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时期道德建设基本问题  学习与研究
新时期道德建设基本问题  学习与研究

新时期道德建设基本问题 学习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国忠,仲爱萍,柴鲁静,张立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0719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的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和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的理论指导,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道德建设基本问题 学习与研究》目录

道德建设基本理论研究篇 3

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3

一 道德的一般本质 3

(一)道德作为以利益关系为内涵的价值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3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要涉及知识与价值、精神与实践、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结构 5

二 道德的基本特征 7

(一)从结构形式层次上来分析 8

(二)从实质内容层次上来分析 11

第二章 道德是人的生活方式 14

一 道德与生活方式 14

(一)生活方式的含义 14

(二)生活方式的根据 15

(三)道德的生活方式 16

二 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对道德的积极作用 17

(一)生产力发展对道德的积极作用 18

(二)科学技术进步对道德的积极作用 19

三 历史地考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道德的作用 20

(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直接表现为社会的道德水平 20

(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作用具有二重性 21

四 道德对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22

(一)道德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23

(二)道德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23

五 社会经济关系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24

(一)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24

(二)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作用 30

第三章 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 32

一 道德规范的定义 32

二 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 33

(一)道德规范体现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其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是人们对社会的实际道德需要的洞察和把握 33

(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们对自身行为正当性、应然性的概括和总结 34

三 道德规范体系及其阶级性 34

(一)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 35

(二)道德规范体系的阶级性 36

四 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 36

(一)道德原则及其客观依据 36

(二)道德原则的一般特征 39

(三)道德原则的历史类型 39

第四章 道德行为的评价 40

一 道德评价概述 40

(一)道德行为评价及其类型 40

(二)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标准 41

(三)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 42

二 道德行为评价的程序和手段 44

(一)道德行为评价的程序 44

(二)道德评价的手段 45

三 道德行为评价的模式 47

(一)道德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必须是一致的,两者不可脱节 47

(二)道德的价值判断必须以逻辑判断为前提和基础 47

(三)注意把握人们道德行为选择中的特殊情况 48

四 道德行为评价的社会作用 48

(一)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善恶起裁决作用 48

(二)道德评价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 48

(三)道德评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8

第五章 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道德良心 49

一 道德修养的含义 49

(一)道德修养概述 49

(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依据 50

二 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3

(一)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53

(二)道德修养的可能性 54

三 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 55

(一)道德修养的内容 56

(二)道德修养的实质 57

(三)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58

(四)自觉性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61

四 道德境界 62

(一)道德境界及其现实基础 62

(二)道德境界的区分 63

(三)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升华 64

五 道德良心 65

(一)道德良心的含义 65

(二)道德良心的本质和社会基础 66

(三)道德良心的功能 67

(四)道德良心的形成 68

第六章 道德是社会调控的基本方式 70

一 自律机制是道德养成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机制 70

(一)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机制 70

(二)道德自调节机制与自律机制的比较 71

(三)对当前我国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启示 72

二 道德是一种能动的精神力量 74

(一)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75

(二)道德的能动作用 79

(三)道德能动作用的表现和评价 80

三 道德以精神自律来构建社会秩序 81

(一)道德的主要社会功能 81

(二)道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 83

(三)道德调节功能的特殊性 86

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基本问题研究篇 91

第七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发展概述 91

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论道德建设 91

(一)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91

(二)科学阐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提出“两手抓”的战略方针 92

(三)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 93

二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治国方略的高度论道德建设 94

(一)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95

(二)提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96

三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构建和谐社会高度论道德建设 97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 98

(二)形成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 99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导 100

四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高度论道德建设 101

(一)“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坚持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前提 102

(二)“领导干部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 102

(三)“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发挥道德模范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特色 103

(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振社会精气神 104

(五)“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保障 108

(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形成全民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是根本 109

第八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内容特征 110

一 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 110

二 “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贯倡导的基本道德要求 111

(一)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112

(二)爱人民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112

(三)爱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113

(四)爱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 113

(五)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全体人民的基本要求 113

三 集体主义,兼顾个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14

(一)集体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115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本质内涵 115

四 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18

五 四德并举,提升素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120

(一)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120

(二)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121

(三)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 123

(四)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是加强“四德”建设的起点和教育的基础 124

六 先进要求,广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 125

七 教育引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途径 127

第九章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 129

一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129

(一)以干部道德建设为重点 129

(二)以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为重点 132

(三)以道德规范体系建设为重点 133

(四)以诚实守信建设为重点 134

二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难点 135

(一)政治体制与干部道德建设 135

(二)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136

(三)道德心理扭曲与道德教育路径 137

第十章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基本规律 139

一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39

(一)人本原则 139

(二)民主原则 140

(三)开放原则 141

(四)创新原则 141

(五)贴近原则 142

二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 148

(一)服务中心律 148

(二)优化环境律 148

(三)主客互动律 149

(四)潜移渗透律 149

(五)整合引导律 150

(六)知行统一律 151

第十一章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价值目标 153

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外在途径 153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途径 153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外在途径 154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 157

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 159

(一)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159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0

(三)实现社会至善与个体至善的统一 162

第十二章 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解析 164

一 转型与道德建设的深刻变化 164

(一)利益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164

(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思想道德的深刻变迁 165

(三)体制改革带来的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 166

二 转型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66

(一)道德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变革 167

(二)外来文化的进入影响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168

(三)道德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168

三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的关系分析 17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70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71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7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与研究 173

一 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173

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175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解读 184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层面的价值追求 184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192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197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研究 2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203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0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206

应用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篇 211

第十四章 关于诚信的社会作用问题研究 211

一 诚信体现的四大领域 211

二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意义 212

三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措施 212

四 诚信的当代价值 213

五 诚信是大学生修身成才的必修课 215

第十五章 关于认识自身责任与自觉履行义务问题研究 217

一 责任与责任意识 217

(一)责任 217

(二)人生的责任意识 222

(三)人生责任的三个维度及特征 225

二 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的现状及基本评价 230

三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233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33

(二)营造严格的责任教育机制 233

(三)确立新的责任教育观念 233

(四)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33

第十六章 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研究 235

一 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 235

二 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平台:公民道德教育建设 237

三 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路径:正确的教育策略和良好的环境机制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