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语言·语用·语法
语言·语用·语法

语言·语用·语法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3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静著
  • 出 版 社:郑州:文心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375402
  • 页数:16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辑了能反映作者教学与研究方向以及学术观点的四种著作,即《语言简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文字的语言》和《汉语语法问题》,名之为《语言·语用·语法》。全书分四卷:第一卷“语言简论”,第二卷“语言运用”,第三卷“文学语言”,第四卷“语法研究”。这四种著作,从学科范围来说,有语言理论方面的(第一卷“语言简论”),有语言应用方面的(第二卷“语言运用”),有语法研究方面的(第四卷“语法研究”);从适用对象来看,有普及性中级读物,适用于大专学生、机关干部、中学教师和初学文学写作的青年(第一卷、第三卷),有试图建立新的语言教学体系的教材性质的中级读物,适用于大专学生、机关干部、中专和成人高校教师有学术性很强的专著,适用于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第四卷)。
《语言·语用·语法》目录

目 录 1

第一卷语言简论 1

卷首语 3

第一章语言概说 5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 5

一语言的社会性 5

二语言的全民性 10

三语言的体系性 14

第二节语言的发展变化 21

一语言发展的社会基础 21

二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过程 24

三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29

四语言发展的特点 35

第三节方言、共同语、文学语言 39

一万言 39

二共同语 48

三文学语言 54

第二章词汇 62

第一节词汇概说 62

一词汇的性质 62

二词汇单位 64

三词汇的构成 73

一词义的性质 89

第二节词义 89

二 多义词和同音词 94

三 同义词和反义词 100

四 词义的演变 111

第三节词汇的语体风格 114

一口语词汇 114

二书面语词汇 117

三 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界限 123

第四节词典和字典 125

一词典、字典的性质和种类 125

二词典、字典编纂法 128

三几种汉语字典、词典简介 136

第三章语法 145

第一节语法概说 145

一语法的性质 145

二语法成分 147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149

第二节词法 166

一词的结构——构词法 166

二词的语法分类 174

三汉语的词类 180

一词组 186

第三节句法 186

二单 句 198

三复句 209

第四节语法的演变 216

一语法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216

二语法演变的方式 220

三 语音、词汇的演变与语法演变的关系 223

第四章语音 227

第一节语音概说 227

一语音的性质 227

二语音单位 235

三语音符号 241

第二节语音的表义成分 243

一元音和辅音 243

二声和韵 258

三声调 266

第三节语音的表情成分 272

一重音 272

二停顿 277

三语调 280

第四节语音的变化 283

一语音变化的原因 283

二语音变化的规律 285

三 汉语语音变化举例 289

第五章文字 295

第一节文字概说 295

一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95

二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300

三汉字的特点 305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和结构 307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307

