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时期经济工作手册  上
新时期经济工作手册  上

新时期经济工作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3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本立,陈祥林主编
  • 出 版 社:能源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4277·6
  • 页数:1495 页
图书介绍:
《新时期经济工作手册 上》目录

上册 3

第一部分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一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3

1.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 3

目录 3

2.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经济工作者的关系 5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方法 6

5.增长速度 (106 7

3.软件预备知识 7

(131 7

9.信用卡 (95 8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 8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经济体制改革 8

2.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存在的共同要求 9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13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相应地发展 13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特殊状况和特殊要求 15

三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特殊状况和特殊要求 15

2.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的状况 16

3.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7

四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20

2.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20

1.所有制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又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20

3.马克思思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原理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1

4.我国生产力的特殊状况和特殊要求决定了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具有特殊性 23

5.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主体 27

五包含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社会主义联合劳动 28

1.社会主义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 28

2.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联合劳动内部的矛盾 29

六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2

1.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32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35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6

4.商品经济的一般要求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特点 37

5.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39

6.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竞争 41

七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2

1.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生产实质上是必要价值的生产 42

2.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必要价值规律 45

八必要价值规律的实现过程 48

1.马克思关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的辩证关系的基本观点 48

2.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对于必要价值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9

3.分配使必要价值所包含的国家、生产经营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得以实现 50

4.消费既是必要价值的最终实现,又是必要价值再生产的先导 54

九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 57

1.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运行 57

2.社会主义的中观经济运行 60

3.进行宏观间接控制的社会主义计划市场调节方式 62

十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要求 67

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若干理论问题一经济规律质的特征和量的表现形式 70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73

三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争论 78

四关于商品拜物教 82

五机器人能不能代替人类劳动? 84

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86

七提高劳动强度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89

八关于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92

九马克思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的发展 95

十 扩大再生产类型的划分 99

十一关于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01

十二关于生产价格和供求比例 103

十三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107

十四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绝对地租 110

十五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12

十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 116

十七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 119

十八正确理解帝国主义的垂死性 123

生产力经济学 127

一导论 127

1.生产力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27

究对象 131

2.生产力经济学的研 131

3.生产力经济学的性 134

质和地位 134

4.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5

二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137

1.劳动者 138

2.劳动对象 143

3.劳动工具 145

4.基础设施 148

5.信息 150

6.经济营理 151

7.科学技术 153

8.教育 154

三生产力整体运动 156

1.生产力系统 156

2.生产力系统的目的性和生产力发展战略 160

3.生产力系统的社会环境 163

4.生产力系统的自然环境 165

5.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67

1.结构经济 169

四生产力的组织 169

2.规模经济 171

3.布局经济 173

4.时序经济 176

经济发展战略学 180

一发展战略概述 180

1.发展战略的概念和来历 180

2.发展战略的特征 184

3.发展战略的内容 186

4.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190

5.发展战略的指标和指标体系 192

1.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195

二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到二○○○年的战略 195

2.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98

3.我国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201

4.我国发展战略目标 204

5.我国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步骤 208

1.地区发展战略 212

三地区战略和国外战略简介 212

2.国外经济发展战略 215

简介 215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223

一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内容和特点 223

1.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基本内容 223

2.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224

3.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225

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 226

1.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阶段的划分和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226

2.中国近代第一个放眼世界的经济思想家——林则徐 229

3.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集大成者,近代早期的经济改革家——魏源 231

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经济理论及政策的制定者——洪秀全 233

5.《资本论》中提到 234

的唯一的中国经济学家——王茂荫 234

6.近代中国的马尔萨 236

斯——汪士铎 236

想家——郑观应 237

7.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237

经济侵略学说的提 237

出者和近代企业思 237

8.为洋务理论进行辨 239

护的思想家——张 239

之洞 239

论家——刘锡鸿 241

史上顽固不化的理 241

9.中国近代经济思想 241

10.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的旗手——康有为 243

11.勇于批判旧世界,坚持变法维新的经济理论家——谭嗣同 245

12.传播西方经济思想的宣传家——严复 249

13.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实业救国论的制定者——张謇 250

14.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 252

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代表著作 253

1.各种代表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253

2.《钱币刍言》 255

3.《钞币论》 257

4.《天朝田亩制度》 258

5.《资政新篇》 260

6.《校邠庐抗议》 262

7.《租?》 264

8.《大同书》 265

9.《实业计划》 267

1.几种代表性理论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269

四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几个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269

2.对“重本抑末”论的批判与改造 270

3.对“黜奢崇俭”论的批判与改造 273

4.对“贵义贱利”论的批判与改造 276

5.商战学说 279

6.平均地权 283

7.节制资本 285

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287

1.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287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 288

