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脏腑辨证与用药
脏腑辨证与用药

脏腑辨证与用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同来主编;陈森华副主编;李远,陈森华,张波等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7743051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医学的脏腑理论为用药依据,通过脏腑辨证进行针对性用药,是一部适合临床中医工作者的图书,是爱好中医读者的必备图书。
《脏腑辨证与用药》目录

第一章 脏腑辨证的概念与渊源 1

第一节 脏腑辨证发展的简史 2

一、秦汉时期,脏腑辨证理论的奠基 2

二、晋唐时期脏腑辨证理论的成长 7

三、宋元时期,脏腑辨证理论的形成 11

四、明清时期脏腑辨证理论的应用 16

第二节 近代脏腑辨证理论的探索研究 25

第三节 脏腑辨证的方法 31

第二章 脏腑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34

第一节脏腑病证的治疗原则 34

一、脏腑病证“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35

二、阴阳病证“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35

三、气血病证“补气补血,调气调血。” 37

四、脏腑兼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39

第二节脏腑病的治疗方法与用药 41

一、心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41

1.补益心气法 41

2.温补心阳法 42

3.补益心血法 43

4.滋补心阴法 43

5.滋补阴阳法 44

6.活血通脉法 45

7.通阳宽胸法 46

8.化痰安神法 46

9.镇心安神法 47

10.养心安神法 47

11.活血安神法 48

12.清心安神法 49

13.开窍醒神法 49

14.益气固脱法 50

15.清心除烦法 50

16.清心凉血法 51

二、肺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52

1.宣降肺气法 52

2.泻肺平喘法 53

3.温肺化饮法 53

4.肃肺化痰法 54

5.润肺化痰法 55

6.清肺泻热法 55

7.清肺化痰法 56

8.清燥救肺法 57

9.补益肺气法 57

10.收敛肺气法 58

11.滋补肺阴法 58

三、脾胃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59

1.补中益气法 60

2.滋补脾胃法 60

3.健脾和胃法 61

4.醒脾行气法 61

5.醒脾燥湿法 62

6.化湿止逆法 63

7.益脾止泻法 63

8.消食和胃法 64

9.清泻胃热法 64

10.清胃温脾法 65

11.清胃凉血法 66

12.清热燥湿法 66

13.泻热运脾法 67

14.温中散寒法 67

15.行气消胀法 68

16.制酸和胃法 69

17.涌吐宿食法 70

四、肝胆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70

1.疏肝解郁法 70

2.疏肝化痰法 71

3.滋肝疏肝法 72

4.滋补肝血法 72

5.益肝舒筋法 73

6.镇肝息风法 73

7.清肝息风法 74

8.平肝潜阳法 75

9.平肝柔肝法 75

10.滋肝潜阳法 76

11.平肝止痉法 76

12.清肝泻火法 77

13.清肝凉血法 78

14.清肝明目法 78

15.清肝平冲法 79

16.疏肝活血法 79

17.利湿退黄法 80

18.活血退黄法 80

19.温肝散寒法 81

20.清胆调气法 82

21.清胆利湿法 82

22.消石利胆法 83

五、肾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83

1.温补肾阳法 84

2.温肾散寒法 84

3.滋补肾阴法 85

4.滋阴补血法 86

5.补肾纳气法 86

6.固肾止遗法 87

7.调补阴阳法 87

8.温阳止痒法 88

9.温肾止泻法 89

10.温肾缩泉法 89

11.益肾强骨法 90

12.补肾乌发法 90

