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历代官制  上
中国历代官制  上

中国历代官制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德龙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700772X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官制 上》目录

(二)内侍省 ( 23 1

前言 1

第一章夏朝官制雏形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中央官制 1

一、夏后 1

目 录 1

二、四辅 2

三、六卿 3

四、牧正 3

五、庖正 3

六、车正 3

(三)太仆寺 (23 4

八、稷 4

七、水正 4

九、司徒 5

十、太史 5

十一、羲和 5

十二、大理 6

十三、财税官 6

第三节地方制度 7

十五、官师 7

十四、遒人 7

附表一夏后世系表 10

附表二夏朝职官简表 11

第二章商代官制 12

第一节概述 12

第二节商王 14

第三节中央官制 15

一、行政事务官 15

(一)尹 15

(二)宰 16

(三)太师、少师 16

(五)藉臣、小耤臣 17

(六)小众人臣 17

(七)小丘臣 17

(四)小臣 17

(十二)宗工 18

二、文史宗教官 18

(十五)司工 18

(十四)司货 18

(十三)帷服 18

(十一)覃 18

(九)马小臣 18

(八)小疾臣 18

(十)多尹 18

(三)卜巫 19

(一)乍册 19

(二)内史 19

三、军警武官 20

(一)马、多马 20

(二)亚、多亚 21

(三)箙(服)、多箙 21

(四)射、多射 21

(五)犬、多犬 22

(六)戍 22

(七)史 22

第四节商代地方官制 23

四、司法官 23

一、“内服”地方官制——越百姓里居 24

二、“外服”官制——殷边侯甸 27

附表三商(殷)王世系表 30

附表四商代职官简表 31

第三章西周官制 32

第一节概述 33

第二节中央机构与官吏职能 34

一、辅佐周王的顾问官 34

(一)太师 35

(三)太保 36

(二)太傅 36

(一)太宰 37

(四)三少 37

二、总理朝政的“天官”机构 37

(二)小宰 39

(三)宰夫 40

(四)大府 40

(五)司会 41

司徒及其属官 42

三、掌管邦教的“地官”机构 42

四、掌管礼制的“春官”机构 44

宗伯及其属官 44

五、掌管军政的“夏官”机构 46

大司马及其属官 46

六、掌管司法刑狱的“秋官”机构 48

司寇及其属官 48

七、掌管工程营建的“冬官”机构 53

司空(司工)及其属官 53

一、“邦内甸服” 54

第三节地方组织系统及官吏职能 54

(一)郊内组织系统 55

1.乡大夫 55

2.乡师 55

3.乡老 55

2.遂师 56

3.遂大夫 56

5.鄙师 56

4.县正 56

4.州长 56

1.遂人 56

(二)郊外组织系统 56

8.比长 56

7.闾胥 56

5.党正……………………………………………………………………………………………………(56 )6.族师 56

6.酂长 57

7 里宰 57

8.邻长 57

二、“邦外侯服” 57

附表五周王先世世系表 59

附表六西周王系表 59

附表七西周官制简表 60

第一节概述 61

第四章 变革中的春秋战国官制 61

一、总领国政的相职官员 62

第二节中央职官名称及权能变化 62

2.大理寺 (3 63

二、执掌国务的“三公”官员 67

(一)治军之官——司马、将军、柱国、国尉 67

(二)治民之官——司徒 70

(三)总管土木工程之官——司空 71

(一)司法官 71

三、分管国务的其他官员 71

(二)文秘官 73

1.史官 73

3.士官 75

2.书官 75

(三)外交官——主客、大行、行人 76

(四)财贸官——内史、市令 76

1.内史 76

1.三闾大夫 77

2.宗伯 77

3.司宫 77

第三节地方组织及职官权能变化 77

一、郡县的形成和发展 77

四、王廷内务官 77

2.市令 77

(一)从国野分治到郡县一体 79

二、组织系统及官吏权能 79

(二)地方官吏及职权范围 81

1.郡及主要职官 81

2.县及主要职官 82

