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教育应用心理学
教育应用心理学

教育应用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安平,彭春妹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7038285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应用为主线,着重阐明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力求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去认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内容涉及感知与教学、记忆与教学、思维与教学、想像与教学、注意与教学、情绪情感与教育、意志与教育个性心理与教育等。
《教育应用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 1

第一节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4

第二节 心理学与教育 7

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7

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8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10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11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1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19

第二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4

一、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 24

二、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 25

三、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26

第三章 感知与教学 28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28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8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32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一般规律 42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42

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44

三、知觉的特征 48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54

一、根据感知规律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 55

二、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57

一、什么是记忆 61

第四章 记忆 61

第一节 记忆概述 61

二、记忆的种类和品质 62

三、记忆表象 68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70

一、识记 70

二、保持与遗忘 76

三、再认与回忆 82

四、记忆的心理卫生 85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86

一、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86

二、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88

三、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90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93

第五章 思维与教学 93

第一节 思维概述 93

二、思维的种类 95

三、思维与语言 98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 99

一、思维过程 99

二、思维形式 103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06

一、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06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10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115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15

二、创造思维的阶段 116

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17

第五节 思维品质与教学 121

一、思维的品质 121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23

第六章 想像与教学 125

第一节 想像概述 125

一、想像的概念 125

二、想像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126

三、想像与思维 127

四、想像的功能 128

五、想像的生理机制 129

第二节 想像的种类 129

一、无意想像 130

二、有意想像 132

三、幻想 132

第三节 想像的品质及其培养 135

一、想像的品质 135

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36

第七章 注意与教学 139

第一节 注意概述 139

一、注意的概念 139

二、注意的功能 141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42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与规律 143

一、无意注意 143

二、有意注意 145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147

四、有意后注意 148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49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49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51

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52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153

一、注意的广度 153

二、注意的稳定性 154

三、注意的分配 156

四、注意的转移 157

第八章 情绪、情感与教育 159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159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159

二、情绪和情感的机体变化 161

三、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功能 163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65

一、情绪的种类 166

二、情感的种类 169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172

一、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172

二、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措施 173

第四节 挫折及其应对 175

一、挫折的概念 176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77

三、挫折后的表现形式 178

四、处理挫折的策略 181

一、意志的概念 185

第一节 意志概述 185

第九章 意志与教育 185

二、“意志自由”问题 186

三、意志行动 187

四、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188

五、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189

六、意志品质 189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及其心理分析 191

一、采取决定阶段 191

二、执行决定阶段 194

第三节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95

一、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95

二、中学生意志的培养 197

一、个性的概念 200

第一节 个性概述 200

第十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一) 200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201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03

第二节 需要与教育 205

一、需要的概念 205

二、需要的作用 206

三、需要的种类和需要层次理论 206

四、青少年学生的需要与教育 210

第三节 学习动机 211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212

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 216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 216

一、兴趣的概念与分类 218

第四节 学习兴趣 218

三、青少年学生兴趣发展的基本趋势 221

二、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221

四、兴趣的品质及其培养 223

第十一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二) 226

第一节 能力概述 226

一、能力的概念 226

二、能力的分类 227

三、智力与智力结构理论 228

四、能力的测量 232

第二节 能力与教育 238

一、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238

二、能力的差异与教育 243

一、气质的概念 253

第十二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三) 253

第一节 气质概述 253

二、气质研究的发展 254

三、气质的类型特征及其鉴定的方法 258

第二节 气质与教育实践 264

一、气质对学习智力活动的影响 264

二、气质对教育实践工作的意义 265

第十三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四) 269

第一节 性格概述 269

一、性格的概念 269

二、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271

三、性格的特征及类型 273

一、性格形成与教育 279

第二节 性格与教育 279

二、性格差异与学习 284

三、性格的了解与测量 285

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 291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291

一、品德的概念 291

二、品德心理结构 293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297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297

二、道德情感的激发 300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 301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303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 305

第三节 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305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308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312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特征 312

一、什么是角色 312

二、教师角色的特征 313

三、教师角色的认识 316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素质 317

一、教师的认知能力 318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321

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324

第三节 教师的教育行为归因 328

一、不科学的“学生观”导致的归因偏见 329

二、不适当的“期望值”导致的归因偏见 331

三、角色认知上的归因偏见 333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337

一、群体的概念 337

第十六章 学生群体心理 337

二、群体心理的概念 338

三、群体心理现象 340

第二节 学生群体与教育管理 342

一、学生群体概述 342

二、班集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 345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 350

第三节 班级人际关系及其协调 355

一、人际关系概述 355

二、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与协调 359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364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364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36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365

第二节 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成因 369

一、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 369

二、学生心理异常的成因 373

第三节 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77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 377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 378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 379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383

五、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 386

参考书目 3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