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耳组织学
耳组织学

耳组织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建和,杨仕明主编;郭维维,徐金操,袁伟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178133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编者以耳组织学为起点,从细胞、亚微、超微和分子水平,分30章详细阐述了耳各部分组织结构、形态、成分及相应的生理功能,重点介绍了外耳、鼓室、咽鼓管、中耳及耳蜗的组织结构、血管分布和神经支配,耳蜗迷路、螺旋器,耳蜗细胞骨架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外毛细胞动力蛋白、神经递质、膜性结构、液体腔隙及听觉感受机制,前庭迷路、位觉斑、耳石、壶腹嵴及前庭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组织结构;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耳发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耳组织相关研究技术。本书描述精准,图文并茂,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强,是耳科医师、研究生、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开展耳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读物。
《耳组织学》目录

第1章 总论 1

第一节 耳组织形态学研究概况 1

一、国外研究概况 1

二、我国研究概况 3

第二节 组织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5

一、研究内容 5

二、研究方法 6

第2章 外耳和鼓室 8

第一节 外耳 8

一、耳廓 8

二、外耳道 9

三、鼓膜 10

第二节 鼓室 11

一、听小骨 12

二、鼓室横纹肌 12

三、圆窗膜 13

四、鼓窦和乳突气房 14

五、鼓室黏膜 14

六、水通道蛋白在中耳腔的表达 15

第3章 咽鼓管 17

一、解剖特点 17

二、发育特点 18

三、表面活性样物质板层体 19

四、生理功能 20

第4章 中耳血管分布和神经支配 24

第一节 血管分布 24

一、动脉系统 24

二、静脉系统 26

第二节 神经支配 27

一、感觉神经 27

二、面神经 29

第5章 耳蜗 37

一、解剖特点 37

二、耳蜗迷路 40

第6章 螺旋器 42

第一节 概述 42

一、螺旋器大体结构特征与功能 42

二、螺旋器精细结构特征与功能 43

第二节 感觉细胞静纤毛 44

一、数量及排列 45

二、静纤毛间连接 46

三、静纤毛运动的物质基础 47

第三节 感觉细胞 48

一、内毛细胞 48

二、外毛细胞 49

第四节 支持细胞 52

一、细胞质内含有微丝的支持细胞 52

二、细胞质内不含微丝的支持细胞 55

第五节 细胞间连接 58

一、紧密连接 58

二、粘连连接 59

三、桥粒连接 59

四、缝隙连接 59

第六节 网状板 60

第7章 耳蜗细胞骨架结构和蛋白成分 63

第一节 感觉毛细胞骨架结构和蛋白成分 63

一、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 63

二、微管蛋白及其结合蛋白 64

三、钙结合蛋白与钙依赖性调节蛋白 65

四、prestin蛋白 65

第二节 支持细胞骨架结构和蛋白成分 66

一、肌动蛋白及其结合蛋白 66

二、微管蛋白及其结合蛋白 66

三、中间微丝 66

四、钙结合蛋白 67

五、缝隙连接蛋白 67

六、紧密连接复合体 67

第三节 其他蛋白成分 67

一、细胞外基质蛋白 67

二、通道蛋白 68

第8章 外毛细胞动力蛋白 72

一、结构特点 72

二、分布特点 72

第9章 支配耳蜗的神经 77

第一节 支配耳蜗神经的特点 78

一、传入神经纤维 78

二、传出神经纤维 80

三、螺旋神经节 80

四、交感神经 82

第二节 听觉神经中枢通路 82

一、听觉传入通路 82

二、听觉传出通路 86

第三节 内毛细胞的神经支配 87