想 288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 289

经济学的产生和特 289

点 289

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290

廉·配第的经济学 290

说 290

学创始人——威 290

吉尔贝尔的经济学 292

说 292

学创始人——布阿 292

5.法国古典政治经济 292

6.重农学派产生的历 293

史条件 293

9.斯密的分工、交换 293

和货币理论 293

7.重农主义的基本思 294

想 294

富论” 296

8.亚当·斯密和“国 296

10.斯密的价值理论 298

11.斯密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理论 300

42.斯密的资本和再生产理论 301

13.大卫·李嘉图 302

14.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304

15.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305

16.李嘉图的对外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 307

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308

1.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 308

2.西斯蒙第的基本经济思想 309

3.蒲鲁东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311

4.蒲鲁东的基本经济思想 312

三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314

1.十九世纪上半期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314

2.萨伊的庸俗经济学说 315

3.马尔萨斯的庸俗经济学说 317

4.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319

5.西尼耳的庸俗经济学说 320

6.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322

7.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323

8.庞巴维克的“主观 325

价值论” 325

9.庞巴维克的“客观 326

交换价值论” 326

10.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327

11.克拉克的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328

12.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329

13.马歇尔的价值论 330

14.马歇尔的分配论 332

1.凯恩斯及凯恩斯主义 335

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下)(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一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 335

2.凯恩斯的一般经济理论 336

3.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338

二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1.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所处的地位 339

2.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341

3.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342

三新剑桥学派经济学(英国凯恩斯主义) 343

1.新剑桥学派的由来 343

2.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经济理论 344

3.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 346

四货币主义(芝加哥学派) 347

1.货币主义的历史背景 347

货币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348

3.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350

2.合理预期学派的主要经济观点 352

五合理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352

1.合理预期学派的一般特点 352

3.合理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354

六供应学派经济学(弹性学派) 355

1.供应学派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 355

2.供应学派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355

3.供应学派经济学的经济政策 358

义”的产生 359

1.西德“新自由主 359

七西德的“新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 359

2.西德“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模式 360

1.伦理学派的一般特点 361

八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伦理学派) 361

3.西德“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措施 361

2.哈耶克的经济主张 363

九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学派) 364

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64

2.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365

3.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改革主张 366

十瑞典学派(北欧学派) 367

1.瑞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367

2.瑞典学派的经济制度理论 368

3.瑞典的混合经济政策和实践 369

十一激进经济学(新左派) 370

1.激进经济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70

2.激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371

1.创新理论的形成和 375

发展 375

十二创新理论(熊彼特学派、创新学派) 375

2.“创新”与经济周 376

期 376

3.两种创新模式 377

第二部分新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新技术革命一技术革命的概念 381

1.科学革命 381

2.技术革命 381

3.产业革命 382

4.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 382

5.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 383

6.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384

7.世界新技术革命 384

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社会背景 387

1.“知识爆炸” 387

2.“能源危机” 388

3.“环境污染” 388

5.通货膨胀 389

4.人口增长 389

三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内容 392

1.微电子技术 392

2.机器人 394

3.新型材料 394

4.光导纤维技术 395

5.激光技术 395

7.新能源 396

6.精密陶瓷 396

8.生物工程 397

9.海洋工程 397

10.宇航技术 399

四世界新技术革命的特征 400

1.解放人类脑力的革命 400

2.从单学科到多学科 401

3.发展迅速 401

4.波及各国 402

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 402

1.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402

2.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403

3.管理方式的巨大改善 404

5.产品结构的改型换代 405

4.生产布局的全面调整 405

6.社会生活焕然一新 406

六关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观点介绍 409

1.“大循环理论” 409

(“长波理论”) 409

2.“创新理论”(参375页) 410

3.《技术停滞——革 411

新克服衰退》 411

4.“经济成长阶段 412

论” 412

5.“三次浪潮理论” 415

7.《信息社会》 417

6.《大趋势》 417

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和措施一各国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态度 421

1.制定具体规划 421

2.选择集中发展新兴技术的重点区域 422

3.加强负责整个科技全面发展的领导机构 423

4.重视科技对策的咨询机构 423

5.建立新兴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专门机构 423

6.资金保证、政策扶植 424

二我国开展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 424

7.注重联合,协力攻关 424

8.职工培训,改革教育 424

1.电子技术 425

2.生物工程技术 426

3.遥感技术 426

4.光导纤维通信技术 427

5.激光技术 428

6.海洋工程技术 429

7.新材料、新能源技术 429

三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机会 429

1.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对我国的挑战也是急迫的,不能漠然视之 429

3.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挑战 430

2.新技术一直是发达国家用来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430

4.改劳动密集生产为技术密集生产 431

5.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有风险的,这也是一种挑战 431

1.对策建议之一 432

2.对策建议之二 432

四对策与建议 432

3.对策建议之三 434

4.对策建议之四 434

5.对策建议之五 434

6.对策建议之六 435

7.对策建议之七 435

8.对策建议之八 436

9.对策建议之九 437

10.对策建议之十 437

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38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38

