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
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

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德才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10018257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
《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目录

——为特定地区话语对象所理解和把握的话语 1

——卖艺为生的说书人 1

——说书体的叙事结构 1

——说和听审美关系影响人物性格塑造 1

——打通说与听线路的套语—含有说书人装饰成分的小说人物的言语 1

目录 1

——诉诸听觉的第三人称或全知全能的叙事观点 1

——即兴或半即兴的临场表演 1

说和听的审美关系决定了两者区别 1

一、文言与白话两种不同类型的小说 1

第一章总论: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系统 1

二、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是两个发展系统 9

从说和听的角度寻找白话小说源头与发展轨迹 9

——唐话本俗讲变文已提供叙事语式的雏形 9

——宋元讲史与话本奠定了白话小说的叙事模式 9

——明清白话小说是阅读的说书体小说 9

——《金瓶梅》与明天启以降小说家与批评家向传统叙事模式的挑战 9

——两种不同的创作意旨与体制 14

——讲史与小说衍生出明清白话小说的横向系统 14

三、说话四家非是小说四家 14

属小说类的只有讲史与小说(银字儿)两家 14

四、白话小说的横向发展系统 16

讲史、公案、世情、侠义、神仙志怪为白话小说的横向发展系统 16

——横向系统的子目系统又各自有独立的纵向发展系统 16

——历史小说发展系统:宋元已具说三分、说五代、杨家将、狄青的子系统 16

——明清说汉书、三国、说唐、杨家将、说岳系统的传承 16

——公案小说系统:宋元公案的四种形态 16

——明代公案 16

——清公案与侠义的合流 16

——由宋元说唱到话本的第一次互动 22

——话本与平话向明清说书体小说的提升,小说家参与通俗化促销的悲剧 22

五、民间说书与白话小说交叉互动的反思 22

中国文化的两个横断面雅文化与俗文化 22

第二章敦煌话本的叙事形态 27

一、说与唱给听众听的话本 27

寺院(戏场)为未出家人讲说的变文 27

——俗讲向市俗化戏场化转化 27

——唐可能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专业演员 27

——敦煌话本是话本而不是变文 27

——说话人抒情功能的必要性 30

——反诘配以诗文 30

——反诘句 30

二、说话人的叙事角 30

说话在“说”变文与话本 30

三、变文俗讲与话本的叙事语式 32

押座文与解座文 32

——《韩擒虎话本》的引文 32

——亦文亦白的叙事话语 32

——转换视点空间的“忽见” 32

——骈丽的排比句状物写人 32

——远离作者干预的人物自己的话语 36

——不成熟的间接引语 36

含宗教色彩的作者干预了人物话语 36

四、人物话语的转述 36

第三章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演义小说 42

一、六经皆出于史 42

史官的职能 42

——古史官不同职守的记述创造了不同文体 42

——文言小说是史乘支流之一 42

——白话小说接受了史传的培植 42

——探究治乱兴亡的永恒常道 44

——孔学借史明经的批判精神 44

古史家首务为传述历史真实 44

二、古史求实传真与经世致用精神 44

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困惑 47

小说的历史品格与补正史之遗功能的强调 47

——叙述功能与方法同历史有一致性 47

——真实的反映历史生活同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有相通之处 47

——小说家实录其事的声明未必是作家本意 47

——历史生活事实的真实与艺术真实是作家的困惑点 47

——清代英雄传奇的泛滥 50

——《隋史遗文》向列传体英雄传奇倾斜 50

——列传体为本位的小说 50

本纪与列传规范了历史小说形态的创作走向 50

四、本纪与列传的变体 50

五、时间与空间的分割度 53

演说前朝故事的过去式 53

——本纪体与列传体的时间刻度 53

——时间与空间比例影响事件与人物的分配 53

六、讲述与人物自我再现的侧重点 55

讲述强调叙事的时间性 55

——《隋唐两朝志传》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时空分割比较 55

——揭示前朝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为讲史平话的创作目的 61

——评议始于史家的论赞 61

——适应说与听需要的评议 61

有说有议的讲史平话 61

一、开篇诗文显示了讲史意旨 61

第四章宋元讲史奠定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模式 61

二、说话人叙述语占主体的两种话语形式 64

说话人叙述语占了主体地位 64

——史上大事的叙事多抄自正史 64

——叙说征将列阵的民间说书话头 64

——引咏史诗、民间成语入小说 66

——叙述干预的二种职能 66

打通叙述者与信息接受者的线路 66

三、说书人的叙述干预 66

四、单向与双向人物话语的双音符 69

