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凡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542515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污染物的无机、有机类别到区域,论述了污染与监测知识。突出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等对大气污染物的分布、迁移、转化、污染等。
《大气环境监测》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大气环境监测的产生和发展 1

一、大气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 1

二、大气环境监测的产生 2

三、大气环境监测发展概况 2

第二节大气环境监测的特点、目的和分类 4

一、大气污染与大气环境监测的特点 4

二、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8

第三节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9

一、化学分析法 9

二、仪器分析法 10

三、生物监测 12

四、生态监测 13

五、自动监测 13

参考文献 13

一、大气圈的结构 15

第一节大气、大气圈及大气组成 15

第二章大气污染危害及环境质量评价 15

二、大气的组成 18

第二节大气污染源 20

一、大气污染源分类 20

二、人为污染源各论 22

三、大气中无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4

四、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5

第三节大气污染物及其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 25

一、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25

二、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28

第四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变化和迁移 31

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变化 31

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输运 34

第五节大气污染的危害 34

一、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 34

二、大气污染对臭氧层的破坏 46

三、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8

第六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50

一、大气环境标准的地位与作用 50

二、环境标准体系 50

第七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68

一、大气污染监测评价 68

二、空气污染指数 71

三、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 72

参考文献 73

第三章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 74

第一节大气采样方案的制订 75

一、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和项目 75

二、大气污染背景调查 76

三、确定监测项目 77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77

第二节大气和污染源气体的采集 78

一、大气样品采集 79

三、烟道气的采集 91

二、发动机尾气的采集 91

第三节大气环境样品的预处理 92

第四节大气环境样品的测定 93

一、大气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93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96

三、大气环境样品的测定 97

参考文献 99

第四章大气中无机物的污染与监测 100

第一节二氧化硫的污染与监测 100

一、二氧化硫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100

二、二氧化硫的监测 100

三、二氧化硫的其他监测方法 106

第二节氮氧化物的污染与监测 109

一、氮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109

二、氮氧化物的国家标准监测方法 110

三、氮氧化物的其他监测方法 114

二、一氧化碳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 117

一、一氧化碳的来源与危害 117

第三节一氧化碳的污染与监测 117

三、一氧化碳的其他测定方法 119

第四节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的污染与监测 121

一、光化学氧化剂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121

二、光化学氧化剂的监测 122

三、臭氧的监测 123

第五节硫化物及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 128

一、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 128

二、大气中硫酸雾的测定 129

三、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129

第六节氟化物的监测 131

一、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31

第七节汞和铅的污染与监测 134

一、汞的污染与监测 134

三、硝酸钍容量法 134

二、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34

二、铅的污染与监测 136

第八节砷的污染与监测 138

一、大气中砷的污染 138

二、砷的监测 139

第九节氯与氯化物的污染与监测 140

一、氯与氯化氢的污染及危害 140

二、氯与氯化物的监测 141

第十节其他无机污染物的监测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五章大气中一般有机物的污染与监测 145

