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
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

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成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3739479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目录

(从社会经济统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到统计实践的新举措) 3

●建立可持续发展统计学——社会经济环境综合统计学——人类“21世纪议程”赋予统计科学的历史使命 3

提要 3

第一篇 可持续发展统计问题 3

一、开展可持续发展统计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 6

(一) 对发展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 6

(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统计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9

二、可持续发展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发展的新阶段 13

(一) 社会经济统计学产生和发展的回顾 13

(二) 可持续发展统计学与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比较 15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统计学理论方法框架的根据和设想 21

(一) 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和概念模型 21

(二) 可持续发展统计学理论方法框架的设想 24

(一) 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内容和量化层次的新特点 27

四、关于要素描述方法的初步探讨 27

(二) 可持续发展指标数据的采集 28

(三) 以分项监测为主要目的的几种指标体系 30

(四) 以综合观察为主要目的的几种指标体系 32

(五) 各种指标体系内容和结构的比较研究 33

五、关于运行核算方法的初步探讨 37

(一) 综合核算的瓶颈——统一计量单位问题 37

(二) 货币化综合核算方法 39

(三) 无量纲化综合核算方法 41

(四) 复合性单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五) 两种综合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43

(六) 地区(国家) 间的相互影响——从封闭式核算到开放式核算 46

六、关于功能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 50

(一) 以人均资本不减少为标准的评价方法 51

(二) 以真实储蓄率不降低为标准的评价方法 52

(三) 以社会边际收益与成本相平衡为标准的评价方法 55

(四) 以“三类零增长”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法 57

(五) 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型为标准的评价方法 60

(六) 各种评价标准和方法的比较研究 61

七、不畏艰险,勇于攀登,采用“两条线”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67

附录: 70

1-1 联合国2002年关于《里约宣言》发表10年来全球环境与发展状况的报告(摘要) 70

1-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71

1-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标体系 73

1-4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75

1-5 英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81

1-6 德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87

1-7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指标体系 88

1-8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初步测评 98

1-9 “绿色GDP”(EDP) 核算方法简介 99

1-10从封闭式“绿色GDP”到开放式“绿色GDP”的核算公式 104

1-11世界银行的新国家财富估算方法简介 106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可持续发展及其调查统计的光辉思想 110

一、揭示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规律 111

(一) 与自然物质变换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必然性 111

(二) 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 112

(三) 人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地对自然的改造 113

(四)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与 113

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113

(五)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并日益 115

发挥出沉睡其中的潜力 115

严重危机 116

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物质变换过程存在着不可持续的 116

联系的 116

(六)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过程是同特定的社会形式密切 116

(一)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违反物质变换规律在当时的 117

各种表现 117

(二) 近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实际:南北贫富 120

差距、环境差距的扩大和全球问题的严峻性 120

三、指明了物质变换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和根本出路 129

(一) 关于一般措施的论述 129

(二) 关于根本出路的论述 132

(三) 80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实际: 136

优越性与局限性,现状与前景 136

四、提出了包括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统计理论并进行调查实践 141

(一) 马克思关于统计理论的阐述和他的《工人调查表》 142

(二) 恩格斯对统计的贡献和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49

(三) 批判地应用资产阶级的统计资料 156

(四) 把统计作为认识社会、验证理论的有力工具 158

附录: 181

2-1 马克思:《工人调查表》(1880年) 181

2-2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1941年) 187

●千年伟人马克思对统计学的重要贡献被遗忘了吗?——从一个大专院校里发生的真实故事说起 189

一、一个“时髦”的提问和一个成功的课后研讨会 189

二、赞叹、疑问和建议 190

三、要认真研究马克思对建立工人阶级统计的重要贡献 191

四、要认真研究马克思对统计理论的重要贡献 191

五、“极大的警醒”与殷切的期望 192

●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服务 196

一、中国21世纪议程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 196

二、积极地有计划地推进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 199

(一) 建立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描述性指标体系,建立经常性的数据采集制度 201

(二) 开展生态环境普查,全面掌握生态环境的基本国情 202

(三) 建立信息丰富、可以广泛使用的可持续发展信息网络 202

(四) 逐步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 203

(五) 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204

(六) 健全统计制度和统计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和社会宣传 206

(七)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6

第二篇 现代化指标体系问题 211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 211

一、关于现代化的涵义和评价标准 211

(一) 现代化概念的产生及其涵义的发展 211

(二) 现代化评价标准两种意见的比较 214

二、我国2050年人均GDP能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16

(一) 简单的回顾和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216

(二) 本世纪前50年我国GDP翻四番的初步设想 218

(三) 这样的设想能否实现?如能实现是否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20

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特点 223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223

(二) 我国人口、地理和历史文化产生的若干特点 233

四、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特点 235

(一) 城市现代化与国家(地区) 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异同 235

(二) 城市现代化评价中人口、空间范围等计算口径问题 236

(三) 一个正在露头的新问题:城市带(区) 现代化指标体系 237

五、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241

(一) 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 241

(二) 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方案举例 243

六、加强统计信息部门,保证指标数据的采集 254

(一) 成就与差距 254

(二) 统计信息部门需要加强 255

附录: 257

5-1 人类文明进程的几个时代(何传启编表) 257

5-2 不同时代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何传启编表) 257

5-3 1998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情况评价 258

5-4 1960~2000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达标程度评价 258

5-5 2050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底线) 259

5-6 199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现代化和 260

第二次现代化进程总评价 260

5-7 1998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次现代化分项进展评++价………………………………………(261 ) 266

