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大金融论纲
大金融论纲

大金融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雨露,马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0170657
  • 页数:7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审视全球范围内主要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战略和现代金融体系下一国金融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能力的金融体系框架。
《大金融论纲》目录
标签:雨露

导论 什么是“大金融”命题 1

一、“大金融”命题的提出:三大基本内涵 1

二、“大金融”命题的理论基础:回归科学的经济学方法论 3

三、“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理论:本书的逻辑 6

第1章“大金融”:经验基础与总体分析框架 8

1.1长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大金融”的历史与经验基础 8

1.1.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8

1.1.2金融发展与国家战略:一般规律与“国家禀赋”的有效结合 15

1.1.3金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偏离金融规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3

1.2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趋势:回归“大金融”命题 29

1.2.1国际金融格局新趋势:“再平衡的多边主义” 29

1.2.2国际货币体系新趋势:从一主多元到多元制衡 36

1.2.3金融功能取向新趋势:回归实体经济 46

1.2.4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走向宏观审慎 52

1.3基于“大金融”命题的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总体分析框架 61

1.3.1危机前的宏观经济学:金融因素被严重低估 61

1.3.2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危机后的理论进展 66

1.3.3基于“大金融”命题的总体分析框架:效率性、稳定性和危机控制能力 80

本章基本结论 81

第2章 金融体系的效率性及其影响因素 84

2.1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一个分析起点 84

2.1.1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84

2.1.2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87

2.1.3“大金融”理论下的金融传导机制 97

2.2从微观传导机制到宏观经济效应:金融效率如何实现? 108

2.2.1金融体系的效率基础:一个初步界定 108

2.2.2金融体系效率的实现机制:从微观基础到宏观效应 113

2.2.3金融体系效率的约束条件:从经济基础到国家禀赋 118

2.3金融体系效率与制度安排: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122

2.3.1金融制度的形成:历史与文化渊源 122

2.3.2金融制度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机制:基本模型 126

2.3.3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 128

2.4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体系的效率? 140

2.4.1银行效率的理论基础:文献回顾 140

2.4.2影响一国银行体系效率性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 142

2.4.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151

2.5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效率? 152

2.5.1金融市场的效率基础:基本模型 153

2.5.2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一般性讨论 156

2.5.3金融市场效率的实现:“国家禀赋”问题 160

2.5.4概要性小结 163

本章基本结论 164

第3章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167

3.1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全球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167

3.1.1金融危机的基本类型与历史维度 167

3.1.2金融危机的经济成本与社会影响 174

3.1.3金融危机的阶段性特征与演变趋势 180

3.2金融危机的国别研究: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186

3.2.1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美国、日本和欧洲 186

3.2.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从拉美到东亚 204

3.2.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情况有何不同? 232

3.3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基础:主流文献梳理 238

3.3.1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 239

3.3.2金融危机的传染与扩散机制 246

3.3.3金融危机的制度机制 251

3.3.4关于金融危机相关机制的进一步讨论 256

3.4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57

3.4.1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257

3.4.2多维视角下的金融危机:实证分析与检验 259

3.4.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264

3.5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新的全周期分析框架 265

3.5.1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文献回顾 268

3.5.2周期性泡沫中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基本模型 271

3.5.3周期性泡沫推动的金融危机:阶段与机制 279

3.5.4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285

本章基本结论 289

附录 291

第4章 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311

4.1泡沫、多维流动性与紧急救助方案:次贷危机案例 311

4.1.1三个维度的流动性及金融资产总量扩张 311

4.1.2多维流动性在次贷危机演化中的作用 313

4.1.3从多维流动性角度看美联储的危机救援措施 319

4.1.4金融创新、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控制力 322

4.1.5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24

4.2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 325

4.2.1金融危机中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325

4.2.2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工具 332

4.2.3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实践:典型案例 348

4.2.4中央银行危机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 358

4.2.5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63

4.3金融危机后的15种常见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365

4.3.1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文献回顾 365

4.3.2 15种常见的危机应对措施:实证评价 367

4.3.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78

4.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有效性评估 378

4.4.1金融危机后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文献回顾 379

4.4.2金融危机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 381

4.4.3对实证结果的延伸性讨论 389

4.4.4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391

4.5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处置:预警机制与处置措施 392

4.5.1金融危机可以被预测吗? 392

4.5.2金融危机的防范:预警机制及其信息基础 396

4.5.3金融危机的处置:程序与方法 404

本章基本结论 410

第5章 构建“大金融”体系:如何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平衡? 413

5.1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选择? 413

5.1.1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选择:文献回顾 414

5.1.2金融体系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0

5.1.3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433

5.2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 435

5.2.1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效率 436

5.2.2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稳定 442

5.2.3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体系结构:全景刻画 450

5.3金融顺周期性、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 456

5.3.1金融顺周期性与实体经济波动 457

5.3.2金融创新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463

5.3.3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宏观均衡 467

5.4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框架的转变 471

5.4.1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纳入金融稳定 472

5.4.2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走向宏观审慎 482

5.4.3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效应与路径 501

5.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家禀赋”与有效边界 513

5.5.1政府与市场:理论和政策逻辑的演变 513

5.5.2政府作用的内生化逻辑与“政府—市场”边界 517

5.5.3“大金融”命题下的政府与市场有效边界 521

5.5.4关于金融制度设计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讨论 532

5.5.5结论性评价 539

本章基本结论 540

第6章 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一个“大金融”框架 543

6.1“大金融”框架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543

6.1.1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 543

6.1.2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 545

6.1.3中国金融发展的整体蓝图与实践路径 546

6.2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 548

6.2.1形成均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 548

6.2.2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553

6.2.3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558

6.3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 570

6.3.1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从总量配置到结构协调 570

6.3.2金融为什么必须回归实体经济: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 574

6.3.3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如何立足实体本位? 581

6.3.4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588

6.4基于稳定与效率并重的金融开放 599

6.4.1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稳定:实证基础 599

6.4.2资本账户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国家控制力 610

6.4.3基于稳定和效率均衡的中国金融开放:策略与路径 612

6.4.4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多元共治”与人民币国际化 622

6.5构建“三位一体”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628

6.5.1纳入金融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框架 631

6.5.2基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 646

6.5.3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与反应过度:一个初步检测 660

6.5.4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及其协调机制的基本结论 663

6.6金融稳定与早期预警: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 666

6.6.1金融失衡测度与危机预警:理论基础与指标选择 666

6.6.2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测度方法与数值结果 669

6.6.3“金融失衡指数”的政策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评估 679

6.6.4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688

本章基本结论 689

参考文献 693

后记与致谢 7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