一、Ⅰ型传入神经纤维和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 87

二、内毛细胞传出神经纤维分布 88

第四节 外毛细胞神经支配 90

一、Ⅱ型传入神经纤维和Ⅱ型螺旋神经节细胞 90

二、外毛细胞传出神经分布 91

三、外毛细胞神经末梢突触相互联系 93

第五节 耳蜗的交感神经支配 93

第10章 耳蜗的神经递质 96

第一节 耳蜗传入神经突触的递质 97

一、毛细胞神经递质的认定 97

二、谷氨酸假说 98

三、耳蜗内谷氨酸的分布 98

四、耳蜗谷氨酸受体的类型 98

五、谷氨酸的释放 101

六、谷氨酸物质的失活和补充 101

七、耳蜗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 102

第二节 耳蜗传出神经突触的递质 103

一、乙酰胆碱 103

二、γ-氨基丁酸 106

三、多巴胺 107

四、脑啡肽 108

五、强啡肽 109

六、钙调素基因相关肽 110

[附]部分与交感神经有关的物质 110

第11章 耳蜗血供 112

第一节 内耳血管 112

一、动脉系统 112

二、静脉系统 114

第二节 耳蜗血管解剖分区 115

一、耳蜗血供和血管 115

二、耳蜗蜗轴大的血管 115

三、毛细血管床 116

四、离子运输专用血管区 117

第三节 螺旋韧带和螺旋凸 117

一、细胞排列特点 117

二、成纤维细胞及其解剖分区 118

三、专门运输离子的纤维细胞 119

第四节 血管纹 119

一、边缘细胞 120

二、中间细胞 121

三、基底细胞 121

第12章 耳蜗膜性结构 124

第一节 前庭膜 124

一、结构特点 124

二、重要酶分布 126

三、主要功能 127

第二节 盖膜 129

一、结构特点 129

二、纤维类型 132

三、盖膜下间隙 132

四、主要生物化学成分 133

五、生理功能 133

第三节 基底膜 134

一、结构特点 135

二、基膜长度和宽度 137

三、主要功能 138

[附]耳蜗膜性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 138

第13章 耳蜗液体腔隙结构特点及其液体与功能 140

第一节 液体腔隙结构特点 140

一、前庭阶 140

二、鼓阶 140

三、膜蜗管 140

四、Corti隧道 141

五、Nuel间隙 142

六、外隧道 142

第二节 耳蜗腔隙液体与主要生理功能 144

一、腔隙液体 144

二、主要生理功能 146

第14章 听觉功能 148

第一节 既往学术思想 148

一、Helmholtz共振学说 148

二、盖膜共振学说 150

三、频率学说 151

四、行波学说 151

五、频率-部位学说 152

六、电池学说 152

七、双元感觉理论 152

八、耳蜗放大器学说 152

九、排放学说 152

第二节 新的学说思想 153

一、滤波学说 153

二、膜电位学说 154

三、电话学说 155

第三节 听觉的神经传导及其中枢识别 156

第15章 前庭感受器及其功能 159

一、前庭感受器 159

二、前庭功能 162

第16章 位觉斑 165

一、椭圆囊和椭圆囊斑 165

二、球囊和球囊斑 166

三、感觉上皮构造 166

四、位觉斑感觉毛细胞 167

五、位觉斑支持细胞 168

六、微纹 169

七、耳石膜 170

八、位觉斑移行上皮 171

九、前庭暗细胞 171

十、椭圆囊和球囊壁细胞 171

第17章 位觉砂 174

一、主要成分和形态 174

二、耳石的形成和吸收 175

三、耳石再生 176

四、耳石的功能 179

第18章 壶腹嵴 182

一、形态特点 182

二、十字隆突 182

三、壶腹嵴感觉上皮 183

四、壶腹嵴支持细胞 184

五、终帽 185

六、半月面 185

七、壶腹嵴移行上皮 186

八、半规管壁细胞 187

九、副嵴 188

[附]前庭研究进展概要 188

第19章 前庭血管和神经 191

一、前庭血管 191

二、前庭神经 192

第20章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一、结构特点 197

二、主要功能 198

第二节 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199

一、内淋巴管 199

二、内淋巴囊 199

第三节 小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201

一、近端部 201

二、中间部或多皱褶部 202