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与内容 440

1.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440

2.进行部门结构调整 441

3.能源结构的调整 442

4.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新型联合企业及国际分工 443

1.调整的动因 445

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与前景 445

2.调整的前景 446

四新兴工业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449

1.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449

2.“新兴工业国(地区)”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新趋势 451

3.“新兴工业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障碍 456

1.西欧、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对比的新变化 458

五西欧经济结构调整失利,落后于美日 458

2.西欧经济结构调整失利导致地位下降 460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67

第三部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探素 467

2.实行政社分设 469

3.联产承包责任制 470

4.农村专业户 473

5.延长土地承包期…………………(475 )6.土地转包 476

7.农村土地管理 479

8.现阶段农业改革的设想 480

二农村合作体制 482

1.农村合作经济 482

2.地区性合作经济………………( 485 )三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 487

1.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487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90

3.发展农村个体工商业 493

1.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是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主要内容 495

四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495

2.发展农村集市贸易 497

3.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 499

4.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 501

五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 503

1.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503

2.农村小城镇建设 505

六国营农场体制改革与发展家庭农场 507

1.国营农场管理体制改革 507

2.兴办家庭农场 508

七农村人才开发 511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差异 514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514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路子 515

3.城市政府管理经济体制的改革 518

4.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 521

二加强企业管理与增强企业活力 523

1.建立以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 523

2.实行厂长负责制 525

3.搞活大中型企业 527

4.横向经济联合 530

5.整顿行政性公司 535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关键问题 537

1.价格体系改革 537

2.工资改革 540

1.商业体制改革 543

四流通体制改革 543

2.办好贸易中心 546

3.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549

4.外贸体制改革 551

5.蔬菜产销体制改革 553

6.完善市场体系 555

7.理顺三大产业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559

1.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562

五建筑、邮电、科技体制改革 562

2.邮电管理体制改革 564

3.科技体制改革 565

六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568

第四部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概况世界经济一国际分工 573

二国际贸易 574

1.国际贸易 574

2.国际价值 576

3.世界市场 578

4.国际市场价格 580

5.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581

定 583

6.国际贸易条约和协 583

7.鼓励出口的措施 584

8.关税壁垒 586

9.非关税壁垒 588

10.自由贸易区 590

11.出口加工区 591

12.普遍优惠制 593

13.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594

三国际金融 596

1.国际收支 596

2.外汇与汇率 598

3.固定汇率制度 600

4.浮动汇率制 601

5.管理浮动汇率制 603

6.人民币汇价 604

7.外汇管制 605

9.特别提款权 608

8.国际货币制度 608

10.国际结算 610

11.国际储备 612

12.国际资本流动 613

13.西方国家的政府贷款 615

14.利用外资 616

15.国际金融市场 618

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20

1 7.世界银行 622

1.发达国家 623

四发达国家 623

2.欧洲经济共同体 624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626

1.发展中国家 628

五发展中国家 628

2.七十七国集团 629

3.石油输出国组织 631

4.非洲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633

5.拉美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634

6.南南合作 636

7.南北对话 637

8.《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639

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一关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641