13.补肾止血法 91

14.泄肾利水法 92

六、大肠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93

1.攻下实热法 93

2.温下寒结法 93

3.固涩止泻法 94

4.润下通便法 95

5.清热止痢法 95

6.渗利止泻法 96

7.温固止血法 96

七、膀胱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97

1.清利膀胱法 97

2.温化膀胱法 97

3.利尿止血法 98

4.化瘀通淋法 98

八、脑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99

1.祛风散寒法 99

2.疏风清热法 100

3.祛风除湿法 100

4.清脑息风法 101

5.化痰开窍法 102

6.活血通络法 103

7.填精补髓法 104

8.益气安神法 105

九、女子胞病证的治法与用药 106

1.滋阴止血法 106

2.益气止血法 107

3.益气固胎法 107

4.清热安胎法 108

5.清热止带法 108

6.健脾止带法 109

7.温经止痛法 109

8.破瘀通经法 110

9.滋阴育胎法 111

10.解郁育胎法 111

11.助阳安胎法 112

第三章 心病辨证与用药 113

一、主症辨析 114

1.辨心悸、怔忡 114

2.辨真心痛 115

3.辨昏迷、虚脱 115

4.辨水肿 116

5.辨失眠 116

二、辨证论治 116

(一)虚证 116

1.心血虚证 117

2.心阴虚证 118

3.心气虚证 119

4.心阳虚证 120

5.心阳虚脱证 121

6.心气血两虚证 123

7.心气阴两虚证 124

(二)实证 125

1.心火亢盛证 125

2.痰浊闭阻证 127

3.痰迷心窍证 128

4.痰火扰神证 128

5.心血瘀阻证 131

6.热陷心包证 132

7.水气凌心证 133

(三)兼证 134

1.心脾两虚证 134

2.心肾不交证 135

3.心肾阳虚证 137

4.心肺气虚证 138

5.心肝血虚证 139

6.心移热小肠证 141

7.心胆不宁证 142

三、相关病证 144

(一)舌的病证 144

(二)汗的病证 148

(三)神的病证 149

四、心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151

1.配伍利水药 151

2.配伍行气药 152

3.配伍健脾消食药 152

4.配伍平肝息风药 152

五、心病临证选方准则 153

六、临证要诀 153

七、心本质的研究 155

1.心气虚证与心功能 155

2.心气虚证与血液循环关系 156

3.心气虚证与内分泌功能 156

4.心虚证与免疫功能 157

5.心虚证与植物神经功能 157

6.其他 158

第四章 肺病辨证与用药 159

一、主症辨析 160

1.辨咳嗽 160

2.辨喘 161

3.辨痰 161

4.辨咯血 162

5.辨失音 162

二、辨证论治 162

(一)虚证 162

1.肺气虚证 162

2.肺阴虚证 164

3.肺阳虚证 166

4.气阴两虚证 168

(二)实证 168

1.风寒束肺证 168

2.风热袭肺证 170

3.风燥伤肺证 171

4.肺热炽盛证 173

5.肝火犯肺证 174

6.痰热壅肺证 175

7.寒痰阻肺证 176

8.痰瘀阻肺证 179

9.寒饮伏肺证 180

10.饮停胸胁证 180

11.风水相搏证 182

(三)兼证 183

1.肺脾气虚证 183

2.肺肾气虚证 184

3.肺肾阴虚证 185

三、相关病证 187

(一)鼻的病证 187

(二)喉的病证 191

四、肺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193

1.配伍健脾药 193

2.配伍补血药 193

3.配伍理气药 193

4.配伍解表药 194

5.配伍利湿药 194

6.配伍软坚药 194

7.配伍活血药 194

五、肺病临证选方准则 195

六、临证要诀 195

七、肺本质研究 196

1.肺虚证与肺功能 196

2.肺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 198

3.肺虚证与血清液变学 199

第五章 脾病辨证与用药 201

一、主症辨析 202

1.辨食欲减退 202

2.辨泄泻 202

3.辨腹痛 203

4.辨便秘 204

