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的社会经济学  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的社会经济学  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的社会经济学 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窦心浩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13122896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探讨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将会如何变化这一问题,并分析了造成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主要因素及其运作机制。中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和高等教育体系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本书通过对不同的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我国现有的高校分地区招生制度对不同地区大学升学率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本书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广泛收集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和近年的各地区大学升学率、高等教育规模等数据,以及日本上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六省市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高校的调查,获取了有关高校招生计划制订的大量一手资料。本书利用社会学、组织学和政策学理论对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行为模式在微观层面上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对以往偏重于宏观分析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研究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的社会经济学 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目录

序章 1

第1节 研究课题与背景 1

1.研究课题 1

2.研究背景 2

第2节 研究综述 8

1.日本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 8

2.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的研究 10

3.既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第3节 分析框架、方法与数据 14

1.分析框架 14

2.分析的方法和数据 18

第一章 高等教育升学率的地区差及其变动——理论分析与指标 21

第1节 有关机会均等性分析的理论 21

1.高等教育的扩大与机会均等 21

2.市场型发展 22

3.测算均等性的指标 25

第2节 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机会均等度的评价 27

1.各省大学升学率的上升 27

2.市场模型是否适用 29

3.均等度指标的变化 29

小结 31

附论 均等度测算指标的数学性质 32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代的升学机会 37

第1节 招生名额和容纳能力的分布概况 37

第2节 大学升学率的地区特征 39

1.各省大学升学率的类型和地域特征 40

2.大学升学率和大学容纳率 43

第3节 各省的大学配置和历史演变 44

1.各省高等教育体系的内部构造 44

2.分管辖部门分领域大学的地域分布 46

3.大学地域配置的历史演变 48

小结 51

第三章 1992~2001年间地区差的变化 52

第1节 大学容纳能力和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变化 52

第2节 各省的大学容纳率及其变动 56

1.各省大学容纳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56

2.大学容纳率的地区差和各省高等教育体系的特征 60

第3节 大学的属性与大学容纳率的地区差 64

1.不同属性大学的规模扩大 65

2.不同属性大学的地域分布 68

3.不同属性大学规模扩大的地域特征 70

小结 76

第四章 分地区招生制度及其改革 77

第1节 分地区招生制度及其形成 77

1.分地区招生制度的框架 77

2.形成的经过 79

3.《招生计划》的原型 83

第2节 大学的容纳率和大学的生源分配 84

1.大学容纳率及招生名额的省外分配 84

2.规模扩大和招生人数转移量的变动 87

第3节 《招生来源计划》调整地区差的功能 88

1.部属高校在各省的名额分配 88

2.划转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与非省属高校升学率的变化 93

3.各省的省属高校升学率及非省属高校升学率 97

小结 101

第五章 高等教育政策及其趋势 103

第1节 中央政府的组织战略 103

1.中央政府的组织目标 103

2.中央政府的资源及行为模式 105

第2节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及高等教育体系的变化 107

1.改革开放以后的高等教育政策 107

2.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制度及体系的变化 111

第3节 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地区政策及分地区招生政策 125

1.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地区政策 125

2.中央政府的分地区招生政策 135

小结 146

第六章 地方政府的行为 148

第1节 地方政府的组织特征 148

1.地方政府的社会功能及组织目标 148

2.地方政府的资源与行为模式 149

第2节 地方政府关于提高大学容纳能力的策略 150

1.各省的经济资源和高等教育规模 150

2.地方政府的大学容纳能力扩大策略 154

第3节 地方政府对招生名额地区分配的规划 165

1.省内和省外名额分配 165

2.各省名额分配框架的设定 169

小结 170

附论 省属高校的招生名额互换 171

第七章 大学的行为 177

第1节 大学的组织特征 177

1.大学的社会职能与组织目标 177

2.大学的资源与行为方式 178

第2节 大学的扩招策略 179

第3节 大学的招生名额分配策略 186

1.大学招生名额省外分配比例的特征 186

2.大学关于招生名额分配的策略 195

小结 207

第八章 日本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 208

第1节 日本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现状 209

第2节 高等教育升学率的决定因素 211

1.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升学率 212

2.高等教育规模与高等教育升学率 213

第3节 学生的跨地区流动 215

1.学生的跨地区流动与各地的大学规模 215

2.本地升学率与本地生源率 217

小结 220

第九章 中日两国一流大学入学机会的地区差 222

第1节 中日两国名校升学机会的地区差 224

第2节 名校升学机会的地区分布 225

1.一流大学的地区分布与升学机会 225

2.关于各地区名校升学机会的回归分析 228

第3节 一流大学生源的分布状况 230

1.一流大学招生中的属地化倾向 230

2.外地生源的空间分布 232

小结 234

终章 236

第1节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 236

第2节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教育机会的地区差——日本的经验 240

1.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240

2.日本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变容 241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之展望 245

1.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 245

2.分地区招生制度的展望 248

第4节 今后的课题 251

参考文献 254

索引 271

后记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