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文宙,陈子明编
  • 出 版 社:上海: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32
  • ISBN: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作者所编新课程标准师范学校运用《教育概论》一书改编而成
《教育概论》目录
标签:概论 教育

第一章 绪论 1

教育二字之普通解释 1

西洋旧有之教育定义 2

中国各家之教育定义 3

现代流行之四定义 4

杜威之生长说 6

新教育之精神 7

广义的教育 8

狭义或有形的教育(本书所讨论) 8

教育之责任 8

新教育之环境 9

方法教材 9

受教人之性质及比较 10

因才施教 11

各级教育 11

参考用书 12

第二章 受教人之性质 15

人生各时期 15

儿童学研究史 16

儿童时代之分期 17

说话与走路 18

模仿之意义 19

「我」的观念 19

初步团体生活 21

少年时代之分期 22

青年营养得当之重要 22

人生之再造 23

余力之善用 23

成熟期之特徵 24

壮年及老年时代 24

个别 24

差别之三大因 26

蒙台尔律 27

种族差别 27

性及年龄差别 27

遗传之重要 28

教育之任务 29

参考用书 29

第三章 学习与游戏 31

学习与游戏之异同 31

活动之天性 32

刺激物与反动 32

快感与不快之感 32

学习之根本原则 33

学习曲线 34

停顿不进 34

学习时之要点 35

习惯与技能 36

知识及观念 37

态度 38

天然学习法 38

游戏在教育史中之位置 39

西人对于游戏之态度 40

国人对于游戏之态度 40

游戏分类 40

今后方针 41

野外生活 42

态度之改变 42

童子军史 43

中国之童子军 43

童子军之利益 44

特点 45

方针 45

参考用书 45

第四章 环境与卫生 47

环境分类 47

校舍地点 47

空地之重要 48

校舍之建筑 48

建筑上应注意之点 49

校舍内容 49

二层式厕所 50

阴雨操场 50

教室 50

讲台及黑板 50

衣服 51

制服及短裤 51

饮食之重要 51

滋养料与儿童 52

蛋白质 52

脂肪 53

淀粉 53

助消化之食物 53

饮水之重要 54

生活素 54

中国人饮食通病 54

消化不良 55

大便 55

食后之卫生 55

上课时间之久暂 56

洗浴 56

日光浴 56

身体检查 57

耳喉口鼻之卫生 57

眼之卫生 58

露天学校 59

欧美新教育运动 59

德国青年运动 60

一种报告 61

参考用书 64

第五章 教法与分级 67

形式上教法分类 67

观察及调查之重要 68

中国人赏鉴力薄弱 69

赫巴脱之五段教法 69

论理的教法 70

心理的教法 71

儿童兴趣之利用 71

儿童天性之利用 71

重心点之转移 72

设计法之精神与意义 73

设计法举例 74

优点及缺点 75

分班制度之由来 76

分班制之弊及补救法 77

道尔顿制之创始 79

道尔顿制之办法 80

各种表格之重要 80

优点与缺点 80

参考用书 81

第六章 课程与教材 83

广义与狭义的教材 83

课程与教材之关系 83

古代之课程 83

斯宾塞之教育论 84

人生活动分类 84

自存保家社会义务美术娱乐 85

教育四大目标 86

各级教育之中心 87

课程之要点 87

教材之分配 88

教材之选择 88

选择教材示例 89

中国之字汇研究 90

错字研究 91

教材之运用 92

新教育运动中之课程 93

参考用书 95

第七章 测验与统计 99

测验较个人评判为客观 99

测验略史 99

个别之分配 100

测验之功用 101

智力与职业之关系 102

编制测验应注意之点 104

人数与可靠程度 106

中国之各种测验 107

常模 108

智力商数 110

TBCF分数之意义 111

新单位之便利 112

集中趋势 114

差异量数 114

相关系数 115

统计之用处 115

比较之功用 116

参考用书 116

第八章 课外事业 119

课外事业之范围及重要 119

团体生活 120

学生会 120

贩卖及饍食 121

政治运动 121

工读生活之不可免 122

指导方法 123

绩点与最低标准制 124

学生自治 124

自治乃责任非权利 125

运动之畸形发达 125

模范学生 126

国际协助的训育研究 129

学潮调查 130

学潮原因经过及结束 131

治本方法 132

参考用书 134

第九章 学校制度 135

新教育与学制 135

中国新学制史 135

学制之形式与精神 140

欧洲学制史 140

单轨制之创始 141

双轨制之变通 141

日本之学制 142

中国新学制之特色 142

新制与旧制之比较 147

新制困难之焦点 148

新制年限与各国比较 148

结论 149