1.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641

2.“利别尔曼建议” 643

3.苏联的“新体制” 645

4.苏联的“新决议” 646

二关于南斯拉夫的经济体制改革 648

1.南斯拉夫的经济体制改革 648

2.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 651

3.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 652

三关于匈牙和的经济体制改革 654

1.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 654

2.匈牙利的计划制度 656

3.匈牙利的经济调节制度 657

4.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 660

四关于罗、保、德、捷、波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661

1.罗马尼亚经济体制改革 661

2.保加利亚经济体制改革 663

3.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665

4.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体制改革 667

5.波兰的经济体制改革 669

附:经互会 671

第五部分经济管理知识国民经济管理学一总论 675

下 册 675

1.国民经济管理学的产生 675

2.国民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677

3.国民经济管理的性 679

质和任务 679

4.国民经济管理的基 681

本原则 681

体制 683

5.国民经济管理学的 683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过程 686

1.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686

2.国民经济预测和决策 688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695

4.国民经济监督 698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 701

1.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01

2.财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04

3.物质资料的有效利用 706

4.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707

四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709

1.国家对部门经济的管理 709

2.国家对地区经济的管理 711

3.国家对企业经济的管理 714

1.国民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716

五国民经济管理的手段 716

2.国民经济管理中的法律手段 718

3.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行政手段 720

4.国民经济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方法 722

城市经济与管理 724

一城市经济学 724

1.城市经济学 724

2.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 725

3.城市及其历史 726

4.城市化及其规律 728

5.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729

6.城市的社会进步作用 730

7.城市的功能 731

二城市经济 733

1.城市经济 733

2 城市经济与城市 734

3.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 735

4.城市经济的战略地位 736

5.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 737

6.城市经济的集聚性特征 738

7.城市经济的高效性特征 739

8.城市经济的开放性特征 740

10.城市经济结构 741

9.城市经济的相对独立性特征 741

11.城市的经济效率 742

12.城市经济效益 743

13.城市经济区 744

14.城市经济区的区划原则与特点 745

15.城市经济区网络模式 746

16.城市群体经济 747

17.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749

三城市经济管理 750

1.城市管理 750

2.城市管理的法律体 751

系 751

3.城市经济管理 752

务 753

4.城市经济管理的任 753

5.城市管理经济的方 755

式 755

6.城市经济管理机构 756

7.城市经济信息管理 757

8.城市政府管理经济 759

的特点与要求 759

的职能 760

9.城市政府管理经济 760

10.正确发挥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761

11.城市政府的计划管理 762

12.城市工业行政管理 763

13.城市工业行政管理的内容及方向 764

14.城市的商品流通管理 765

企业管理学 767

一企业管理概说 767

1.企业管理二重性 767

2.企业管理的职能 770

1.计划职能 771

2.组织职能 772

3.控制职能 773

3.企业管理的任务 775

4.企业管理的作用 776

5.企业管理的方法 777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 778

2.行政、经济、数学、教育等方法 781

二企业管理内容 782

1.组织领导 783

2.计划管理 786

3.生产管理 788

4.科技管理 789

5.劳动人事管理 790

6.市场与销售管理 792

7.财务管理 793

8.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795

三企业管理发展史 797

1.资本主义早期企业管理 797

2.资本主义企业科学管理 798

3.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管理 801

4.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萌芽 802

5.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804

6.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806

7.“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管理受到破坏 808

8.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新局面 809

1.人才及其基本特征 811

人才学与经济工作 811

一人才与人才学 811

2.什么是人才学 812

3.人才的基本素质 814

4.人才的智能结构 815

5.现代人才必须强化的新观念 817

二经济工作与人才开发 818

1.人才状况是企业素质的决定因素 818

2.经济工作领导人才应具有的政治思想素养 820

8.经济工作人才应具有的文化业务素养 821

4经济工作领导人才的组织管理素养 822

5.经济工作领导人才应具有的道德品格素养 823

结构合理化的组合原则 825

6.领导—管理者群体 825

梯次性的年龄结构 826

7.领导—管理者群体 826

8.领导—管理者群体 827

要有合理的专业知 827

识结构 827

要有合理的智能结 829

9.领导—管理者群体 829

构 829

10.领导—管理者群体要发挥系统性领导的效能 830

11.经济工作领导—管理者的领导艺术 832

12.厂长(经理)作为领导—管理者的人才素质…………(833 ) 832

13.“厂长负责制”要求不断提高厂长的智能水平 836

14.总工程师(总机械师、总动力师)的职责与素养 837

15.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和应具备的素养 839

