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Franklin D.Ohrtman ,Jr.著;李晓东,许刚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392360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软交换技术是一个能够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包括语音、宽带和无线网络的平台。本书从概念、原理到标准协议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由浅入深的介绍,对现有软交换解决方案与传统的四、五类交换各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本书主要介绍了软交换的架构,公众电话交换网,VoIP,SIP,软交换的扩展性,软交换与四、五类交换的有效分析,QoS,7号信令,软交换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软交换引起的产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软交换技术》目录
标签:交换 技术

第1章 概述 1

1.1 四、五类交换的替代品——软交换 3

1.1.1 可靠性 3

1.1.2 可扩展性 4

1.1.3 服务质量(QoS) 4

1.1.4 信令 4

1.1.5 功能 4

1.1.6 监管问题 5

1.2 软交换的经济优势 5

1.3 完全革新的技术还是渐进取代式的技术 5

第2章 公众电话交换网 6

2.1 接入 7

2.2 交换 7

2.2.1 四类、五类交换机 9

2.2.2 用户交换机(PBX) 10

2.2.3 中心交换机(Centrex) 11

2.2.4 多路复用 11

2.2.5 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实现话音的数字化 12

2.2.6 信令 15

2.2.7 高级智能网 20

2.2.8 特色功能 22

2.2.9 四类和五类交换机的性能度量 22

2.3 传输 25

2.3.1 异步转移模式(ATM) 25

2.3.2 光传输系统 26

2.4 总结 28

第3章 软交换的架构 29

3.1 软交换和分布式架构 30

3.2 接入 31

3.2.1 PC到PC与PC到电话机 31

3.2.2 IP电话机、电话机到电话机的VoIP 32

3.2.3 媒体网关(VoIP网关交换机) 34

3.3 交换 37

3.3.1 软交换交换机(网守和媒体网关控制器) 37

3.3.2 信令网关 38

3.3.3 应用服务器 39

3.3.4 软交换的应用 39

3.3.5 取代四类交换的软交换 42

3.3.6 取代五类交换的软交换 43

3.4 传输 45

3.4.1 传统的、正在融合的和已经融合的架构 45

3.4.2 IP网络 46

3.4.3 ATM 48

3.4.4 TDM 48

3.5 总结 48

第4章 VoIP 50

4.1 什么是VoIP 51

4.2 起源 51

4.3 VoIP是怎样工作的 51

4.4 VoIP的相关协议 52

4.4.1 信令协议 53

4.4.2 路由协议 59

4.4.3 传输协议 62

4.5 IPv6 63

4.6 总结 63

第5章 可选择的软交换体系结构——SIP 65

5.1.1 SIP体系结构 67

5.1 SIP简介 67

5.1.2 SIP的新标准 72

5.2 一些SIP的结构模型 73

5.3 SIP与H.323的比较 74

5.3.1 H.323与SIP的复杂性比较 74

5.3.2 可伸缩性 77

5.3.3 可扩展性 79

5.3.4 业务 81

5.3.5 相对于SIP的H.323结论 82

5.4 SIP的前途 82

5.4.1 Windows XP中的SIP协议 82

5.4.2 Windows XP的SIP的工作方式 83

5.5 总结 84

第6章 软交换的可扩展性 85

6.1 可扩展性 86

6.2 向上扩展 87

6.3 向下扩展 90

6.3.1 为四类应用向下扩展 90

6.3.2 为五类或电话局旁路应用而向下扩展 91

6.3.3 为来自居民区的五类或电话局旁路向下扩展 92

6.3.4 接入交换 93

6.3.5 为来自企业的五类或电话局旁路向下扩展 94

6.3.6 向下扩展的技术问题 96

6.4 总结 97

第7章 软交换与四、五类交换的有效性分析 99

7.1 对可靠性进行重新定义 100

7.1.1 从90%到99.999% 102

7.1.2 有效性的标准 102

7.2 什么是可靠性 102

7.3 交换机、PSTN或软交换怎样达到“5个9” 105

7.4 软交换可靠性规范 109

7.5 Cisco IOS软件可靠性案例 111

7.6 电源可靠性 112

7.7 人为错误 113

7.8 总结 114

第8章 服务质量 115

8.1 影响QoS的因素 116

8.2 在IP路由器和网关中提高QoS 117

8.2.1 延迟原因:IP路由器 117

8.2.2 延迟原因:VoIP网关 117

8.2.3 网关的其他改进 118

8.2.4 感性语音质量度量 119

8.3 改进网络的QoS 119

8.3.1 资源预留协议 120

8.3.2 区分服务 122

8.3.3 使用MPLS技术的IP网络 123

8.3.4 MPLS体系结构 125

8.3.5 MPLS流量工程 126

8.4 测量话音质量 127

8.5 总结 128

第9章 7号信令和软交换 129

9.1 PSTN网中的信令 131

9.1.1 消息传送部分(MTP) 132

9.1.2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132

9.1.3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132

9.1.4 事务处理容量应用部分(TCAP) 132

9.2 SS7和VoIP网络的配合 133

9.3 VoIP网络中的信令 134

9.4 信令传输 134

9.4.2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135

9.4.1 SIGTRAN协议 135

9.4.3 在1P层上传输MTP2:M2UA 137

