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士伟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10047291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搜集的大量历史档案资料,从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的三种渠道入手,即法国天主教组织的高等教育交流、中国的民间人士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组织的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和中法两国政府主持的高等教育交流,来研究中法高等教育交流,总结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特点。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史》目录

引言 1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1

1.选题原因 1

2.研究意义 2

二、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界说 3

1.高等教育 3

2.教育交流 4

3.时间和地域的界定 4

三、研究现状 5

1.中法教育交流的整体研究 5

2.专题研究 5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10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第一章 法国天主教在华教育交流 13

第一节 法国天主教在华办学概况 17

一、天主教在华学校和师生的数量 17

二、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地理分布 19

三、法国在华建立高等院校的努力 19

第二节 中华的曙光——震旦大学 20

一、第一震旦——太阳升起 21

二、第二震旦——如日中天 26

三、政府接收——薪火相传 35

第三节 天津工商学院 36

一、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38

二、增设院系和学科课程的现代化 39

三、完善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2

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制度 46

五、与其他教会大学的差异 51

第四节 对法国天主教在华所创立的两所大学的比较 52

第五节 法国在华教会学校与中国女子教育 53

第二章 中法民间教育交流——从勤工俭学到中法大学 57

第一节 李石曾与世界社 57

一、新闻出版事业 59

二、科学文化研究 60

三、教育 61

四、社会事业 62

第二节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64

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序曲——华工教育 64

二、出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高潮的原因 69

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革命 77

四、最后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命运 86

五、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留学方面的突破 89

六、与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同仁的商榷 90

第三节 中法大学 95

一、学术之意义——中法教育交流的典范 96

二、组织之意义——学校构成及沿革 101

三、学制之意义——中法大学实行大学区制 108

第三章 中法政府组织的教育交流 114

第一节 留欧教育 114

一、晚清留欧学生及其管理 114

二、民国留欧学生及其管理 116

第二节 里昂中法大学 119

一、里昂中法大学的建立 119

二、里昂中法大学的自费生 127

三、里昂中法大学学生的遣返问题 131

四、里昂中法大学与庚子赔款 135

五、留法勤工俭学生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关系 146

六、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149

第三节 中比大学 150

一、中比大学的建立 150

二、中比大学的特点 153

三、中比大学学生争庚款的斗争 153

第四章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 156

第一节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的筹建 156

第二节 巴黎大学中国学院的教学情况 158

第三节 在欧美各国普遍筹建中国学院的计划 160

一、叶恭绰与中国学院 160

二、班乐卫与中国学院 162

三、韩汝甲与中国学院 1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孔子学院走向全世界 168

第五章 法国教育管理体制在华试验 170

第一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 170

第二节 蔡元培在华试行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设想 172

第三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实施背景 174

一、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实行的社会思想基础 174

二、教育受制于政治 175

三、军事甫定,教学停顿,经费困难 176

四、教育独立思潮 176

第四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实施经过 177

一、大学院剖析 178

二、大学区剖析——以北平大学区为例 179

第五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失败 184

第六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成果 189

一、设立研究机构 189

二、废止春秋祀孔典礼 191

三、筹措款项,恢复教学 191

四、进行教育改革 191

第七节 大学区制和大学院制的启示 192

第六章 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特点 194

第一节 中法教育交流的基本特点 195

一、宗教、政府和民间力量齐头并进 195

二、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采取中法平等管理的模式 197

三、在资金投入上,前期中法共同担负,但中方经费困难;后期依靠庚款 197

四、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 202

第二节 对近代中法教育交流的评价 206

一、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206

二、弥补了我国教育投入的不足 207

三、刺激了我国教育的创新 207

四、引进了西方的大批新专业和新课程 208

五、培养了大批人才 209

参考文献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