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钦韶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文心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5376832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发展》目录

序 曾祥芹 1

绪论:作为科学的文章写作学 1

目录 1

一、狭义文章写作学的趋向独立 2

(一)广义文章学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2

(二)狭义文章写作学的自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0

二、为繁荣文章写作建立科学的现代文章写作学 16

而奋斗 16

(一)分清文章与文学的区别是建立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客观基础 16

(二)理清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发展是建立科学的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历史参照系 23

第一章古代文章写作学向现代文章 27

写作学的过渡(1840~1919) 27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文章写作学的 27

转型 27

(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风起云涌的人民革命运动 28

一、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社会 28

(二)救国图强的近代社会思潮 31

二、动荡剧变背景下中国文章写作学的转型 35

(一)文章写作学的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5

(二)转型期文章写作学的特点 38

(三)转型期文章写作学对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启示 40

第二节 地主阶级保皇派的文章写作理论—— 42

古代文章写作学的完善与终结 42

一、桐城派古文理论的产生与确立 43

(一)方苞的“义法”主张与“雅洁”的古文辞标准 43

(二)刘大魁的神气、音节、文字论 45

(三)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 48

二、曾国藩与桐城派的“中兴”和“完善” 53

(一)渐变中的桐城派——姚门诸子 53

(二)曾国藩“中兴”“完善”桐城派理论 57

(三)曾氏余绪——曾门四弟子 64

三、林纾与古代文章写作学的终结 66

(一)严复的翻译理论为古文理论注入新鲜血液 66

(二)林纾的文章写作理论是“五四”新文章运动的反动 68

第三节 农民阶级造反派的文章写作理论—— 72

太平天国文章写作理论对传统理论 72

的扫荡 72

一、《戒浮文巧言谕》 73

二、洪仁玕的文章写作论 75

第四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文章写作理论的崛起 77

一、章学诚对古文理论首先发难 77

二、经世致用派文章观应时而生 82

(一)经世致用派文章写作理论的兴起 82

(二)龚自珍、魏源“经世致用”文章写作观的内涵 82

三、包世臣、冯桂芬、蒋湘南对桐城派的继续批判 87

(一)包世臣否定古文传统 88

(二)冯桂芬倡导文章改革 91

(三)蒋湘南再揭古文弊端 92

四、黄遵宪主张“更变文体”和梁启超倡导“文界 95

革命”与“新文体” 95

(一)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文章写作理论的兴起 95

(二)黄遵宪主张“更变文体” 96

(三)梁启超倡导“文界革命”与“新文体” 99

第五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写作实践及理 104

论启发 104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章写作实践及其观点 104

二、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对文章写作的重视 107

三、“鼓吹革命的大文豪”章炳麟及其积极影响 112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文章写作学诞生 120

现代文章写作学 120

的契机 120

第一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 120

二、现代文章写作学的基本特征 122

(一)科学与民主是现代文章写作学的灵魂 122

(二)人与现实生活是现代文章写作的基本对象和基本内容 123

(三)白话是现代文章写作的语言材料和传播 124

媒体 124

(四)切近生活是现代文章写作的功能要求 126

三、现代文章写作学确立时的发展概况 128

(一)《新青年》作家群大量作品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章写作的初步繁荣 128

(二)对现代文体分类的研究体现了现代文章写作学研究的逐步深入 130

(三)现代文章写作学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表明现代文章写作学科学体系的确立 133

