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烈英等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3094·307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1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1

目 录 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

第二节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0

一 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 10

二 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15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18

一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

二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1

三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曲折 23

一 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 26

第四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29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 31

四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33

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和任务 37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37

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37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37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39

(三)二○○○年中国经济的展望和发展远景 43

二 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44

(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44

(二)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 47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49

(四)坚持对外开放 50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 53

一 现代化工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二 二○○○年中国工业的展望 55

三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58

(一)全面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58

(二)提高工业企业素质 61

(三)建立现代化的工业技术基础 61

(四)正确处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外关系 62

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农业 64

一 现代化农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64

二 二○○○年中国农业的展望 66

三 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68

(一)逐步实现向商品性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转化 68

(二)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70

(三)正确处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外关系 71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三产业 72

一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二 实现第三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74

(一)提高服务行业职工的素质 75

(二)实行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 76

(三)把第三产业建立在现代化技术基础上 76

(四)正确处理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内外关系 77

第五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优越 77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科学依据和主要表现 77

二 正确比较不同经济制度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80

三 正确看待不同经济制度国家的人民生活状况 83

四 正确认识不同经济制度国家的矛盾和困难 89

一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必要性 96

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一) 96

第一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96

二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98

(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 98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99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102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105

(一)苏联、东欧国家几种有代表性的经济模式 105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113

第二节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115

一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必要性 115

(一)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依据 115

(二)破除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固定观念 117

(三)现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同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本质区别 118

二 各种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

三 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的关系 124

第三节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搞活农村经济 126

一 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的新型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 126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和发展 126

(二)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 128

(三)农业经营方式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132

(四)农业分配方式的改革 134

二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联合 135

三 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 139

第四节 改革城市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 141

一 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41

(一)城市改革的特点 141

(二)大力增强企业活力 143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依据 145

二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 145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意义 148

三 确立国家和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正确关系 149

(一)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 149

(二)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正确关系 152

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二) 154

第一节 发挥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改革计划体制和价格体系 154

一 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154

二 改革计划体制,建立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156

(一)计划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56

(二)建立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158

三 改革价格体系与价格管理体制 162

(一)改革价格体系 162

(二)改革价格管理体制 167

(一)经济杠杆对经济活动的调节 169

四 运用经济杠杆与搞好综合平衡 169

(二)搞好综合平衡 171

第二节 坚持按劳分配,改革工资制度 173

一 坚持按劳分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73

(一)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客观必然性 173

(二)反对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76

(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177

二 坚持按劳分配,改革工资制度 180

(一)改革工资制度的必要性 180

(二)改革奖金和工资制度 181

第三节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182

一 改革外贸体制,扩大对外贸易 182

(一)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 186

二建设经济特区 186

(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意义 187

三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189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 191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191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191

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重要保证 196

三 “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198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根据 199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201

第二节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202

一 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制 202

二 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民主 208

三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211

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16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16

二 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而斗争 221

(一)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221

(二)树立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必依 222

(三)健全执法机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4

第四节国防现代化建设 226

一 国防现代化是重要的国策 226

二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 230

(一)中国武装力量的体制 230

(二)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231

(三)义务兵役制和后备力量的建设 233

(四)加强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234

一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236

第一节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36

第六章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和外交政策 236

二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241

(一)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和性质 242

(二)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基本方针 243

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244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244

(二)多党派长期合作 245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政策 247

一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247

(一)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47

(二)民族问题关系国家命运 249

二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50

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52

一 宗教问题的重要性 254

第三节中国的宗教政策 254

二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56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256

(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259

第四节中国的外交政策 261

一 中国外交的性质与目的 261

(一)中国的和平外交 261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262

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64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66

四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69

五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269

一 精神文明的科学含义 273

第一节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 273

第七章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273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组成部分 280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283

一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83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88

(一)发展科学事业 289

(二)发展教育事业 290

(三)发展文化艺术事业 292

(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292

三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293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 298

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298

(一)理想奠定的根基 299

(二)理想选择的尺度 301

二 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 307

三 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312

第八章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8

第一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318

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318

二 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性 323

第二节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 328

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29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31

三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33

四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35

第三节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337

一科技体制改革 338

二教育体制改革 342

第四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47

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347

二对待旧思想、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正确态度 351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55

第九章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 35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359

一 党的领导的含义 359

二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361

第二节改善党的领导 364

一 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364

二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 366

(一)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367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68

(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372

第十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寄希望于青年一代 375

第一节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375

一继承革命传统,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375

二 时代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378

(一)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378

(二)青年应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380

(三)青年应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381

第二节起用一代新人 383

一 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 383

二 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390

(一)正确对待知识分子 391

(二)搞好新老干部合作交替 391

(三)改革现行干部制度 394

后记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