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金文学术史
金文学术史

金文学术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正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5809718
  • 页数:800 页
图书介绍:“金文学”乃今人之称,是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之学的简称。《金文学术史》对殷周青铜器铭文产生的背景、铭文的内容及形式、铭文研究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铭文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考证。时间上,翔实论述了从青铜器铭文产生的殷周直到民国各个时期的金文研究概况、特点及著述;在空间上,以中国的金文研究史为主,也兼及欧美和日本汉学界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全书涉及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铜器类型学、美术考古学、古铭刻学、古器物学等)、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各门学科,是迄今为止学界问世的第一部从学术史意义上全面研究论述。《金文学术史》从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金文学术史研究体系,并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和人物资料,不少资料为国内所稀见,有珍贵的文献价值。附编之《金文关系大事年表》尤为独创,将全书的精华浓缩起来,便于读者掌握梗概及搜索关键知识。此书集前人金文研究之大成,它的出版是对起始于汉代金文研究的一个完整总结。
《金文学术史》目录

第一编 铭文背景研究 3

第一章 金文学名称考 3

引论 3

第一节 金文学术研究诸多相关概念解题 4

第二节 金文学术研究学科释名 6

第二章 青铜器的起源及其年代 13

引论 13

第一节 青铜器和青铜时代释名 13

第二节 夏代青铜器的起源及其铜料来源 19

第三节 从夏代的花纹到殷代的铭文 25

第三章 夏代青铜文化传说的研究 32

引论 32

第一节 夏代青铜鼎和三足方鼎说释疑 32

第二节 夏代青铜铸币的有无问题 41

第四章 铭文产生的背景研究 44

引论 44

第一节 先秦时代诸说的考察 48

第二节 从铭文内容看青铜器种类的划分 53

第三节 古代金文学家的观点 55

第四节 现代金文学家的观点 56

第五节 张敞和金文学的成立 59

第五章 铭文的分期和断代 64

引论 64

第一节 郭沫若、容庚三期说 65

第二节 陈梦家五期说 69

第三节 历法断代说 70

第四节 铭文断代说 70

第六章 铭文的铸刻和传拓 75

引论 75

第一节 铭文的铸字时期 75

第二节 铭文的刻字时期 76

第三节 铭文的传拓技术 78

第四节 伪造铭文的现象 83

第五节 铸刻铭文的位置 86

第二编 铭文结构研究 95

第一章 时间用语 95

引论 95

第一节 商代的历法和纪年 96

第二节 周代的历法和纪年 97

第三节 诸侯国的历法和纪年 104

第二章 方国名和地名用语 106

引论 106

第一节 方国名 106

第二节 方国泛指名 116

第三节 方国国都名 120

第四节 方国内普通地名 120

第五节 方国内山水地名 127

第三章 氏族名和人名用语 129

引论 129

第一节 王名 130

第二节 血缘关系名 137

第三节 商周古姓 141

第四节 商周氏族 148

第五节 私名 155

第四章 器名用语 158

引论 158

第一节 宋代定名 158

第二节 清代定名 162

第三节 铭文与器名的关系 164

第五章 词类用语 166

引论 166

第一节 连词 166

第二节 副词 167

第三节 感叹词 170

第四节 语气词 170

第五节 形容词 171

第六节 介词 175

第七节 代词 175

第六章 嘏辞用语 177

引论 177

第一节 健康嘏辞 178

第二节 吉利嘏辞 178

第三节 忠孝嘏辞 179

第七章 徽记用语 181

引论 181

第一节 族徽 181

第二节 人名 184

第三节 信仰 191

第四节 原始神话 198

第三编 铭文研究的种类和进展 205

第一章 历史研究 205

引论 205

第一节 商代史 205

第二节 西周史 208

第三节 诸侯国史及家族史 214

第二章 礼制研究 221

引论 221

第一节 燕飨 221

第二节 习射 222

第三节 册命 225

第四节 嗣子 227

第三章 宫制研究 231

引论 231

第一节 金文中所见宫考 231

第二节 金文中所见周王室诸宫考 232

第三节 金文中所见康氏诸宫 240

第四节 金文中所见方位诸宫 245

第五节 金文中所见诸师宫 248

第六节 金文中所见其他诸宫 251

第四章 庙制研究 255

引论 255

第一节 庙制溯源 255

第二节 金文庙制研究的问题点 258