第二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观 140

及其写作实践 140

一、“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及其写作实践 142

二、得风气之先的陈独秀及其写作实践 146

三、瞿秋白的文章观及其写作实践 152

四、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的初步形成 156

(一)毛泽东早期的文章写作思想及其实践 156

(二)毛泽东1921——1937年间的文章写作思想及其实践 159

一、胡适的文学改良思想及对文学与非文 164

写作思想及其实践 164

学的区分 164

第三节 资产阶级学者胡适与刘半农的文章 164

二、刘半农对文章与文学的界定 166

第四节 鲁迅的文章写作思想及其写作实践 168

一、文章写作应该是“为人生”的 170

二、文章写作是时代的产物,反对所谓“天才论” 172

三、文章写作要借鉴古代和外国的东西 174

四、反对内容空洞无物、标语口号式的文章 176

五、要做“革命文”,先做“革命人” 178

六、文章写作要有文章修养和写作技巧 180

想及其教学实践 182

一、叶圣陶的《作文论》 182

第五节叶圣陶、夏丏尊等人的文章写作思 182

二、夏丐尊的《关于写作》和《文章写作》 187

三、“五四”以来现代文章写作学的教学应用 190

第一节 抗日战争开始后的新形势对文章写 195

(1937~1949) 195

作的新要求 195

第三章现代文章写作学的深入发展 195

一、文化战线与军事战线的一般关系 196

(一)抗日战争时期所要求于文章写作的就 197

是为抗战胜利而奋斗 197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文章写作的特殊要求 197

(二)解放战争时期所要求于文章写作的就是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成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202

第二节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 205

文章写作学坚实的哲学基础 205

一、“两论”关于认识由来的阐述是了解文章由来 206

的哲学基础 206

二、“两论”关于认识深化运动过程的理论论述是 208

认识文章思维过程的哲学基础 208

三、“两论”关于对事物矛盾辩证运动过程的阐述 209

是文章叙述方法的哲学基础 209

四、“两论”关于对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是文章写作需有个性特点的哲学基础 211

