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计划生育手册
计划生育手册

计划生育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济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051·1085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下一篇:生理学
《计划生育手册》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计划生育概况 1

一、什么叫计划生育 1

二、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2

三、计划生育的任务和内容 3

四、我国历史上关于节制生育的主张 5

五、国外历史上关于节制生育的主张 6

六、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家庭计划 8

七、从家庭计划到计划生育 10

八、我国计划生育发展的曲折过程 11

九、我国计划生育的成就 13

十、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 15

第二章 人口知识 17

一、人口 17

二、人口思想 20

三、毛泽东同志的人口思想 26

四、马寅初先生的人口思想 29

五、生育意愿 33

六、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38

七、人口状况 42

八、人口问题 46

九、人口规律 50

十、八口政策 55

十一、两种生产一起抓 58

十二、控制人口与实现“四化” 65

十三、各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和方法 68

第三章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75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75

生育政策 75

奖惩政策 77

技术政策 78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和形成 79

初步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 79

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开端 80

提出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政策 81

计划生育政策发展的新阶段 82

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 83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 83

历史的经验教训 84

人口状况与控制人口目标 84

力争保持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86

生育意愿与国情相结合 88

四、制定、完善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指导思想 89

和原则 89

五、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97

第四章 计划生育管理 102

一、计划生育管理的意义 102

二、组织管理 104

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的设置 104

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职责 106

各部门、团体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职责 107

宣传教育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108

三、宣传教育管理 108

宣传教育的内容 110

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 111

宣传教育的方法 112

宣传教育人员的培训 113

宣传教育效益的评价 114

四、计划管理 115

计划的制订 116

计划的特性 116

实现计划的几个环节 117

计划执行结果的评价 118

宣传教育规划的制订 119

五、基层计划生育管理 121

基层计划生育管理的组织形式 121

计划生育责任制 122

基层计划生育统计管理 124

基层避孕药具管理 125

妇女各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127

一、性器官的发育与解剖生理 127

第五章 生育知识 127

性成熟和第二性征 128

女性外生殖器 129

女性内生殖器 131

男性生殖器 135

性周期和月经来潮 138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39

妇女各期卫生保健 141

性的知识 150

二、有关性知识的介绍 150

男女性反应过程 153

怀孕期间的性生活 155

避孕对性生活的影响 156

性功能异常及其防治方法 158

三、怀孕与不孕 163

受孕过程 163

怀孕的基本条件 165

节育的原理 166

婚前检查 167

怀孕的早期判断 168

为什么会流产 170

孕妇服药会引起胎儿畸形吗 171

不孕症及其原因 173

哪些人不能结婚 175

一、避孕法 178

口服避孕药与避孕针剂 178

第六章 节育技术 178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与取出 182

阴道隔膜 188

避孕套 192

安全期避孕法 193

外用避孕药 195

二、绝育法 196

输卵管结扎术 196

输卵管粘堵法 204

输精管结扎术 210

三、终止妊娠法 215

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 215

钳刮术 219

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法 221

水囊引产 223

四、有关节育方法的若干问题 226

宫内节育器和避孕 226

各种节育措施的比较 230

节育方法的选择 232

绝育与再通 235

第七章 节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237

一、放、取官内节育器并发症 237

单纯子宫穿孔 237

子宫穿孔并发腹腔内容物损伤 239

节育器异位 240

出血 242

感染 244

子宫穿孔 245

二、人工流产并发症 245

术中出血 249

术中休克 250

不全流产 252

人流术后颈管或宫腔粘连 253

闭经 254

感染 255

漏吸、漏刮 257

三、输卵管结扎术术时并发症 258

膀胱损伤 258

肠管损伤 260

输卵管系膜出血与血肿 261

其他并发症 262

四、输卵管结扎术术后近期并发症 262

感染 262

出血与血肿 264

慢性盆腔炎 265

五、输卵管结扎术术后远期并发症 265

腹壁顽固性感染病灶 267

肠粘连和大网膜粘连(大网膜综合症) 268

盆腔静脉曲张症 269

神经官能症 270

女扎术后异位妊娠 273

月经异常 274

其他并发症 275

六、输精管结扎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76

第八章 遗传与优生 278

一、优生与计划生育 278

优生学的建立与高尔顿 281

反复与曲折 282

优生学的新阶段 283

新优生学 284

二、遗传学基础 287

细胞 288

细胞的繁殖 289

减数分裂 291

染色体 293

遗传物质——基因 297

三、遗传与疾病 300

何谓遗传病 301

遗传与环境 303

遗传病的重要性 305

遗传病的发病率 307

单基因遗传病 308

先天性畸形 315

出生缺陷的监察 319

多基因遗传病 323

智力与遗传 325

四、遗传病的诊断 328

群体普查法 329

系谱分析 331

双生儿分析法 335

皮肤纹理分析 336

五、遗传病的预防 338

遗传病的普查与普防 339

携带者的检出 342

婚姻指导 343

遗传咨询 345

产前诊断 351

围产医学 355

孕期保健 359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362

第九章 优育知识 362

二、新生儿的护理 364

卧室条件 364

睡觉姿势的变更 364

沐浴与衣着 365

眼、鼻、口的卫生 365

脐带的处理 366

脱水热 367

失重 367

产瘤 367

三、新生儿几种特殊的生理现象 367

生理性黄疸 368

生理性乳腺肿胀 368

性器官浮肿 368

红斑 369

色素斑 369

马牙子与板牙 369

四、合理喂养 370

母乳喂养 370

人工喂养 372

混合喂养 373

五、预防接种与常见疾病 374

预防接种 374

红臀与尿布疹 375

脐炎 375

鹅口疮 376

奶癣 377

消化不良 378

六、婴幼儿保健 380

小儿年龄分期 380

怎样衡量小儿生长发育状况 381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84

第十章 计划生育统计与评价 386

一、计划生育统计的重要性及原则 386

二、计划生育常规统计 387

统计报表的设计和要求 387

常规统计资料的收集 392

三、计划生育专题调查 395

调查方案的设计 396

调查的方式和要求 402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403

调查资料的审核 404

四、人口统计指标 405

人口数统计 406

性别构成比 408

年龄构成比 408

出生率 411

死亡率 412

年龄别死亡率 413

婴儿死亡率 414

人口增长率 415

人口自然增长率 417

五、婚姻统计指标 417

结婚率 418

初婚年龄 419

六、生育统计指标 420

育龄妇女总生育率 420

年龄别生育率 421

总和生育率 422

终身生育率 423

晚婚率 424

七、计划生育统计指标 424

节育率 425

计划生育率 425

八、寿命表及其在计划生育统计中的应用 426

如何编制寿命表 426

寿命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 431

九、计划生育措施调查中常见指标 441

脱落 441

非因症取出 442

失访 442

带器妊娠 442

因症取出 442

意外妊娠 442

十、人口预测 443

人口倍增年数 443

人口净繁殖率 444

平均世代年数 445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446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节录) 447

附录3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 448

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448

附录4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 453

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录) 453

附录5 邓小平同志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 454

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的谈话(节录) 454

附录6 各种节育手术后假期的建议 456

附表1 1949~1985年全国人口数 457

附表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1984年) 458

附表3 1949~1985年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459

附表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出生率、死 460

亡率、自然增长率(1981年) 460

附表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龄中位数和老 461

少比例(1982年7月1日) 461

附表6 我国各民族人口数(1982年7月1日) 462

附表7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略表 463

附表8 1985年世界人口数据表 4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