9.4.4 ISDN Q.921——用户自适应层(IUA) 140

9.5 信令网络体系结构 140

9.6 SS7与SIP和H.232的交互工作 140

9.6.1 SIP中的ISUP封装 141

9.6.2 为电话业务设计的SIP(SIP-T) 141

9.6.3 PINT和SPIRITS 142

9.6.4 H.323和SS7的交互工作 142

9.7 总结 143

第10章 功能和应用 144

10.1 PSTN所提供的功能 145

10.2 功能和信令 146

10.2.1 智能网/高级智能网(IN/AIN) 146

10.2.2 业务生成环境 148

10.2.3 应用程序接口(API) 149

10.2.4 API和业务 149

10.3 用SIP作为API 153

10.3.1 媒体服务器 153

10.3.2 应用服务器 154

10.3.3 体系结构 154

10.3.4 物理体系结构 155

10.3.5 呼叫控制和应用服务器的接口 157

10.3.6 应用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159

10.3.7 业务API 159

10.3.8 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160

10.3.9 应用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总结 160

10.4 软交换实现E911和CALEA的需求 161

10.4.1 增强的911紧急服务(E911) 161

10.4.2 电信协助执行法案(CALEA) 162

10.5 软交换功能可能实现的下一代应用服务 163

10.5.1 网上供货 163

10.5.2 语音激活的Web接口 163

10.5.3 增强特征“究竟是什么” 164

10.5.4 Napster和i-mode:杀手级应用的典范 164

10.6 总结 165

第11章 软交换带来的经济效益 166

11.1 长途电话产业中的突破性技术 167

11.2 软交换成本效率高 169

11.2.1 成本低 169

11.2.2 节省带宽 170

11.2.3 低入口壁垒 171

11.3 体积小的软交换 172

11.4 软交换的机动优势 174

11.5 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优势 175

11.5.1 软交换的经济和管理热点 176

11.5.2 软交换的现在净产值 177

11.6 现在净产值模式 178

11.7 四类交换机与软交换租用成本对比 185

11.8 4032 DSO四类交换机或软交换购置对比 186

11.9 50$/DSO四类交换机和软交换的购置对比 187

11.10 产生更多收益时软交换的现在净产值 189

11.11 大型长途业务提供商 190

11.12 现在净产值简析 192

11.13 免费端口 194

11.14 软交换企业应用经济学 194

11.15 非局间免费长途业务 195

11.16 经济发展本质 196

11.17 融合网络的经济收益 197

11.18 总结 198

第12章 软交换引起产业变革 199

12.1 革新 200

12.1.1 业务提供商的崩溃 200

12.1.2 厂商方面 202

12.2 传统电信增值网络的崩溃 203

12.2.1 四类交换机市场的崩溃 203

12.2.2 PBX市场的崩溃 207

12.3 总结 208

第13章 软交换与宽带 209

13.1 独立于ILEC基础设施的融合网络 210

13.2 PSTN和有线电视的接入新方式 210

13.3 无纤光通信 212

13.4 综合宽带网络的经济效益 212

13.5 宽带接入与电话业务 212

13.6 国防住宅宽带网络(NDRBN) 214

13.7 软交换带来社会效益 215

13.7.1 无须往返上下班 215

13.7.2 寻找可负担的便利住房 217

13.7.3 有益于家庭 218

13.8 软交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18

13.9 总结 219

第14章 软交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20

14.1 软交换的历史 221

14.2 软交换的现状 221

14.2.1 正在长距离应用中替换四类交换:Fusion,Sonus Networks和NexVerse 222

14.2.2 正在替代五类交换:NorVergence和MetaSwitch 222

14.3 软交换的未来:ISC参考结构和ISC 223

14.4 功能平面 224

14.4.1 传送平面 224

14.4.3 服务和应用平面 225

14.4.2 呼叫控制和信令平面 225

14.4.4 管理平面 226

14.5 功能实体 226

14.5.1 媒体网关控制器功能(MGC-F)a.k.a.呼叫代理或呼叫控制器 226

14.5.2 呼叫路由和计费功能(R-F/A-F) 227

14.5.3 信令网关功能(SG-F)和接入网关信令功能(AGS-F) 228

14.5.4 应用服务器功能(AS-F) 229

14.5.5 媒体网关功能(MG-F) 230

14.5.6 媒体服务功能(MS-F) 230

14.6 媒体网关控制器建立部件 231

14.7 网络举例 233

14.7.1 有线网络 233

14.7.2 全IP网络 234

14.7.4 在IP上承载的POTS 235

14.7.3 VoIP级联交换 235

14.7.5 在IP上承载的接入网(V5/ISDN) 236

14.8 IP承载的同轴电缆网络 237

14.8.1 IP承载的基于DSL的语音通信和集成接入设备 237

14.8.2 无线网络 238

14.8.3 无线网络(3GPP R2000 General Case all IP) 239

14.8.4 WCDMA移动网络 239

14.9 总结 241

第15章 结论和预测 242

15.1 软交换和PSTN的性能度量 243

15.2 软交换和PSTN的基础结构 244

15.2.1 电话公司的选择对象 245

15.2.2 私有服务提供商的选择 245

15.2.3 公众服务提供商的选择 246

附录 缩略词列表 2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