第三节 金文中所见周王室诸庙考 266

第四节 女子庙制 275

第五节 金文中所见太室、大室考 277

第六节 告庙制度研究 280

第七节 毁庙制度研究 285

第八节 迁庙制度研究 287

第五章 祭祀制度 295

引论 295

第一节 用牲问题 295

第二节 用舞人数问题 297

第三节 盟约和宗庙用器 298

第四节 宗庙祭品问题 299

第五节 姓氏异同问题 301

第六节 四时祭祀问题 302

第七节 遘祭问题 306

第六章 官制研究 311

引论 311

第一节 辅保类 311

第二节 师官类 312

第三节 ?徒类 313

第四节 ?马类 315

第五节 ?空类 317

第六节 史官类 318

第七节 宫廷官类 320

第七章 军制研究 325

引论 325

第一节 西六师 325

第二节 殷八师成周八师 327

第三节 虎贲 虎臣 328

第四节 乡遂和夷兵 330

第八章 法制研究 333

引论 333

第一节 商周法制 333

第二节 民法 335

第三节 刑法 336

第四节 军法 337

第九章 兵器题铭 339

引论 339

第一节 “蚩尤以金作兵器”说的考察 339

第二节 青铜兵器种类的发展和兵器铭文的特点 340

第三节 青铜兵器上铸刻铭文的意义 346

第四节 国内外青铜兵器及其铭文研究的历史回顾 347

第四编 铭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53

第一章 两汉时期的金文学 353

引论 353

第一节 殷周青铜器的出土和收藏 357

第二节 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362

第三节 金文研究述评 365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文学 368

引论 368

第一节 殷周青铜器的出土和收藏 368

第二节 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379

第三节 金文研究述评 382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金文学 386

引论 386

第一节 殷周青铜器的出土和收藏 386

第二节 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390

第三节 金文研究述评 391

第四章 两宋时期的金文学 392

引论 392

第一节 殷周青铜器的出土和收藏 392

第二节 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400

第三节 金文研究述评 414

第五章 元明时期的金文学 444

引论 444

第一节 殷周铜器的出土和收藏 444

第二节 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446

第三节 金文研究述评 452

第六章 清代的金文学:殷周铜器的出土和收藏 456

引论 456

第一节 民间收藏 456

第二节 传拓技术 459

第七章 清代的金文学: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466

引论 466

第八章 清代的金文学:金文研究述评 511

引论 511

第一节 清代初期的金文研究 511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金文研究 515

第三节 清代晚期的金文研究 541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金文学 560

引论 560

第一节 殷周青铜器的出土与收藏 560

第二节 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561

第三节 金文研究述评 565

第十章 新中国的金文学:殷周青铜器的出土与收藏 613

引论 613

第一节 大陆殷周青铜器出土表 613

第二节 大陆殷周青铜器的收藏 616

第三节 台湾殷周青铜器的收藏 622

第十一章 新中国的金文学:金文研究著作概况 623

引论 623

第一节 大陆金文研究著作表 623

第二节 港台金文研究著作表 633

第十二章 新中国的金文学:金文研究述评 637

引论 637

第一节 铭文著录类 637

第二节 断代研究类 641

第三节 铭文注释类 654

第四节 文献研究类 658

第五节 文字研究类 669

第六节 港台学术著作类 678

第十三章 欧美汉学界的金文研究 686

引论 686

第一节 传教士的金文研究 687

第二节 金文传播研究 689

第三节 殷周青铜器在欧美的流传和收藏 692

第四节 欧美金文研究著作 733

第五节 欧美汉学家的金文研究述评 739

第十四章 日本汉学家的金文研究 752

引论 752

第一节 殷周青铜器在日本的流传和收藏 752

第二节 日本金文研究著作 758

第三节 日本汉学家的金文研究述评 764

附编:金文关系大事年表 784

跋 7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