二、辨证论治 204

(一)虚证 204

1.脾气虚证 204

2.脾虚气陷证 206

3.脾阳虚证 207

4.脾不统血证 208

5.脾阴虚证 209

(二)实证 211

1.寒湿困脾证 211

2.痰湿中阻证 212

3.湿热蕴脾证 213

(三)兼证 215

1.脾肾阳虚证 215

2.肝郁脾虚证 216

3.脾胃不和证 217

4.脾胃虚寒证 218

三、相关病证 219

(一)口的病证 219

(二)四肢肌肉病证 221

四、脾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222

1.配伍疏肝药 222

2.配伍化痰药 223

五、脾病临证选方准则 223

六、临证要诀 224

七、脾本质研究 225

1.脾主运化 225

2.脾主肌肉 228

3.脾主统血 230

4.脾虚证与免疫功能 231

第六章 肝病辨证与用药 233

一、主症辨析 234

1.辨头痛 234

2.辨眩晕 234

3.辨痉、抽搐 235

4.辨麻木 236

5.辨昏厥 236

6.辨目痛 237

7.辨黄疸 237

8.辨胁痛 238

9.辨积聚 238

10.辨鼓胀 239

二、辨证论治 240

(一)虚证 240

1.肝血虚证 240

2.肝阴虚证 241

3.肝气虚证 242

4.肝阳虚证 244

5.血虚生风证 245

6.阴虚动风证 246

(二)实证 247

1.肝郁气滞证 247

2.肝火炽盛证 248

3.肝阳上亢证 250

4.肝风内动证 251

5.寒滞肝脉证 252

(三)兼证 253

1.肝肾阴虚证 253

2.心肝火旺证 254

3.肝胃不和证 255

4.肝胆湿热证 256

三、相关病证 257

(一)目的病证 257

(二)筋的病证 259

四、肝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261

1.配伍活血化瘀药 261

2.配伍助消化药 261

3.配伍健脾和胃药 261

4.配伍收敛药 261

5.配伍化痰散结药 262

6.配伍益气药 262

五、肝病临证的选方准则 262

六、临证要诀 263

七、肝本质研究 264

1.肝郁证的研究 264

2.肝郁脾虚证的研究 266

3.肝阳上亢证的研究 266

4.肝火证的研究 266

5.肝虚证的研究 267

6.肝气虚证的研究 268

7.肝阳化风证的研究 268

第七章 肾病辨证与用药 270

一、主症辨析 271

1.辨腰膝酸痛 271

2.辨耳鸣、耳聋 271

3.辨阳痿、遗精 271

4.辨膏淋与尿浊、血淋与尿血 272

5.辨小便异常 273

6.辨水肿 274

二、辨证论治 275

(一)虚证 275

1.肾气不固证 275

2.肾阳虚证 276

3.肾不纳气证 278

4.肾阴虚证 279

5.肾精不足证 280

(二)本虚标实证 281

1.肾虚水泛证 281

2.肾虚火旺证 283

三、相关病证 284

(一)耳的病证 284

(二)腰的病证 285

四、肾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286

1.配伍清虚热药 286

2.配伍补血药 286

3.配伍益气药 286

五、肾病临证选方准则 286

六、临证要诀 287

七、肾本质的研究 288

1.肾虚证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289

2.肾虚证与免疫功能 291

3.肾虚证与自由基及脂质代谢 293

4.其他 294

第八章 胆病辨证与用药 296

一、主症辨析 296

1.辨口苦 296

2.辨皮肤发黄 297

二、辨证论治 297

(一)虚证 297

1.胆虚证 297

(二)实证 298

1.胆郁气热证 298

2.胆腑湿热证 299

3.胆郁热瘀证 300

4.胆郁痰扰证 301

(三)兼证 302

1.胆胃不和证 302

三、胆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303

1.配伍疏肝理气药 303

2.配伍化痰利湿药 303

3.配伍养心安神药 304

四、胆病临证选方准则 304

五、临证要诀 304

第九章 胃病辨证与用药 305

一、主症辨析 306

1.辨胃痛 306

2.辨呕吐 306

3.辨痞满 307

4.辨呃逆 308

5.辨口气 308

6.辨消谷善饥 308

7.辨饥不欲食 309

