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法眼与诗心  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
法眼与诗心  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

法眼与诗心 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裕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8389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文化语境、思想资源、审美眼光、诗学话语四大部分,主要探讨了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学修养和著述,宋代文人接受佛教经典的主要观念,佛禅观照方式在诗歌创作中的转化,以及宋人诗论中佛禅术语的引用和演绎。书稿通过周密的引证和统计勾勒出整个宋代文人学佛的文化语境,深入分析宋人日常阅读的各种佛经中的重要佛理,尤其注重讨论佛禅观念在宋诗学中转换的细节和过程,并对宋人诗论常见的佛禅话语的引用和演绎作出合理的解析。其中关于六根互用的审美观念、转物诗学与拟人主义、全春是花、妙观逸想、以大观小、如幻三昧与艺术幻觉、如虫蚀木、句中有眼、《沧浪诗话》及其他宋诗话的禅学隐喻都作出了独到的诠释。
《法眼与诗心 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目录

弁言 1

第一编 文化语境: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学修养及著述 4

第一章 宋代文人与佛教各宗派之关系 4

第一节 宋代文人与禅宗 4

第二节 宋代文人与义学、天台宗 27

第三节 宋代文人与净土宗 35

第二章 宋代文人的佛经阅读情况 47

第一节 《楞严》的阅读 47

第二节 《圆觉》、《金刚》、《维摩》的阅读 52

第三节 《华严》、《法华》的阅读 59

第三章 宋代文人的佛学著述 67

第一节 佛教经藏注疏及序跋 67

第二节 禅宗著作编纂与序跋 75

第三节 佛教杂著 84

第四章 宋代僧侣的文学修养 88

第一节 禅宗僧侣的诗歌创作 88

第二节 天台宗僧侣的诗歌创作 91

第二编 思想资源:宋代文人接受佛禅经典的主要观念 102

第一章 《楞严》的法身哲学 102

第一节 从“迷己逐物”到“转物” 102

第二节 从“五官”到“六根”:感官概念的演化 107

第三节 玲珑六窗:士大夫的修行体验 111

第二章 《华严》法界观 117

第一节 周遍含容 117

第二节 万法平等 122

第三章 《金刚》、《维摩》、《圆觉》的资源 126

第一节 此心无所住 126

第二节 是身如浮云 130

第三节 空花结空果 135

第三编 审美眼光:佛禅观照方式在诗歌创作中的转化 141

第一章 《楞严》“六根互用”的审美实践 141

第一节 耳视目听: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 141

第二节 鼻观圆通:闻香如参禅 148

第三节 舌根圆通:从食蜜、品茶到论诗 154

第二章 “转物”观念与诗歌的主体张扬 163

第一节 不关诸象的妙明真心 163

第二节 “转物”诗学与拟人主义 168

第三章 《华严》法界观的诗学转化 175

第一节 以大观小与小中见大 175

第二节 妙观逸想:超越诗谶的艺术想象 179

第三节 千江一月与全花是春 183

第四章 如幻三昧与艺术幻觉 187

第四编 诗学话语:宋人诗论中佛禅术语的引用和演绎 195

第一章 作为文学隐喻的佛教语言 195

第一节 如虫蚀木:佛典词彙义的禅学与文学引申 195

第二节 句中有眼:禅学词彙义的文学艺术衍伸 201

第二章 《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 206

第一节 妙悟:以禅喻诗的形上等级制 206

第二节 临济下与曹洞下:南宋禅学语境下的宗派高低 211

第三节 别材别趣: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取喻 214

第四节 兴趣:尚意兴、问兴致的写作趣味 217

第五节 羚羊挂角:语言文字在表意方面的澄明性 220

第三章 宋诗话中佛禅话头及其喻意 226

第一节 范温《潜溪诗眼》禅语之分析 227

第二节 吴可《藏海诗话》禅语之分析 235

第三节 其他宋诗话禅语之分析 241

后记 2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