五、“两论”关于矛盾转化的原理是揭示文章功用 212

的哲学基础 2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章写作学的全面展开 214

一、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的丰富内容 214

(一)唯物主义的文章本质观 215

(二)革命功利主义的文章功能观 217

(三)辩证的内容形式相统一的文章构成观 220

(四)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文章语言观 222

(五)充分能动的写作主体观 224

(六)尖锐、泼辣、战斗的文章风格观 226

(七)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发展观 230

二、根据地对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的学习与发挥 233

(一)革命领导人对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的阐释与丰富 234

(二)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写作理论 243

(三)开展“学习”运动与“下乡”运动,挖掉党八股的老根子 246

区文章写作教学 250

(一)解放区文章写作教学的状况 250

三、在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光辉指引下的解放 250

(二)解放区文化教育工作者对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的发挥与贡献 252

第四节 现代文章写作学在国统区的继续发 255

展 255

一、国文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文章写作 256

学发展的贡献 256

(一)叶圣陶文章写作思想的发展 256

(二)朱自清、张世禄对文章写作学的贡献 266

二、文章学专著中的文章写作观 268

(一)对文章写作学原理的阐述 269

(二)对文体分类的进一步研究 271

第四章现代文章写作学发展中的曲折 273

(1949~1976) 273

第一节 建国后文章写作学的中落及其原因 274

一、“左”的影响导致文章功能的单一化 276

(一)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局限了文章的功能 276

(二)连接不断的政治运动挫伤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写作的积极性 277

(三)“宁左勿右”的不良倾向严重干扰了语文教育与文章写作 277

二、汉语、文学分科使文章教学失去应有的地位 279

三、“作文教学方案”未能按计划实施 282

四、对过去的研究成果未能充分利用 284

第二节 毛泽东文章写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87

一、在文章内容方面,对实事求是的特别强调 288

(一)实事求是地分析建国后的阶级状况 288

(二)实事求是地反映国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290

(三)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写出有说服力 291

的文章 291

(四)作到实事求是的唯一途径是参加社会 292

实践,搞调查研究 292

二、在文章形式方面,对形式完美的进一步追求 293

(一)文章语言要作到纯洁、健康 294

(二)文章必须逻辑严密 297

(三)文章必须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98

三、对新文风的进一步倡导 301

(一)“双百方针”是繁荣文章写作和发展文章写作学的正确方针 301

(二)倡导准确、鲜明、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303

第三节社会各界对文章写作学的关注 312

一、国家领导人对文章写作的关注 312

(一)周恩来对文章写作的重视 313

(二)邓小平的“用笔领导”和谢觉哉的过 316

“四关” 316

二、新闻界领导人的文章写作观 317

(一)胡乔木的文章写作观 318

(二)邓拓、吴冷西、朱穆之对报刊文体的理 324

论总结 324

(一)文章学家对文章写作思想及语文教学的 325

重视 325

三、专家、学者的文章写作观 325

(二)语言学家对文章写作及语文教学的重视 331

(三)美学家对文章美感的要求 335

(一)郭沫若论文风 336

(二)夏衍、唐弢论杂文写作 336

四、作家诗人的文章写作观 336

(三)赵树理论文章语言 337

五、文章教学与文章写作学的探索 338

(一)高校的写作教材建设 339

(二)散见于报刊的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343

第四节“帮八股”文风影响下的文章写作 345

学 345

一、“帮八股”的形成及其渊源 346

(一)“帮八股”的形成 346

(二)“帮八股”形成的历史渊源 348

二、“帮八股”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表现 351

(一)“帮八股”的基本特征 351

(二)“帮八股”的具体表现 353

三、在“帮八股”影响下文章写作的畸形发展和对 360

文章写作学的影响 360

(一)文章写作的畸形发展 361

(二)文章写作学的畸形发展 361

(三)“帮八股”的泛滥所引起的抗争和反思 362

第五章改革开放时期现代文章写作学 366

的振兴与发展(1976~ ) 366

第一节文章写作学的振兴是历史发展的必 367

然 367

一、信息革命时代的挑战 367

二、市场经济社会的需求 369

三、高扬主体精神的自觉 371

四、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 372

五、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 374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文章写作学发展的历 376

程 376

一、朦胧躁动阶段 376

二、复苏求索阶段 377

三、奋发自强阶段 379

四、蓬勃发展阶段 382

(一)基本形成了队伍 382

(二)建立了文章写作学学科的总体框架 383

(三)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写作学著作 383

五、深化、反思阶段 384

(一)实用文章写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384

(四)引入了现代意识与科学观念 384

(二)文章写作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85

(三)一批中青年文章写作学理论研究者走向成熟 385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文章写作学取得的重大 386

成就 386

一、文章写作学的理论建设走向科学化 387

(一)动静结合的研究方向 388

(二)文章转化规律与智能结构相结合的研究 389

方向 389

(三)人、文结合的研究方向 391

(四)求大同存小异,以建立统一的文章写作理论体系 393

二、文章写作学的研究领域呈现开放化 395

(一)向本土内部开掘 395

(二)向应用领域开辟 398

(三)向边缘地带开拓 398

(四)向更广阔的时空领域开发 403

(五)向“处女地”开垦 406

三、文章写作学的研究方法实行多维化 408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 409

(二)哲学方法指导下的一般方法 411

(三)横断科学的方法 413

(四)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 415

四、文章写作学的文体和技法研究趋向实用化 420

(一)关于文体分类研究 420

(二)关于技法研究 426

五、文章写作学的教学工程力争优质化 428

(一)观念转变,力求全新 429

(二)教材建设,成果卓著 431

(三)教学改革,波涛奔涌 433

第四节文章写作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437

(一)传统的文章品格面临危机 438

(二)传统的文章观念受到冲击 438

二、外部的挑战 438

(三)传统的写作方式受到挑战 439

(一)文章写作学的科学体系还不成熟 440

(二)理论研究者缺乏科学研究的素养 440

二、内部的困扰 440

(三)写作教学现状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441

三、相应的对策 442

(一)继续抓好基础理论建设 442

(二)对学科核心理论的求同与攻关 443

(三)加强文章写作为市场经济服务的研究 443

(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44

(五)深化写作教学改革 444

后记 446

第二章现代文章写作学的确立(1919~ 19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