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桂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38687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特征展开,通过传统政治参与网络环境中公众政治参与的对比,了解网络时代公众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和新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从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利弊分析,把握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借鉴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经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从平台建设、政府管理及素养提升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分析,最后把握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前景,稳健而又积极地推进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目录

第一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演进 1

第一节 传统的政治参与 1

一 传统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1

二 传统政治参与的方式 3

三 传统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7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 11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变化及有利因素 11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15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性 18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类型 21

一 网络参政议政 21

二 网络民主监督 26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 30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34

一 电子投票 34

二 电子邮件 36

三 网络论坛 36

四 网络微博 39

第二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作用 43

第一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公众政治参与 43

一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 43

二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呼吁政府积极应对 47

第二节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 50

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推动 50

二 公众政治参与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53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我国政府工作的发展 57

一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 57

二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61

三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的构建 63

四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 65

第四节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生活的作用 68

一 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作用 68

二 网络政治参与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73

三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作用 75

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 77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挑战 77

一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 77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身份断裂 83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边缘化 84

四 网络群体极化 85

五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90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层面的挑战 93

一 政策回应欠缺和监管不足 94

二 政府主导地位的丧失和角色弱化 96

三 政府网站建设不完善 98

四 政府网络信息意识淡薄和回应滞后 100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环境问题 103

一 信息爆炸和参与爆炸 104

二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 105

三 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安全 108

四 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 112

五 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现象 114

第四章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经验借鉴 118

第一节 国外的网络与政治参与 118

一 国外网络的历史沿革 118

二 国外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应用 122

第二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况 129

一 韩国公众参政及网络治理 130

二 日本网络政治参与 132

三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 134

四 美国网络政治选举 138

第三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 140

一 确立网络实名制的网络参政身份 140

二 发展公共服务网络项目,使公众参政方式多元有效 143

三 以网络政治参与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145

四 以法律为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147

五 重点加强各民主党派的网络参政议政 149

第五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建设 151

第一节 培育合格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151

一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界定 151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知识和技能 155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 157

第二节 提高政府部门的执网能力 158

一 提高政府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58

二 提高政府部门管理协调能力和网络民意回应能力 160

三 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 162

四 健全公众满意度的政府网络绩效评估体系 166

第三节 推进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运用 170

一 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网络政治参与 170

二 信息过滤技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 173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态维护及危机治理 177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价值 180

一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政治诉求 180

二 有利于实现广泛舆论监督 183

三 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机制的转型 187

第六章 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 191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192

一 优化政府和公众关系,提升政府网络诉求的回应能力 192

二 加大政府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消除数字鸿沟 193

三 加快政府网络建设工程,扩大网络政治参与覆盖面 195

四 加强政府对网络媒体的引导与管理 198

第二节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普及网络知识教育 201

一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培养公众网络道德 202

二 普及网络教育,提升公众网络素质 203

三 强化政府示范效应,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的网络理念 204

四 矫正不良网络价值取向,推动公众理性参政 204

五 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206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秩序 208

一 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209

二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 211

三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与处置联动机制 213

四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 214

第七章 提高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素养 217

第一节 培育良性的公众网络政治文化 217

一 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217

二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吁求良性的网络政治文化 220

三 网络时代下塑造社会主义良性网络政治文化的路径选择 221

第二节 加强与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227

一 构建网络伦理道德 227

二 网络社会伦理的困境 232

三 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 236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治理性教育 242

一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理性 243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下公众政治理性的现状 244

三 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公众政治理性的培育路径 249

第四节 “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255

一 网络“把关人” 255

二 网络政治参与吁求网络把关 259

三 拓展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的路径 260

第八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前瞻性思考 268

第一节 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 268

一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概述 268

二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72

三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中遇到的挑战 276

四 如何实行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 279

第二节 电子政务将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 281

一 电子政务概述 281

二 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284

三 电子政务下的政府与公众互动 285

第三节 虚拟公共领域将成为政治活动的新场所 294

一 虚拟公共领域概述 295

二 虚拟公共领域功能的实现 299

三 虚拟公共领域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302

参考文献 304

后记 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