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舆擎中国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
舆擎中国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

舆擎中国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晓丽,侯雄飞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9714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本课题立足于中国和平崛起、社会重大转型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将舆论、舆论引导和舆论引导力置于国家-社会的结构关系中,由此架构起以新形势为背景、以理论为基石、以国内近期发生的重大公共事件为案例、以西部区域社会典型事件为焦点、以已然经验和应然路径为策略突破、以科学和权威合一的指标体系为评价标准,将提升舆论引导力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和一项系统化工程,系统探索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创新策略和实现路径。本书既可以作为党政部门工作者作为舆论应对与舆论管理的参考著作,也适用于高等院校从事信息传播的研究者及媒体从业者。
《舆擎中国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目录

上篇 理论与形势 3

【上篇一】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新形势 3

第一章 全球信息传播中的媒介生态变迁 8

第一节 新媒体崛起重构舆论空间 8

一、“脱域”机制加速信息传播全球化 9

二、网络民意催生舆论引导新语境 11

三、社会化媒体聚合舆论引导新力量 13

第二节 多元话语冲击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权威 16

一、舆论倒逼效应考问媒体公信力 17

二、受众分化挑战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定式 18

第三节 媒介融合重组舆论引导的合意与合力 21

一、大众传播网络化深度推进媒介融合 22

二、媒介融合的本位嬗变亟待与舆论引导相适 25

第二章 利益与价值离合的国际舆论格局 31

第一节 全球信息传播中的国家舆论场角力 31

一、以软权力观念构建国家舆论场渐成共识 31

二、全球信息主义发展深刻影响国家舆论场 34

第二节 全球信息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输出 48

一、全球信息传播中国家形象与舆论的同构 48

二、舆论编码机制植入国家形象建构 50

第三节 全球信息传播中的中国舆论与中国形象 59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舆论自建与他国镜像 59

二、中国和平崛起中权益—责任—价值的话语失调 68

第三章 分化与认同内抗的中国转型社会 77

第一节 利益格局激变对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影响 77

一、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分化格局 77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舆论引导变局 84

第二节 政治世俗化与媒介政治化考验新闻执政力 91

一、政治世俗化:网络新环境下的执政安全新考验 92

二、媒介政治化:党管媒体探求观念互动与实践创新 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困境 101

