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宁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3048825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该书在对《唱论》进行研究和探求的基础上,挖掘《唱论》其中所涵盖的对演唱理论的探求和对具体演唱形态的描述,希望在传承优秀传统演唱理论基础上把这些精辟理论应用到现实的教学实践、演唱实践、理论研究中去。此书是作者对《唱论》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文中阐发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和艺术认知。希望通过此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发展民族声乐,使民族声乐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为社会服务。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目录
标签:研究

引论 1

第一章 燕南芝庵《唱论》概述 3

第一节 燕南芝庵《唱论》研究的现状 3

第二节 燕南芝庵《唱论》成书年代考 6

第三节 《唱论》的作者 17

第四节 《唱论》的刊本 22

第二章 《唱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文化条件 25

第一节 《唱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5

第二节 北宋、金与元初的宫廷音乐 30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北方民间演唱的表现形式及文化特质 39

第四节 残本《刘知远诸宫调》曲牌考证 49

上篇 对《唱论》的考证研究 59

第三章 关于“古之善唱者”、“三教所唱”、“近出所谓大乐”等研究 61

第一节 关于“古之善唱者”与“帝王知音律者” 61

第二节 关于“三教所唱,各有所尚” 65

第三节 关于“大忌郑卫之淫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69

第四节 燕南芝庵《唱论》“近出所谓大乐”考 71

第四章 关于“歌之格调”、“歌之节奏”的研究 85

第一节 关于“歌之格调” 85

第二节 关于“歌之节奏” 100

第五章 关于“凡歌一声,声有四节”、“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凡一曲中,各有其声”等研究 107

第一节 关于“凡歌一声,声有四节” 107

第二节 关于“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 112

第三节 关于“凡一曲中,各有其声” 115

第四节 关于“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 119

第六章 关于“歌声变件”、“尾声”、“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唱曲之门户”的研究 123

第一节 关于“歌声变件” 123

第二节 关于“尾声” 131

第三节 关于“乐府”、“套数”、“小令” 137

第四节 关于“唱曲之门户” 145

第七章 关于“歌曲所唱题目”、“歌之所”、“唱曲有地所”的研究 153

第一节 关于“歌曲所唱题目” 153

第二节 关于“歌之所” 169

第三节 关于“唱曲有地所” 184

第八章 关于“六宫十一调”、“一曲入数调”的研究 191

第一节 关于“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 191

第二节 燕乐二十八调与“六宫十一调” 195

第三节 对《唱论》记载的宫调表现风格的探讨 218

第四节 关于“一曲入数调” 225

第九章 关于“子母调”、“歌之所忌”、“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等研究 233

第一节 关于“子母调”和“一串骊珠” 233

第二节 关于歌唱者表现作品的程度及不足 242

第三节 关于“歌之所忌” 246

第四节 关于“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 250

第十章 关于“歌节病”、“唱声病”、“添字节病”等研究 255

第一节 关于“歌节病” 255

第二节 关于“唱声病” 264

第三节 关于“添字节病” 267

第四节 “词山曲海,千生万熟” 272

下篇 《唱论》对后世演唱艺术的影响 279

第十一章 《唱论》对中国传统戏曲和演唱艺术发展的意义 281

第一节 《唱论》是对多种演唱形式的总结,对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风格性特点具有理论先导作用 282

第二节 《唱论》是对诸多地区演唱艺术的概括总结,为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地域性特点勾画了框架 286

第三节 《唱论》是对市民阶层喜好的演唱形式的概括,为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群众性特点奠立了基础 288

第四节 《唱论》反映了北曲的艺术特色,为后来的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开辟了道路 293

第十二章 《唱论》对后世演唱理论的影响 299

第一节 《唱论》对后世演唱理论的影响是多角度、多侧面的 299

第二节 明清演唱著述在继承《唱论》等前代演唱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305

第三节 《唱论》对后世演唱理论产生影响的意义分析 311

第十三章 《唱论》总结的演唱技法对后世演唱实践的影响 316

第一节 元代以后演唱技法的传承形式及传承脉络分析 316

第二节 对《唱论》总结的演唱技法在后世传承发展的典型分析 321

第三节 对传统演唱技法传承的特点分析 336

第四节 学习研究《唱论》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 339

引征文献 347

跋 3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