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临安历史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临安历史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临安历史 1949-1978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明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802373
  • 页数:4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叙述了1949年至1978年间,临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临安历史 1949-1978》目录

第一编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5月~1952年12月) 3

第一章 临安、於潜、昌化三县人民政权的建立 3

第一节 临安、於潜、昌化三县的解放 3

一、临安县的和平解放 3

二、於潜县的解放 6

三、昌化县的解放 7

第二节 县、区、乡人民政权的建立 9

一、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建立 9

二、城乡的接管 12

三、区、乡人民政权的建立 15

四、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 16

第三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群众团体的建立 18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18

二、农民协会的建立 19

三、工会、青年团、妇联组织的建立 21

第二章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24

第一节 落实省委“六大任务” 24

一、挫败於潜“六二八”武装暴乱 24

二、全面开展剿匪反霸斗争 27

三、贯彻合理负担,开展征粮工作 30

四、领导群众生产自救 32

五、发动群众减租减息 35

第二节 整顿经济秩序 37

一、解放初严重困难的国民经济状况 37

二、整顿金融秩序,稳定市场物价 38

三、统一财政经济 40

第三节 土地改革运动 42

一、土改的准备 42

二、土改的试点 43

三、土改的全面展开与复查 46

第四节 抗美援朝运动 49

一、广泛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活动 49

二、掀起参军参战、爱国捐献热潮 51

三、持续开展爱国增产竞赛和拥军优属活动 52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54

一、严厉镇压反革命 54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深入镇压反革命 57

第六节 实施其他社会改革 59

一、禁毒、禁赌、禁娼,反对封建迷信 59

二、宣传贯彻《婚姻法》 60

三、实施司法改革 6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64

第一节 解放初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 64

一、解放初期党员和干部队伍的初步发展 64

二、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 65

三、“三反”运动 6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 71

一、国营、集体经济的创建 71

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的贯彻实施 73

三、“五反”运动 75

四、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76

五、扩大城乡物资交流 78

第三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和手工业合作的初步开展 79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的自发建立 79

二、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81

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 82

四、手工业加工组和生产小组的试办 84

第四节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改造与提高 86

一、教育事业的改造和群众扫盲活动的开展 86

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88

三、卫生事业的初步改善 90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92

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92

二、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初步改善 94

第二编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年1月~1956年8月) 99

第四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99

第一节 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粮食统购统销 99

一、学习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9

二、实施粮食统购统销 10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104

一、从互助组的整顿到初级社的迅猛发展 104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收缩与再度扩展 106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 108

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全面普及 109

五、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 112

第三节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113

一、手工业合作化的试点与初步展开 113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快速实现 115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6

一、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6

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8

三、对私营工商业者的团结、教育和改造 120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2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21

二、社会主义改造急促完成的遗留问题 123

第五章 过渡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2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25

一、第一次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工作的开展 125

二、乡镇人大代表的普选 126

三、首届县、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27

第二节 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130

一、 “潘香球事件”与“新三反”运动 130

二、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快速发展 133

三、审干工作 136

四、肃反运动 138

第三节 三县首次党代会的召开 140

一、首次党代会的筹备 140

二、中共昌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41

三、中共於潜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43

四、中共临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44

第六章 经济、社会事业的初步发展 148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148

一、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148

二、掀起第一次绿化造林高潮 150

三、工业生产的较快发展 151

第二节 社会事业的改善 152

一、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152

二、文化、体育活动的初步活跃 153

三、全面开展血吸虫病防治 155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年9月~1966年4月) 16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61

第一节 八大精神的贯彻和对经济发展途径的初步探索 161

一、贯彻中共八大和省二大精神,实行工作重点转移 161

二、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163

三、郜溪经验和“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的推行 1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167

一、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67

二、合理调整农业合作社内部关系 168

三、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170

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72

五、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 173

第八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76

第一节 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176

一、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76

二、党内整风运动的开展 177

第二节 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180

一、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180

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181

三、全民整风运动 184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全面兴起 186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兴起 186

一、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面发动“大跃进” 186

二、开展农业丰产竞赛 188

三、开展全民大炼钢铁 190

四、大办地方工业 195

五、大办交通事业 197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9

一、杨岭人民公社的试办 199

二、人民公社化的急促实现 201

三、大办农村公共食堂 203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暴露的严重问题 206

一、“五风”给党风和干部风气带来的后患 206

二、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弊端 207

第十章 初步纠“左”和经济、社会事业取得的一定成果 209

第一节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209

一、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209

二、工业战线的初步调整 213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的一定成果 214

一、青山水库的兴建 214

二、天目林学院、交口少科院的创办 217

三、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的推行 220

四、新安江移民安置和动员青年赴宁夏支边 221

第十一章 “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 225

第一节 “反右倾”斗争的开展和高指标的重新出笼 225

一、贯彻庐山会议精神,开展“反右倾”斗争 225

二、中共昌化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227

三、中共临安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229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的继续“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 232

一、工农业生产的继续“大跃进” 232

二、“共产”风与农村公共食堂的再起 234

三、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236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调整及其成效 239

