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表征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表征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表征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阳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2182168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论述了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富集模式,及剩余油富集区描述与评价技术,并以实例阐述了剩余油富集区开发实践。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表征》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剩余油研究现状 1

一、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技术 1

二、剩余油微观分布及研究方法 10

三、剩余油宏观分布及预测方法 10

第二节 陆相水驱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难点 14

一、构造复杂性 15

二、沉积多样性 16

三、储层严重非均质性 21

四、流体性质多变性 23

五、长期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性质时变性 25

第三节 剩余油富集区的提出 26

第二章 剩余油富集区模式 28

第一节 复杂非均质油藏分隔性 28

一、剩余油形成的复杂成因 28

二、陆相水驱油藏分隔性概念 29

第二节 断层分隔剩余油富集模式 30

一、断层级别及控油作用 30

二、断层分隔剩余油富集模式 31

第三节 夹层分隔剩余油富集模式 34

一、夹层分隔剩余油富集模式 35

二、夹层分隔规模 35

第四节 物性分隔剩余油富集模式 37

一、垂向韵律性与剩余油富集 37

二、平面相变与剩余油富集 39

第五节 水动力分隔剩余油富集模式 41

一、垂向底水锥进 41

二、平面舌进 41

三、层间突进 42

四、井间滞留区 42

第三章 剩余油富集机理 43

第一节 剩余油富集机理研究方法 43

一、物理模拟实验方法 43

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45

第二节 断层分隔剩余油富集机理 45

一、断层分隔物理模拟 45

二、断层分隔数值模拟 49

第三节 夹层分隔剩余油富集机理 54

一、夹层分隔物理模拟 54

二、夹层分隔数值模拟 58

第四节 物性分隔控油机理 64

一、物性分隔物理模拟 64

二、物性分隔数值模拟 66

第五节 水动力分隔剩余油富集机理 68

一、五点法注采井网条件下剩余油分布 68

二、反七点法注采井网条件下剩余油分布 68

三、反九点法注采井网条件下剩余油分布 70

四、结论 71

第六节 优势渗流通道控油机理 71

一、储层优势渗流通道概念 71

二、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机理 73

三、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条件 78

四、优势渗流通道对剩余油富集区的控制作用 89

第四章 低序级断层描述 94

第一节 低序级断层形成机制及分布模式 95

一、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95

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95

三、复杂断块构造样式 96

四、低序级断层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100

第二节 低序级断层描述方法 110

一、多井精细对比确定断点 110

二、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与精细解释技术 111

三、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111

四、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 111

五、井间地震技术 114

六、低序级断层综合识别 115

第五章 夹层描述 119

第一节 夹层类型 119

一、夹层类型 119

二、夹层物性标准 121

三、夹层电性标准 121

四、夹层分布模式 122

第二节 储层构型与夹层分布规律 123

一、储层构型研究 123

二、不同沉积砂体夹层分布规律 130

第三节 井点夹层测井高分辨率处理解释 136

第四节 井间夹层预测 139

一、韵律层对比法 139

二、物性截断法 142

三、条件模拟法 142

第六章 储层优势渗流通道预测 144

第一节 试井监测 144

一、大孔道试井特征 144

二、大孔道方向监测 145

第二节 井间示踪剂监测 146

第三节 井口压降曲线监测 147

第四节 生产动态预测 149

一、表征优势渗流通道的动态参数 149

二、判断优势渗流通道的灰色理论方法 150

三、利用生产数据计算优势渗流通道参数 150

四、生产动态判别优势渗流通道的矿场效果 153

第五节 储层优势渗流通道预测 155

一、单因素预测模型 155

二、多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 156

第七章 剩余油富集区综合评价 158

第一节 分隔性模型约束的数值模拟方法 158

一、断层分隔数值模拟方法 158

二、夹层分隔数值模拟方法 161

三、物性分隔数值模拟方法 162

四、水动力分隔数值模拟方法 162

五、数值模拟关键技术 162

六、剩余油富集区定量描述 172

第二节 流线模型法预测剩余油富集区 179

一、流线模型方法 179

二、流线模型建立 181

三、历史拟合 182

四、流线模型剩余油描述 183

第三节 剩余油预测一体化软件系统 184

一、剩余油一体化研究思路与方法 184

二、剩余油研究一体化软件系统 185

第八章 剩余油富集区开发实践 195

第一节 断层分隔实例——东辛油田辛15断块 195

一、油藏开发地质特征 195

二、构造再认识和低序级断层描述 197

三、剩余油富集区开发调整 205

第二节 夹层分隔实例——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单元 207

一、油藏开发地质特征 207

二、厚油层层内夹层描述与预测 211

三、剩余油分布 217

四、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开发 224

第三节 三角洲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实例——胜坨油田坨七断块 229

一、油藏开发地质特征 229

二、胜坨油田坨七断块优势渗流通道判别及分布特征 231

三、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改善开发效果 232

第四节 河流相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实例——孤岛油田中二中馆3-4单元 237

一、油藏开发地质特征 237

二、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239

三、优势渗流通道分析 241

四、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挖潜效果 243

参考文献 2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