二汉字的结构 312

一什么叫文字改革 318

第三节文字改革和汉字规范化 318

二汉字的整理 321

三汉字的规范化 324

第二卷语言运用 331

卷首语 331

第一章概论 334

第一节语言——全民的交际工具 334

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交际工具 334

二语言是全民的集体“财富” 336

三下苦功学好语言 337

一语音是语言的声音 341

第二节语音——语言的声音形式 341

二语音单位——音节、音素和声母、韵母、声调 343

三语音符号 344

四语音的表情成分 346

第三节词汇——语言的结构材料 349

一词汇是词的总汇 349

二词汇的构成 349

三词汇单位——词和词素 353

第四节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则 358

一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358

二 语法单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句群 359

一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 367

第五节修辞——语言的运用技巧 367

二修辞与语言材料的关系 370

三修辞与语言环境的关系 373

四 修辞手段——修辞的基本内容 375

第二章怎样把词语用对? 379

第一节正确恰当词达意顺 379

一弄清词义 380

二不乱拆词 383

三分清词类 386

四 用对虚词 391

一明白易解 399

第二节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399

二 义无两岐 402

三前后一致 405

四符合事实 408

第三节合乎规范普遍适用 410

一防止生造 410

二 文白相宜 416

三采摘方言 419

四 合理借译 424

第四节准确贴切辨义细微 429

一分清褒贬 430

二 区别轻重 432

三 划清范围 434

四 辩明语体 436

第三章怎样把词语炼好? 441

第一节推敲词语点铁成金 441

一活用词义 442

二活用词类 445

三选用成语 452

第二节合配词义错综鲜明 459

一 同义合用 460

二反义相配 462

三 同音假借 466

第三节叠词加缀表情细腻 470

一名量重叠 472

二动形重叠 475

三添头加尾 481

第四节协调声音节奏明快 489

一匀称和谐 489

二平仄押韵 493

三声情并茂 502

第一节结构完整繁简适当 504

第四章怎样把句子造通? 504

一主干不缺 505

二枝叶完整 515

三避免重复 520

四 消除赘余 524

第二节搭配得当事理相通 527

一主谓相配 528

二动宾相合 531

三偏正相应 535

四联合相当 540

一主在谓前 544

第三节次序合理语意清晰 544

二 宾居动后 546

三定位相宜 548

四状位合理 550

第四节关系明确层次清楚 553

一 先后有序 555

二 因果有据 561

三 条件相符 564

四 文理通顺 568

第一节调整旬式表达有力 572

一 两两成对 572

第五章 怎样把句式选好? 572

二排排递进 575

三蝉联回环 578

四重叠反复 580

第二节变换位次突出重点 582

一施动后置 584

二受动前移 586

三枝叶变位 588

四 分句互易 591

第三节精练结构意味深长 593

一重复判断 593

二 相反相成 596

三 复句紧缩 598

四 简短明快 603

第四节加强语气浓厚感情 606

一 呼告感叹 606

二 无疑而问 612

三 否定肯定 615

四标点传神 616

第六章怎样描绘意境 622

第一节比喻借代形象具体 622

一明比暗喻 622

二借此代彼 628

三对比反衬 631

第二节比拟夸张活泼生动 635

一拟人拟物 635

二顺势拈连 640

三艺术夸张 641

第三节反语双关幽默含蓄 646

一正话反说 646

二一语双关 648

三婉曲周折 649

三 精雕细刻 650

第四节画像写景渲染气氛 651

一以情画像 651

二 寓情于景 653

结语符合“三性” 精益求精 660

一语言的准确性 661

二语言的鲜明性 665

三语言的生动性 671

附本卷所用语法体系简表 678

第三卷文学语言 689

卷首语 689

第一节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691

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691

第一章语言·文学·文学语言 691

二语言是全民共有的 692

三 语言是音义统一的体系 696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698

一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699

二 文学是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702

三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 705

第三节文学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 706

一 文学的话言是形象化的语言 706

二 文学的语言是一种风格现象 710

第四节怎样学习文学的语言 717

第一节语言准确的基本要求 724

第二章准确贴切,思想表达周密 724

第二节认真选择同义词 730

第三节精心修炼关键性词语 740

第四节句意深刻,句式得当 748

第三章鲜明犀利,形象栩栩如生 757

