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航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  1952-20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  1952-20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 1952-2002PDF电子书下载

航空航天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平凡主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830466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 1952-2002》目录

第一篇 建校初期 创业维艰(1952—1956年) 1

第一章 白手起家 艰苦创业 2

1 建校初期的基本建设和教学设施 2

2 建校初期的师资队伍 3

3 建校初期的组织机构 3

4 首届学生入学 4

5 政治思想工作和师生员工的创业精神 5

第二章 教学工作 学习苏联 8

1 苏联专家在建校中的作用 8

2 专科时代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8

4 贯彻中央文教会议精神 10

3 教学组织工作 10

第三章 改制建院 奠定基础 15

1 改制建院的条件 15

2 建立党委会,加强领导班子 15

3 建系,变动专业设置 17

4 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8

5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20

6 科学研究工作的起步 21

7 围绕改制建院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 23

8 “九月事件” 27

第二篇 曲折前进 发展提高(1957—1965年) 29

第四章 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这时期的教学、科研工作 30

1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30

2 1958年的教育革命 31

3 短暂的纠偏和“反右倾”斗争 35

4 持续“大跃进”的教学和科研 37

5 新“三反”运动 40

第五章 贯彻“高校60条”在调整中提高 42

1 调整专业设置,充实专业内容 42

2 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44

3 加速建设“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47

4 缩短科研战线,保证重点项目 50

5 贯彻劳逸结合,做好总务工作 52

第六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55

1 改进领导体制,加强党的建设 55

2 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和教育工作 57

3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阶级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58

4 重视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59

5 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 60

第三篇 十年动乱 遭受破坏(1966—1976年) 67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在本校的过程 68

