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雷石榆诗文选
雷石榆诗文选

雷石榆诗文选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丽敏编著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0972383
  • 页数:5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我国著名的左联作家、抗战诗人雷石榆先生的诗文选集,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上一篇:韩愈集下一篇:尘世琐语
《雷石榆诗文选》目录
标签:诗文 编著

一、新体诗 1

非上帝的女儿 1

咖啡店 2

初雪 3

沙漠之歌 4

点燃 6

笔迹 7

颤抖的大地 8

饥馑 10

序诗 11

磨碎可怜的灵魂 12

诗人的自杀 13

别离祖国——赠小熊秀雄氏 15

小熊秀雄神貌速写——在小熊秀雄诗集出版纪念会上 17

日中往复明信片诗集 21

给灾区逃亡的人们 27

我仍要歌唱(外一章) 29

新世界的父母 30

题诗 32

黄水的沙场上 32

被强奸了的土地上 33

国际纵队 35

我要和你们合唱 36

剿灭不了我们的灵魂 37

会意 39

八路军 41

保卫台山 42

欢迎郭沫若先生 43

学生,战士 45

华南,我们保卫你! 46

炮火轰断了爱情——怀菊枝 48

别了,广州 50

你的丈夫死了 52

潼关外的弧线路上 53

人生难得这一回 55

春在洛阳 56

自卫军歌 57

把青春向你献上 58

呼唤你的永生——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 60

我听见你的叹息——致日本诗友小熊秀雄 61

致日本的革命同志 63

欢迎你们 64

家破人亡者的歌 65

春又来了 67

悲歌 68

想起了你 71

听我歌一曲 72

青春解 74

幻想曲——寄给远离的人 75

生日歌 76

血染汨罗吊屈原 77

哀悼战斗的诗人——纪念蒲风逝世两周年 79

忆福州 80

那么一天 82

胜利 84

我听见一种声音 86

再一度生活在春天 87

夜的街上 88

悼念亡姊 89

假如我是一只海燕 91

人民心灵的救星——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92

鲁迅仍活着 94

夕渡玄武湖 96

造船厂之夜 97

大跃进片断 98

海河建闸工地之歌 99

“五四”——青年的火焰 100

山海关抒怀 103

樱花时节 105

桂林游吟 107

别津门 109

为新中国迈进“四化”歌唱——纪念建国三十一周年大庆 110

当我想吃香蕉的时候 111

鹭岛之歌 112

有爱 113

迎春,谱写“四化”的序曲 114

重游九朝古都 117

献给母校——日本中央大学 119

梦幻曲 120

春节来临时刻 122

古典文海探索者 123

蒲风八十诞辰纪念献辞 124

首届山海关长城艺术节抒情 125

梦之旅 126

晚年题句 128

二、翻译诗 129

痛苦之谷&德国 海涅作 129

故乡&日本 森古茂作 130

给莉达&德国 歌德作 131

五月之歌&德国 歌德作 131

永远地&德国 歌德作 132

给诚恳的读者&德国 歌德作 132

珍贵的春天&日本 木岛始作 133

想起即吟的人&日本 木岛始作 133

抒情插曲(第一、二组曲)&德国 海涅作 134

歌(我爱快活的跳舞)&英国 布雷克作 135

歌(我身上美丽的绸衣)&英国 布雷克作 136

蓟草与蒺藜&英国 布雷克作 137

给春天&英国 布雷克作 137

弟弟你不要死(节选)&日本 与谢野晶子作 138

一部分《万叶集》的翻译(包括作者简介) 139

秋叶寄语&日本 内山加代作 140

这里有一棵树&日本 石川逸子作 141

三、旧体诗 143

吊郑成功 143

自白(五古) 143

贺春双意(七绝二首) 144

南归曲 144

游瘦西湖 148

喜雪吟(破旧体诗作) 148

枣庐新春歌——纪念迁居临建一周年后新春 149

做客欢度中秋节——周青同志邀约共度中秋佳节,其贤妻爱女殷勤备酌款待,感赋七律一首志兴 150

声声慢——悼念裴学海先生 150

过长城岭 151

蓉城怀古 151

迎春有感 152

游览西陵(绝、律各一首) 153

古稀诞辰抒怀 153

日文“往复明信片诗”得见发表有感——寄赠木岛始教授 154

久别重聚有感——赋赠曹健飞、胡瑞仪伉俪 156

胜地吟草 157

遥悼小熊常子夫人(七律) 158

云南暮春吟草 159

重游鼓浪屿(七绝二首) 160

登观新八达岭 161

西安胜地游吟(七古二首) 161

敬书奉赠后藤郁子女士 162

木岛始家案前即兴(七绝一首) 162

谒拜小熊秀雄夫妻墓 163

重游井之头公园 163

万叶植物园观后 164

三访横滨聚会席上吟 164

辞别席上吟赠日本诸友 165

访夏衍先生感赋 165

重访王文娴 166

荔湾亭有感 166

春永在(五绝) 167

无题(七绝) 167

赠魏子云诗 167

题马瑞麟寓言集《忘了大海的海豹》 168

遥谢春城诸学子 168

伊朗文学研讨会抒情 169

八十二诞辰自咏 170

癸酉春节寄情——致阿春 170

四、歌词 171

一日贡献国家歌 171

冲上去呀 172