第一节 贯彻“八字”方针,进行全面调整 239

一、贯彻《紧急指示信》,纠正“共产”风 239

二、贯彻“八字”方针和“农业六十条”,全面调整农村政策 243

三、国营工业政策的调整 246

四、手工业和社办工业的调整与整顿 248

五、商业政策的调整 250

六、教育政策的调整 252

七、精减干部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253

第二节 贯彻七千人大会精神,实施深入调整 256

一、贯彻七千人大会精神,实施深入调整 256

二、划小核算单位,实行生产队基本核算制 257

三、山林政策的调整 259

四、开展甄别平反 261

五、包产到户的出现及其夭折 263

六、加强战备,开展“小三线”建设 265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267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67

二、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显著进步 270

第十三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73

第一节 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初步开展社教运动 273

一、贯彻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发动社教运动 273

二、农村社教的试点和初步展开 275

三、城镇“五反”运动的开展 277

第二节 贯彻“双十条”,全面推进社教运动 279

一、贯彻“双十条”,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279

二、进一步开展社教试点 281

三、全面开展“四清”运动 283

第三节 贯彻“二十三条”,深入开展社教运动 286

一、贯彻“二十三条”,调整社教方针 286

二、深入开展“四清”运动 287

第十四章 政治思想建设成果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290

第一节 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党的领导 290

一、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党的领导 290

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员教育 293

三、中共临安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295

第二节 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 296

一、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296

二、学雷锋、学焦裕禄活动的广泛开展 298

三、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 300

四、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兴起 303

第三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04

一、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成就 304

二、十年探索的深刻教训 307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与工农业生产的艰难推进(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11

第十五章 全面内乱与稳定局势的努力 31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临安的兴起 311

一、学习贯彻“五一六通知” 311

二、“文化大革命”在文教界的兴起 312

三、贯彻“十六条”,“文化大革命”向全社会扩展 315

第二节 社会的全面内乱 316

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316

二、“九四”红卫兵“炮轰县委”事件 318

三、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320

四、造反派组织的建立和全面夺权 322

五、造反派大规模武斗 325

第三节 县革委会的成立 327

一、稳定局势的努力 327

二、县革委会的成立 329

第十六章 全面“斗、批、改”与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努力 331

第一节 全面开展“斗、批、改” 331

一、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 331

二、“砸烂公检法”与开展“革命大批判” 335

三、“清理阶级队伍” 337

四、“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运动 340

五、干部下放劳动 342

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 344

第二节 极左方针的推行 346

一、经济领域极左政策的推行 346

二、开展“教育革命”、“文艺革命” 349

第三节 “左”倾方针指导下的整党建党 352

一、以“吐故纳新”为中心的整党建党 352

二、中共临安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355

三、整顿基层领导班子 357

第四节 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努力 359

一、干部群众在逆境中努力发展生产 359

二、抗击“七五”特大洪灾 360

三、社队企业的恢复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起步 362

四、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 364

五、掀起血吸虫病防治高潮 366

第十七章 纠“左”与纠“左”的中断 369

第一节 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369

一、“批林整风”运动的开展 369

二、干部政策的落实与群众团体、政法组织的恢复 372

三、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与企业的整顿 374

四、调整知青政策,实行“厂社挂钩” 378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事业在纠“左”中得到较快发展 380

一、因地制宜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之路 380

二、农田基本建设高潮的掀起 382

三、大力开展林业基地建设 384

四、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广泛开展 387

五、教育文化事业的初步恢复 389

六、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 392

第三节 “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与纠“左”工作的中断 394

一、“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 394

二、“反潮流”与反击“右倾复辟思潮” 396

三、“突击入党”、“突击提干” 398

第十八章 全面整顿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02

第一节 全面整顿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402

一、贯彻整顿方针,“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02

二、整顿党的组织,纠正“双突”错误 405

三、“普及大寨县”,大力推进农田基本建设 407

四、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411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13

一、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413

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及其严重后果 415

第五编 思想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421

第十九章 思想政治上的初步拨乱反正 421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开展拨乱反正 421

一、“揭、批、查”斗争的开展 421

二、初步平反冤假错案 424

三、知青政策的落实与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 427

第二节 党政组织的整顿 428

一、党政机构的整顿和领导班子的调整 428

二、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430

第二十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433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433

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433

二、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 435

三、南苕溪的综合治理 437

第二节 工业生产的较快发展 439

一、工业生产在整顿中得到较快发展 439

二、社队企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442

第三节 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444

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444

二、文化事业的复苏 446

三、卫生事业的巩固与发展 447

四、科技事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449

附录 453

中共临安县委组织沿革表(1949年6月~1980年1月) 453

中共於潜县委组织沿革表(1949年6月~1958年10月) 454

中共昌化县委组织沿革表(1949年6月~1960年6月) 455

临安县(含於潜县、昌化县)党组织、党员统计表(1949年~1978年) 456

临安县(含於潜县、昌化县)经济发展主要指标(1949年~1978年) 457

临安县历任主要领导人(1949年~1978年) 458

於潜县历任主要领导人(1949年~1958年) 460

昌化县历任主要领导人(1949年~1960年) 461

后记 4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