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醒,韩海,尚凌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9189119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试图全面、系统归纳、总结西北贫困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方面的政策和执行国家法律的现状、实施效果等 情况,并重点总结地方性的三农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把那些已经通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且成熟、稳定而又事关长远的“三农”政策适时地上升为法律的路径,同时根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探索有效推动西北贫困地区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法律制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本课题重点针对西北贫困地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客观条件,重点研究在国家政策安排及法制统一的前提下,西北贫困地区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国家已有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资源,如何通过制定地方政策与地方立法切实弥补国家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局限,从而研究建立有效破解西北贫困地区“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地方性配套法规与制度框架和具体措施。尤其要重点研究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做出的全面部署,分别研究加强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三农法律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与重点内容。
《中国“三农”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 以西北贫困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场景》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 12

第一节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 12

一、从“主义”到“问题”:“三农”法制研究与问题意识 12

二、为什么强调从“主义”到“问题”的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变 14

三、什么是法学研究中的“问题”和“问题意识” 17

四、什么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 19

五、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的总体路径与分析范式 22

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法学研究方法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25

第二节 研究的一般方法 28

一、文献检索与系统分析方法 28

二、过程分析方法 29

三、实证分析方法 29

四、具体方法与路径 30

第二章 “三农”法制建设研究基本范式 32

第一节 中国当前“三农”法制研究现状与述评 32

一、关于中国“三农”及其法制问题的宏观研究与现状 32

二、关于中国“三农”及其法制问题的具体研究现状与评述 35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三农”法制建设基本范式 42

一、统筹城乡背景下“三农”法制建设的基本范式转换及意义 42

二、统筹城乡背景下“三农”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47

三、统筹城乡背景下“三农”法制建设的基本趋势和重点领域 49

四、统筹城乡背景下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50

第三章 中国当前“三农”法制建设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 55

第一节 基本现状、效果与评价 55

一、“三农”基本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其实施绩效评价 55

二、对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发布的相关政策情况与评价 56

第二节 “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其实施绩效评价 62

一、“三农”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其实施绩效总体情况 62

二、关于“三农”的中央立法及其评价 63

三、关于“三农”的地方立法及其评价 66

四、我国“三农”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7

第三节 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以及法律监督方面的状况及其绩效评价 72

一、行政执法及其绩效评价 72

二、司法保护及其绩效评价 75

三、法律监督及其绩效评价 77

四、衔接与配套:当前“三农”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78

第四章 西北贫困地区地方性“三农”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 81

第一节 农业方面的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 81

一、西北贫困地区农业的基本情况 81

二、西北贫困地区地方性农业立法 82

三、西北贫困地区农业立法的意义 83

四、西北贫困地区农业法制实践 86

第二节 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的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 91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 91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三种模式:珠三角模式、成渝模式和云浮模式 92

三、从村落到社区:西部贫困地区“三农”法律体系重构的历史契机 95

第三节 关于农民的政策与法制现状、实施效果及评价 100

一、西北贫困地区农民问题的基本情况 100

二、发展西北贫困地区农民政策的主要措施 101

三、西北贫困地区农民问题建设存在的问题 107

第四节 村落社区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及其前景 111

一、村落社区化与农村社区建设 111

二、村落社区化:一种历史趋势 112

三、从村落到社区:“共同体”的属性转变 115

四、从自治到治理:村民自治的“边际创新” 117

五、余论:再论局部实验与中国经验 121

第五章 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的互动与衔接 124

第一节 西北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制度建设概述 124

第二节 南疆垦区: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 125

一、南疆垦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 125

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南疆垦区发展的影响 126

三、南疆垦区扶贫开发目标 132

四、南疆垦区相关法制建设情况 135

五、南疆垦区: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衔接度”评价 137

第三节 六盘山区: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 138

一、六盘山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 138

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六盘山区发展的影响 140

三、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目标 144

四、六盘山区相关法制建设情况 150

五、六盘山区: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衔接度”评价 151

第四节 甘青藏区: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 155

一、甘青藏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 155

二、主体功能定位对甘青藏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157

三、甘青藏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目标 163

四、甘青藏区相关法制建设情况 166

五、甘青藏区:扶贫开发、城乡统筹和法制建设“衔接度”评价 167

第五节 其他重点扶贫县: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和法制建设的相互衔接与契合 169

一、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定位(以甘肃榆中县为例) 169

二、扶贫开发的目标 170

三、相关法制建设情况 171

四、“衔接度”(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指标”)评价 172

第六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 174

第一节 各省(自治区)比较研究 174

一、关于受教育权实现方面的地区差异 176

二、关于物质帮助权实现方面的地区差异 178

三、关于医疗保障权实现方面的地区差异 179

第二节 城乡之间比较研究 180

一、关于受教育权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 181

二、关于社会保障等权利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 182

三、关于经济劳动权利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 183

四、关于选举权和参政权平等实现方面的城乡差距 184

第三节 省(自治区)内部比较研究 185

一、民族地区与民族地区、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的比较——以甘肃省为例 185

二、山区与川区的比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187

三、男女比较——以土地承包权的实现状况为例 188

第四节 聚居区与混居区的比较研究 189

第七章 游牧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94

第一节 游牧民定居社区建设的动力来源 194

一、游牧民定居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194

二、缘何从游牧走向定居 195

三、为什么要选择“游牧” 196

四、为什么要建立“社区” 197

五、藏区牧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5

第二节 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试验 209

一、青海省H村(社区)的基本情况 209

二、什么是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211

三、为什么要在牧区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213

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建立 215

五、运行与成效 220

六、基本经验与发展方向 222

第八章 国土规划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231

第一节 国土规划中的“法律理性” 231

一、追认和完善地区发展成果 232

二、防范和化解国家政治风险 233

三、规制和约束政府寻租行为 236

四、科学规划国“土”资源的合理布局 239

第二节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建设 241

一、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和法律制度设计相关理论的评价 242

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44

三、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46

四、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立法建议 249

第九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252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调整 252

一、当前西北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52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53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条件下新农村建设路径和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256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 265

一、户籍制度改革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266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268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立法建议 272

第十章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 275

一、“良性违法”,还是法制保障? 275

二、“三农”问题与政策回应 279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制度路径 283

四、西北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农”法制建设的现实选择 288

第十一章 延伸与讨论: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309

一、关于农民前途问题的两种思潮 309

二、“老加图主义”的观点:回归田园 310

三、马克思主义的预见:农民消亡 312

四、城乡统筹发展与当代中国农民的前途 314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