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华清,郑爽,朱松丽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617093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十二五”我国如何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这一重大目标,深入研究地区及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大政策,关键技术及实践问题,凝练典型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体系和实践体制,提出构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平台的政策建议。
《“十二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目录

摘要 1

综合篇 2

第一章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评价 2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2

第二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目标 4

第三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政策措施 4

第四节 “十一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效果初步评价 9

第五节 “十一五”我国地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进展 10

第二章 “十二五”及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13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13

第二节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14

第三节 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初步分析 14

第四节 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趋势初步分析 15

第五节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初步分析 16

第六节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16

第三章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缓行动目标分析 19

第一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预期 19

第二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预期 21

第三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预期 22

第四节 2020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国内减缓行动的主要目标 24

第四章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分析 27

第一节 对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的理解 27

第二节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8

第三节 “十二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确定 29

第四节 “十二五”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30

第五章 “十二五”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考核方法探讨 32

第一节 构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总体思路 32

第二节 构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主要原则 32

第三节 地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初步框架 33

第四节 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的初步框架 34

第六章 “十二五”期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建议 36

第一节 尽早分解落实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36

第二节 加快制定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 37

第三节 进一步落实节能降耗及发展非化石能源主要目标 37

第四节 尽快明确电力、水泥等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 38

第五节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 39

第六节 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和机制作用 40

地区篇 43

地区篇(一)吉林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43

第一章 吉林省“十一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评价 43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特点分析 43

第二节 三产结构及工业行业结构调整评价 43

第三节 节能和提高能效措施评价 45

第四节 能源结构调整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评价 46

第五节 生态保护与生态省建设评价 47

第二章 吉林省“十一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进展评价 48

第一节 节能和碳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方法 48

第二节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48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49

第四节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价 49

第五节 吉林省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49

第三章 吉林省“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研究 51

第一节 能源排放评估模型说明 51

第二节 吉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设定 52

第三节 吉林省“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预测 53

第四节 确定吉林省碳排放下降目标的主要依据 54

第五节 目标及主要任务 56

第四章 吉林省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途径分析 57

第一节 分析方法 57

第二节 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59

第三节 能效和节能的作用分析 59

第四节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分析 60

第五节 生态保护的作用分析 60

第五章 吉林省“十二五”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及相关需求分析 61

第一节 结构调整领域 61

第二节 能效提高领域主要技术与资金需求分析 61

第三节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主要技术与资金需求分析 64

第四节 生态保护领域 65

第六章 吉林省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保障措施 66

第一节 法律法规 66

第二节 管理体系 66

第三节 建立健全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考核办法 67

第四节 资金 70

第五节 技术 71

第六节 国际合作 71

第七节 公众意识 71

第七章 吉林省案例研究的总结及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73

地区篇(二)上海市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75

第一章 上海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75

第一节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75

第二节 上海市能源消费状况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 80

第三节 上海市能源平衡表改造:方法和结果 84

第二章 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指标体系研究及上海市初步评价 87

第一节 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87

第二节 上海市“十一五”中前期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控制初步评价 89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交通减排技术和政策措施评述 93

第一节 城市交通减排技术评述 93

第二节 城市交通减排政策评述 98

第四章 上海市“十二五”城市交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分析 101

第一节 城市交通能源环境模型的建立 101

第二节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二五”和2020年发展情景简析 102

第三节 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二五”及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105

