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作物轮作技术与理论
作物轮作技术与理论

作物轮作技术与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大久保隆弘著;巴恒修,张清沔译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6144·2397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
《作物轮作技术与理论》目录

第一章 农业与轮作 1

1.轮作问题的现实意义 1

2.轮作的定义 3

3.农业的合理经营与轮作 6

第二章 外国的轮作历史及其类型 11

第一节 轮作的类型 11

1.代田法 11

2.三圃式(主谷式) 13

3.改良三圃式 15

4.诺尔弗克式 16

5.自由式 16

6.水旱轮作 17

第二节 欧洲轮作方式的变迁 17

1.轮作方式的变迁 18

2.轮作方式变革的经营背景 22

1.无灌溉农法的轮作 23

第三节 热带的轮作 23

2.灌溉农法的轮作 27

第三章 日本旱作和轮作的历史 29

第一节 旱作的历史 29

1.旱作的发展过程 29

2.地力维持的变迁 33

第二节 日本轮作的历史 35

1.烧荒垦田农法的轮作 35

2.放牧旱田轮作 38

3.江户时代的轮作 40

4.明治朝代以后的轮作 42

第三节 现代的轮作 50

1.轮作的类型 50

2.轮作和气象条件 51

3.寒地的轮作 52

4.寒冷地区的轮作 54

5.温暖地区的轮作 57

6.暖地的轮作 59

第一节 有机物生产和地力保持 64

第四章 现代农业和轮作的意义 64

1.自养型地力保持 65

2.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的作用 66

第二节 土壤更新 70

1.农田生产力的演变 70

2.根菜类和土壤更新 71

3.牧草和土壤更新 72

1.潜在养分的有效化 74

第三节 土壤养分动态和轮作 74

2.土壤养分调节和轮作 79

第四节 控制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81

1.土壤病虫害防治和轮作 81

2.禾本科作物和土壤病害的调节 84

3.利用作物组合防治土壤线虫病 86

第五节 轮作与作物的健全生育 87

2.提高限界产量 88

1.增强抗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88

第六节 轮作与杂草防除 90

第七节 农业经营与轮作 91

1.提高土地利用率 91

2.农业经营的稳定化 92

第五章 作物的轮作特性 96

第一节 禾本科作物 96

1.干物质的生产特性 96

2.根系分布的特性 98

3.养分吸收的特性 99

4.自生的氮素固定 103

5.土壤病虫害的特性 106

第二节 豆科作物 109

1.干物质生产的特性 109

2.根系分布的特性 110

3.养分吸收的特性 111

4.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113

5.土壤病虫害的特性 115

第三节 薯类和根菜类 117

1.干物质生产的特性 117

2.根系分布的特性 118

3.养分吸收的特性 119

4.土壤病虫害的特性 120

第四节 叶菜和果菜类 122

1.干物质生产的特性 122

2.养分吸收的特性 123

3.土壤病虫害的特性 125

第五节 作物之间轮作特性的比较 126

1.抑制杂草的特性 126

2.防止土壤冲刷的特性 127

3.劳动季节分布的特性 128

第一节 轮作与作物的生育和产量 129

1.前后作与作物的产量 129

第六章 轮作的作用与效果 129

2.栽培前历与后茬作物的产量 134

3.轮作年限与产量 138

第二节 从耕地生态系统看轮作的作用 141

1.连作、轮作与旱田作物的生育特性 141

2.牧草轮作与旱田作物的生育条件 144

3.作物生产力的演变及土壤更新 147

1.土壤物理性的变化 151

第三节 轮作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151

2.土壤化学性的变化 154

3.茬地土壤的残茬有机物的分解与氮素的消长 158

第四节 轮作与养分收支 164

1.不同栽培体系与茬地土壤的养分收支 165

2.作物栽培茬地的养分收支与土壤化学性质 170

3.栽培茬地的养分收支与后作物的生育和产量 171

4.各种轮作与养分收支 176

5.轮作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180

1.栽培体系与微生物群落 183

第五节 轮作与土壤微生物、土壤病虫害的消长 183

2.连、轮作与土壤病害的发生 185

3.连、轮作与土壤虫害的发生 190

第六节 轮作与杂草的发生 199

1.轮作对杂草抑制能力与作物间差异 199

2.轮作与杂草的消长 204

第七节 轮作与土壤侵蚀 210

1.作物种类与土壤侵蚀 210

2.作物组合与土壤侵蚀 212

1.施用堆肥、磷酸与产量限界 214

第八节 产量水平的阶段性与轮作机能 214

2.提高产量水平与轮作 220

第九节 轮作与农业劳动的季节分布 223

1.农业劳动季节分布的特性 223

2.利用轮作均衡劳动 224

第七章 水旱轮作 226

第一节 水旱轮作的历史及其意义 226

1.冲积土水田的轮换旱田的旱作产量 229

第二节 水旱轮作与作物的生育和产量 229

2.火山灰土壤水田的轮换旱田的旱作产量 233

3.轮换水田的水稻产量历年变化 234

第三节 水旱轮作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36

1.水田化和旱田化 236

2.轮换旱田土壤的物理性变化 237

3.轮换旱田土壤的化学性变化 240

4.轮换水田的土壤变化 242

5.水旱轮作土壤变化的循环过程 243

第四节 水旱轮作对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消长 247

1.水旱轮作对杂草的发生与消长 247

2.水旱轮作对病虫害的发生与消长 252

第八章 轮作的技术 258

1.旱田轮作技术 258

2.水旱轮作技术 260

引用文献 2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