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长白山森林研究
长白山森林研究

长白山森林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小贤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3875830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长白山自然地理概况;长白山主要森林类型及特征;长白山针叶林经营技术研究;针阔混交林经营技术研究;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杨桦林经营技术研究;长白山主要森林类型空间分布格局与林分更新研究;基于WebGIS的金沟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等。
《长白山森林研究》目录
标签:森林 研究

1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 1

1.1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

1.1.1研究地区概况 1

1.1.2研究方法 6

1.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结构 13

1.2.1树种组成结构 13

1.2.2直径结构 15

1.2.3立木空间结构 22

1.2.4天然更新及其评价 30

1.2.5林分收获过程 32

1.2.6单木生长过程 33

1.2.7小结 37

1.3过伐林区划与调查 38

1.3.1过伐林区划指标与方法 38

1.3.2过伐林调查体系与调查方法 41

1.4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目标 44

1.4.1经营目标确定的意义 45

1.4.2经营目标确定的依据 45

1.4.3经营目标确定 50

1.5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目标结构的构建 52

1.5.1目标结构制定原则 52

1.5.2树种组成的确定 53

1.5.3径阶结构目标 53

1.5.4收获目标 55

1.5.5空间结构目标 56

1.5.6更新目标 57

1.5.7林分目标结构可视化 57

1.5.8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目标结构小结 59

1.6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结构调整研究 59

1.6.1结构调整因子的确定 60

1.6.2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分析 60

1.6.3树种组成调整措施 61

1.6.4采伐模式研究 62

1.7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 68

1.7.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原则 68

1.7.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的构建 69

2长白山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经营模式 77

2.1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结构特征 77

2.1.1树种组成 77

2.1.2直径结构 78

2.1.3空间结构 90

2.1.4林冠大小 98

2.1.5生长收获 98

2.1.6稳定值 99

2.1.7林下植被特征 101

2.1.8小结 105

2.2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经营目标 106

2.2.1确定经营目标的意义 106

2.2.2主导功能的确定 106

2.2.3确定经营目标 108

2.3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目标结构 110

2.3.1建立目标结构的原则 110

2.3.2建立目标结构 110

2.4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结构调整 113

2.4.1树种组成调整 113

2.4.2直径结构调整 113

2.4.3空间结构调整 115

2.4.4天然更新 117

2.4.5采伐技术 117

2.5云冷杉针叶混交林经营模式 119

2.5.1经营模式 119

2.5.2结构调整技术 120

3云冷杉林健康评价 123

3.1森林健康经营研究思路 123

3.2数据 124

3.3云冷杉林健康耦合关系 126

3.3.1林分结构与森林健康的耦合关系 126

3.3.2耦合关系模型 128

3.4云冷杉林结构特征分析 130

3.4.1云冷杉林生长阶段的划分 130

3.4.2云冷杉林林分结构特征 131

3.4.3云冷杉林景观结构特征 146

3.4.4小结 150

3.5云冷杉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1

3.5.1构建原则 151

3.5.2指标的选取 151

3.5.3指标的计算 154

3.5.4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156

3.5.5森林健康综合指数的计算 157

3.5.6健康等级的划分 157

3.6云冷杉林健康评价 157

3.6.1林分层次森林健康评价 157

3.6.2景观层次森林健康评价 163

3.7云冷杉林健康经营模式 165

3.7.1云冷杉林目标结构体系 165

3.7.2云冷杉林结构调整主要技术 166

3.7.3云冷杉林健康经营模式 168

3.7.4云冷杉林景观健康经营 169

4杨桦次生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模式 171

4.1演替阶段划分方法 171

4.1.1数据来源 171

4.2次生林健康经营基础研究 173

4.2.1次生林健康经营内涵 173

4.2.2经营目标 174

4.2.3经营原则 174

4.2.4次生林演替过程研究 176

4.2.5次生林健康经营评价体系 181

4.2.6小结 183

4.3杨桦次生林结构特征 184

4.3.1杨桦次生林演替阶段划分 184

4.3.2各演替阶段基本测树因子 185

4.3.3各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 189

4.3.4各演替阶段林分径阶分布 192

4.3.5各演替阶段林分年龄结构 197

4.3.6各演替阶段林分更新 198

4.3.7小结 200

4.4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评价指标体系 200

4.4.1层次结构构建 200

4.4.2指标权重 201

4.4.3指标阈值确定 202

4.4.4演替阶段划分 204

4.4.5健康评价 204