三、远端部 203

第四节 人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204

一、研究概况 204

二、结构特点 204

三、内耳液体微循环理论 205

第五节 水通道蛋白 206

一、发现和命名 206

二、分型及其在内耳的表达 206

三、各种组织分布及亚细胞定位比较 209

四、内淋巴囊液体调节机制 211

第21章 耳组织起源和形态发生 215

第一节 概述 215

一、细胞分化 215

二、组织类型 215

三、细胞分类 216

第二节 耳组织起源 216

一、无脊椎动物 216

二、脊椎动物 217

第三节 耳的形态发生 219

一、鳃器的发生与演变 219

二、外耳形态 220

三、中耳形态发生 222

四、内耳形态发生 222

第22章 耳的发育 224

第一节 耳囊感觉斑的形成 224

一、前庭和耳蜗形成期 224

二、感觉细胞分化期 224

三、内耳发育时程 225

第二节 耳蜗血管纹的发育 227

第三节 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发育 227

一、产生时间 228

二、基因调控作用 230

第四节 前庭发育及其调控因子 234

第23章 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发育机制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一、耳囊来源细胞的演变 239

二、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产生 240

第二节 基因调控作用 240

一、参与感觉前体细胞增殖期调控的主要基因 241

二、参与毛细胞分化调控的主要基因 242

三、参与支持细胞形成调节的主要基因 245

第三节 毛细胞纤毛的发育 245

一、小鸡基底乳头纤毛的发育 246

二、哺乳动物耳蜗纤毛发育 247

三、前庭系统纤毛发育 247

四、纤毛束极性的产生 248

五、纤毛间的连接 248

第四节 影响毛细胞纤毛发育的因素 248

一、影响动纤毛发育的基因 248

二、影响纤毛连接发育的基因 249

三、影响纤毛极性的因素 250

第24章 大鼠耳蜗毛细胞的发育 255

第一节 出生后不同时期螺旋器毛细胞形态和静纤毛排列 255

一、出生后第1天 255

二、出生后第7天 257

三、出生后第14天 257

四、出生后第21天 258

第二节 出生后第1天螺旋器离体培养不同时间毛细胞形态和静纤毛排列 261

一、培养4d后 261

二、培养7d后 261

三、培养9d后 262

四、培养14d后 262

第三节 影响内耳发育的因素 263

第25章 豚鼠内耳标本火棉胶制片技术 266

一、标本采取和固定 266

二、脱钙 267

三、脱水和去汞盐处理 267

四、浸胶包埋 268

五、切片 268

六、染色和封固 271

第26章 内耳Tissue-Tek OCT包埋恒低温切片技术 273

一、概述 273

二、操作步骤 274

三、切片染色和结果 275

四、操作要点 279

第27章 内耳显微解剖和铺片技术 281

一、内耳显微解剖和铺片技术 281

二、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染色法 282

三、螺旋器毛细胞DNA分布Feulgen反应技术 283

四、毛细胞静纤毛硝酸银染色技术 284

五、耳蜗内外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技术 284

六、耳蜗传出神经乙酰胆碱酯酶亚铁氰化铜染色技术 286

七、内耳组织荧光染色技术 287

八、耳蜗毛细胞凋亡碘化丙啶和鬼笔环肽联合染色技术 288

第28章 内耳扫描电镜样本制备技术 291

一、一般原理及主要特征 291

二、标本制备操作程序 292

三、样本制备要求 292

四、基本操作方法 292

五、应用注意事项 299

第29章 透射电镜内耳样本制备技术 302

一、一般程序 302

二、具体操作步骤 303

第30章 免疫电镜内耳组织样本制备技术 310

一、基本原理 310

二、兔抗水通道蛋白1染色步骤 311

三、谷氨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314

英汉词汇对照表 318

彩图 3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