参考用书 150

第十章 幼稚教育 153

胎教不可靠 153

初步之习惯养成 153

说话之教育 154

卫生习惯 154

适当之伴侣 155

幼稚园史 155

福氏之教育方针 155

幼稚园之发达 156

在美国之风行 156

蒙台梭利 156

蒙氏学说之特点及其教育方法 157

儿童院 157

福蒙二氏之影响 158

母道学校 159

幼儿班及幼儿学校 159

中国之幼稚教育概况 160

今后之努力 161

幼稚园课程之最新研究 161

儿童经验与教材 162

幼稚园与小学初年级 162

十岁以前非必需正式教育 163

家庭教育之重要原则 163

施行幼稚教育之困难 166

参考用书 167

第十一章 初等教育 169

性质及目的 169

年龄 169

制度 169

趋势 170

西洋最初之初等教育 170

中古状况 170

新教育之功 171

强迫教育之起源 171

原理及方法之进步 171

旧教会所办之学校 172

英国之初等教育 172

裴氏方法与英美 173

赫巴脱之贡献 173

杜威与设计法 174

新小学课程原则 174

儿童与教材 175

课程分类 175

中国旧式初等教育 175

新式小学教育史 176

民国小学教育最近之趋势 177

现行小学课程草案 178

小学生数与各国比较 179

义务教育之推行 182

全国实施义教计划 185

参考用书 185

第十二章 中等教育 187

性质及年龄 187

西洋古代之中等教育 187

中古之中等教育 188

新式之阿克特美 188

美国之高等学校 189

中等学校之社会化 189

欧美各国比较 190

法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 191

德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 192

英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 195

美之中学职业补习及师范教育 196

我国之中学及其他中等学校 197

中学课程无标准 198

职业教育之困难 199

师范教育现状 199

结论 199

参考用书 199

第十三章 高等教育 201

性质及程度 201

西洋古代之高等教育 201

中古之高等教育 202

意及法之大学 202

文法医神四科之创始 203

新旧教之争 203

讲学自由之始 204

美国大学教育之起源 205

西洋专门学校之崛起 205

英美与德法高等教育之比较 206

英美之大学本科教育 207

初级大学之发生 207

美国高等教育之发达 207

高级师范教育 208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沿革 209

新式高等教育制之创始 210

留学生 211

教会大学 211

专门学校 211

高等师范 212

大学制度 212

预科之由来及任务 212

大学之联合 213

参考用书 213

第十四章 特殊教育 215

聋哑教育史及现状 215

盲人教育史及现状 216

残废教育史及现状 216

成人教育史 217

美国成人教育机关 217

法国之成人教育 220

丹麦之人民高等学校 221

中国之成人教育 222

概况 223

通俗教育机关 224

平民教育之起源试验 224

总会及分会事业 225

成年补习教育计划 226

图书馆史 227

英美之图书馆 228

图书馆学校 229

中国之图书馆 230

博物院史 231

欧美现况 232

中国之博物院 233

参考用书 234

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与经费 237

西洋古代之教育管理 237

中古之教育权 237

德教育集权之始 238

德教育行政制度 238

革命后趋势 238

法之教育行政制度与经费 239

英之教育行政与经费 240

美国教育行政与经费 241

我国教育行政制度略史 242

民国教育行政制度 243

县教育局组织及工作 244

经费之分配与来源 245

山西筹划经费方法 246

希望 247

统计 247

与美比较 248

今后教育经费来源 249

改进方案需款总数 250

参考用书 252

第十六章 教育之研究 255

教育学之独立 255

赫巴脱生世及贡献 255

斯宾塞生世及贡献 256

二氏比较 256

各国之教育研究 256

教育研究之三大类 257

历史的研究 257

康背来 258

包而生 258

阿旦生及阿旦司 259

孟禄 259

哲学的研究与杜威 259

科学的研究 260

皮奈 260

施比门及不脱 260

桑代克 261

三种研究比较 261

今日研究教育之途径 262

专精与目的 264

对象及工具 264

书报 264

杂志一览 265

辞典及百科全书 269

中国今日急需之研究 2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