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监督司法化
宪法监督司法化

宪法监督司法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云生著(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6814X
  • 页数:6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宪法监督及宪法监督司法化这一学术上的热点和重点课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探讨。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到第五章分析了宪法监督的一般理论体系、历史图景和发展状况;第六章到第十二章阐述了宪法监督司法化的概念、理论要素、价值预期、局限与争议、发展前景等,并对中国宪法监督司法化体制进行了反思,对未来中国宪法监督司法化制度的建设进行了构思。书中贯穿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宪法监督司法化这一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广泛地研究了宪法学在这个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作为法学研究人员及学习人员的全新理论参考著作。
《宪法监督司法化》目录

自序 1

目 录 1

第一章 宪法是最伟大的社会发明——从“天国里的居民 12

宁愿不要宪法”的话题说开去 12

第二章 宪法监督的概念、地位与性质 29

第一节 宪法监督的概念 29

一、广义的宪法监督和狭义的宪法监督 29

二、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宪法监督和 30

一般社会意义上的宪法监督 30

三、积极的宪法监督和消极的宪法监督 31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地位 31

一、宪法监督在法律监督中的地位 31

二、宪法监督在社会监督中的地位 33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性质 34

一、社会性质 34

三、政治性质 35

二、法律性质 35

第三章 宪法监督的一般理论体系 36

第一节 宪法监督的主体 36

一、国家机关 36

二、政党、团体和组织 38

三、公民 39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对象 39

一、宪法权利义务的承担者 39

二、宪法行为 40

三、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签署的国际人权文件 44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范围 44

一、宪法 44

二、宪法性法律 45

三、宪法惯例 46

一、宪法监督的原则 47

第四节 宪法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47

二、宪法监督的方式 54

第四章 宪法监督的历史图景和发展状况 66

第一节 道德依托式 66

第二节 混合政体式 76

第三节 政治分权与权力制衡式 80

第四节 违宪审查制度建构式 82

一、司法审查制度 83

二、宪法法院制度 91

三、宪法委员会和宪政院式制度 99

第五章 宪法监督的宪法、宪政、宪治的理论基础 126

第一节 政府受宪法控制原则 127

第二节 有限政府原则 130

第三节 法治原则 132

第四节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154

第五节 拒斥集权与专制原则 194

第六节 司法独立原则 201

第七节 个人自由与权利的保障原则 207

第八节 个人自由与权利的最大司法化保护原则 229

一、个人自由和权利司法保护的必要性 230

二、个人自由和权利司法保护最大化的重要性 231

三、结论 238

第九节 宪法、宪政、宪治中的合法性原则 239

第十节 宪法、宪政、宪治中的合理性原则 253

第十一节 宪法、宪政、宪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与 271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内在关联 271

一、宪法、宪政、宪治的诸项基本原则和精神与 271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内在关联 271

二、宪法、宪政和宪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与 287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内在关联 287

第一节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概念 291

第六章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概念及其当代发展趋势 291

第二节 宪法监督司法化在当代的发展态势 295

一、理论上的发展态势 295

二、实践上的发展态势 296

第七章 与宪法监督司法化直接相关的理论要素 298

第一节 宪法的直接司法适用与间接司法适用 298

第二节 公民自由与权利的可诉性 301

第三节 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对第三者效力理论” 303

与实践 303

一、德国的“对第三者效力”理论与实践 304

二、美国“对第三者效力”的理论和实践 329

三、日本“对第三者效力”的理论与实践 345

第四节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效力问题 352

一、问题的提起 352

理论与实践 354

二、反宪法规则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的由来: 354

第五节 司法理性与司法谦抑 381

一、司法理性 382

二、司法谦抑 395

第八章 政治司法化与司法政治化 404

第一节 政治司法化与司法政治化 404

第二节 在宪法层面上的政治与司法的内在相关性 405

一、源于宪法的政治与法律的双重性 406

二、法官成为宪法代言人、监护人 406

三、政治争议的司法解决 408

四、司法审查的政治影响 412

五、法官的政治倾向性 413

第三节 政治司法化与司法政治化的价值冲突 415

与趋利避害 415

第九章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价值预期 418

第二节 政治斗争转换为法律辩论——转移价值 419

第一节 司法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功利价值 419

第三节 司法审查和裁决——正义价值 422

第四节 司法程序公开——透明价值 428

第五节 司法强制——效力价值 429

第六节 司法便利——亲民价值 430

第七节 司法权威——崇信价值 432

第十章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局限与争议 436

第一节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局限 436

第二节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争议 439

第十一章 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发展前景展望 443

第十二章 中国宪法监督司法化的探索——反思与选择 447

第一节 现行宪法监督体制的反思 447

一、中国宪法监督体制建立的理论背景和政权基础 447

二、中国宪法监督体制的运行状况分析 450

第二节 中国宪法监督司法化的萌动 461

一、“徐高诉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案” 462

二、齐玉苓案(冒名顶替上学案) 478

三、“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案”(“身高歧视案”) 489

第三节 从宪法修改想到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必要性 494

第四节 中国宪法监督司法化制度的选择与构想 499

一、几种可能的选择 499

二、最佳的选择 500

三、最不看好的选择 501

第五节 在中国建立宪法监督司法化制度 501

的机遇与挑战 501

一、机遇 501

二、挑战 503

附录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宪法 505

监督理论研究综述 505

附录二 中国一般社会监督制度概况 564

附录三 中国宪法性诉讼案例汇编 608

主要参考书目 616

后记 6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