1 取消党的领导,迫害干部和知识分子 74

第八章 遭受破坏的主要方面 74

2 违反教学规律,破坏科学研究 76

3 践踏思想政治工作 78

第九章 “文革”中的教学、科研和生产 80

1 招收工农兵学员 80

2 科研与生产 82

第四篇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7—1985年) 85

第十章 拨乱反正 恢复整顿 86

1 开展“揭、批、查”运动 86

2 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 87

3 恢复、整顿教学秩序 88

4 逐步恢复科研工作 89

5 恢复党委,调整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 90

第十一章 教学工作的整顿和提高 91

1 调整专业设置,建设重点学科 91

2 以培养智能为主的教学改革 92

3 实行学位制 97

4 抓教材质量 98

5 全面整顿实验室 99

第十二章 科学研究工作的整顿和提高 101

1 增设科研机构,加强管理 101

2 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102

3 科研设备和试验手段的建设 105

4 重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106

5 主要的科研成果 107

第十三章 师资队伍的调整和培养 114

1 调整和充实师资队伍 114

2 提高师资水平的措施 114

3 建设学科梯队 117

第十四章 后勤保障工作 118

1 新建一批校舍 118

2 学校基金和财务工作 119

4 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 120

3 图书资料情报工作 120

第十五章 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122

1 领导班子建设 122

2 党的思想建设 123

3 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125

4 整党 126

5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 128

6 形势政策教育 129

7 业务领域中的思想工作和教书育人 130

8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32

9 学生政工队伍的建设 133

1 改革教学管理 135

第十六章 体制改革的起步 135

2 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 136

3 科技服务面向经济建设 136

4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系主任负责制 137

5 在一些单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138

6 贯彻教育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两个决定 139

第五篇 着力建设多科性科技大学(1986—2002年) 142

第一节 奋斗目标不断提升 143

1 1986—1990年间的奋斗目标 143

第十七章 办学层次提升、规模扩大 143

2 建设“第一流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 144

3 跨世纪的奋斗目标 145

第二节 专业(学科)设置的发展和院系调整 146

1 本(专)科专业的发展和院系调整 146

2 研究生学科的发展和成立研究生院 149

3 继续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153

第三节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154

1 本(专)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154

2 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156

3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158

1 科学研究规模扩大、水平提高 159

第四节 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跃上新台阶 159

2 实验室建设成就显著 162

第五节 更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64

第六节 联合办学上的进展 165

1 联办民航学院 165

2 联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66

3 同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和其他单位联合办学 167

第七节 拓展办学空间 170

1 成立江宁分部 170

2 建立江宁校区 171

1 拓宽面向,向通用类专业转变 172

第十八章 开创本科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72

第一节 专业的调整、改造与拓宽 172

2 增设经济和文科类专业 173

3 建设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相结合的专业体系 174

第二节 教学计划的修订 176

1 制订整体优化的教学计划 176

2 实行以学位课为核心的选课制和主、辅修制 181

3 开办机、电强化班,强化因材施教 182

第三节 组织重点课程建设 184

1 重点课程建设与验收 184

2 航空院校间的课程协作组 187

3 教学观摩评比 188

4 课程建设的立项工作 188

5 省级优秀课程的评选 189

第四节 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 189

1 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189

2 实验技术队伍培养 195

3 改进实验室管理 196

第五节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96

1 加强外语能力培养 197

2 加强计算机能力培养 200

3 加强实验能力培养 202

4 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203

第六节 体育课教学与改革 205

1 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05

2 重视体育科研工作 207

3 体育场馆建设 207

4 受到的表彰与奖励 208

第七节 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208

1 教材编写与出版 208

2 电子与电视教材 212

2 建立教育评价与监督制度 213

1 贯彻《十条》,取得喜人成绩 213

第八节 深化管理改革,建立评价与监督制度 213

3 坚持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217

4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 217

5 成立教学指导小组 218

6 建立奖学金制度 218

7 建立奖教制度 224

第十九章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27

第一节 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的研究生教育 227

1 建立博士、硕士制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学位体系 227

2 加强工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29

3 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33

第二节 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235

1 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评审 235

2 自行审定博士生指导教师 236

3 建立博士生副导师制度 239

4 硕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239

第三节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9

1 制定符合研究生教育要求的培养方案 239

2 组织好课程教学 240

3 抓好学位论文 241

4 建立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关制度 242

1 对研究生教育的评估 245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评估与表彰 245

2 对研究生教育的表彰 247

第二十章 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 250

第一节 成人高等教育 250

1 学历教育 250

2 非学历教育 252

第二节 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255

1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建立与沿革 255

2 开展高校管理、教学理论及研究生培养的研究 255

3 高等教育思想的研究,合办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 256

第三节 教育研究合作与交流 258

1 与校外单位的合作和交流 258

2 合作编著学术著作 258

3 出版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259

4 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 259

第二十一章 师资队伍建设 261

第一节 青年师资队伍建设 261

1 从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说起 261

2 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战略大事来抓 262

4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264

5 建立“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的制度 264

3 建立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制度 264

6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步效果 265

第二节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其实施 266

1 师资队伍建设的“十年规划” 266

2 重点基础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68

3 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70

4 学科梯队建设 271

5 派教师出国留学 272

6 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273

7 1998年师资工作会议 274

1 后备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275

