175
36.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强调要“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2177
37.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再前进更困难”? 2179
38.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2181
39.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现在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论断? 2183
40.邓小平同志在讲到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时,为什么说“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2185
4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目标”? 2187
42.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的论断? 2189
43.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在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190
44.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 2192
4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的论断? 2194
46.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论断? 2196
47.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反对和平演变”? 2198
48.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的论断? 2200
49.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是两回事,观点不同”的论断? 2202
5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不能抽象地讲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的论断? 2205
5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能丢掉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中国革命大部分历史”的论断? 2207
52.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曲折时所指出的“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的论断? 2209
53.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 2211
5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专政手段是不行的”论断? 2213
5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 2214
56.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215
57.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论断? 2217
58.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方针? 2219
59.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 2222
6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论断? 2224
6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 2225
62.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第一位的就是解决科技队伍的管理使用问题”? 2228
63.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要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的论断? 2230
6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的论断? 2232
6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的论断? 2234
66.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论断? 2236
67.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时,为什么说“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2238
68.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2240
69.邓小平同志在讲到精神文明建设时,为什么强调“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2243
7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论断? 2245
71.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 2247
72.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强调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2248
73.为什么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把“清除精神污染”作为“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 2250
7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的论断? 2253
7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论断? 2255
76.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的论断? 2257
77.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 2259
78.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的论断? 2261
79.什么是“三种人”?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最危险的是‘三种人’”? 2262
8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 2263
8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的论断? 2265
82.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论断? 2268
83.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到本世纪末,我们达到翻两番的目标,“那时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的论断? 2269
8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论断? 2271
8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273
86.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观点? 2275
87.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也是个顾全大局的问题”的论断? 2277
88.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思想? 2279
89.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的论断? 2281
90.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央要有权威”,“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的论断? 2283
91.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的论断? 2285
92.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2286
93.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经济的投资方向和资金使用时,为什么强调要“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 2288
94.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2000年总要做到粮食基本过关,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的论断? 2290
95.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之论断? 2292
96.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2294
97.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说“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 2295
98.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姓“社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幼儿英语游戏活动指导与实训》苏小菊,任晓琴主编;颜晓芳,覃静,谢恬恬,钟博维副主编 2020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野火·黎明哈尔滨 上》荀鹿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