二、辨证论治 309

(一)虚证 309

1.胃气虚证 309

2.胃阳虚证 311

3.胃阴虚证 312

(二)实证 313

1.胃热炽盛证 313

2.寒饮停胃证 314

3.湿热中阻证 316

4.瘀血停胃证 317

(三)兼证 318

1.寒滞胃肠证 318

2.食滞胃肠证 319

3.胃肠气滞证 320

三、胃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322

1.配伍调肝药 322

2.配伍活血祛瘀药 322

3.配伍清热药 322

4.配伍健脾药 322

四、胃病临证选方准则 323

五、临证要诀 323

第十章 小肠病辨证与用药 325

一、主症辨析 325

1.辨腹胀 325

2.辨肠鸣 326

二、辨证论治 326

(一)虚证 326

1.寒滞肠道证 327

(二)实证 327

1.小肠实热证 328

2.小肠气滞证 329

3.饮留肠道证 330

4.虫积肠道证 331

三、小肠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332

1.配伍健脾药 332

2.配伍暖肝药 332

3.配伍利湿药 332

四、小肠病临证选方准则 333

五、临证要诀 333

第十一章 大肠病辨证与用药 335

一、主症辨析 335

1.辨痢疾 335

2.辨排便感异常 336

二、辨证论治 337

(一)虚证 337

1.虚寒滑脱证 337

2.肠燥津亏证 338

(二)实证 340

1.湿热滞留证 340

2.腑实热结证 341

3.瘀热阻滞证 342

三、大肠病证用药的配伍变化 343

1.配伍益肾健脾药 343

2.配伍活血补血药 344

四、大肠病临证选方 344

五、临证要诀 345

第十二章 膀胱病辨证与用药 346

一、主证辨析 346

1.辨癃闭 346

2.辨尿频 347

二、辨证论治 347

(一)虚证 347

1.膀胱虚寒证 347

(二)实证 348

1.膀胱湿热证 348

2.水蓄膀胱证 349

3.浊瘀阻塞证 350

三、膀胱病证用药的配伍变化 351

1.配伍宣降肺气药 351

2.配伍益肾健脾药 352

四、膀胱病临证的选方准则 352

五、临证要诀 352

第十三章 脑病辨证与用药 354

一、主证辨析 355

1.辨健忘 355

2.辨痴呆 355

3.辨颤震 356

二、辨证论治 357

(一)虚证 357

1.髓海空虚证 357

2.元神失养证 358

(二)实证 360

1.风寒袭脑 360

2.风热扰窍 361

3.风湿阻窍 362

4.痰浊蒙窍证 363

5.痰火扰神证 364

6.瘀阻脑络证 365

7.风痰瘀阻证 366

三、脑病用药的配伍变化 367

1.配伍补肾健脾药 367

2.配伍化痰通窍药 367

3.配伍虫类祛风药 368

四、脑病临证选方准则 368

五、临证要诀 368

第十四章 女子胞病辨证与用药 371

一、主症辨析 372

1.辨月经 372

2.辨痛经 372

3.辨不孕 373

4.辨胞阻 373

5.辨胎漏、胎动不安 374

二、辨证论治 374

(一)虚证 374

1.胞宫虚寒证 374

2.胞宫虚热证 376

3.血虚胞阻证 377

4.气血虚弱证 378

(二)实证 379

1.胞宫寒凝证 379

2.胞宫湿热证 380

3.胞宫血瘀证 382

4.痰湿阻胞证 383

5.气滞胞阻证 385

6.血热胞阻证 386

三、女子胞病证的用药配伍变化 387

1.配伍补血药 387

2.配伍理气药 387

3.配伍补肾药 387

4.配伍健脾养心药 387

四、女子胞病临证的选方准则 388

五、临证要诀 388

第十五章 脏腑辨证的常用选方 390

第一节 心病证的选方 390

一、四君子汤 390

二、四逆汤 391

三、桂枝加附子汤 391

四、四物汤 392

五、百合地黄汤 393

六、炙甘草汤 393

七、天王补心汤 394

八、五楼白桂汤 395

九、枳实薤白桂枝汤 396

十、定志小丸 397

十一、磁朱丸 397

十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398

十三、柏子养心丸 399

十四、活血安神丸 399

十五、安宫牛黄丸 400

十六、苏合香丸 401

十七、四逆加人参汤 401

十八、生脉散 402

十九、清营汤 403

二十、犀角地黄汤 403

二十一、栀子豉汤 404

二十二、导赤散 405