第三节 跨世纪人才工程 275

8 2000年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275

2 百千万人才工程 277

3 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 277

第四节 两院院士与特聘教授评聘 278

1 两院院士的评聘 278

2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和特聘教授 280

3 建立首席教授制度 280

第五节 教师受表彰情况 280

1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281

2 部、省荣誉称号获得者 282

2 几次科研工作会议 286

1 科技方针与目标 286

第二十二章 开创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286

第一节 贯彻正确的科技工作方针 286

3 主要贡献 288

第二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型号研制的发展 289

1 基础研究 289

2 应用研究 291

3 型号研制 293

第三节 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谱新篇 295

1 科技开发项目的争取和完成 295

2 建设科技开发基地 296

4 科技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298

3 推广科技成果,开展官产学研工作 298

5 科技产业的主要项目及产品 300

第四节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302

1 国内学术交流 302

2 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304

3 学术团体挂靠 308

4 科技期刊出版 310

第五节 科技特色与主要科技成果 312

1 优势与特色学科 315

2 主要科技研究成果 315

2 科研基地建设 329

第六节 科技组织管理和科技表彰 329

1 科研机构建设 329

3 科技管理 332

4 科技表彰 334

第二十三章 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 336

第一节 重点学科的评选与建设 336

1 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与评选 336

2 省重点学科的遴选 337

3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的申报与评选 338

4 世界银行贷款支持学科建设 339

1 “211工程”申报工作 341

第二节 “211工程”的申报 341

2 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为主,申报进入“211工程” 343

第三节 “211工程”部门预审 344

1 部门预审前的准备 344

2 部门预审 345

第四节 “211工程”项目建设及验收 349

1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 349

2 “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与实施 350

3 “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 353

1 经受学潮和政治风波的考验 357

第一节 维护稳定,完善校内领导体制 357

第二十四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357

2 党员重新登记 361

3 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 362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364

1 4次党代会和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充实 364

2 党政机构和基层党组织的调整 367

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67

4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举措 371

5 开展“三讲”教育 373

6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76

7 统战工作和民主党派组织的建立 380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任务 381

1 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381

2 针对思想实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84

3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改革学生工作队伍体制 388

4 创建文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 393

5 获得的奖励与表彰 398

第四节 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的积极作用 400

1 加强民主管理,落实“依靠”方针 400

2 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403

1 总体情况 408

第一节 基本建设 408

第二十五章 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 408

2 1986年以来的基本建设投资 409

3 公用房建设 412

4 学生宿舍建设 412

5 教职工住宅建设 413

6 江宁校区的基本建设 414

第二节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16

1 图书馆建设 416

2 校园网建设 417

1 1986—1992年:全面推行后勤服务经济任务承包责任制 419

第三节 后勤服务体系与后勤管理改革 419

2 1993—2001年: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后勤管理改革 420

3 2001年底以来: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尝试——“小机关、大实体” 421

4 联办南航附中 422

第二十六章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424

第一节 以引入竞争机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424

1 定岗、定编、定责 424

2 扩展和完善聘任制 427

3 健全考核评估制度 428

第二节 以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和校内津贴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429

1 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 429

2 校内津贴的实施 431

3 实行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 434

第三节 执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 436

第六篇 新世纪 新目标 新奋斗 439

第二十七章 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440

第一节 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已有基础和条件 440

1 已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相结合的专业和学科体系 440

2 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441

3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43

4 科研基础雄厚,学术成果丰硕 443

5 具有较好的办学物质条件 444

6 委、省重点共建为学校发展增添动力 445

第二节 创建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 446

1 加强学科建设,构建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 447

2 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教学体系 448

3 进一步发展科学研究,大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448

4 改善队伍建设,构筑新世纪人才高地 449

5 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449

6 全面适应学校发展,继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450

第二十八章 前进中的各主要教学、科研机构 451

1 航空宇航学院 451

2 能源与动力学院 454

3 自动化学院 456

4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460

5 机电学院 462

6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464

7 民航学院 466

8 理学院 467

9 经济与管理学院 469

10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471

11 体育部 473

12 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475

13 无人机研究院 477

附录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关系变化情况 483

附录 483

附录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年招生、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484

附录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486

附录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年基建投资额及完成建筑面积统计表 488

附录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年教育经费、科研经费支出及固定资产(原值)统计表 490

附录6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组织机构(1953年) 492

附录7 南京航空学院组织机构之一(1957年) 493

附录8 南京航空学院组织机构之二(1965年) 494

附录9 南京航空学院组织机构之三(1985年) 495

附录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机构(2002年) 496

附录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系(所、部)、科研机构、实验室一览表(2002年) 4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