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移动传播环境  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
移动传播环境  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

移动传播环境 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大成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1129644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移动传播环境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
《移动传播环境 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建模技术》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1

1.2移动通信的特点 2

1.2.1移动通信的传播媒介的特点 2

1.2.2移动通信的传播环境是复杂的干扰环境 3

1.2.3移动通信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

1.2.4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 4

1.3无线信道研究的发展历程 4

1.3.1独立信道 4

1.3.2时间相关信道 4

1.3.3空间相关信道 4

1.4无线信道的主要性能指标 5

1.4.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5

1.4.2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6

1.4.3MIMO信道的容量 6

1.6建立信道模型的重要意义 7

1.5信道的加性噪声 7

参考文献 8

第2章 基础知识 9

2.1引言 9

2.2概率论初步 9

2.2.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9

2.2.2条件概率、边缘概率与联合概率 10

2.2.3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与概率密度 11

2.2.4常用的概率分布 14

2.2.5特征函数 16

2.2.6中心极限定理与契比雪夫不等式 17

2.3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 19

2.3.1随机过程的定义 19

2.3.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9

2.3.3平稳随机过程 20

2.3.4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21

2.3.5常用的随机过程 22

2.4.1基本概念 26

2.4线性代数基础 26

2.4.2广义逆矩阵 28

2.4.3矩阵特征值问题 30

2.4.4矩阵的几种分解 31

2.4.5矩阵的Kronecker积 33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地球表面均匀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35

3.1引言 35

3.2自由空间的传播 36

3.3反射 38

3.3.1电介质的反射 38

3.3.2理想导体的反射 39

3.3.3地面反射(双径)模型 39

3.4绕射 42

3.4.1菲涅尔区域 42

3.4.2刃形边缘传播 44

3.4.3多重刃形绕射 46

3.6.1阴影衰落的统计特性 47

3.5散射 47

3.6阴影衰落及地形影响 47

3.6.2地形因子模型 50

3.6.3树木因子模型 61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室外传播模型 70

4.1室外无线传播概述 70

4.2室外宏蜂窝传播模型 72

4.2.1Longley-Rice模型 72

4.2.2Durkin模型 74

4.2.3Okumura模型 76

4.2.4Hata模型 81

4.2.5Walfisch-Bertoni模型及其扩展 83

4.2.6LEE模型 86

4.2.7Egli传播模型 88

4.2.8Carey传播模型 88

4.2.9Bertoni-Xia模型 88

4.3.1双线模型 89

4.3室外微蜂窝传播模型 89

4.2.10TIREM模型 89

4.3.2经验模型 91

4.3.3准三维UTD模型 92

4.3.4LEE微蜂窝模型 93

4.3.5宽带PCS微蜂窝模型 96

4.4混合室内-室外传播模型(曼哈顿模型) 97

4.5室外传播环境的测量 98

参考文献 102

5.1.1室内无线传播的基本特点 105

第5章 室内无线传播及覆盖 105

5.1室内无线传播概述 105

5.1.2室内无线传播研究的概述 106

5.1.3室内电磁波的传播 106

5.1.4室内无线传播的研究及发展 109

5.2室内无线信道 110

5.2.1室内信道和传统移动信道的比较 110

5.2.2室内无线信道的主要参数及信道模型 110

5.2.3常用的计算和测量参数 118

5.3室内无线传播模型 121

5.3.1经验模型 122

5.3.2确定性模型 128

5.4室内覆盖系统 139

5.4.1建设室内覆盖系统的原因 139

5.4.2室内覆盖系统的特点及组成 140

5.4.3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和评估 146

参考文献 149

6.1.1衰落和多径的物理模型 151

第6章 小尺度衰落信道 151

6.1衰落和多径 151

6.1.2衰落的数学模型 153

6.2移动多径信道参数 156

6.2.1时间色散参数(频率选择性) 158

6.2.2频率色散参数(时间选择性) 161

6.2.3角度色散参数(空间选择性) 163

6.2.4衰落信道的包络统计特性 167

6.2.5衰落信道的二阶统计特性 169

6.3小尺度衰落信道分类 172

6.3.1平坦衰落信道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 172

6.3.2快衰信道和慢衰信道 174

6.3.3标量信道和矢量信道 175

参考文献 177

第7章 标量信道建模及其仿真 178

7.1平坦衰落信道建模 178

7.1.1平坦衰落信道理论模型 178

7.1.2多普勒功率谱 182

7.2平坦衰落信道仿真[13] 187

7.2.1正弦波叠加法 188

7.2.2成形滤波器法 228

7.3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建模[13] 230

7.4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仿真 234

参考文献 237

第8章 矢量信道的建模及仿真 239

8.1建立矢量信道模型的意义及现有模型总结 239

8.2.1理论模型及基本假设 244

8.2矢量信道的统计特性 244

8.2.2空间相关性和空时选择性信道 245

8.3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单反射椭圆模型(GBSBEM) 250

8.3.1GBSBEM简介 250

8.3.2GBSBEM的多普勒频谱特性 253

8.4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 256

8.4.1MIMO信道建模 256

8.4.2MIMO信道模型 261

8.4.3MIMO信道模型仿真 262

参考文献 270

附录 273

附录A正弦波叠加法 273

附录B成形滤波器法 280

附录C带有相关性MIMO信道仿真程序 282

附录D典型信道类型 285

附录E缩略语词汇 290

参考文献 2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