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陆景冈土壤地质学文集
陆景冈土壤地质学文集

陆景冈土壤地质学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景冈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1603210
  • 页数:686 页
图书介绍:
《陆景冈土壤地质学文集》目录

第一篇 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地理 3

一、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的机理及宏观控制 3

1.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土壤形成与发育的时空概念 4

2.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评B.B.道库查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 9

3.论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土壤的四度空间分布 15

4.我国新构造运动中的山字型构造体系及其与土壤分布的关系 19

5.我国东部新华夏构造带的新构造运动对土壤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24

6.我国新构造运动与盐渍土发生分布的关系 31

7.Neo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Paleosol 36

8.长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形成及发展的关系 39

9.Effects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on Development of Paddy Soils in Changjiang Delta 51

10.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上升机制分析及其对高原环境的影响 57

11.中国台湾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分布 64

二、新构造运动与红壤的分布规律 70

1.陸景岡:ネオテクトニツク運動の影響下の東アジア赤色古土壤(Ⅰ) 71

2.陸景岡:ネオテクトニツク運動の影響下の東アジア赤色古土壤(Ⅱ) 79

3.Red Paleosols as Affected by the Neotectonic Movement In East Asia 83

4.浙江省新地质构造运动与低丘红壤形成及分布的关系 85

5.论新构造运动在低丘红壤形成及分类上的意义 95

6.Neo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General Law of Red Soil Distribution 102

7.Neotectonic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Order of Red Earth in Hangzhou Area,China 111

8.舟山群岛北部的地理环境与黄棕壤的形成——兼论新构造运动影响及红壤带的北界问题 118

9.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网纹红土 128

10.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钱塘江阶地古红土资源 131

11.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Earth and Their Effects onPlant Growth Underthe Influence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141

12.杭州地区新构造运动与红壤分布的关系 143

三、新构造运动对土壤的地区性控制 149

1.我国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形成及分布的关系 150

2.云南省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形成及分布的关系 155

3.Mechanism Analysis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Area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s on Environment 162

4.Climatic Change and the Red Paleosols on the Qinghai-Xizang(Q-X)Plateau 164

5.我国西北及内蒙地区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土壤特征 168

6.四川新构造运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 172

7.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福建省红砂岩土的分布规律与利用问题 176

8.湖南省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分布 182

9.河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发育 186

10.新构造运动与山东省的地带性土壤发育 192

11.浙江省衢江河谷平原新构造断裂与土壤的形成及分布 196

四、新构造运动对土壤其他方面的影响 200

1.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土壤剖面重叠(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201

2.浙江省的新构造运动与农业用地分布规律 212

3.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梯度分布的地质背景 219

4.江西省东北部新构造运动与旅游土地资源的形成和规划 223

5.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我国南部两种土壤的退化及其防治问题(以浙江省为例) 229

6.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地表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发展 235

