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0-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0-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0-1993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忠虎,敖海波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1811556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0-1993》目录

目录 1

导言 1

(1966—1976. 10

第五章 “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 10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道路 10

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10

新民主主义经济道路的选择 14

民主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 16

的方针 16

二、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8

没收官僚资本 18

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19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意义 20

三、稳定市场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22

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 23

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 24

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26

实现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纲领 27

调整工商业 29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31

五、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的改组与恢复 33

战时财经工作方针的调整 34

继续稳定市场物价的措施 35

“三反”、“五反”运动 37

六、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39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39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41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及其原因 43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7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时的经济形势 47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过程 5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52

“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 53

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53

“一五”计划的任务和指标 54

“一五”计划中的几个问题 56

三、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0

农业合作化的原则和方针 60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和波折 6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63

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4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8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 68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71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3

方针的制定 74

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 7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 74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调整 75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76

经济管理体制中的集中统一 78

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78

经济管理体制中的统中有活 80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 81

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84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84

各项经济事业迅速发展 84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87

执行“一五”计划的主要经验 88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91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91

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 96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98

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98

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01

三、生产建设的“大跃进” 102

“大跃进”的思想发动和全面展开 103

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106

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09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形成 109

初期农村人民公社的特点 110

“共产风”及其后果 112

五、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 113

变革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失误 113

所有制关系的“穷过渡” 114

管理权限的过急过快下放 115

六、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觉察与纠正 118

纠“左”中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再探讨 118

整顿农村人民公社 120

调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122

七、“反右倾”斗争后的新“跃进” 125

庐山会议由纠“左”转向反右 125

“反右倾”后的新“跃进” 126

八、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 129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132

及初步实施 132

“八字”方针的提出 132

《农业六十条》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134

《工业七十条》等管理条例的制定 137

精减城市人口和稳定、调剂市场 140

二、坚决退够、大幅度调整的重大决策 141

三、“八字”方针全面贯彻,经济形势开始 145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 145

好转 145

经济形势的开始好转 150

四、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151

再用三年调整的决策 151

新形势下调整的特点 153

的展开 156

五、“三五”计划的制定与三线建设 156

实行“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原则 159

六、改革经济体制的探索 159

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 161

试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 163

七、调整任务的完成及主要经验 164

五年调整的巨大成果 164

调整时期的主要经验 167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对国民经济的 169

干扰破坏 169

1966年上半年的国民经济形势 169

“文化大革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干扰破坏 170

二、全面内战给国民经济带来的灾难 174

全面夺权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174

大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恶果 180

三、国民经济在困境中恢复 182

困境中的初步回升 182

1970年取得的经济进展 184

经济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190

四、国民经济的新“跃进”和调整 192

“四五”计划纲要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新 192

“跃进” 192

经济领域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196

新的经济调整及其取得的成就 201

五、国民经济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206

“批林批孔”使经济急转直下 206

全面整顿带来经济回升 208

“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国民经济再次受挫 216

六、全局性的恶果和某些领域的成就 219

“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恶果 219

国民经济在某些领域的进展 224

国民经济的转机 229

一、经济工作在俳徊中前进 229

求成过急的又一次失误 234

二、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239

三、纠正经济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举措 243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转折 243

国民经济的调整 247

四、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253

农业经济政策的继续调整 25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55

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261

工业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点 261

实行经济责任制和新财政体制 263

疏理流通渠道 265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266

城市的综合改革试点 268

六、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建立 269

七、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273

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 274

“六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75

转变时期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 281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85

伟大的改革纲领 285

企业机制的改革 287

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289

在横向联合中培育市场体制 292

二、农村改革的深入与农村经济的全面 295

增长 295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295

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 296

多种合作经济的兴起 297

乡镇企业的发展 299

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 300

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02

格局的形成 302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 302

更加开放的海南大特区 306

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的开放和沿海经济 310

开放区的开辟 310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312

保税区的建立和发展 314

吸收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316

四、“七五”计划的提出 317

五、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323

经济改革中的困难,治理整顿的开始 324

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和 327

“七五”计划的完成 327

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经济发展 331

战略 331

七、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的制定和 335

开始执行 335

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高潮 340

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改革开放的新态势 3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343

迈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 346

结束语 350

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2

(1949.10— 1952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 1957

(1953— 1957

第三章 经济建设的“大跃进” 1960

(1958— 1960

第四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965

(1961— 1965

(1976.10— 1982

第六章 转变时期的国民经济 1982

(1983— 1993

第七章 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 19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