16.重视管理咨询人才,加强管理咨询活动 841

17.经济工作人才类型与分工 (一)高层领导—管理者 842

18.经济工作人才类型与分工 (二)中间层人才 844

19.经济工作人才类型与分工 (三)基层生产、服务人员 846

三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与管理 847

1.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 847

2.人才选拔的方法与 849

途径 849

3.人才培养,一专多 850

能 850

作用 852

发现和培养人才的 852

4.充分发挥群众组织 852

5.人才使用的基本原 853

则 853

6.激发人才的积极 855

性,建立岗位责任 855

制 855

7.实行经济责任制, 856

充分发挥人才的积 856

极效能 856

8.加强人才管理 857

计划经济学 860

一国民经济计划的地位和管理形式 860

1.计划经济 860

2.计划机构体系 862

3.计划管理体制 865

二国民经济计划的体系 867

1.计划体系 867

2.指令性计划 874

3.指导性计划 876

三国民经济计划的指标和方法 878

1.计划指标体系 878

2.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881

3.编制计划的主要方法 883

4.现代科学方法在计划工作中的运用 886

四计划体制改革 888

1.计划体制改革的原因 888

2.计划体制改革的内容 890

3.经济杠杆在计划经济中的作用 893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895

五我国计划体制的沿革和国外计划体制简介 897

1.我国计划体制的沿革 897

2.苏联东欧国家计划管理体制的比较 900

社会主义财政学 903

一国家财政的产生与职能 903

1.国家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903

2.国家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904

8.财政的分配职能 905

4.财政的调节职能 907

5.财政的监督职能 908

1.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范围 910

二财政的范围与国民经济各环节的关系 910

产的关系 911

2.财政分配与社会生 911

3.财政分配与商品交 913

换的关系 913

4.财政分配与消费的 914

关系 914

5.财政分配与工资分 915

配的关系 915

6.财政分配与价格调 916

整的关系 916

7.财政分配与企业财 917

务分配的关系 917

金分配的关系 919

8.财政分配与信贷资 919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920

1.财政收入的来源 920

2.财政收入的形式 921

3.财政收入的原则 922

4.财政支出的分类 924

5.财政支出的内容 925

6.财政支出的原则 926

四财政收支平衡 928

1.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及内容 928

2.财政收支平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 929

3.财政、信贷资金运动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930

4.如何组织财政与信贷的统一平衡 931

5.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综合平衡的必要性 933

6.如何组织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的综合平衡 934

1.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及其内容 935

五财政管理 935

2.财政管理体制与价格管理体制的关系 937

3.财政管理体制与计划管理体制的关系 938

4.财政管理体制与国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关系 939

1.财政监督的必要性 940

六财政监督 940

2.财政监督的内容及方法 941

3.财政监察 942

金融学 944

一货币 944

1.货币 944

2.货币流通 945

3.货币流通规律与纸 945

币流通规律 945

4.货币贬值与货币升 946

值 946

5.通货膨胀 947

6.信用发行与财政发行 947

7.发行基金与货币发行 948

9.货币回笼与回笼渠道 949

8.货币投放与投放渠道 949

10.发行库与业务库 950

11.现金管理 951

12.工资基金与工资基金监督 952

13.货币制度 952

二信用 953

1.信用 953

2.头寸 954

3.贴现与再贴现 954

4.借贷资本 955

5.商业信用 955

6.银行信用 956

8.国家信用 957

7.消费信用 957

10.股票与公司债券 959

11.信用膨胀 960

12.有价证券与虚拟资本 960

13.利息和利息率 962

14.存款 963

15.储蓄 964

16.派生存款 964

17.存款准备金 965

19.贷款的基本原则 966

18.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的统一管理 966

20.工业贷款 967

21.商业贷款 968

22.中短期设备贷款 968

23.国营农业企业贷款 969

25.乡镇企业贷款 970

24.承包户农业贷款 970

26.基本建设贷款 971

27.结算与结算方式 972

三银行 973

1.银行 973

2.证券交易所 974

3.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业务 974

4.金融市场 975

6.四行两局一库 976

5.票据交换所 976

7.中国人民银行 977

8.中国工商银行 978

9.中国农业银行 979

10.中国银行 980

11.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981

12.保险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981

13.农村信用合作社 982

14.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983

15.信托与信托公司 983

价格学 985

1.商品价格 985

2.商品价值量 986

3.商品价值构成 987

4.价格构成 988

5.生产成本 989

6.机会成本 989

7.差额成本 990

9.利润 991

8.流通费用 991

10.税金 992

11.对生产者价格 993

12.对消费者价格 994

15.垄断性背离 995

14.阻滞性背离 995

13.调节性背离 995

16.理论价格 996

17.基础价格 996

18.价格形成的基础 997

19.盈利率 998

20.价值规律 999

21.供求规律 999

22.价格体系 1000

23.商品比价 1000

24.农产品比价 1001

25.工业品比价 1002

26.工农业产品比价 1002

27.“剪刀差” 1004

29.购销差价 1005

28.商品差价 1005

30.地区差价 1006

32.季节差价 1007

31.批零差价 1007

33.质量差价 1008

35.批量差价 1009

34.调拨差价 1009

36.出厂价格 1010

37.批发价格 1011

38.调拨价格 1011

39.饮食价格 1012

40.稳定物价方针 1012

41.价内补贴和价外补贴 1013

42.社会成本 1014

43.需求价格弹性 1015

44.需求评价和需求状况 1016

45.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1017

47.相对价格 1018

46.影子价格 1018

48.撇取价格 1019

50.目标价格 1020

49.渗透价格 1020

52.歼灭或驱逐价格 1021

51.维持价格 1021

53.薄利多销价格 1021

54.限销厚利价格 1022

55.完全竞争价格 1022

56.竞争性价格制评价 1023