一、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断裂 101

二、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合乏力 105

第四章 现实与舆论纠合的中国西部镜像 112

第一节 中国西部舆论镜像:西部问题中国化 113

一、西部舆论镜像的国内建构 114

二、西部舆论镜像的国际建构 119

第二节 中国西部舆论引导之急:西部问题的国际聚焦 122

一、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凸显中国西部舆论引导力提升之困 122

二、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战略调适凸显舆论引导力提升之重 123

三、西部生态文化观的回向孕育舆论引导力提升之机 126

结语 129

【上篇二】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理论基础 131

第一章 舆论 132

第一节 定义舆论 132

一、舆论的内涵 132

二、舆论的表现形态 133

三、舆论的系统属性 135

第二节 舆论的社会运行 139

一、舆论要素的渐变与突变 139

二、舆论系统的分化与重组 146

三、舆论能量的聚合与耗散 150

第三节 舆论的体用变迁 154

一、多元:转型社会的观念衍变 155

二、多发:风险社会的危机异变 158

三、多变:网络社会的传播跃变 159

第二章 舆论引导 162

第一节 理解舆论引导 162

一、舆论引导的内涵和要素 163

二、舆论引导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166

第二节 研究舆论引导 167

一、现代西方的类舆论引导研究 167

二、中国社会的舆论引导研究 170

第三节 舆论引导的元理由 179

一、舆论引导的合理性论争——基于对舆论本体的肯定与质疑 179

二、舆论引导的正当性论争——基于价值观下媒介体制的差异 184

三、舆论引导的根本依据——基于公共利益的必要性 187

第四节 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188

一、舆论引导以“法治”为前提 189

二、舆论引导以“德治”为基础 191

三、舆论引导以“自治”为归宿 192

第三章 舆论引导力 194

第一节 舆论引导力的构成 194

一、舆情监控力 194

二、议程设置力 195

三、传播演化力 197

四、效果影响力 198

第二节 舆论引导力的向度 199

一、方向决定舆论引导的性质 199

二、大小体现舆论引导的强度 200

三、作用点反映舆论引导的敏度 201

第三节 舆论引导力的整合 202

一、权威力量:政府的舆论引导力 202

二、主导力量: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力 205

三、新锐力量:新媒体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力 210

四、舆论引导力的多维整合 213

第四节 舆论引导力的呈现 215

一、微观呈现——影响个体意见 216

二、中观呈现——影响群体行为与组织决策 217

三、宏观呈现——影响话语格局 218

第四章 提升舆论引导力 222

第一节 舆情观察 提升舆论引导的监控力 222

一、常态舆情观测调查 223

二、异态舆情监测研判 224

第二节 协商对话 提升舆论引导的公信力 228

一、充分客观的信息输入 228

二、审时度势的话语对接 230

三、多元共生的共识建设 231

第三节 多维导向 提升舆论引导的说服力 233

一、权威导向:理智型与责任型引导 233

二、价值导向:创新型与贴近型引导 235

三、利益导向:求同型与存异型引导 237

第四节 实现效能 提升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239

一、引导舆论的话语结晶 240

二、政治文明的智慧结晶 241

结语 243

下篇 实践与对策 247

【下篇一】新形势下我国重大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247

第一章 重大公共事件的内涵与舆论传播 249

第一节 重大公共事件的内涵与类型 249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三维划分 250

二、重大媒介事件的二维划分 252

三、重大公共事件的传媒化生存与关联 254

第二节 重大公共事件的演化及其舆论流变 256

一、重大突发事件转化为媒介事件的舆论流变 258

二、媒介事件演化为次生灾害事件的舆论流变 259

三、单一事件转变为复合事件的舆论流变 261

第二章 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63

第一节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舆论引导 263

一、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舆情演变 264

二、重大自然灾害舆论引导的经验 269

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反思 273

第二节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 277

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演变 278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的主要经验 281