第二节肺病证的选方 405

一、麻黄汤 405

二、射干麻黄汤 406

三、葶苈大枣泻肺汤 407

四、苏子降气汤 408

五、苓甘五味姜辛汤 408

六、小青龙汤 409

七、麻杏石甘汤 410

八、泻白散 411

九、清气化痰丸 411

十、导痰汤 412

十一、贝母栝楼散 412

十二、清燥救肺汤 413

十三、桑杏汤 414

十四、百合固金汤 414

十五、玉屏风散 415

十六、九仙散 415

第三节脾胃病证的选方 416

一、补中益气汤 416

二、益胃汤 417

三、沙参麦冬汤 417

四、香砂六君子汤 418

五、厚朴温中汤 419

六、平胃散 419

七、藿香正气散 420

八、三仁汤 421

九、五苓散 422

十、保和丸 423

十一、白虎汤 423

十二、黄连汤 424

十三、枳实消痞丸 425

十四、泻心汤 425

十五、清胃散 426

十六、半夏泻心汤 427

十七、麻子仁丸 427

十八、理中丸 428

十九、大建中汤 429

二十、三皮二香一黄汤 430

二十一、左金丸 430

二十二、瓜蒂散 431

第四节肝胆病证的选方 432

一、四逆散 432

二、柴胡疏肝散 433

三、逍遥散 434

四、木香调气散 435

五、补肝汤 435

六、壮筋养血汤 436

七、镇肝息风汤 437

八、羚角钩藤汤 437

九、羚羊角汤 438

十、建邻汤 439

十一、阿胶鸡子黄汤 440

十二、大定风珠 440

十三、钩藤饮 441

十四、天麻钩藤饮 442

十五、风引汤 442

十六、龙胆泻肝汤 443

十七、当归龙荟汤 444

十八、化斑汤 445

十九、十灰散 446

二十、清肝明目饮 446

二十一、奔豚汤 447

二十二、复元活血汤 447

二十三、茵陈蒿汤 448

二十四、栀子大黄汤 449

二十五、抵挡汤 450

二十六、茵陈四逆汤 451

二十七、桃核茵陈汤 451

二十八、小柴胡汤 452

二十九、大柴胡汤 454

三十、蒿芩清胆汤 455

三十一、大柴金茵汤 455

三十二、一贯煎 456

第五节 肾病证的选方 457

一、二仙戟蚣汤 457

二、右归丸 457

三、暖肝煎 458

四、天雄散 459

五、六味地黄丸 459

六、杞菊地黄丸 460

七、麦味地黄丸 461

八、左归丸 462

九、人参蛤蚧散 463

十、鹿仁蛤麻汤 464

十一、金锁固精丸 464

十二、肾气丸 465

十三、七宝美髯丹 466

十四、龟鹿二仙胶 467

十五、地黄饮子 467

十六、蛇床子散 468

十七、蛇花止痒汤 469

十八、真人养脏汤 469

十九、桑螵蛸散 470

二十、虎潜丸 470

二十一、大补阴丸 471

二十二、益肾止血汤 472

二十三、济生肾气丸 472

二十四、栝楼瞿麦丸 473

二十五、补肾强骨汤 474

第六节 小肠病证的选方 475

一、天台乌药散 475

二、己椒苈黄丸 475

三、乌梅丸 476

第七节 大肠病证的选方 477

一、大承气汤 477

二、大黄附子汤 478

三、三物备急丸 479

四、赤石脂禹余粮丸 479

五、五仁丸 480

六、济川煎 480

七、葛根芩连汤 481

八、芍药汤 482

九、白头翁汤 482

十、茯苓泽泻汤 483

十一、黄土汤 484

十二、大黄牡丹汤 484

第八节膀胱病证的选方 485

一、八正散 485

二、牡蛎泽泻散 486

三、五淋散 486

四、萆解分清饮 487

五、生附散 488

六、缩泉丸 488

七、猪苓汤 489

八、小蓟饮子 489

九、琥珀散 490

第九节脑病证的选方 491

一、七福饮 491

二、甘麦大枣汤 491

三、川芎茶调散 492

四、芎芷石膏汤 492

五、羌活胜湿汤 493

六、涤痰汤 494

七、通窍活血汤 494

八、半夏白术天麻汤 495

第十节 胞宫病证的选方 495

一、固经丸 495

二、固冲汤 496

三、白术散 496

四、泰山盘石散 497

五、当归散 498

六、完带汤 499

七、温经汤 499

八、生化汤 500

九、下瘀血汤 501

十、开郁种玉汤 502

十一、胶艾汤 502

十二、桃红四物汤 503

十三、圣愈汤 504

十四、桂枝茯苓丸 504

附:历代中医论脏腑治法 506

总则 506

一、心病治则 519

二、肺病治则 520

三、脾胃病治则 524

四、肝胆病治则 532

五、肾病治则 5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