4.4.6健康评价结果 204

4.4.7森林健康与评价指标的耦合关系 205

4.4.8小结 206

4.5杨桦次生林健康经营模式 206

4.5.1健康经营目标 206

4.5.2经营原则与调整步骤 209

4.5.3经营调整主要技术 210

4.5.4健康经营模式 212

5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与经营 213

5.1研究对象和数据 213

5.1.1研究对象 213

5.1.2数据来源 213

5.2落叶松人工林健康经营分析 214

5.2.1各生长阶段基本测树因子分析 214

5.2.2各生长阶段空间结构分析 215

5.2.3近、成熟林天然更新分析 217

5.2.4各生长阶段林分径阶分布分析 218

5.3落叶松人工林健康评价 219

5.3.1指标体系的构建 219

5.3.2指标权重的确定 221

5.3.3指标的计算和阈值的划分 222

5.3.4评价结果分析 223

5.4落叶松人工林健康经营模式 225

5.4.1经营模式框架 225

5.4.2主要经营技术及经营建议 225

5.5结论与讨论 228

6长白山主要森林类型空间分布格局与林分更新 229

6.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9

6.1.1研究对象 229

6.1.2研究方法 229

6.1.3倒木对更新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232

6.2三种森林类型种群动态 232

6.2.1不同森林类型概况 232

6.2.2各森林类型树种重要值 233

6.2.3各森林类型林分结构 235

6.2.4林木空间分布格局 239

6.2.5主要树种存活曲线 241

6.3三种森林类型天然更新研究 245

6.3.1三种森林类型的天然更新 245

6.3.2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及其结构 247

6.3.3幼苗空间分布格局 249

6.4倒木对更新的影响 251

6.4.1不同森林类型内的倒木特征 251

6.4.2倒木上更新苗分布格局 252

6.4.3倒木与林地上幼苗大小级结构 253

6.4.4倒木对更新的影响 254

6.5结论与讨论 254

6.5.1结论 254

6.5.2讨论 255

7检查法20多年实验效果分析 258

7.1研究内容与数据 258

7.1.1研究内容 258

7.1.2研究方法 258

7.1.3研究数据 258

7.2结果与分析 259

7.2.1树种结构动态分析 259

7.2.2直径结构动态分析 261

7.2.3进界株数动态变化 268

7.2.4林分蓄积的动态分析 271

7.2.5枯损量动态分析 274

7.2.6天然更新评价 277

7.2.7检查法实验综合评价 279

7.3结论与讨论 280

7.3.1主要结论 280

7.3.2讨论 280

8基于WebGIS的金沟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 282

8.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82

8.1.1数据收集 282

8.1.2数据处理 282

8.2小班尺度森林健康评价 287

8.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 287

8.2.2指标体系的构成 288

8.2.3指标权重的确定 291

8.2.4评价结果 293

8.3景观尺度森林健康评价 295

8.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95

8.3.2评价指标的计算 296

8.3.3指标权重的确定 297

8.3.4评价结果 298

8.4基于WebGIS的森林健康评价与区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98

8.4.1系统架构思路 298

8.4.2系统知识库设计 299

8.4.3系统功能设计 299

8.4.4系统实现 300

9基于GIS的金沟岭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 303

9.1数据及其处理 303

9.1.1数据的收集 303

9.1.2数据的处理 303

9.2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307

9.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07

9.2.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307

9.2.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09

9.2.4道路指标因子分析 309

9.2.5山脊线指标因子分析 310

9.2.6坡度指标因子分级 310

9.2.7自然保护区及母树林因子分析 310

9.2.8多功能经营优先级的确定 310

9.3多功能评价 311

9.3.1评价结果 311

9.3.2护路林小班重新区划 312

9.3.3结果分析 314

9.4组织经营类型 314

9.4.1组织经营类型原则 314

9.4.2组织经营类型依据 316

9.4.3经营类型的划分结果 316

9.4.4经营措施类型划分 317

10金沟岭林场森林多功能效益评价 319

10.1数据与研究方法 319

10.1.1数据 319

10.1.2研究方法 320

10.2森林景观结构变化及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322

10.2.1森林景观类型的划分 322

10.2.2结果与分析 323

10.2.3小结 329

10.3森林乔木层碳储量与碳汇价值评价 330

10.3.1价值评价方法 330

10.3.2结果与分析 330

10.3.3小结 335

10.4森林水源涵养量与价值评价 336

10.4.1价值评价方法 336

10.4.2结果与分析 338

10.4.3小结 342

10.5森林保护土壤效益评价 343

10.5.1价值评价方法 343

10.5.2结果与分析 344

10.5.3小结 348

10.6森林净化环境效益评价 348

10.6.1价值评价方法 348

10.6.2结果与分析 349

10.6.3小结 353

10.7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 353

10.7.1价值评价方法 353

10.7.2结果与分析 354

10.7.3小结 360

10.8森林综合效益多功能评价 360

10.8.1多功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60

10.8.2评价指标值标准化 363

10.8.3指标权重的确定 365

10.8.4多功能效益动态评价研究 367

10.8.5小结 367

10.9结论与讨论 367

10.9.1结论 367

10.9.2讨论 3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