3.乡里及小吏 82

第四节官制变革 83

一、命官制度 83

二、考核与奖惩制度 85

三、秩禄薪俸制度 86

四、爵位制度 87

附表八春秋时期鲁侯世系表 88

附表九春秋时期周王世系表 89

附表十战国时期周王世系表 89

附表十一战国时期秦王世系表 90

第五章秦朝官制 91

第一节概述 91

一、皇帝 92

第二节中央政府机构及主要职官 92

二、中枢决策机关 94

(一)丞相府 94

1.丞相 94

2.丞相的属官 95

(三)御史大夫府 96

(二)太尉府 96

1.御史大夫 97

3.御史丞 98

4.侍御史 98

5.御史 98

6.其他 98

(四)博士 98

2.御史中丞 98

三、分掌国事的政务机构及职官 99

(一)掌管司法、财政、礼仪、外交的行政机构 99

1.廷尉 99

2.治粟内史 100

3.奉常 101

4.典客 101

1.郎中令 102

(二)掌管治安的警卫机构 102

2.卫尉 103

3.中尉 103

(二)少府 104

(一)太仆 104

四、为皇帝、宗室服务的管理机构及职官 104

(三)宗正 106

(四)将作少府 106

(五)詹事 106

(六)太子太傅少傅 106

(七)太子洗马 106

(八)内侍加官 107

第三节地方组织及主要官吏 107

一、郡级组织及主要职官 107

(一)京师及主要职官 107

1.内史 107

2.其他属官 107

(二)郡府及职官 108

5.属官 109

4.监御史 109

3.郡尉 109

1.郡守 109

2.郡丞 109

二、县廷组织及职官 110

三、地方基层组织 111

(一)乡 111

(二)里 111

(三)什、伍 112

附表十二秦代政府组织机构系统表 113

第六章汉代官制 114

第一节概述 114

第二节中央机构及职官 115

一、上公和四辅 115

(一)丞相府的职权更跌 117

二、最高政务决策机关及职官 117

1.丞相 118

2.丞相的属官 121

(二)太尉府的职务迁宠 122

1.太尉 122

3.阁曹机构 122

2.属官 123

3.曹阁机构 123

(三)御史府的性变 124

1.御史大夫 125

2.御史中丞 126

4.治书侍御史 127

(四)尚书台得势 127

3.侍御史 127

5.其它属官 127

三、分掌国事的政务机构及职官 129

(一)廷尉寺 130

(二)大鸿胪寺 132

(三)大司农寺 133

(一)将军府 136

四、执掌武事的军警机构及职官 136

(二)光禄勋寺 138

(三)卫尉寺 139

(四)执金吾 140

五、为皇室、朝廷服务的事务机构 142

(一)太常寺 142

(二)太仆寺 143

(三)将作大匠寺 144

(四)少府寺 144

(五)宗正寺 147

(六)宫官 148

1.太子官 148

2.皇太后宫官 149

3.皇后宫官 150

第三节地方机构及职官 150

一、州及部刺史 151

二、司隶校尉府 154

三、三辅 155

四、封国和郡 156

(一)封国 156

5.内史 157

4.御史大夫 157

3.中尉 157

1.傅 157

2.相 157

(二)郡 158

1.太守 159

2.属官与诸曹 160

五、县级组织及职官 160

六、乡里组织 162

七、亭 163

八、少数民族政权官制 165

第四节职官管理制度 166

一、选官途径 166

二、任官方式 169

三、爵位制度 171

四、秩禄制度 171

五、考课奖惩制度 172

六、休假退休制度 174

附表十三西汉帝系表 176

附表十四东汉帝系表 177

附表十五汉代政府组织系统表 178

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 179

第一节概述 179

第二节中央官制 180

一、公师之位 180

(一)上公 181

(二)三公 181

(三)位从公 181

二、丞相之职 182

(一)丞相、相国 182

(二)中书令 183

(三)侍中 184

(四)尚书令 184

(六)大将军 185

(五)录尚书事 185

三、诸卿之司 186

(一)太常 187

(二)光禄勋 187

(三)卫尉 188

(四)太仆 188

(五)廷尉 188

(六)大鸿胪 189

(七)宗正 189

(八)大司农 189

(九)少府 190

(十)太府 190

(十二)将作 191