史传式的单向对话 69

——忽视人物个性化语言的把握 69

——精彩的双向对话撷自民间 69

——讲述语与转述语相互错位 69

——“恁地恁地”特殊的转述语式 69

——以诗代言 69

——正是与真是 73

——如何?诗曰…… 73

——只见与但见 73

五、平话的叙事套语 73

——有诗为证与胡曾诗为证 73

——开卷诗文 73

话说与却说 73

第五章从《三国志》、《三国志平话》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情节提炼 77

一、围绕主题提炼情节 77

二、按照人物性格核心提炼情节 79

争得霸主地位的条件 79

——赋予争霸英雄主导性格 79

——吕布见利忘义性格的强化 79

——貂婵与连环计的变异 79

——袁绍的悲剧性格 79

——既奸又雄的曹操性格提炼 79

———作者的理想人物刘备 79

——三顾茅庐的情节演化 79

——“火攻计”、“苦肉计”、“诈降计” 96

——草船借箭几番变动 96

——何以让蒋干盗书 96

——诸葛亮过江吊孝的用意 96

——周瑜与诸葛亮的冲突为磁力线联结两个集团的矛盾 96

表现三雄争霸诸种矛盾关系的赤壁之战 96

三、切忌性格塑造的平均数 96

——历史的周瑜与小说的周瑜 96

——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私义 102

——刘备感情膨胀葬送了蜀军 102

——关羽悲剧性格酿成荆州失守 102

——三国的没落、马下失天下的子侄们 102

——斩华雄,诛文丑、蔡扬,释黄忠在正史并未记在关羽名下 102

隆中对策的得失 102

四、历史学家与文学家的侧重点 102

第六章《水浒全传》与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的叙事形态 112

一、“看官听说”的说者 112

《水浒全传》源于词话本《水浒》 112

——全知全能的说话人 112

——全知叙述的功能 112

二、言语性的动作 117

透过人物行动展示人物性格与心理 117

——非武松面上无酒,只是写施恩心头有事 117

——并列相隔空间的心理话语 117

——散文的诗意化 119

——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的诗词不可尽除 119

——化韵为散 119

三、化韵为散的金本《水浒传》 119

适合说唱的诗赞未必为阅读小说所必须 119

四、叙述者移位 123

叙事观点的调整与改变 123

——一片都是听出来的 123

——是李小二眼中事 123

——叙述者移位 123

——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内视点 126

——流动的多视点 126

——“只见”、“看”、“望”、“但见”的区分 126

——内视点与叙述者描述的交融 126

人物的内视点 126

五、流动多视角组合的内视点 126

六、视觉节奏空间 131

视觉节奏空间处理的文化哲学思想依据 131

——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转换 131

——时空切割的尺度 131

第七章宋元公案诸形态 135

一、宋元法家公案集 135

——五代和凝父子编选的《疑狱集》 135

——南宋郑克《折狱龟鉴》 135

——南宋桂万荣《棠荫比事》 135

——法家公案集为话本公案提供了素材北宋《名公书判清明集》 135

——“负心类”也属私情公案 139

——带三词(诉词、辩词、判词)的公案小说 139

二、罗烨《醉翁谈录》的“公案”与私情公案 139

可能属于话本小说公案系统的“公案” 139

——私情公案的《张氏夜奔吕星哥》 139

三、花判公案 143

判词带有戏谑性质非为独立的公案小说 143

——花判公案不是小说的一种体制 145

——亦文亦白的私情公案与《绿窗新话》中公案的区别在带不带三词 145

——话本公案系说书体小说 145

“公案”为公案小说的泛称 145

四、几种公案小说形态比较 145

——由唐至清都有花判 145

第八章明代短篇白话公案小说集 150

一、短篇白话公案小说集的版本系统 150

——《详刑公案》 150

——《律条公案》 150

——《廉明公案》 150

——《详情公案》 150

——《诸司公案》 150

——《明镜公案》 150

——公案小说集篇目又被法家类书移植 156

——有的题材源于法家公案集 156

——《廉明公案》六十三篇袭自《萧曹遗笔》 156

二、似法家书非法家书 156

类目、案例、判词与法律文书与法家公案集相似 156

——有真实记述也有虚构的志怪类 163

——偶然因素构织小说 163

——贯彻始终的视角 163

——没有说话人的第三人称叙事 163

——一人一事的叙事结构 163

——近似白话小说的语言 163

——《滕同府断庶子金》家产争夺案 163

——揭示性压抑的《王者辨猴淫寡妇》 163

——《洪大巡究淹死侍婢》与《刘县尹判误妻强奸》 163

具有小说因素的《戴府尹断姻亲误贼》 163

三、似小说非小说 163

四、公案小说集与古代法律 170

宣传法制的小说法典 170

——封建等级的特权 170

——维系父系的家长制 170

——男性为中心的夫权支配 170

——保护官吏特权的“部议” 170

——刑罚有贵贱之分 170

——明成化说唱词话包公案八种 181

——宋元话本与杂剧中的包公 181

一、宋元明话本、杂剧、唱本的包公案 181

第九章《百家公案》与《龙图公案》的形态 181

清官崇拜的社会心理 181

二、《百家公案》版本与题材源流 187

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库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187

