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祁顺来,海月译;宗喀巴著
  • 出 版 社: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2021816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宗喀巴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在藏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其经典作品《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著名的佛教理论专著。译者将宗喀巴的这一佛学理论专著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且对照藏汉文不同版本,对译本内容进行了校订,不仅使经典著作更加完整和准确,也容易使普通读者了解和掌握。
《菩提道次第广论 白话本》目录

第一卷 1

书首礼赞 1

导言——教授之前行 3

为显示所说正法根源清净而开示作者殊胜 3

圆满种族中受生之事理 4

获得功德事理 4

一、知见广博获得教法功德之事理 4

二、获得修证功德之事理 5

对圣教所作的事业 6

一、在印度所作的事业 6

二、在藏区所作的事业 6

为使习者对教授发起敬重而开示佛法殊胜 9

通达一切圣教互不违逆的殊胜 9

显见一切佛语皆为教授的殊胜 11

容易获得佛陀密意的殊胜 13

极大恶行自行息灭的殊胜 13

如何讲说听闻具有二种殊胜的正法 14

听闻的轨理 14

一、思念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 14

二、对佛法和说法者发起恭敬 14

三、正式听闻的轨理 15

(一)断器三过 15

(二)依六种想 15

讲说的轨理 17

一、思虑说法的殊胜利益 17

二、发起事奉佛及佛法 18

三、以何种意乐和加行说法 18

四、对某些对象该不该说法的分别 19

完结时共同作行的轨理 19

以正确教授引导弟子的次第 20

修道的根本——亲近善知识的轨理 20

一、为使弟子发起定解而稍加开释 20

(一)所依善知识的性相 21

(二)能依弟子的性相 23

(三)弟子如何依止善知识的轨理 24

1.以意乐亲近的轨理 24

(1)总示亲近的意乐 24

(2)明示正信为根本 25

第二卷 27

(3)随念师恩而发起敬重 28

2.以加行亲近的轨理 28

(四)依止善知识的殊胜利益 29

(五)不依止善知识的过患 31

(六)对上述诸义的结语 32

二、略说修习轨理 32

(一)正式修习法轨 32

1.正修时的作法 32

(1)加行 32

(2)正行 35

一般修法 35

此处的修法 35

(3)完结 35

2.不修时的作法 36

(二)破除对此修习轨理的邪执分别 40

依止后的修心次第 44

一、策励求取人身暇满之心要 44

(一)认识暇满 44

1.闲暇 44

2.圆满 45

(二)思考暇满意义重大 46

(三)思考暇身极其难得 47

第三卷 50

二、摄取心要的方法 50

(一)对道的总体设置发起定解 50

1.三士道总摄一切佛语之理 50

2.以三士道门依次引导之原因 51

(1)显示何为以三士道门引导之义 51

(2)依此次第引导之原因 52

(二)正式宣说摄取心要之理 56

1.下士共道次第如何修心 56

(1)正修下士道意乐 56

第一,发起希求后世之心 56

甲、思虑此世不能久住并思念必死 56

甲一,不修念死之害 56

甲二,修习念死之利 57

甲三,发起何等念死之心 57

甲四,修习念死之理 58

乙、思虑后世将生何趣即善恶二趣之苦乐 64

乙一,思量地狱诸苦 64

乙二,思量畜生众苦 68

第四卷 70

乙三,思量饿鬼众苦 70

第二,依止后世安乐之方便 73

甲、趣入圣教之最胜门径——净修皈依 73

甲一,以何作为皈依之因 73

甲二,依止此因所皈依之境 74

认识皈依之境 74

皈依三宝的原因 74

甲三,如何皈依之理 74

甲四,皈依后所学次第 79

其一,《摄分》中所出次第 79

其二,教授中所出次第 79

乙、一切善乐之根本——发胜解信 87

乙一,思量总业果 87

其一,总体思量 87

其二,分别思量 89

第五卷 92

乙二,思量别业果 103

其一,异熟功德 103

其二,异熟果报 104

其三,异熟因缘 104

乙三,思量后正行进止之理 105

其一,总示 105

其二,别示由四力净修之理 107

(2)生此意乐之准量 110

(3)遣除对此的邪妄分别 111

第六卷 112

中士及其共同道次第 113

2.中士共道次第如何修心 113

(1)正修意乐 113

第一,认识希求解脱之心 113

第二,如何发起解脱心之方便 113

甲、以苦、集法门思量 114

甲一,思量苦谛生死过患 114

显示四谛中先说苦谛之意义 114

正修苦谛 115

甲二,思量集谛流转次第 125

其一,产生烦恼之理 125

其二,烦恼集业之理 127

其三,死殁及结生之理 129

第七卷 134

乙、以十二缘起法门思量 134

乙一,支分类别 134

乙二,支分概述 136

乙三,几世圆满 137

乙四,总摄此等含义 138

(2)生此意乐之准量 138

(3)遣除对此之邪妄分别 139

(4)抉择能趣入解脱道之自性 140

甲、以何种身灭除生死 141

乙、修何等道灭除生死 143

第八卷 149

