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金振宇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2376149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分为HCI基本理论的前半部与HCI程序与方法的后半部。第一章有关HCI的整体介绍与方法论跟HCI与UX的关系。第二章是人与数字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是有关系统的有用性,为了要活用系统的价值,用户必须要理解的三个侧面,提出系统的价值语构造跟机能。第四章用户简单便利的使用系统,提出系统要具备的使用性的具体条件。 第五章是用户使用系统的时候感受到的情绪或是印象然后再讨论个性。第六章是UX的最终目的。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目录

第1章 HCI与UX 1

1.1 何谓HCI 3

1.2 HCI的重要性 4

1.3 关于UX与HCI的概念 6

1.3.1 用户界面 6

1.3.2 交互 6

1.3.3 用户体验 7

1.4 HCI的目标:最佳体验 8

1.5 最佳用户体验所需的三项条件 9

1.5.1 有效性 10

1.5.2 可用性 11

1.5.3 感性 12

1.5.4 三位一体的体验 13

1.6 实现最佳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基本步骤 14

1.6.1 从HCI观点看UX研究 14

1.6.2 从HCI观点设计UX 15

1.6.3 从HCI观点提升UX 15

1.7 HCI的意义 16

1.7.1 HCI的学术意义 16

1.7.2 HCI的实用性意义 20

第2章 交互 22

2.1 交互的意义 24

2.2 交互的四个程序 25

2.2.1 表明阶段 25

2.2.2 变换阶段 26

2.2.3 表现阶段 27

2.2.4 评价阶段 27

2.3 交互的种类 27

2.3.1 传送型 28

2.3.2 登录型 28

2.3.3 咨询型 28

2.3.4 对话型 28

2.4 交互的程度 29

2.4.1 互惠性 29

2.4.2 响应性 30

2.4.3 迅速性 30

2.4.4 多样性 30

2.4.5 控制性 30

2.5 交互的行为和模型 32

2.5.1 指示与指令模型 33

2.5.2 交谈与对话模型 33

2.5.3 浏览和菜单模式 36

2.5.4 操纵和直接操纵模式 37

2.5.5 委托和代理人方式 38

2.6 交互的发展趋势 40

2.6.1 社会性交互 40

2.6.2 创造性交互 44

2.6.3 实体交互 46

第3章 有效性的原理 51

3.1 问题空间与设计空间 53

3.1.1 问题空间 53

3.1.2 设计空间与概念模型 55

3.2 心理模型 55

3.2.1 心理模型的特征 56

3.2.2 心理模型的作用 57

3.2.3 不恰当心理模型的副作用 57

3.3 抽象化阶段划分的心理模型类型 60

3.3.1 构造模型 60

3.3.2 功能模型 62

3.3.3 价值模型 64

3.4 依据拥有视角不同划分的心理模型类型 67

3.5 心理模型与行为理论 69

3.5.1 执行鸿沟与评估鸿沟 69

3.5.2 缩小执行鸿沟的三个阶段 70

3.5.3 缩小评估鸿沟的三个阶段 72

第4章 可用性的原理 75

4.1 可用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77

4.1.1 可用性的定义 77

4.1.2 可用性的重要性 78

4.2 可用性的属性 79

4.2.1 有效性 80

4.2.2 精确性 83

4.2.3 意义性 87

4.2.4 灵活性 90

4.2.5 一致性 96

4.3 可用性属性间的对立关系 98

4.4 选择核心属性 100

4.4.1 提供功能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100

4.4.2 提供享乐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101

4.4.3 提供社会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102

4.4.4 提供个人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 103

第5章 感性的原理 105

5.1 感性的重要性 107

5.2 何为感性 109

5.2.1 感性的定义 109

5.2.2 感性的细节要素 109

5.3 情绪 111

5.3.1 喜悦 112

5.3.2 悲哀 112

5.3.3 兴奋 112

5.3.4 惊吓 113

5.3.5 愤怒 114

5.3.6 恐怖 114

5.3.7 羞耻 115

5.3.8 厌恶 115

5.4 美感印象 117

5.4.1 BD(明亮vs.黑暗) 117

5.4.2 CD(文静vs.活跃) 119

5.4.3 SV(简明vs.多彩) 119

5.4.4 LP(高级vs.普及) 121

5.4.5 CF(复古vs.未来) 121

5.4.6 OP(充满希望vs.阴沉) 122

5.4.7 其他美感印象 123

5.5 个性 124

5.5.1 强弱度 125

5.5.2 拘谨度 126

5.5.3 开放度 127

5.6 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感性 128

5.6.1 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128

5.6.2 感性的有用性和可用性的差异 129

第6章 体验创新 131

6.1 共同体验与体验创新 133

6.2 共享体验 136

6.2.1 共享体验的重要性 136

6.2.2 共享体验的种类 138

6.2.3 影响共享体验的核心原因 141

6.2.4 促进共享体验的设计要素 144

6.3 共创体验 148

6.3.1 共创体验的重要性 148

6.3.2 共创体验的种类 151

6.3.3 影响共创体验的核心原因 157

6.3.4 促进共创体验的设计要素 160

6.4 共助体验 164

6.4.1 共助体验的重要性 165

6.4.2 共助体验的种类 167

6.4.3 影响共助体验的核心原因 168

6.4.4 促进共助体验的设计要素 171

后记 1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