新相思曲 172

五、序文 174

《国际纵队》卷末语 174

《1937·7·7——1938·1·1》序 175

《新生的中国》序 176

《八年诗选集》序 176

爱情心曲拾精华——《历代爱情诗歌选》代序 178

《梅浦词》序 180

东方文苑摘萃探胜——为《东方文学鉴赏辞典》序 182

难忘却的一页历史印记——《抱砖之歌》代序 190

《新诗纵横观》序 192

六、散文 196

关露 196

五月·诗歌日 197

“诗歌日”的回忆及展望 198

一个手榴弹的收获——西线随笔之一 199

灵巧勇敢地避敌和击敌——西线随笔之二 200

战地的房东 201

假如茅盾先生真的遭难了?! 205

断章 207

爱的追忆 209

蒲风在我的记忆里 213

夜的叹息 214

在台湾首次纪念鲁迅先生感言 215

爱情的品格 217

新历史的第一页 218

林基路烈士二三事 219

回忆郭沫若先生片断 221

望海 223

中文系八一级迎新会致词 226

一面镜子 228

秋田雨雀氏与我们留日进步青年 229

略论小熊秀雄童话的特色(片断摘录) 233

后记——为出版《沙漠之歌》与《中日往复明信片诗集》中日文对照单行本而作 234

鹭岛诗会 236

回顾与期待——并寄望鹭岛诗坛新秀 238

回忆途经重庆时节 239

古迹名胜动幽思——在最幽雅的园林下观后谈 242

乡情,回忆的画面 244

追思台湾二三事 245

访日期间的两项文化交流活动 247

诗人罗铁鹰墓志铭 257

一檠学灯 259

漫谈竹之于人与诗画 269

追思烈士林基路 271

关于《惨别》的一点说明 272

在迎新会上 274

海峡那边的儿子 274

“肃反”与“文革” 280

风雨同舟新伴侣 282

悼念李何林同志——回顾昆明、台湾、京津五十年的友谊 284

奔赶西北战场,在晋南垣曲见到八路军朱德总司令 287

《日本文学简史》后记 290

《谍海才女》读后感言 292

重访扶桑半纪后 293

读《岭南现代文学史》忆《中国诗坛》——并追思黄宁婴同志 317

日本故都游踪 323

怀念福州 326

日本画家的“梦幻” 331

特殊风味的会餐 332

贺卡传情——海峡风送童声 334

津门别后长思忆 334

旧梦依稀话宝岛——寄情台湾 336

抗战前夕,我在福州的文艺活动 339

悼念夏衍先生 341

花词寄情——致内山加代女士 344

李桦抗战木刻 345

关于《再一度生活在春天》日语编译书的出版及日本读者的评论 346

新历史的第一页——回忆我在香港迎接新中国诞生之作 348

七、论文 350

诗的创作问题 350

在诗歌的联合战线上 352

文艺一般论 353

关于写诗的经验 390

台湾新文学创作方法问题 398

再论新写实主义 400

再论新写实主义(续) 403

新诗的格律问题 406

话剧《雷雨》的艺术魅力 410

谈谈诗歌借鉴与创作 412

但丁和他同时代的抒情诗流派 418

诗歌审美判断的探索 424

试评石川啄木的创作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430

从历史的角度看比较文学 447

谈诗随感 448

关于汉诗与日本民族诗歌的关系——在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中诗歌代代相传中日友谊之声 458

日中现代文学在美学观上的同异 481

绝代歌手与斗士——海涅 491

汉字的优越性与现代化 514

《源氏物语》的特色 517

雷石榆评论日本作家 520

社会派优秀诗人石川逸子 534

为了未来,不要忘却——石川逸子的诗歌 536

普及文化教育 促进文化认同——祝《厦门文化丛书》问世 541

写在前头几句话 543

八、书信 545

致《台湾文艺》编辑部 545

致黄安榕 545

致雷大鹏 546

致马家骏 547

致黄安榕 548

致黄安榕 549

致黄安榕 550

致黄安榕 551

致黄安榕、松溪 551

致陈继礼 553

致陈继礼 554

致张丽敏 555

致朱维之 555

致李启伦 556

致“左联”成立会址恢复办公室 556

致王锡荣 558

致彭端智 558

致程建汉 558

致黄汶 559

致福州党史通讯编委同志 559

致丁言昭 560

致黄汶 560

致张振金 561

致谢成仪 561

致张振金 562

致黄汶 563

致包白痕 563

致程建汉 564

致程建汉 565

致包白痕 565

致包白痕 566

致包白痕 567

致王松荣 567

致金诚、王洺 568

致陈长平 568

致程建汉 569

致程建汉 569

致李顺 570

致牛汉、黄汶 570

致汪帆 571

致雨惠 571

致夏衍 572

致木岛始 572

致牛汉、黄汶、李启伦、早春 573

致贾植芳 573

致王松荣 574

致艾沙、马乙亚 574

致李凌 574

致马瑞麟 575

致王树基 575

致王松荣 575

致牛汉、李启伦、黄汶 576

致刘含怀 577

致陈长平 578

致徐放 578

致黄汶 579

致王树基 580

致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通讯》编辑部 580

致程建汉 581

致申身 581

致刘向东 582

致黄汶、罗君策 582

致黄汶、罗君策 583

后记 5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