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遗传学中的哲学问题
遗传学中的哲学问题

遗传学中的哲学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浙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0894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作者根据遗传学的内容和历史提出一些新观点。1.形式与内容可以不一致,形式可以先于内容而存在。从而促使遗传学家积极地探索形式的内容,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可见,形式先于内容而存在并非坏事。2.我们都知道,本质决定现象,而本质是怎样决定现象的呢?遗传学提供了最好的说明。3.在生物遗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必然性,是偶然性,所以在遗传学研究中 必须运用统计方法。4.哲学家黑格尔一再强调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观点,然而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顺序与历史顺序不仅是不一致的,而且是相反的。5.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先发现生物的两极,进一步研究才发现两极之间还有中间状态。这时才认识到,事物原来是一分为多的。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多,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6.人们总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势不两立的,宗教曾经干涉过科学事务,迫害过科学家;但也还有另一面,否则,孟德尔怎么可能在修道院从事科学试验呢?7.第九章说明,行政干预对科学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损害。科学家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陈寅恪大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是需要大大提倡的。
《遗传学中的哲学问题》目录

第一章 从遗传学角度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可以是不一致的 1

第二节 形式可以先于内容而存在 9

一 染色体,分三点来谈 9

二 基因概念的发展 13

第三节 结论 37

第二章 现象与本质 38

第一节 从基因型到表现型 38

一 一个突变基因,一个代谢 39

二 一个基因,一个酶 41

三 酶与生物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关系 45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从DNA到蛋白质的合成 47

第三节 遗传密码 50

一 遗传密码的编码规则 50

二 遗传密码的破译 53

第四节 结论 56

第三章 偶然性在生物领域中的作用 57

第一节 偶然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57

第二节 偶然性在孟德尔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63

第三节 偶然性在群体遗传学中的作用 66

第四节 结论 73

第四章 遗传学中逻辑与历史的复杂关系 75

第一节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理论 75

第二节 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与摩尔根的基因论 82

第三节 基因论与分子遗传学 86

第四节 分子遗传学与进化论 88

一 基因突变 89

二 基因突变的意义 91

第五节 结论 93

第五章 遗传学中真理的多元性 95

第一节 蛋白质基因 96

一 朊病毒——PrP形式 96

二 朊病毒——〔URE3〕和〔PSI〕 99

三 〔Het—3〕,一种具有正常细胞功能的真菌朊病毒蛋白 100

四 以蛋白质为模板的肽链合成 103

第二节 细胞模板 104

一 细胞膜的遗传 105

二 细胞器的遗传 105

三 细菌细胞壁的遗传 106

四 细胞表面模板——体表结构模式的遗传 107

五 细胞皮质层模板 107

第三节 结论 109

第六章 一分为多 111

第一节 几种不同的显性 111

一 完全显性 111

二 不完全显性 112

三 共显性 112

四 连续显性 115

五 镶嵌显性 116

第二节 结论 117

第七章 科学方法 118

第一节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 118

一 群体分析方法 119

二 统计方法 120

三 遗传理论的颗粒学说 123

四 实验材料的选择 124

第二节 实验材料的选择 126

一 果蝇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 126

二 红色面包霉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 127

三 噬菌体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 128

第三节 结论 130

第八章 科学与宗教 132

第一节 教会对伽利略的审判 132

第二节 牛津论战——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后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133

第三节 孟德尔在修道院创立遗传学 136

一 布隆修道院 136

二 孟德尔在修道院的科学试验活动 139

第四节 结论 144

第九章 遗传学的命运 146

第一节 孟德尔学说的命运 146

一 孟德尔理论的被埋没 146

二 孟德尔理论的重新发现 152

第二节 遗传学在苏联 157

一 苏联遗传学的黄金时期 158

二 对遗传学家的迫害 159

三 臭名昭著的8月会议 161

四 斯大林时代扶植李森科的政治背景 164

第三节 遗传学在中国 166

一 1949年前的中国遗传学 166

二 1949年后的中国遗传学 166

三 青岛会议 168

第四节 结论 171

参考文献 1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