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药用植物学  供中药及药学等相关专业使用
药用植物学  供中药及药学等相关专业使用

药用植物学 供中药及药学等相关专业使用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铸云,郭庆梅主编;万德光主审;谷巍,杜勤,卢伟,王祥培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770361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在保留以前教材优点基础上,坚持重视基础,进一步加强综合,反映药用植物学和植物学科新成就,培养学生能力的创新精神的原则进行编写。本书既是适应高等院校课时压缩的“药用植物学”课程而设计,同时也为提高药用植物学教材和教学质量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与组织、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药用植物鉴定分类、药用植物与环境和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采用知识“窗口”介绍一些相关研究进展。除绪论外全书共分13章,书后附有分科检索表、药用植物学有关的主要学术期刊及精品课程网站。 本书图文并茂,版面生动,可读性强,适合作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药院校和相关高校中药、药学、制药技术、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教科书使用,也适合作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人员和相关课程教师的参考书。
《药用植物学 供中药及药学等相关专业使用》目录

概论 1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概念和地位 1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和特点 1

二、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药用植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2

一、药用植物学的概念和内涵 2

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对象 3

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4

四、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6

五、我国药用植物学的主要进展 9

第三节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 药用植物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11

第五节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11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13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13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 13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4

三、原生质体 14

四、细胞壁 19

五、后含物 23

六、细胞的新陈代谢 26

第二节 植物细胞分裂与增殖 27

一、细胞周期 27

二、细胞分裂 27

三、细胞生长和分化 29

四、细胞死亡 31

第三节 植物组织 32

一、植物组织与器官的概念 32

二、植物组织类型 33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51

第一节 种子和幼苗 51

一、种子的基本组成 51

二、种子的基本类型 52

三、种子萌发与幼苗 53

第二节 根 55

一、根的功能 55

二、根的形态和类型 56

三、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59

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64

第三节 茎 68

一、茎的功能 68

二、茎的形态和类型 69

三、茎的变态 72

四、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74

五、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78

第四节 叶 83

一、叶的功能 83

二、叶序和叶的形态 84

三、叶的组织构造 91

四、叶的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95

第五节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97

一、营养器官维管组织的联系 97

二、营养器官生理功能的联系 98

三、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99

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与繁殖器官 102

第一节 繁殖的类型 102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102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 103

三、植物的有性生殖 103

四、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103

第二节 花 104

一、花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104

二、花部的形态结构变化 111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112

四、花序 114

五、被子植物生殖结构的发育 116

第三节 种子的形成 123

一、胚的发育 123

二、胚乳 126

三、种皮的形成 127

第四节 果实 128

一、果实的形成与结构 128

二、果实的类型 128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32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 136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调控 136

一、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 136

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9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140

一、种子萌发 140

二、植物的生长 141

三、植物的运动 143

第三节 植物的生殖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144

一、花的诱导和花器官形成 144

二、种子的成熟及调控 148

三、果实的成熟及调控 148

第五章 药用植物分类与命名 151

第一节 药用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51

一、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组成 151

二、药用植物分类的目的 152

三、植物分类的单位 152

四、药用植物的命名 155

第二节 药用植物分类的证据和方法 158

一、药用植物分类的证据 158

二、药用植物分类的方法 160

三、药用植物鉴定的程序 161

四、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162

第三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63

第四节 植物界的发生与演化 164

一、低等植物的发生与演化 164

二、高等植物的发生与演化 164

三、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 166

第六章 藻类植物 168

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 168

一、藻体形态结构 168

二、细胞结构 168

三、繁殖和生活史 168

四、生境与分布 169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 169

一、蓝藻门 170

二、绿藻门 171

三、红藻门 172

四、褐藻门 173

第七章 菌类 177

第一节 黏菌、真菌和地衣的区别 177

第二节 细菌门 177

一、放线菌的特征 178

二、常见的放线菌 178

第三节 真菌门 178

一、主要特征 178

二、真菌的主要分类群 180

第八章 地衣 189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189

一、地衣的组成和营养关系 189

二、地衣的形态与结构 189

三、地衣的繁殖 191

四、生境和分布 191

第二节 地衣植物的分类 191

一、子囊衣纲 191

二、担子衣纲 191

三、不完全衣纲 192

第九章 苔藓植物 193

第一节 苔藓植物概述 193

一、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 193

二、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193

三、生活史 194

四、生境和分布 194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 194

一、苔纲 194

二、藓纲 196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198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98