第一节大气中一般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特点与危害 145

一、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145

二、有机污染物的循环 146

第二节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及其监测方法 147

一、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147

二、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149

一、链状烃类的性质与毒理作用 169

第三节大气中烃类的污染与监测 169

二、链状烃类的监测 170

第四节大气中挥发性的苯和低取代芳烃及杂环化合物的监测 176

一、苯和低取代芳烃及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76

二、苯和低取代芳烃及杂环芳烃的监测 177

第五节大气中醛、酮、醇、酸、酯类的污染与监测 179

一、相对分子质量低的醛、酮类 179

二、相对分子质量低的醇类 183

三、相对分子质量低的酸酯类 185

四、相对分子质量高的醛、酮、醇、酸、酯类的监测 186

第六节大气中酚类的污染与监测 187

一、酚类的性质与毒理作用 187

二、酚类的监测方法 187

第七节空气中恶臭气体的监测 189

一、恶臭及恶臭的组成 189

二、恶臭的监测 190

一、氯乙烯和丙烯腈 193

第八节大气中其他有机物的污染与监测 193

二、有机金属化合物 194

第九节室内空气有机物的污染与监测 197

一、室内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199

二、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201

三、改善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204

参考文献 206

一、多环芳烃的存在状态 209

第一节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存在状态及来源 209

第六章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与监测 209

二、多环芳烃的来源 211

三、PAH形成的机理 213

第二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危害 214

一、多环芳烃的毒性 214

二、多环芳烃的化学结构与致癌性 215

第三节多环芳烃的监测 234

一、大气中多环芳烃样品的采集 234

二、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提取和分离 235

三、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监测 237

参考文献 247

第七章大气中不挥发性杂原子有机物的污染与监测 249

第一节大气中杂原子有机污染物及其毒性 249

一、大气中杂原子有机污染物及其毒性 249

二、二噁英类污染物及其毒性 252

第二节大气中一般环境激素类杂原子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262

一、大气中一般环境激素类杂原子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和分离 262

二、大气中一般环境激素类杂原子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262

三、大气中一般环境激素类杂原子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265

四、大气中极性杂原子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268

第三节大气和废气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监测 269

一、样品的采集 271

二、样品的前处理 275

三、试样的测定 281

一、农药的性质和毒理 292

第四节农药类的污染与监测 292

二、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变化 295

三、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96

四、农药的降解 297

五、农药的监测 297

参考文献 298

第一节概述 300

一、基本概念 300

第八章大气中颗粒物的污染与监测 300

二、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304

三、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305

四、大气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09

五、中国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 311

第二节大气颗粒物的采样 313

一、滤膜的选择 313

二、环境颗粒物的采样 317

三、污染源颗粒物的采样 322

一、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330

第三节大气颗粒物的监测 330

二、大气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特征的研究 336

三、大气颗粒物中无机组分的分析测试 337

四、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组分的分析测试 346

参考文献 349

第九章大气降水监测 352

第一节大气降水与酸雨 352

一、酸雨的来源 353

二、酸雨的产生机理 354

三、酸雨的危害 356

四、酸雨的防治 358

第二节大气降水的监测 360

一、采样点的布设 360

二、样品采集 361

三、样品的保存 362

四、酸雨中各组分的分析方法 362

五、降水中组分测定 364

参考文献 365

第十章大气污染源监测 366

第一节概述 366

一、污染源分类 366

二、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366

三、污染源监测要求 367

四、污染源监测内容 367

第二节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368

一、固定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368

二、流动污染源——发动机尾气的采集 370

第三节固定污染源监测 371

一、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 371

二、烟尘浓度的测定 376

三、烟气组分的测定 379

四、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381

第四节流动污染源监测 382

一、汽车怠速时的测定 382

二、汽油车排气中NOx的测定 383

三、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 384

参考文献 385

第十一章大气中放射性的污染与监测 386

第一节环境放射性污染概述 386

一、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386

二、放射性污染度量单位 388

三、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分布 390

四、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390

五、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391

六、放射性污染的处理方法 393

第二节放射性辐射的防护标准 393

第三节放射性污染监测对象、内容及仪器 395

一、放射性污染监测对象及内容 395

二、放射性监测实验室及监测仪器 395

第四节大气放射性监测 399

一、放射性样品采集 399

二、样品的预处理 401

三、大气放射性的监测 402

参考文献 406

第十二章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和自动监测 408

第一节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408

一、生物监测概述 408

二、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409

三、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受害症状 410

四、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选择 412

五、植物监测方法 412

一、生物传感器基本概念及分类 420

第二节生物传感器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20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发展 421

三、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相关技术 422

四、微生物传感器 423

第三节大气污染自动监测 429

一、概述 429

二、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431

三、分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432

四、大气污染自动监测仪器 434

五、大气污染监测车 438

第四节大气遥感监测 439

一、相关光谱技术 440

二、激光雷达技术 441

参考文献 443

第十三章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444

第一节概述 444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444

三、影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445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意义 445

第二节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述 446

一、误差和偏差及数据的修约 446

二、可疑数据的处理 447

三、监测结果的表述 449

四、监测结果的统计检验 449

五、直线相关和回归 452

一、采样系统的质量控制 454

第三节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454

二、实验室测定系统的质量控制 455

第四节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465

一、标准及标准分析方法 465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 466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467

第五节环境标准物质 468

一、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 468

二、选择标准物质的原则 470

三、标准物质的使用 470

四、气体标准物质 471

第六节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475

一、质量保证检查单 475

二、环境质量图 476

参考文献 478

附表1美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479

附表2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4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