第五章 上海市“十二五”对外交通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简析 106

第一节 “十一五”交通运输业之动荡 106

第二节 “十二五”对外交通运输发展前景 106

第三节 上海市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之路 108

地区篇(三)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研究 113

第一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控制措施 113

第一节 上海市概况 113

第二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116

第三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 118

第四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的成效和问题 128

第二章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 131

第一节 国外建筑能耗统计方法 131

第二节 建筑能耗统计现状及上海的实践 132

第三节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 133

第四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测算 135

第三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分析 140

第一节 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期 140

第二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143

第四章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分析 153

第一节 上海市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参考情景 153

第二节 住宅建筑排放控制目标 153

第三节 商业与公共服务建筑排放控制目标 154

第四节 建筑排放整体控制目标 155

第五章 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政策建议 156

第一节 以低碳理念贯穿建筑设计、使用和维护 156

第二节 调整能源结构 157

第三节 引导建筑使用者行为节能 157

行业篇 161

行业篇(一)电力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161

第一章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及温室气体排放 161

第一节 发电增长及结构变化 161

第二节 火电装机构成 162

第三节 燃煤火电效率 162

第四节 发电燃料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 163

第二章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分析 165

第一节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相关措施 165

第二节 “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 168

第三节 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代价 170

第三章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 171

第一节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量的MRV方法研究 171

第二节 我国与其他国家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173

第三节 华能玉环电厂案例研究 174

第四章 “十二五”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分析 177

第一节 加快核电和水电发展 177

第二节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 177

第三节 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 178

第四节 继续淘汰低效火电机组 179

第五节 加快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建设 180

第六节 促进热电联产发展 180

第七节 加强管理,推动系统节能 180

第八节 加快先进发电技术研发,为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奠定基础 180

第五章 “十二五”我国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及保障条件 181

第一节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 181

第二节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减排效果分析 182

第三节 影响排放控制目标落实的不确定性因素 183

第四节 实现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的保障条件 184

行业篇(二)水泥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186

第一章 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状况 186

第一节 “十一五”以来水泥行业发展状况 186

第二节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 190

第三节 2005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 191

第四节 “十一五”前四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 193

第二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发展趋势 194

第一节 “十二五”水泥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194

第二节 “十二五”及2020年水泥产量预测 195

第三节 “十二五”水泥发展趋势 198

第三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研究 200

第一节 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分析 200

第二节 实现国家目标对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 201

第三节 水泥行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国内对比分析 201

第四节 2020年和“十二五”我国水泥行业可能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 203

第四章 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技术选择 205

第一节 熟料烧成节能技术 205

第二节 粉磨节能技术 205

第三节 助磨剂技术 205

第四节 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206

第五节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 206

第六节 工业废渣替代原料和混合材 206

第七节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 207

第五章 我国水泥行业“十二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建议 208

第一节 完善标准法规,研究制定吨水泥排放标准 208

第二节 研究建立水泥行业二氧化碳考核评价体系 208

第三节 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213

第四节 积极开展能效对标,大力发展低碳水泥产品 214

第五节 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214

第六节 加强CDM项目开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215

县域篇 218

县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研究 218

第一章 慈溪市“十二五”及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研究 218

第一节 前言 218

第二节 2005年慈溪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219

第三节 慈溪市温室气体排放预测 233

第四节 “十二五”及2020年慈溪市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确定 238

第五节 政策和措施 239

第六节 结论和建议 242

第二章 慈溪市“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建议 245

第一节 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45

第二节 推进低碳发展的有利条件 246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目标 248

第四节 “十二五”期间重点领域 248

第五节 保障措施 253

第三章 县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研究——慈溪市低碳发展评价和考核方法研究 256

第一节 对低碳发展的基本认识 256

第二节 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研究评述 257

第三节 县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62

第四节 慈溪市低碳发展评价 265

第五节 县级政府低碳发展考核指标初步设计 267

第六节 促进慈溪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71

政策篇 274

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平台及地区间排放贸易研究 274

第一章 排放贸易理论研究与实践评述 274

第一节 排放贸易定义 274

第二节 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基础 274

第三节 环境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性 276

第四节 联合国框架下《京都议定书》有关规定 277

第二章 国外主要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平台的技术特征 279

第一节 世界主要排放贸易平台介绍 279

第二节 世界主要排放贸易体系现状 282

第三章 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的技术可行性 308

第一节 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需求分析 308

第二节 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制度环境 315

第四章 我国电力部门碳排放交易体系案例研究 320

第一节 电力行业建立排放权交易的意义 320

第二节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 322

第三节 分配二氧化碳初始排放权 326

第四节 遵约制度 329

第五节 制定交易规则 331

第五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框架 333

第一节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框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33

第二节 构建以电力行业为示范的碳排放权交易框架 335

第六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337

第一节 积极推进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及其试点 337

第二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建议 338

第三节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优化设计 339

参考文献 3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