5-8 2000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现代化进程 266

5-9 199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进程 267

5-10 199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达水平分组 268

5-11我国与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若干指标的比较(1997) 269

5-12 人口发展指标国际对比 271

5-13 经济发展指标国际对比 272

5-14 社会发展指标国际对比 273

5-15 生活质量指标国际对比 274

5-16 教育发展指标国际对比 275

5-17 科技发展指标国际对比 276

5-18 信息化程度指标国际对比 277

5-19 生态化指标国际对比 278

5-20 我国40个城市20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程度分项评价 279

5-21 国内外大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参照评价值比较 293

5-22 世界级国际大都市若干数据与广州市数据比较 294

5-23 联合国城市指标体系 295

5-24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2001年7月) 298

5-25 首批启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十金”工程 300

一、崭新的观念,迫切的任务 302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02

二、走上企业信息化之路 303

三、863/CIMS示范工程昭示光辉前景 304

四、从起步阶段到全面推进 307

五、坚持实际需要原则和效益原则,防止走入误区 311

附录: 313

6-1 信息技术在企业各方面的应用简介 313

6-2 企业集成一体化信息系统简介 314

●企业统计现代化变革的方向(上) :信息化、市场化 318

——兼论企业统计学发展的新阶段 318

一、简单的回顾 318

二、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 320

三、企业统计要实现信息化和市场化 324

(一) 居民环保需求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的流行 328

一、企业统计绿色化的客观根据和范围 328

●企业统计现代化变革的方向(下) :绿色化——兼论企业统计学发展的新阶段 328

(二) 绿色标准的制定和绿色壁垒的树立 329

(三) 清洁生产、环保产业的兴起和循环经济初见端倪 330

(四) 绿色企业管理和绿色营销理念开始传播 332

(五)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的推行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初步建立 333

(六) 对环境因素纳入企业统计的理论探讨 335

二、企业统计绿色化的有关指标和计算方法 337

(一) 反映产品绿色化水平的指标 337

(二) 反映企业绿色化水平的指标 337

(三) 反映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 338

(四) 反映环保企业情况的指标 339

三、企业统计绿色化推行的条件和时机 340

四、结语:把企业统计学推进到信息化、市场化、绿色化的新阶段 341

●关于我国新统计体系的理论和若干方针问题的探讨 349

第三篇 我国新统计体系问题(从统计活动系统理论到统计组织管理的若干实际问题) 349

一、用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研究统计体系问题 350

(一) 不同的理解 350

(二) 什么是体系(系统) 350

(三) 什么是统计体系 352

(四) 什么是中国新统计体系 354

二、协调和优化统计系统与大系统的关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356

(一) 把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同反映生产关系的变化结合起来 356

(二) 把适应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信息需求同适应有关市场经济的信息需求结合起来++ 357

(三) 把引进西方统计理论方法特别是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358

三、协调和优化统计系统的内部关系,力争实现最佳整体功能 360

(一) 协调和优化统计整体功能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60

(二) 协调和优化统计认识分系统内部的关系 363

(三) 协调和优化统计组织管理分系统的内部关系 369

四、加强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372

(一) 关于社会经济统计学 373

(二) 关于统计组织管理学 374

附录:山东省莱州市改革年终考核办法、坚持数字打假经验简介 375

●什么是统计?——政企职能分开与统计概念的再认识 377

●香港统计服务承诺的经验值得借鉴——兼谈强化统计服务意识的理论内涵 382

一、服务承诺:义务性和透明性 382

二、服务范围:广泛性和适用性 384

三、服务方式:方便性和规范性 384

(一) 向市民提供统计数据 385

(二) 协助市民向政府提供编制统计数据所需原始资料 385

四、实施保证:有效监督,协作各方 386

五、长期发展:贵在坚持,与时并进 387

(一) 统计服务是统计系统的特定功能 389

六、关于强化统计服务意识理论内涵的探讨 389

(二) 统计功能发挥的程度取决于统计系统各要素的素质水平及相互间的协调程度 390

(三) 统计功能的提高需要大力发扬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 391

●对国际统计学会《职业道德宣言》的理解与思考 392

一、《职业道德宣言》内容简介 392

二、对《职业道德宣言》的理解与思考 397

(一) 关于序言——统计主体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397

(二) 关于第一节——协调统计主体与广义统计宿体关系的道德原则 398

(三) 关于第二节——协调统计主体与狭义统计宿体关系的道德原则 399

(四) 关于第三节——协调统计主体内部关系的道德原则 400

(五) 关于第四节——协调统计主体与统计客体关系的道德原贝 400

三、研究统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方法论 402

(一) 统计活动的双重内涵 406

一、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406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和建设 406

(二) 规范统计行为的两种手段 407

(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07

二、统计职业道德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 408

(一) 统计活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08

(二) 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最佳整体功能,基本内容是协调统计系统的内外关系 408

(三) 对于各项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要力求做到矛盾的相对统一 410

三、我国统计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和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410

(一) 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某些历史的局限性 410

(二) 改革开放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 412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统计职业道德水平 414

(一) 我国统计职业道德讨论中提出的初步意见 414

(二) 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积极推动统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和建设 415

附录:本书作者主要论著 4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