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开玉,谢辉著;《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20082078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介绍了秦汉三国时期的成都历史,重点阐述了这一时期农业、水里、交通、手工业、文化、教育领域的建设发展。
《秦汉三国(蜀汉)时期》目录

概述 1

一、区域与行政建制演变 1

二、天府之都的建成 10

三、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历史的主要特征 38

第一章 成都在秦汉统一和蜀汉征战中的地位 48

第一节 成都——秦汉统一、蜀汉征战的战略根据地 48

一、成都——秦统一六国的战略基地 48

二、成都——西汉统一的战略根据地 50

三、成都——蜀汉南征北伐的主要根据地 52

第二节 交通枢纽与经济中心 53

一、秦对成都交通枢纽的建设 53

二、汉代对成都交通枢纽的建设 57

三、汉代治路碑拾遗 60

四、成都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62

第三节 成都城邑建设 65

一、秦筑成都城 65

二、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 69

三、汉代成都城的发展 80

四、诸葛亮“营南北郊于成都” 88

第四节 商业大都会 94

一、秦始建成都“市” 94

二、成都“两江珥市”格局的形成 96

三、汉代成都商业的大发展 99

四、王莽至三国时期的成都商业 104

五、货币演变概况 109

六、度量衡 119

第二章 公孙述“成家”政权与成都 121

第一节 “成家”以成都为都 121

一、公孙述称帝 121

二、典章制度与宫室等建筑 125

三、公孙述外拓 128

第二节 汉军克蜀与成都之战 132

一、公孙述的节节败退 133

二、成都之战 136

三、汉军屠成都城 139

第三章 蜀汉与成都 141

第一节 刘备称帝成都 141

一、刘备取成都 142

二、刘备取成都后初期事略 145

三、两大军事决策 146

四、刘备称帝 148

五、刘备在成都的籍田及私访活动 152

六、决策东伐 153

七、刘备入葬成都惠陵 153

第二节 诸葛亮治蜀与成都 158

一、坐镇成都,协助刘备治蜀 158

二、成都是诸葛亮南征北伐的大本营 160

三、诸葛亮与李严之争 163

四、第一个自报家产的丞相 169

第三节 后主刘禅与成都 172

一、刘禅家庭等 173

二、“以父事之”——诸葛亮时期 174

三、无为而治时期 178

四、帝权失控期 180

五、关于刘禅的评价的几个问题 184

第四章 民族、移民、豪族与奴隶 190

第一节 民族变化与姓氏的兴起 190

一、原住民族的构成 191

二、姓氏的兴起与发展 194

第二节 移民 197

一、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移民概况 198

二、有关移民的管理及其影响 203

第三节 豪族 206

一、两汉三国时期成都的豪族 206

二、成都豪族的主要特征 211

第四节 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的奴隶 216

一、秦及西汉时期成都的奴隶 216

二、《僮约》描写的成都奴僮 220

三、东汉三国时期成都的奴隶 225

四、有关奴隶的几个问题 230

第五章 冶铁之都与天府之国的建成 234

第一节 成都临邛为西南冶铁之都 234

一、成都冶铁的初始阶段 234

二、成都铁器的普及阶段 240

第二节 成都地区冶铁遗址举例 245

第三节 铁器普及与天府之国的建成 247

第六章 天府之母——都江堰等水利的创建与管理 259

第一节 李冰创建都江堰 259

一、渠首位置的选择与设计 260

二、渠首主要工程 265

三、都江堰对成都的防洪功能 275

第二节 李冰时期的其他大型水利建设 276

一、李冰治笮道文井江 276

二、李冰“穿羊摩江” 279

三、李冰导洛、治绵 282

第三节 两汉时期成都的水利建设 286

一、文翁穿湔江口 286

二、成都“二江”水系的发展 290

三、望川原 291

四、文井江常氏堤 292

五、蒲江大堰——六水门工程 293

六、建安四年(199年)大修北江塴(都江堰) 295

第四节 三国时期的水利建设 297

一、李严大修“六水门” 297

二、新都卫湖 298

第五节 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的水利管理 298

一、行政管理 299

二、治水经验总结 303

三、水利科学技术 306

第七章 天府基础——农、牧、渔、林业飞跃发展 317

第一节 农业 317

一、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317

二、农业赋税 320

三、自流灌溉、铁农具、牛耕与垦荒 321

四、水稻主粮 323

五、园植业较为发达 326

第二节 牧业、饲养业、渔业 327

一、牧业与饲养业 327

二、渔业与全国最早的稻田养鱼 330

三、狩猎 333

第三节 林木业和竹业 334

一、林木业 334

二、木工 335

三、竹器 336

第八章 天府之翅——手工业高度发展 338

第一节 蜀郡工室与工官 338

一、秦在成都设立的蜀郡“东工” 338

二、汉代在成都设立的蜀郡“西工” 340

三、蜀汉工官及诸葛连弩 348

第二节 冶铜业的发展 352

第三节 全国精品漆器的主产基地 361

第四节 全国织锦中心 366

第五节 陶瓷业 371

第六节 井盐、茶、酒 379

一、天然气煮盐——世界最早 379

二、世界种茶、饮茶及茶文化的起源地 382

三、川酒鼻祖 385

第九章 发达的蜀学 388

第一节 重教育为蜀学之基础 389

一、文翁首办郡学,肇蜀学之始 389

二、官学与私学 392

三、经世致用为早期蜀学的重要特征 394

第二节 文学、史学——蜀学两翼 397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397

二、扬雄与《蜀都赋》等 400

三、散文、歌、诗、谚、谥 402

四、语言文字学 404

五、注重史学 405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广泛应用 407

第四节 “《易》学在蜀” 414

一、《易》学理论在蜀的探讨发展 414

二、“《太玄》学”在蜀的初步形成 416

三、谶纬学说的广泛应用 419

四、《易》学理论应用举例 422

五、荆州学派的影响 428

第五节 儒风流布 429

一、儒家伦理道德在成都地区的流行 429

二、三国时期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结合 432

三、汉末三国成都地区的品题之风 435

第十章 民俗文化 441

第一节 “巴蜀文字”、符号、印章 441

第二节 民间艺术 445

一、器物纹饰与造型 446

二、雕塑与画像石 451

三、漆画 454

四、绘画 459

五、画像砖 459

六、书法 461

第三节 文艺、乐器与棋类 464

一、文艺表演等 464

二、乐器 466

三、博与围棋 469

第四节 居民遗址 470

第五节 墓葬 472

一、原住民的传统葬俗 472

二、汉式墓葬 477

三、葬制概说 490

第十一章 道教诞生地与宗教文化 496

第一节 成都是道教的诞生地 496

一、道教的诞生 496

二、成都的早期道教起义 504

第二节 民间宗教举例 509

一、祥瑞与避邪 509

二、送魂与“天门”、“石门” 513

三、求雨 516

四、常见诸神信仰 517

第三节 庙祀的兴起与繁荣 520

一、李冰建三祠 520

二、汉代、三国庙祀的逐渐繁荣 524

大事记 526

后记 539

《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后记 5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