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五编  第16册  汉宋《孝经》学论考  上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五编  第16册  汉宋《孝经》学论考  上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五编 第16册 汉宋《孝经》学论考 上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罗圣堡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3221227
  • 页数:17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五编 第16册 汉宋《孝经》学论考 上》目录

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汉唐以来的主要问题 2

一、汉代的今古文 2

二、今文《孝经》的来源 6

三、孔《传》、郑《注》之真伪与近代对郑《注》的普遍看法 8

第二节 两宋以来的主要问题 11

一、朱熹对《孝经》的批评 11

二、孝道的涵义与范围——以毛奇龄的批评为例 13

第三节 近年研究回顾与本文研究范围 16

一、近十年来《孝经》研究的新方向 16

(一)魏晋六朝的《孝经》学 16

(二)新资料的考释 16

(三)《孝经注疏》的考察 17

(四)明代的《孝经》学 18

二、本文研究范围 19

第二章 从《孝经》著成诸说之检讨论其特色 21

第一节 司马迁与汉儒成说 21

第二节 文献对照说之分析与检讨 25

一、朱熹举证之分析 25

二、朱熹举证与文献对照说的限制 28

(一)以「文理」作为判断依据的检讨 28

(二)文献对照说的限制 29

第三节 体例依据说之分析与检讨 30

一、《孝经》引《诗》的特色 31

(一)体例上的一致 31

(二)引《诗》无涉原义 32

二、新出土文献的佐证与引《诗》体例的合理时限 34

第四节 思想概念说之分析与检讨 35

一、《孝经》与《大戴礼记》「曾子十篇」的联系 35

(一)身体观 36

(二)孝道观 38

(三)忠孝观 39

(四)谏诤问题 40

二、视《孝经》为孟子或其学派之作品 41

(一)《孝经》与孟子的相似之处 41

(二)补充例的检讨 42

第五节 《孝经》在先秦思想中的特色 45

一、学派的归属 45

(一)《孝经》与《论语》之比较 45

(二)《孝经》与墨、道思想之相似 51

二、儒家系统内之异同 59

(一)明王形象与孝治思想 59

(二)再论谏诤问题 66

三、反孝说的针对性 71

第三章 古文《孝经》的流传 77

第一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流传问题 77

一、文景以前流传考辨 77

二、古经文传注之流传 83

第二节 唐宋以降的古文本 89

一、宋代古文的流传问题 89

(一)论宋儒不明其所得古文之渊源 89

(二)李士训《记异》之疑义——以李白生卒年为考信之根据 93

二、宋传古文的分章系统 99

三、今所见之《古文孝经孔氏传》 106

(一)郑珍辨伪的十项验证 106

(二)「言之不通」异文 111

第四章 汉代的《孝经》学 113

第一节 《孝经》的兴起 114

一、秦汉之际的孝论 114

二、崇孝与提倡经学的意义 120

(一)汉初崇孝的意义 120

(二)汉初儒者对礼、孝、经学的看法 124

三、孝与制度的连结 127

四、汉代《孝经》的兴起 130

第二节 《孝经》与经学的关系——兼论魏文侯《孝经传》 132

第三节 谶纬的经解:西汉中后期的《孝经》诠释 139

一、西汉中后期《孝经》学的主要议题 139

(一)礼乐与人性 139

(二)五行与天地 141

二、《孝经》谶纬的经解 145

(一)《孝经》谶纬在汉代《孝经》学史上的定位与价值 145

(二)《孝经》的题解与制作 149

(三)《孝经》谶纬的经典诠释 153

第四节 《孝经》学于礼制、政治、风俗上的影响 158

一、郊祀、封禅与明堂 159

二、《孝经》学于政治、风俗上的影响 166

(一)丧葬的相关问题 166

(二)「孝治」的相关问题 170

(三)民间忌讳与趋吉避凶 174

下册 177

第五章 《孝经注疏》与司马光、范祖禹学说的比较 177

第一节 《注》、《疏》的编纂 178

第二节 唐宋学人的论述背景 187

一、皇帝注释《孝经》的背景与玄宗御注之缘起 187

二、帝王教育的政教涵义 193

第三节 经文选定的今古之别 197

一、御《注》参定今文 197

二、〈闺门章〉的史鉴涵义 203

第四节 诠释差异的思想特征 208

一、《疏》文蕴含的《孝经》作者论 209

二、「敬」、「爱」、「父」、「母」的代表意义 214

三、政治思想的阐发:「谏诤」与「终始」「患不及」之义 223

(一)谏诤思想的接受与继承 223

(二)灾祸论述的扬弃与新变 231

第六章 朱熹与心学家的《孝经》学——兼论《孝经》的衰落 239

第一节 《孝经》衰落的原因 239

一、经传谶纬的怀疑与相关礼制的讨论 239

(一)从欧阳修到胡寅:疑经论述的发展 240

(二)相关礼制的松动:「配天」与「严父配天」的讨论 243

二、《孝经》与新法之冲突 250

(一)科举改制的影响 250

(二)试探王安石不用《孝经》之因 255

第二节 朱熹《刊误》的成因与特色 261

一、学术背景的影响 261

二、朱熹读书法与《刊误》的关系 264

(一)本意上的不合 264

(二)履践上的不应 271

第三节 心学家的《孝经》学——兼论孝在朱陆之学的不同地位 273

一、陆学的心性论——以《孝经》为核心的讨论 273

(一)理想根源与诠释宗旨 273

(二)后学的诠释与辨析 277

二、朱熹对于陆学的批评 283

第七章 结论 289

一、《孝经》是先秦文献 289

二、谶纬是汉代《孝经》学的主要内容 290

三、自然与名教之沟通是魏晋六朝诠释《孝经》的主要方向 290

四、唐宋《孝经》学的转折 291

(一)唐代诠释的继承与转变 291

(二)司马光、范祖禹的古文《孝经》学 291

(三)两宋《孝经》学的衰落 291

参考书目 2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