57.垄断价格 1024

58.完全垄断价格制评价 1026

59.垄断竞争价格 1026

60.垄断竞争价格制评价 1027

61.企业定价目标 1028

62.经济效益 1029

63.收益 1030

统 计 学 1031

一统计的基本概念 1031

1.统计 1031

2.社会经济统计 1032

3.数理统计 1033

4.统计总体 1033

5.标志 1034

7.统计指标体系 1035

6.指标 1035

二统计工作的事前规划和搜集统计资料的方式、方法 1036

1.统计设计 1036

2.统计调查 1037

3.统计调查方案 1037

4.定期统计报表 1038

5.统计台帐 1039

6.普查 1039

7.抽样调查 1040

8.典型调查 1041

9.重点调查 1041

10.调查法 1042

三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图表表示法 1043

1.统计整理 1043

2.统计分组 1043

3.统计分组的种类 1044

4.分配数列 1045

5.统计汇总 1046

6.统计表 1047

7.统计图 1048

四统计分析的综合指标法 1049

1.统计分析 1049

2.绝对数 1049

3.相对数 1050

5.动态相对数 1051

4.计划完成相对数 1051

7.比较相对数 1052

6.结构相对数 1052

8.密度相对数 1053

9.平均数 1053

10.算术平均数 1054

11.调和平均数 1055

12.先进平均数 1057

13.几何平均数 1058

14.众数 1058

15.中位数 1060

16.标志变动度 1062

17.标志变动系数 1063

五统计分析的动态数列法 1064

1.动态款列 1064

2.发展水平 1065

3.生展速度 1066

4.增长量 1066

6.序时平均数 1068

7.平均发展速度 1069

8.平均增长速度 1070

9.动态数列分析 1070

10.长期趋势 1071

11.季节变动 1073

六统计分析的指数法 1074

1.指数 1074

2.综合指数 1075

3.平均数指数 1077

4.指数体系 1078

七统计推论方法和统计预测 1080

1.抽样推断 1080

2.抽样误差 1081

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082

4.假设检验 1083

5.回归分析 1085

6.相关分析 1086

7.相关系数 1087

8.统计预测 1089

1.统计法 1089

八统计法和统计干部技术职称 1089

2.统计干部技术职称 1090

会计学 1092

一会计基本概念 1092

1.会计 1092

2.会计学的学科体系 1092

3.会计学的对象 1093

4.会计的性质 1094

6.会计的原则 1095

5.会计的职能 1095

7.会计的任务 1096

8.会计的方法 1097

二资金与帐户 1097

1.资金、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1097

2.资金循环与周转 1098

3.资金平衡关系 1099

4.会计科目 1100

5.会计帐户 1100

7.帐户分类 1101

6.发生额和余额 1101

三记帐方法 1102

1.会计分录和帐户对应关系 1102

2.单式记帐与复式记帐 1103

3.借贷记帐法 1104

4.增减记帐法 1104

5.收付记帐法 1105

四货币资金、结算业务、工资、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107

1.货币资金 1107

2.结算业务 1107

3.工资 1108

4.工资总额 1109

5.固定资产 1110

6.固定资产折旧 1111

五产品成本、销售与利润的管理与核算 1112

1.材料 1112

8.产品成本项目 1113

2.生产费用 1113

4.生产费用核算使用的帐户 1114

5.产品成本 1115

6.产品成本计算 1116

7.产品销售 1116

8.利润 1117

9.利润分配 1118

六商品流转的核算 1118

1.商品流转的数量进价金额核算 1118

2.零售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 1119

3.农副产品收购的核算 1120

4.粮油商品流转的核算 1120

1.会计报表 1121

七会计报表 1121

3.利润表 1122

2.资金平衡表 1122

八会计工作组织 1123

1.会计凭证 1123

2.会计帐簿 1124

3.记帐规则 1124

4.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125

5.财产清查 1127

6.会计工作的组织 1128

7.会计人员技术职称 1128

九会计法制 1129

1.会计制度 1129

2.会计单位 1130

3.会计期间 1131

4.集中核算与分散核算 1131

5.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132

6.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1133

7.会计法 1133

1.会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134

2.会计检查的种类和方法 1134

十会计分析、检查、预测、控制 1134

3.会计预测与会计决 1135

策 1135

4.经济责任制和责任 1136

会计 1136

5.成本特性和本—量 1137

—利分析 1137

1.消费经济学 1139

一消费经济学的一般概念 1139

消费经济学 1139

2.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 1140

3.社会主义消费 1141

4.消费力 1143

5.消费早熟 1143

6.消费结构 1144

7.消费层次 1145

8.消费链式结构 1146

9.消费函数 1147

10.消费倾向 1147

11.适度消费论 1148

12.恩格尔法则 1149

13.消费不足危机论 1150

14.消费现象与消费规律 1151

15.消费指导思想 1151

16.个人消费 1152

1.家庭消费 1153

二家庭消费 1153

2.家庭消费的特征 1154

3.家庭消费计划 1155

4.家庭消费计划的类型 1156

5.家庭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1157

6.家庭消费的方针和决策 1158

7.生活消费计划 1159

8.生活消费与价格的关系 1159

三社会消费 1161

1.社会消费 1161

2.社会消费水平 1162

3.社会消费计划及其确定的原则 1163

4.社会消费方式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164

5.社会消费总量及确定社会消费总量计划的依据 1165

6.社会消费的特征 1166

7.社会闲暇时间 1167

8.消费信贷 1168

9.消费基金 1169

10.消费经济法 1169

11.消费者组织 1170

12.消费者主权 1171

13.消费者权力 1171

14.消费者义务 1172

15.消费需求 1173

16.消费需求特征 1174

17.消费水平对人口质量的影响 1175

18.人口数量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1175

19.反映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综合指标 1176

四消费心理、习惯 1177

1.消费者心理 1177

2.消费心理学 1178

3.消费心理需求 1178

4.消费心理的变化规律 1179

5.消费习惯 1180

6.消费习惯的继承 1181

7.消费习惯的扬弃 1182

五消费品 1183

1.消费品 1183

2.消费品分类 1184

3.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 1185

1.西方市场学 1186

一市场学及其研究对象与途径 1186

市 场 学 1186

2.社会主义市场学 1187

3.社会主义市场学与西方市场学的异同 1188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学的创立 1189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190