第一节语言鲜明的基本要求 757

第二节合用同义词和配用反义词 765

第三节重叠字词和重复语句 771

第四节利用对偶式和排比式 782

第五节使用对比法和反衬法 786

第六节运用写景法和画像法 789

第四章生动活泼,感情充沛洋溢 795

第一节什么是生动活泼的语言 795

第二节采用比喻法和借代法 800

第三节运用比拟法和拈连法 809

第四节合理地运用想像和夸张 815

第五节使用呼告法和激问法 820

第五章精练含蓄,意境宽阔深远 825

第一节什么是精练含蓄的语言 825

第二节运用成语、谚语和歇后语 832

第三节多用简短明快的句子 840

第四节意在言外,一箭双雕 848

第五节正话反说,婉曲周折 852

第六章节奏明快,声音和谐悦耳——兼谈文学作品的朗读 857

第一节什么是语言的节奏 857

第二节诗歌的押韵 861

第三节字调的配合和语调的变化 867

第四节重音、速度和停顿 872

第五节诗歌的分行、分节和格律的意义 880

第六节文学作品的朗读 881

一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 881

二诗歌的朗读 889

三散文、小说、剧本的朗读 891

卷首语 899

第四卷语法研究 899

第一章绪论 902

第一节汉语语法学简史 902

一 前科学时期(战国时代——晚清时期) 902

二 创始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五四”运动) 907

三 发展时期(“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15

四 普及和提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 927

第二节语法的性质 945

一语法和语法成分 945

二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955

三语法和逻辑、修辞的关系 965

一语法学方法论的总原则 971

第三节语法学的方法论和特殊方法 971

二语法学的特殊方法 979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怎样结合 989

第二章词和词的结构学说 997

第四节词和词素 997

一词的名称 997

二词的定义 999

三 词素的性质和分类 1007

第五节词根和词缀 1014

一词根的特点和范围 1018

二词缀的特点和范围 1031

三 辨识词缀的意义 1054

第六节构词法和构形法 1058

一构词法 1058

二 构形法 1071

三 动词的重叠形式 1079

第三章词类学说 1095

第七节词的一般分类 1095

一 划分词类的标准和词类数目 1095

二各类词的语法特点 1115

三 副词和其它词类的界限 1125

一 系词能不能独成一类 1139

第八节几种词的归属问题 1139

二介词应该不应该独立 1154

三 象声词应该不应该独立 1156

四数词和量词是分是合 1160

五 代词是不是独立的词类 1162

第九节词的大类、小类和“附类” 1178

一 词的大类——实词和虚词 1178

二 词的小类——词类再分 1181

三词的“附类” 1206

一 有关词的跨类问题的几种学说 1218

第十节词的跨类问题 1218

二 兼类词和活用词 1229

第四章词组学说 1240

第十一节词组的性质和功能 1240

一词组的名称和定义 1240

二 词组的句法功能 1248

三词组的功能类型 1252

第十二节词组的结构 1255

一词组的基本类型 1255

二各类词组的特点和词组再分 1267

三 多层词组和词组的层次分析 1280

第十三节关于几种特殊词组 1286

一 关于“虚词+实词”或“实词+虚词”的“结构” 1287

二关于“附类词+实词”或“实词+附类词”的“结构” 1292

三关于“复指结构” 1298

第十四节词组和合成词的界限 1300

一 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1300

二 区分词和词组的几种标准 1304

三 几种词组和合成词的区别 1309

第五章句子和句子的结构学说 1316

第十五节句子和句子成分 1316

一句子的定义 1316

二 确定句子成分的标准 1323

三 句子成分的分类 1331

第十六节句子成分的省略和倒装 1353

一 句子成分的省略 1353

二 句子成分的倒装 1370

第十七节几种句子成分的范围和划界问题 1381

一关于主语和宾语 1381

二关于谓语 1388

三关于状语、定语和补语 1426

第十八节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435

一 层次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的利弊 1435

二 结构中心分析法 1443

一 单句的定义 1454

第六章 句子的分类学说 1454

第十九节单旬和单旬的类型 1454

二 单句的表述类型 1456

三 单句的结构类型 1477

第二十节复旬和复旬的类型 1482

一 复句的定义 1482

二 复句的关系类型 1486

三 复句的层次类型和层次分析 1523

四 复句和单句的界限 1531

第二十一节句子的语气类型 1543

一按语气分类的情况 1543

二 句子的四种语气类型 1552

结语本卷语法系统提要说明 1564

一语法的性质 1572

二词和词的结构 1575

三词类 1581

四词 组 1586

五 句子和句子成分 1591

六 单句和单句的类型 1597

七 复句和复句的类型 1600

八 句子的语气类型 1604

附录张静语言学论著目录 16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