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反思 288

第三章 重大事故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93

第一节 食品安全事故的舆论引导 293

一、类型描述及个案选择 294

二、案例分析 297

三、食品安全事故舆论引导反思 304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舆论引导 308

一、类型描述及个案选择 308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舆论演变 313

三、生产安全事故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反思 317

第四章 重大冲突型事件的舆论引导 325

第一节 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 326

一、类型描述及个案选择 326

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舆论演变 327

三、重大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反思 330

第二节 重大恶性案件的舆论引导 334

一、类型描述及个案选择 334

二、恶性案件的舆论演变 335

三、恶性案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反思 339

第五章 重大媒介事件的舆论引导 345

第一节 重大媒介事件的新媒体语境和类型划分 345

一、媒介事件的新媒体语境 346

二、媒介事件的类型 348

第二节 社会信任类媒介事件的舆论引导 351

一、社会信任类媒介事件的舆论流变 352

二、社会信任类媒介事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反思 355

第三节 伦理道德类媒介事件的舆论引导 358

一、伦理道德类媒介事件的舆论流变 358

二、伦理道德危机类媒介事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反思 360

结语 363

【下篇二】新形势下西部典型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365

第一章 西部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367

第一节 西部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内涵和生成表征 369

一、公私杂糅的博弈与抗争: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的内涵 369

二、观念建构的共识与共鸣: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生成的可能性 370

三、现象体认的泛化与转化: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生成的现实性 373

第二节 西部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困境 375

一、媒介到达的一与零:失衡的媒介生态 376

二、信息供给的质与量:失序的信息结构 377

三、意见分布的纵与横:离散的舆论源流 378

第三节 西部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经验和反思 380

一、重视舆论场域的重心协调:什邡事件舆情演化的网络力量 380

二、把握舆论脉动的阶段准心:什邡事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启示 383

三、统筹舆论能量的社会转换:环境资源类公共事件舆情管理的重点 385

第二章 西部民族关系类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389

第一节 西部民族关系类公共事件的内涵和易爆点 390

一、拟态异构现实:媒介环境中的西部民族关系 390

二、群际共生节点的断裂与冲突:西部民族关系类公共事件的内涵 394

三、族群情感与利益的社会化合:西部民族关系类公共事件的易爆点 396

第二节 西部涉藏涉疆类公共事件的媒介表达 400

一、点与面的选择性呈现:中美新三国媒体在涉藏公共事件中的表达 401

二、正与反的方向性角力:中美新三国媒体在涉疆公共事件中的表达 414

第三节 西部民族关系类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反思 426

一、渠道、结构、修辞的多维并进:西部族群信息传播经验和反思 427

二、速度、广度、深度的动态叠合:民族关系类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经验和反思 429

第三章 西部区域舆论场社会思潮的舆论引导 434

第一节 区域舆论场及其社会思潮的内涵和表征 435

一、空间相对化与时间模糊化的意义互构:区域舆论场及其社会思潮的内涵 435

二、全域思想色谱的选择性放大:区域舆论场社会思潮的表征 437

第二节 西部区域场社会思潮舆论引导的困境和反思 439

一、党管媒体的路径警示:一把手对党管媒体的异化 439

二、全域统筹社会思潮活力的规导预见:消除区域舆论场社会思潮单极化的隐患 441

结语 443

【下篇三】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策略创新 445

第一章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结构之基 446

第一节 运行起点:国家—社会关系变迁下的舆论和舆论引导 446

一、国家—社会关系勾勒舆论场域的运行边界 447

二、国家—社会关系框定舆论的运行方向 450

三、国家—社会关系型构舆论的引导支点 452

第二节 分布起点:媒介生态变迁下的舆论和舆论引导 456

一、舆论分布的结构性 457

二、舆论分布的空间性 464

三、舆论分布的媒介性 467

第二章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范式之导 471

第一节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单向支配范式——宣传 471

一、宣传范式的特征与引导路径 472

二、宣传范式的引导效果 475

第二节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双向非均衡范式——说服 477

一、说服与修辞 477

二、说服的社会心理学之维 478

三、说服过程的模式 482

第三节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双向互动范式——对话 485

一、对话与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485

二、交往理性与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486

三、对话模式与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487

第四节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动态平衡范式——开放系统 490

一、在动态平衡中提升舆论引导力 490

二、在开放系统中提升舆论引导力 492

第三章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现实之径 497

第一节 动态化引导 497

一、在事件转化的临界点抢救舆论 498

二、在舆论演化的全过程中适时调整引导举措 500

第二节 关联性引导 502

一、根据事件类型选择差异化的引导策略 502

二、在相继发生的同类事件中寻求引导举措的互构 505

第三节 持续性引导 507

一、直面事件的理性沉淀 508

二、持续反馈提升舆论的“自疗效应” 509

第四章 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统筹之策 511

第一节 协同化路径下的舆论全程管理引导机制 512

一、创新舆论引导的观念协同机制 512

二、创新舆论引导的信源协同机制 516

三、创新舆论运行的监管协同机制 518

第二节 精细化路径下的舆情社区自治引导机制 522

一、创新社区信息传播体系 523

二、创新社区舆情收集和研判机制 525

三、创新社区舆情处置机制 527

第三节 柔性化路径下的舆论统合分化引导机制 530

一、创新意见统战机制 531

二、创新意见分化机制 533

三、创新主流型意见领袖培养和任用机制 536

结语 538

附录 舆论引导力评价指标体系 544

一、舆论引导力评价备选指标的分析和归纳 544

二、舆论引导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552

三、舆论引导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61

四、舆论引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样本案例中的测评应用 564

图表索引 584

附件 589

附件1政府机关公文中舆论引导力相关影响因素提取列表 589

附件2著作中舆论引导力相关影响因素提取列表 595

附件3论文中舆论引导力相关影响因素提取列表 600

附件4舆论引导力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量表 604

附件5舆论引导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 606

主要参考文献 611

后记 6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