二市场及市场结构与市场营销 1191

1.市场学中的市场 1191

2.市场结构 1192

3.市场分类 1193

4.市场细分化 1194

5.目标市场 1195

6.市场商品竞争及其关系 1196

7.市场营销 1197

8.市场营销因素 1198

9.市场营销组合 1199

10.市场营销观念 1200

三市场消费需求及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动机 1202

1.市场消费需求 1202

2.马斯洛需求层次 1203

3.影响市场消费需求的因素 1204

4.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1205

5.消消者的购买动机 1206

6.消费者的购买程序 1207

7.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208

四市场营销活动及其因素 1209

1.产品整体 1209

2.产品因素组合 1210

3.新产品开发程序 1211

4.销售渠道及其影响因素 1212

5.促销 1213

6.市场订价及其目标与程序 1214

五市场营销策略与方法 1215

1.市场细分化策略 1215

2.产品计划策略 1216

3.新产品开发策略 1217

4.产品市场寿命期策略 1217

5.导入期的市场策略 1218

6.成长期的市场策略 1219

7.成熟期的市场策略 1220

8.衰退期的市场策略 1220

9.销售渠道策略 1221

10.促销策略 1222

11.人员推销策略 1222

12.广告策略 1223

13.市场订价策略 1224

15.市场竞争策略 1225

14.产品包装与商标策略 1225

六市场信息及其预测与决策 1226

1.市场信息及其分类 1226

2.市场信息的获取与传输 1227

3.市场调查的类型 1228

5.市场调查技术 1229

4.市场调查的内容 1229

6.市场预测的类型 1230

7.市场预测的内容 1231

8.市场预测的程序 1231

9.市场决策的内容 1232

10.市场决策的方法 1233

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36

1.计量经济学的沿革 1236

计量经济学 1236

2.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区别 1240

1.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和基本观点 1244

二边际分析学派述评 1244

分析 1246

2.边际效用论和数量 1246

3.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1248

的关系 1248

4.对边际效用价值论 1250

的评价 1250

5.借鉴边际效用论的 1252

可能性 1252

6.价值在价格变动中确立的数学形式 1255

7.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1256

8.借鉴边际分析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60

1.问题的提出 1263

三均衡理论的概率根据 1263

2.概率根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1264

3.回归分析和参数估计 1266

4.参数估计式的若干数学性质 1271

5.回归分析法的推广 1275

四投入—产出理论的评介 1276

1.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 1276

2.投入—产出分析的简介 1276

3.投入—产出分析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关系 1280

4.投入—产出模型的 1284

数学形式 1284

意义 1287

6.投入—产出理论与 1287

苏联早期计划模式 1287

的关系 1287

5.列昂惕夫逆矩阵的 1287

7.列昂惕夫逆矩阵与 1290

凯恩斯的乘数论 1290

8.模糊集合与两大部 1291

类概念 1291

9.社会产品的实现过 1292

程 1292

10.投入—产出模型的控制方程式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294

11.投入—产出分析与生产力系统论 1295

13.投入—产出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96

12.投入—产出分析的本质 1296

电子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一新技术革命与电子计算机 1298

2.美、日和欧洲一些国家正在推行5C化 1298

1.电予计算机推动了新技术革命 1298

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299

1.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1299

2.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300

3.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1303

4.计算机的应用 1303

5.预备知识 1304

1.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1313

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1313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14