一、孢子体 198

二、配子体 202

三、生活史 202

四、化学成分特征 203

五、生境与分布 203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203

一、松叶蕨亚门 204

1.松叶兰科 204

二、石松亚门 204

2.石松科 204

3.卷柏科 205

三、水韭亚门 206

四、楔叶亚门 206

4.木贼科 207

五、真蕨亚门 207

5.紫萁科 207

6.海金沙科 208

7.蚌壳蕨科 208

8.凤尾蕨科 208

9.中国蕨科 209

10.鳞毛蕨科 209

11.水龙骨科 210

12.槲蕨科 211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 214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14

一、形态特征 214

二、化学成分特征 216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216

一、孢子体和球花 216

二、雄配子体 217

三、雌配子体 217

四、传粉和受精 217

五、胚胎发育与成熟 218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219

一、苏铁纲 220

1.苏铁科 220

二、银杏纲 220

2.银杏科 220

三、松柏纲 221

3.松科 221

4.杉科 222

5.柏科 223

四、红豆杉纲 223

6.紫杉科 224

7.三尖杉科 224

五、买麻藤纲 226

8.麻黄科 226

9.买麻藤科 226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229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29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势 230

第三节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与分类系统 232

一、假花学说与真花学说 232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233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235

一、双子叶植物纲 235

(一)离瓣花亚纲 235

1.杨柳科 235

2.杜仲科 236

3.桑科 236

4.桑寄生科 238

5.蓼科 238

6.商陆科 240

7.石竹科 241

8.苋科 242

9.木兰科 243

10.樟科 245

11.毛茛科 246

12.芍药科 249

13.小檗科 250

14.防己科 252

15.睡莲科 252

16.三白草科 253

17.胡椒科 253

18.金粟兰科 254

19.马兜铃科 255

20.罂粟科 256

21.十字花科 257

22.金缕梅科 258

23.景天科 259

24.虎耳草科 260

25.蔷薇科 260

26.豆科 264

27.大戟科 269

28.芸香科 270

29.楝科 272

30.远志科 273

31.无患子科 274

32.冬青科 274

33.卫矛科 275

34.鼠李科 275

35.葡萄科 276

36.锦葵科 276

37.瑞香科 277

38.胡颓子科 278

39.堇菜科 278

40.葫芦科 279

41.桃金娘科 280

42.山茱萸科 281

43.五加科 282

44.伞形科 283

(二)合瓣花亚纲 288

45.杜鹃花科 288

46.紫金牛科 288

47.报春花科 289

48.木犀科 289

49.龙胆科 290

50.夹竹桃科 292

51.萝藦科 293

52.旋花科 295

53.茄科 296

54.紫草科 298

55.马鞭草科 298

56.唇形科 299

57.玄参科 304

58.紫葳科 305

59.爵床科 306

60.茜草科 307

61.忍冬科 309

62.败酱科 310

63.川续断科 310

64.桔梗科 311

65.菊科 313

二、单子叶植物纲 317

66.泽泻科 317

67.百合科 318

68.石蒜科 323

69.鸢尾科 323

70.百部科 325

71.薯蓣科 325

72.禾本科 326

73.莎草科 329

74.棕榈科 330

75.天南星科 331

76.姜科 333

77.兰科 336

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与环境 343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 343

一、生物圈环境 343

二、人工环境 343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344

第二节 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345

一、光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45

二、温度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47

三、水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48

四、土壤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49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50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群与环境 353

一、种群的年龄结构 353

二、种群的分布格局 353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354

四、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354

第四节 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 354

一、寄生植物 354

二、腐生植物 355

第十四章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58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 358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 359

一、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359

二、中国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360

第三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360

一、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360

二、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目标 361

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361

第四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362

一、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 362

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63

三、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 364

第五节 特色和濒危药用植物资源 364

一、特色药用植物资源 364

二、濒危药用植物资源 365

第六节 人类未来发展与药用植物生产 365

一、未来农业与药用植物生产 365

二、未来林业与药用植物生产 366

第七节 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资源 366

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66

二、药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367

附录 369

附录一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369

附录二 主要期刊简介 397

附录三 相关网站 399

参考文献 4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