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朝阳,俞志编著
  • 出 版 社:福州:海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597327X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形式、发展过程及其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

四、邓小平理论产生、形成的理论基础 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8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基本形成阶段 8

二、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继续发展阶段 11

三、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完善发展阶段 1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

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5

二、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8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5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5

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27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2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发展过程 3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32

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 3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0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4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0

三、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4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6

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56

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9

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1

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2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5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65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65

二、邓小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67

三、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7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76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 76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78

三、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80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83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83

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8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93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9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93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96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00

一、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00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1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9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09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1

三、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全面发展 11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20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0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12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12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125

四、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8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0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 130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132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34

四、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36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37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3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3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41

四、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144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49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49

一、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49

二、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2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56

第二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59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59

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64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 169

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73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7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6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79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1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85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187

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1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9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94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198

三、非公有制经济 2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207

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7

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12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1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17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2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22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22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5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8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0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32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32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235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38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40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4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43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木要求 246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51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52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52

二、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254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56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5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59

一、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59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62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64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6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7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71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28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28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282

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 284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9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89

二、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91

三、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93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97

第一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9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 29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方针政策 300

第二节“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304

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 30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307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309

一、“一国两制”构想使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 309

二、“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11

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14

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316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20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20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320

二、当今时代的潮流 322

三、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2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27

一、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27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28

三、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处理国际事务 331

四、以新安全观营造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 333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38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338

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340

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41

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34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4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47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347

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52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5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58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358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61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63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66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66

二、新时期两大历史性课题 368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72

四、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375

后记 3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