4.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1323

四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324

1.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324

2.应用微型计算机应注意的问题 1326

3.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类 1327

4.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 1329

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1331

五计算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331

2.企业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1332

3.企业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333

4.划分子系统的依据及基本职能子系统 1333

5.国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例 1335

6.开发计算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 1337

7.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 1339

8.企业信息系统的数 1341

据处理 1341

系统的开发 1344

9.现代企业管理信息 1344

10.数据库的一股知识 1350

第六部分对外经济交往知识对外贸易一对外贸易 1357

二出口贸易 1358

1.落实出口货源 1358

2.对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 1358

3.选择客户 1359

4.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 1360

5.出口交易的洽谈 1360

7.数量条件 1361

6.品质条件 1361

8.价格条件 1362

9.FOB、C F和CIF价格条件 1364

10.佣金和折扣 1365

11.包装条件 1365

12.中性包装 1366

13.装运条件 1366

14.集装箱运输 1367

15.保险条件 1368

16.支付条件 1369

17.商品检验条件 1370

18.索赔条件 1371

19.仲裁条件 1372

20.不可抗力条件 1372

21.建立和发展客户关系 1373

22.开展广告宣传 1374

23.商标注册 1374

24.询盘 1375

25.发盘 1376

26.实盘 1376

27.虚盘 1377

28.接受 1378

29.出口合同的签订 1379

30.履行出口合同 1380

31.备货 1381

32.催证、审证和改证 1382

33.租船订舱 1383

34.制单结汇 1384

35.汇票 1385

36.发票 1385

37.提单 1386

38.保险单 1387

39.装箱单和重量单 1388

40.产地证明书 1388

41.检验证件 1388

42.联合形式单据 1388

43.索赔和理赔 1389

三贸易方式 1390

1.贸易方式 1390

2.出口(进口)直接单笔成交 1390

4.代理 1391

3.包销 1391

5.易货贸易 1392

6.以进养出 1393

7.寄售 1393

8.投标 1393

9.拍卖 1394

10.商品交易所 1394

11.国际博览会 1395

12.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1396

13.协定贸易 1397

14.边境贸易 1398

15.转口贸易 1399

16.多边贸易 1399

17.三角贸易 1399

四进口贸易 1400

1.进口贸易 1400

2.进口计划和进口订货卡片 1400

3.进口商品经营方案 1401

4.进口交易洽商和交易合同 1402

5.履行进口合同 1403

6.进口货物许可制度 1405

7.国家限制进口货物全部凭许可证进口品种 1407

8.除进口国家限制进口商品外,免领进口货物许可证的进出口公司名单 1408

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 1412

一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 1412

二吸收外资 1413

1.政府贷款 1413

2.出口信贷 1414

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416

1.技术的选择 1418

三引进技术的程序 1418

4.商业贷款 1418

2.引进程序 1419

3.意想阶段 1419

4.深入调查研究阶段 1420

5.可行性研究阶段 1420

6.询价、谈判和签订合同阶段 1421

7.项目管理和合同审批阶段 1422

8.技术的消化、掌握和创新 1423

9.项目建议书内容要求 1423

10.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求 1424

1.技术引进合同 1427

四引进技术的合同 1427

2.合同序文 1428

3.合同的内容和范围 1429

4.价格条款 1429

5.合同的支付和支付条件 1431

6.合同的交货和交货条件 1431

8.技术的修改和产品的改进 1432

9.技术验收 1432

7.包装和标记 1432

10.保证、违约、索赔 1433

11.侵权和保密 1433

12.税费 1434

13.仲裁 1434

14.不可抗力 1434

15.合同生效、期限、终止及其他 1435

16.限制性商业惯例 1435

五国外投资方式 1437

1.合资经营 1437

3.合作开发 1438

2.合作经营 1438

4.独资经营 1439

5.补偿贸易 1439

6.租赁业务 1440

7.国外投资在我国的优惠待遇 1440

六技术贸易 1441

1.技术贸易 1441

2.专利和专利权 1441

3.专有技术 1442

4.工业产权 1442

6.商标权 1443

5.许可(证)贸易 1443

7.保护工业产权巴黎 1444

公约 1444

8.专利合作条约 1445

9.引进技术的咨询服务 1445

第七部分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一经济法 1449

1.经济法 1449

2.经济法的特征 1450

3.经济法律关系 1451

二经济计划法 1452

1.经济计划法 1452

4.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1452

2.计划法律关系 1453

3.计划体系、指标体系的法律规定 1454

4.计划的编制 1455

5.计划的执行和调整 1456

6.计划的监督和检查 1456

7.违反计划法的法律责任 1457

三国营工业企业法 1458

1.国营工业企业法 1458

2.国营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 1458

3.国营工业企业的权限和责任 1459

4.国营工业领导体制 1461

5.国营工业企业的对外关系 1463

6.工业企业供应合同 1464

7.违反工业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1465

四基本建设法 1466

1.基本建设法 1466

2.基本建设管理体制 1467

的法律规定 1467

3.基本建设程序的法律规定 1468

4.基本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1469

5.违反基本建设法的法律责任 1470

五商业法 1471

1.商业法 1471

2.集市贸易 1472

3.价格管理的法律规定 1474

六财政法 1475

七税收法 1476

八金融法 1477

九环境保护法 1478

十专利法 1480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481

十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481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 1483

十二经济合同法 1485

1.经济合同法 1485

2.经济合同的种类 1486

3.经济合同签订的程序 1487

4.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 1488

5.经济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489

6.违反经济合同的法律责任 1490

7.经济合同的管理 1491

后记 14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