——韩国汉城大学藏《包孝肃百家公案演义》 187

——《百家公案》书首的《包待制出身源流》移自成化唱本《包待制出身传》 187

——其他各回沿袭法家类书、杂剧、话本、唱本与文言笔记 187

——第三人称评述模式 191

——不成熟的说书人套话 191

各自独立的分卷分回的体制 191

三、说书体小说体态的《百家公案》 191

四、《龙图公案》的叙事体态 195

《龙图公案》分繁本简本 195

——对偶的排目原则 195

——则目题名取文中词语 195

五、《百家公案》与《龙图公案》形态的异同 198

《龙图公案》四十九篇文盗自《百家公案》 198

——《龙图公案》删除了说书人的套语 198

——《龙图公案》叙事形式近于白话公案小说集 198

——《百家公案》属说书体小说 198

——传统价值系统与现实生活的价值观的两重心理意识矛盾 206

——儒家理想人格的幻灭 206

第十章小说搀和了戏剧因素的《儒林外史》 206

中国文化的发展性格 206

一、沉重的理性思维 206

二、隐身的客观的叙述者 208

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 208

——以人物的声音为主旋律 208

——个性化的肖像彩绘 208

——主观逻辑与客观逻辑的矛盾 211

——喜剧性因素中含悲剧性 211

二律背反是《儒林外史》实现讽刺任务的基本方法 211

三、二律背反的互动 211

四、突转过程的延长与压缩 215

古优语“言非若是,言是若非”的诡辩手法 215

——突转过程的延长压缩突转过程,两种相反情势立即相接 215

——“顺其所好,攻其所蔽” 215

——场面描写的突转法 215

——讽剌的隐喻性 215

——象外之象的隐喻 215

——名为长篇实为短制 219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219

五、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219

性格塑造不求多侧面 219

六、扬州评话的语式 222

范进中举的滑稽场景 222

——咸淡相宜的对白 222

——形象性造型性话语 222

——对比、排列、反复 222

不同版本叙述分层不同,叙述者也不同 226

——主层叙述的叙述者是准 226

——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 226

一、谁是小说的叙述者 226

第十一章《红楼梦》的叙事模式 226

二、叙述视角的越界与混合 231

含石头影子的第三人称叙事角 231

——变通人称时态侵入全知模式 231

——戏剧性对话分担叙事任务 231

——渗透作者意识的人物话语 231

三、“每一个人物都是自己话语的创造者” 233

初看容易细思难 233

——宝玉被打中各类人的心态 233

——王熙凤个性化言语 233

——以庄禅意识探寻《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238

——禅家超越物体的思维三层次 238

四、庄禅意识与《红楼梦》的主题意识 238

庄子的人生体验与了悟 238

——真我与社会我的矛盾 242

——完成自我与超升的追求面发生了偏差 242

——社会时代缺乏自我更新的机制 242

——贾宝玉缺少创造人物的特殊素质和行为 242

——庄禅的思想武器也不灵光 242

——贾宝玉的真性观 242

——假玉真石的出身 242

贾宝玉理想人格的追求 242

五、假象见义——真如世界的追求 242

六、象外之象 248

人物群体构成意象 248

第十二章游侠的历史变迁 254

一、古游侠意识与侠的形态 254

史马迁界定秦汉社会侠的三种形态与游侠的精神特征 254

——游侠与刺客的区别 254

——游侠与刺客都属于“不轨正义”的文化离轨者 254

——魏晋小说中没有纯正的游侠 257

游侠的豪强化群体化 257

二、汉魏侠的豪强化 257

三、唐代小说亦豪亦侠的侠 260

唐小说提供了侠的诸种形态 260

——唐始有小说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260

——轻功、剑术、暗器 260

——西域“胡人”盗宝引入小说 260

——刺客、游侠、豪侠界限越来越模糊 260

——《水浒传》体现了宋明时代侠的形态与观念,游侠特立独行与投靠官府的两难境地 265

——武林和绿林的道德价值观念与规范 265

浑身透着市民的世俗气 265

四、宋明侠的世俗化 265

五、清代侠的官化与雌化 268

题材扩大类型多样 268

——《三侠五义》的任侠意识 268

——皇家卫士与报清官知遇之恩 268

——侠官化雌化的原因 268

——北侠欧阳春尚存古游侠遗风 268

——潇洒人生的蒋平 268

——盛于明继于清的性爱小说 275

——性把人类带进了文明,文明惩罚了性 275

深受生殖文化影响的中国文化 275

第十三章古代性爱小说的性心理意识 275

一、没有性就没有文化 275

二、性爱贫弱的时代最爱谈性 277

传统人格定势的片面性 277

——追求感官快乐的士子们心态与人格追求 277

——守节寡妇的性苦闷与性违规 277

——小妾们玩弄风流反被风流玩弄 277

——痴婆子由新奇到性受害者的悲剧道路 277

——全面性满足导致性死亡 277

——性爱对象扩大与占有的社会原因 284

——女狐仙女是男性的性妄想 284

三、性爱小说家的白日梦 284

——性爱小说世界是作家自我幻想的投影 284

四、性与爱的分离 288

——现代的性爱观 288

——明清性爱小说性与爱的背离 288

——性暴虐与受虐者的变态心理 288

——中国式的性倒错 288

——行道不行淫的虚伪 288

后记 2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