四、监察之责 191

(一)御史大夫 191

(十三)宫卿 191

(十一)执金吾 191

(二)御史中丞 192

(三)持(同治)书侍御史 192

(四)侍御史 193

(五)检校御史 193

五、武官之秩 193

(一)大将军和大都督 193

(二)中领军 194

(六)武卫将军 195

(三)中护军 195

(五)典军 195

(四)监军 195

(七)五营 195

一、州府及职官 196

第三节地方机构及职官 196

(一)州牧(刺史) 196

(二)属官 198

二、郡府及职官 198

(一)太守 198

(二)属官 199

(一)县令长 199

三、县府及职官 199

(二)属官 199

四、乡里组织 200

附表十六三国帝系表 201

附表十七两晋帝系表 202

附表十八南朝各国帝系表 203

附表十九北朝各国帝系表 204

第八章隋朝官制 206

第一节概述 206

第二节中央机构及职官 206

一、政权中枢机构 207

(一)尚书省 208

(二)门下省 209

(三)内史省 210

(四)行台省 211

二、分掌国务的行政机构 211

1.吏部 212

(一)分掌人事、监察的组织机关 212

2.御史台 215

3.司隶台 216

4.谒者台 217

(二)分掌礼教、文秘的行政机构 218

1.礼部 218

2.秘书省 219

3.太常寺 221

4.鸿胪寺 222

5.国子寺 223

1.刑部 224

(三)分管司法刑狱的政法机构 224

2.大理寺 225

1.兵部 226

2.卫尉寺 226

(四)分掌武事的军警机构 226

3.十六卫府 227

(五)分掌财税农桑等事的经济管理机构 228

1.民部……………………………………………………………………………………………………( 228 )2.司农寺 228

3.太府寺…………………………………………………………………………………………………(229 )(六)分掌工程营建及手工业管理的机构 230

1.工部 230

2.将作寺 231

3.都水台 232

(四)宗正寺 233

4.少府监 233

三、为宫廷、皇族服务的事务机构 233

(一)殿内省 233

(五)光禄寺 235

第三节地方机构及职官 236

一、州(郡)衙署及职官 236

(一)雍州府及职官 236

(二)普通州(郡)衙署及职官 237

二、县级衙门 238

三、地方基层组织 239

附表二十隋朝帝系表 240

附表二十一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240

附表二十二隋朝地方组织示意图 241

第一节概述 242

第九章唐朝官制 242

第二节中央政府机构及职官 243

一、国家政务中枢机构 243

(一)政事堂 244

(二)中书省 249

(三)门下省 253

(四)尚书省 260

(五)学士院 264

1.吏部 266

二、执掌国政的部台寺监衙门 266

(一)人事、监察机构及职官 266

2.御史台 284

(二)经济管理机构及职官 293

1.户部 294

2.三司 301

3.工部 302

4.司农寺 304

5.太府寺 306

6.少府监 310

7.将作监 313

8.都水监 313

(三)礼宾文教机构及职官 315

1.礼部 315

2.太常寺 321

3.鸿胪寺 326

4.国子监 327

5.秘书省 331

6.弘文馆 335

7.集贤院 337

8.史馆 338

9.崇文馆 341

10.司经局 342

11.文学馆 342

(四)掌管军事军备的机构及职官 343

1.兵部 343

2.卫尉寺 348

3.军器监 350

4.太仆寺 350

5.南北衙 352

6.东宫十率府 356

7.天策府 356

(五)掌管司法刑狱的机构及职官 356

1.刑部 357

三、掌管宫廷和皇族事务的机构及职官 368

(一)殿中省 368

(二)内侍省 369

(三)宗正寺 371

(五)东宫官属 372

(四)光禄寺 372

第三节地方组织及职官 375

一、道 376

二、行台 377

三、都督府 378

四、都护府 379

五、藩镇 380

六、州(府郡) 382

七、县 386

附表二十三唐朝帝系表 391

附表二十四唐朝政府机构系统图 392

八、地方基层组织及胥吏 3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