7.网纹红土中的新构造运动断裂和地下水活动的关系 242

8.浙江潜育性水稻土形成与分布的新构造运动背景 245

9.浙江省西北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石灰(岩)土发育特征 248

10.我国东部沿海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古黄斑土 254

11.浙江省新构造运动与紫色土的形成和发育 260

12.从新构造运动观点预测的一次地震 264

第二篇 古红土(红壤)特性及其开发 267

五、古红土(红壤)的利用及其发生学特性 267

1.我国东部更新世古红土性状的纬向分异规律 268

2.山地古红土的发生学特性及其研究意义 274

3.硅铝率在红壤土纲各土类的分类学意义 280

4.玄武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上铜和锌的地球化学特征 288

5.浙江省低丘红黄壤的成土作用分析 297

6.红壤结构性的田间观察及初步分析 301

7.红壤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在土壤分类上的意义 308

8.新改红黄壤水田的土壤耕性和水稻黑根黄叶问题 317

9.还原性处理对红壤性稻田钾素营养状况的影响 325

10.浙江省红壤性水田的钾肥施用问题 329

六、红壤种茶与地质学 335

1.浙江省及邻近地区名茶形成的土壤地质环境分析 336

2.我国的古红土与茶叶生长 343

3.日本的古红土与茶叶生长 348

4.低丘红壤开垦茶园前后的水分与热量状况初步研究 355

5.我国东南沿海名茶产地的土壤地球化学初探 366

6.名茶狮峰龙井形成的地质背景 371

7.泥盆纪石英砂岩地层与名茶的形成 375

8.茶园土壤发育度与土壤及茶叶含氟量的关系 380

9.茶园中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387

10.浙西衢州市的土壤地质背景及名茶发展战略 392

11.土壤砷及矿质元素对茶树体内砷含量的影响 399

12.茶园土壤中砷的空间分布及其与茶树砷含量的关系 403

13.土壤地质环境与茶叶的内在品质 407

14.地质因素影响下低丘茶园土壤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412

15.红壤栽茶的湿害问题 417

第三篇 土壤地质学与土地利用 421

七、桑园土壤地质学 421

1.浦阳江河谷平原的土壤及其与桑树生长的关系 422

2.浙江省桑园土壤酸碱度的初步分析 430

3.平原地区平整土地对桑树生长影响的初步观察 441

4.红壤栽桑的地面加土问题 448

5.桑树缺钾症的初步研究——桑树缺钾的症状及其发生 454

6.How to Plant Mulberry Well in Red Earth Region 461

7.桑园土肥问题十讲 462

八、地质背景与土壤环境分异 471

1.土壤的干湿变异与片状结构的发展 472

2.浙江省地质地理环境分异与城镇土地等级分布规律关系探讨 485

3.浙江石灰岩山地的资源条件与利用规划初探——以开化县大溪边乡为例 491

4.浙江杭州近郊土壤中锌、锰、铜的地球化学特征 495

5.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 499

6.浙江省浦江盆地Q3沉积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507

7.浙南景宁一带土壤发育的地质条件 511

8.土壤地质环境与林业布局——以浙江诸暨市为例 515

9.论黑土与黑钙土形成的地质基础 518

九、土壤地质学与种植开发 520

1.土壤地球化学成果的农业应用 521

2.地学环境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初步分析——以浙江诸暨为例 525

3.浙南酸性火成岩地区的缺铜地质背景与优质富铜米的开发 530

4.香榧林地土壤条件的初步研究 534

5.浙东玄武岩台地古红土上檫树造林的初步观察 541

6.土壤学的农业生产问题分析 545

第四篇 土壤地质学与医学及考古 553

十、土壤地质学与自然医学 553

1.旅游中的负离子自然医学 554

2.人体科学与自然医学 557

3.磁场疗法与自然医学 561

4.返璞归真的自然医学 566

十一、土壤地质学与考古学 572

1.从新构造运动观点论浙江省良渚遗址群的环境变迁 573

2.从土壤发育观点论良渚遗址群的“古城墙” 577

3.浙江省衢县南山底低丘红壤上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581

4.醉心洞穴探索,千古霞客一人 587

第五篇 附录 593

十二、业务工作经历 593

1.陆景冈从事土壤地质学业务工作简历 594

2.陆景冈五十年来所做部分业务报告及重要内容摘要 603

十三、土壤地质学的展望及有关著作前言 618

1.我国土壤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 619

2.面向新千禧之年的中国土壤地质学 621

3.专著《土壤地质学》前言 624

4.话说《土壤地质学》再版 626

5.专著《旅游地质学》前言 629

6.为《红砂土》一书作序 633

十四、其他 634

1.半个世纪前海南考察琐记 635

2.难忘五十年前的教诲——忆戴安邦老师的化学课 640

3.忆——纪念北茂老师忌辰十周年 642

4.不同时代的几首小诗 645

5.陆景冈和他的专著《土壤地质学》 649

6.关于《教授开荒》 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