上士道次第之清净愿心和总习菩萨行之理 150

3.上士道共道次第如何修心 150

(1)显示进入大乘之门唯是发心 150

(2)如何发心之理 153

甲、依靠何因并如何发起 153

甲一,从四缘生起 153

甲二,从四因生起 154

甲三,从四力生起 154

乙、修菩提心之次第 155

乙一,依止觉窝尊者传承七种因果教授修习 155

第九卷 166

乙二,依据寂天教典修习 166

丙、生此菩提心之准量 170

丁、按此仪轨受持 170

丁一,未得者令得 170

其一,从何受戒之境 170

其二,何为受戒之所依 170

其三,如何受戒之仪轨 171

丁二,已得者守护不坏 173

其一,修学此生中不退发心之因 173

其二,修学余生中不离发心之因 176

丁三,犯戒后如何悔改之方法 179

(3)发心后学修菩萨行之理 181

甲、发心后必须学修学处的原因 181

第十卷 182

乙、显示学习智慧和方便之其中一分则不能成佛 182

丙、讲说学修学处的次第 189

丙一,总体讲说学修大乘之理 189

其一,净修欲学菩萨学处 189

其二,净修后受取菩萨律仪 190

其三,受戒后如何学修之理 190

什么是所学处 190

此中总摄诸学处之理 190

对此学修之次第 194

一是学修总行之理 194

学修成熟自身的佛法——六度 194

之一,学修布施 194

布施的自性 194

发起趣入布施之方便 194

布施的差别 197

第十一卷 202

总结上述诸义 207

之二,戒律波罗蜜多 208

戒律之自性 208

趣入修习戒律之方便 209

戒律之差别 210

如何修行戒律 211

总结上述诸义 211

之三,忍辱波罗蜜多 212

忍之自性 212

趣入修习忍辱之方便 212

忍辱之差别 215

第十二卷 222

如何修习忍辱 226

总结上述诸义 226

之四,修习精进波罗蜜多 226

精进之自性 227

趣入修习精进之方便 227

精进之差别 227

第十三卷 236

如何修习精进 238

总结上述诸义 238

之五,修习静虑波罗蜜多 239

静虑之自性 239

修习静虑之方便 239

静虑之差别 239

如何修习静虑 240

综述静虑诸义 240

之六,修习智慧(般若)波罗蜜多 240

智慧之自性 240

生起智慧之方便 241

智慧之差别 245

如何修习智慧 246

总结上述诸义 246

学修成熟他人相续之佛法——四摄 247

之一,四摄之自性 247

之二,设立四摄之原因 247

之三,四摄之作业 247

之四,摄受眷属必须依靠四摄 247

之五,略加广说 247

第十四卷 250

二是特别学修后二种波罗蜜多即学修奢摩他(止)和毗钵舍那(观) 250

之一,修习止、观之胜利 250

之二,显示此二者含摄一切三摩地 251

之三,止、观之自性 252

之四,必须止观双修的原因 254

之五,认定次第之理 256

之六,分别学修之理 258

【学修奢摩他之理】 258

学修奢摩他资粮 258

依此资粮修习奢摩他 259

〖引生无过三摩地之理〗 261

第一点:心系所缘前之修法 261

第二点:心住所缘时之修法 261

第十五卷 266

第三点:心住所缘后之修法 273

第十六卷 281

上士道次第中由学修菩萨行,学修静虑之自性奢摩他之理〖依此引生住心次第〗 281

第一点:真实引生住心次第 281

第二点:通过六力成办之理 282

第三点:具备四种作意 284

通过修行成办奢摩他之准量 285

第十七卷 298

上士道次第中由学修菩萨行学修智慧之自性——毗钵舍那之理【学修毗钵舍那之理】 300

依止毗钵舍那资粮 300

辨识了义与不了义经典 301

诠释龙猛思想的生成过程 302

抉择空性正见之理 304

〖悟入真实义之次第〗 304

〖正抉择真实义〗 306

第一点:识别正理所破 307

必须明确了知所破的原因 307

遮遣他宗未明了所破而妄加破除 307

遮遣认识所破范围过大 307

说其所欲 307

显其非理 308

[显示破斥中观不共胜法] 308

第十八卷 314

[显示所设问难皆非能破] 320

观察以正理能否堪忍思择而破但不能破 321

观察以正量能否成立而破除,但不能破 324

第十九卷 329

观察是否四句所生而破,但不能破 335

以有无等四句而破却不能损害 337

遮遣认识所破范围过小 340

第二十卷 344

明了自宗所破的道理 344

阐明所破的含义 344

对其他所破加不加此义之理 350

阐释对所破应不应加以胜义简别 351

第二点:破所破应成和自续以谁而破 354

认识应成和自续之含义 354

破除他宗 355

[说他宗之见] 355

[破他宗之见] 357

第二十一卷 362

安立自宗 367

[正面破除自续] 367

[与自宗不同之理] 374

要心生正见应当随谁而行 378

第二十二卷 379

第三点:依此行作使自身生起正见之理 379

第一部分:抉择补特伽罗无我 379

抉择“我”无自性 379

显示由此破除我所 394

此等正理也可结合其他之理 395

第二十三卷 396

第二部分:抉择法无我 396

第三部分:修习此等正见断除盖障之理 401

毗钵舍那之类别 404

如何修习毗钵舍那之理 406

破他宗 406

第二十四卷 411

立自宗 411

〖安住修与观察修二者同修之理〗 411

〖对此断除诤论〗 414

〖略述修习心要〗 417

修习成就毗钵舍那之量 418

【止(奢摩他)观(毗钵舍那)双运法】 421

丙二,特别讲说修学金刚乘之理 4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