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交换论
交换论

交换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桑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806887271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该书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对自然和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交换现象,分层次和分量级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个以交换为中心的观察体系。
《交换论》目录
标签:交换

第一章 交换的本质 1

1.1差异的本源 1

1.2差异的情感色彩 3

1.3差异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5

1.4差异促进竞争和进步 7

1.5有关交换的原始情结 9

第二章 交换的动力 12

2.1性对交换活动的影响 12

2.2禁欲对交换行为的影响 14

2.3对欲望的理性分析 16

2.4欲望的不同层次 18

2.5参与交换是一种本能 20

第三章 参与意识 23

3.1参与是本能和权利 23

3.2竞争的必然性 25

3.3有关“杀机”的警示 27

3.4参与意识的层次 29

3.5增强参预意识的重要性 31

第四章 交换的主体 34

4.1交换的主体及主体意识 34

4.2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资格 36

4.3主体资格独立存在的意义 38

4.4契约所表现的独立精神 39

4.5主体资格与民主精神 41

第五章 有关主体历史演变的研究 44

5.1隐秘的历史“情结” 44

5.2交换与特权的相互排斥 46

5.3难以被认可的主体资格 47

5.4不同经济体制的比较 49

5.5参与广泛程度的意义 51

第六章 有关主体权利的论述 54

6.1主体权利是人权的延伸和补充 54

6.2对被排斥现象的分析 56

6.3漠视他人参与权利的恶果 58

6.4应遵循的原则和道德规范 60

6.5主体权利意识的苏醒和进步 62

第七章 交换与环境的关系 64

7.1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64

7.2地理环境与交换意识的历史联系 66

7.3不同民族之间交换意识的比较 67

7.4交换促进着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69

7.5超越环境限制与交换的创新 71

第八章 有关交换的基本理论 74

8.1奇妙的异化作用 74

8.2对交换过程奥妙的经典描述 76

8.3由交换引发的负面效应 78

8.4《皇极经世》和天道循环理论 79

8.5如何建立交换的良性循环机制 81

第九章 交换与劳动的相互关系 84

9.1残缺的传统观念 84

9.2劳动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财富 86

9.3无效劳动对社会的潜在危害 88

9.4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 90

9.5保持劳动的“自由状态” 91

第十章 交换层次与有机构成 93

10.1交换层次的基本概念 96

10.2有机构成的基本概念 96

10.3提高技术构成比例的重要意义 98

10.4交换中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根源 99

10.5交换层次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01

第十一章 交换层次与人口素质 103

11.1人口素质的基本概念 104

11.2基因研究的伟大成果 107

11.3突破地域限制的伟大意义 107

11.4脱离束缚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109

11.5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是强国之本 110

第十二章 有关交换技能的培训 112

12.1对初始权利被剥夺的思考 114

12.2有关补偿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117

12.3给予补偿是社会的义务 117

12.4传统教育制度的历史罪恶 119

12.5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严厉批判 120

12.6技能培训的广泛意义 122

第十三章 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评述 124

13.1低级阶段竞争的危害性 126

13.2有关时间经济学的论述 129

13.3教育领域内伪科学的危害性 129

13.4简述“文凭”的消极作用 131

13.5试论学习和参与交换的关系问题 132

13.6试论教育改革的方向问题 134

第十四章 个人在交换中的作用和地位 136

14.1有关人生各个阶段不同体验的论述 138

14.2个人参与交换的方式和类型 140

14.3交换方式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140

14.4交换过程中的“差异显示”原则 142

14.5提高自身交换层次的重大意义 144

第十五章 自主交换与自由交换的概念 146

15.1人权与物权的结合 147

15.2有关私有权和共有权关系的分析和比较 150

15.3私有权的自由化程度 150

15.4“自由状态”下的自主交换 151

15.5有关私有权历史的简单描述 153

15.6对全民所有概念的重新认识 155

第十六章 有关交换公平性的论述 161

16.1公平只是一种状态 161

16.2即时公平的完整概念 163

16.3公平性与儒家学说的关联性 164

16.4儒商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66

16.5公平就在我们心中 168

第十七章 有关交换规则的基本理论 170

17.1交换规则的形成过程 170

17.2有关权力和权利概念的论述 171

17.3权力与交换规则的关系 173

17.4建立和完善对权力的反制约机制 175

17.5权力被物化的社会危害性 177

17.6权力自觉接受反制约的积极意义 178

第十八章 关于有限政府的论述 181

18.1有关政府的一些基本概念 181

18.2现代政府执政的宗旨 182

18.3道家理念和简约政府 184

18.4有限政府的基本概念 186

18.5政府部分职能的逐步转移 187

第十九章 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 190

19.1现代商品的时尚精神 190

19.2项目运作的社会意义 192

19.3现代企业的完整概念 194

19.4现代企业家的真实含义 195

19.5现代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 197

第二十章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199

20.1有关建立长效机制的论述 199

20.2企业具有发展的天然动力 201

20.3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区别 203

20.4简约政府有利于促进交换 204

20.5政府效率和企业效率的同步提高 206

第二十一章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 209

21.1第二次交换的概念 209

21.2第二次交换的秘密 211

21.3劳动契约和工会作用的局限性 213

21.4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重大意义 214

21.5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变化 217

第二十二章 有关国际交换原则的论述 219

22.1国际交换不公平的现实状况 219

22.2有关“白式心态”的论述 221

22.3有关自然资源共享的论述 222

22.4有关专业化交换模式的论述 224

22.5国际交换方式的不断创新 226

第二十三章 对内逐步改革和对外有限开放 229

23.1有关改革和保留辩证关系的论述 229

23.2以促进交换为中心来实行改革 231

23.3中国有足够的内部发展空间 233

23.4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 235

23.5促进内部交换提高总体交换层次 237

第二十四章 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圈 240

24.5中国曾经是国际贸易的中心 240

24.2重新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 242

24.3充分发挥以量取胜的优势 244

24.4建设整体项目输出基地 246

24.5建立国际性虚拟市场 248

第二十五章 若干社会矛盾的演化过程 251

25.1平均倾向和竞争行为的冲突 251

25.2有关层次和量级的进一步阐述 253

25.3平均主义的社会基础 255

25.4对平均主义的客观评价 257

25.5有关社会淘汰和自然淘汰的论述 259

第二十六章 劳动保障和社会救济 262

26.1建立社会补偿调节机制的必要性 262

26.2有关职业选择自由的论述 264

26.3有关就业和失业辩证关系的论述 266

26.4有关耗费量概念的论述平均 269

26.5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 271

第二十七章 交换方案的设计原则 274

27.1交换状态进步的现实意义 274

27.2突显差异的原则 276

27.3资源合理使用的原则 278

27.4运用对立支撑技术的原则 280

27.5实现经济效益的原则 282

27.6交换可持续的原则 284

后语 287

跋 2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