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与促进政策
中国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与促进政策

中国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与促进政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果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633885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促进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是缩小西部与东部发展差距的关键,也是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抓手。本书首先评价了西部大开发的产业发展效应,在深刻识认产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了识别地区优势产业的二维指标体系,并对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进行选择,计量分析了内资产业与FDI产业向西部优势产业集聚转移的可能性,然后对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进行空间布局,最后进一步提出西部优势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的促进政策。本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系统,方法新颖,政策可操作性强,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与促进政策》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理论价值 4

三、实际意义 6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8

一、研究现状述评 8

二、西部大开发新阶段与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新挑战 9

三、研究思路 11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 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9

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9

二、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9

三、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0

第五节 结构框架 20

一、研究框架 20

二、逻辑结构 22

三、各章功能 22

第二章 西部大开发的产业发展效应评价 25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与产业政策 25

一、西部产业政策沿革 25

二、西部大开发政策 27

第二节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化 29

一、西部产业数据与特征 29

二、西部产业结构变迁 31

三、西部产业占全国比重变化 32

四、产业极差变化 33

第三节 西部产业的比较优势演化 34

一、产业集中度变化 35

二、西部地区产业区位商变化 38

三、西部地区四分类产业区位商变化 39

第四节 我国产业重心的变化 40

一、产业重心与移动 41

二、产业重心 42

三、产业重心向西部变动的程度 44

四、工业增加值重心演化 45

五、四分类产业重心偏离西部地区的距离 47

第五节 我国产业分布与集聚演化 49

一、产业分布形态检验 50

二、我国产业分布形态 50

第六节 西部大开发的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效应 56

一、增长粗放型 56

二、污染排放密集型 57

三、增长内向型 59

第七节 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效应评价与启示 60

一、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效应 61

二、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问题 62

三、西部大开发产业政策的方向 63

第三章 区域优势产业识别与产业政策 71

第一节 区域优势产业界定 71

一、区域产业分类 71

二、区域优势产业界定 73

三、区域优势产业的特征 75

四、优势产业问题 76

第二节 优势产业理论基础 77

一、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77

二、主导产业理论 79

三、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83

四、产业关联理论 85

五、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理论 86

六、生命周期理论 87

第三节 产业政策效应理论与实践 89

一、产业政策效应 89

二、产业政策的实践考察 93

三、产业政策与生命周期中的优势产业 95

第四节 区域优势产业识别指标体系 96

一、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优势产业识别指标 97

二、基于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周期的优势产业识别指标 103

三、二维联合识别指标 105

第五节 区域优势产业与发展政策 106

一、区域优势产业促进机制 106

二、优势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108

三、优势产业集聚与转移 109

四、空间近邻效应 110

五、产业关联与配套 111

第四章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识别 113

第一节 数据修正与统计分析 113

一、数据来源及分布特征 113

二、数据修正 114

三、西部地区工业产值与关联值相关性 114

四、西部地区工业产值与关联值的相关性 117

第二节 基于主导产业理论的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识别(A) 118

一、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识别 118

二、西部地区四类产业群结构 122

三、西部地区战略产业群结构 124

四、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竞争力指数 125

五、西部优势产业识别 127

第三节 基于比较优势周期理论的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识别(B) 128

一、基于全国参照系的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静态识别 128

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动态识别 131

三、西部地区四类产业群结构 136

四、西部地区四类产业群结构 137

第四节 双坐标系中的西部地区优势产业识别 139

一、西部地区优势产业二维识别方法 139

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 139

三、西部比较优势产业 142

第五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分类与分布特点 143

一、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产业分类 143

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地区分布 143

三、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特点 150

第五章 我国内资产业集聚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 153

第一节 内资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 153

一、文献评论 153

二、国内产业转移动因 155

三、影响产业转移的要素条件 158

第二节 内资产业数据与统计分析 160

一、数据 160

二、描述性统计特征 161

三、内资产业区域结构 162

四、内资产业重心 163

第三节 内资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自相关 165

一、内资产业空间集聚 165

二、内资产业空间自相关性及显著性检验 168

三、内资制造产业空间集群分布 173

第四节 内资产业集聚效应 178

一、计量模型 178

二、参数估计 180

三、结果分析 191

第五节 东部内资产业转移促进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可靠性 192

第六章 我国FDI产业集聚与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 195

第一节 FDI集聚与国际产业转移 195

一、FDI与国际产业转移 195

二、国内研究现状 197

第二节 FDI产业数据与统计分析 199

一、数据 199

二、六类FDI产业描述性统计 200

三、FDI产业的区域结构 202

四、FDI产业重心 203

五、六类FDI产业参与度 205

第三节 FDI产业集聚强度与空间自相关 207

一、集中度 207

二、集聚强度 208

三、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209

四、FDI产业空间集群分布 212

第四节 FDI产业集聚效应 216

一、计量模型 216

二、六类FDI产业集聚效应 218

三、生产函数下的FDI产业集聚效应 222

四、结果分析 228

第五节 FDI产业集聚对内资产业增长机制的非线性转换效应 229

一、平滑转换面板(PSTR)模型 229

二、FDI产业参与对内资产业增长机制的非线性平滑转换 231

三、六类内资产业增长机制的PSTR模型参数估计 233

四、内资产业在FDI产业非线性平滑转换下的不同机制模式 236

五、内资产业高低增长机制的地区构成 241

第六节 FDI产业促进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可靠性 243

第七章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 245

第一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模式 245

一、西部开发与“三线”建设布局启示 245

二、产业集聚与集群分类 248

三、产业集群新分类 251

四、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分类 253

五、西部优势产业集群特点 255

第二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259

一、成渝经济区 259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 261

三、北部湾经济区 262

第三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区位 265

一、国家级产业园区 265

二、基地(非省会城市) 267

三、资源富集区 268

四、产业带 269

五、优势产业集聚区 269

第四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 271

一、生物资源产业 271

二、能源产业 272

三、矿产业 273

四、高端制造业 273

五、高技术产业 274

第五节 西部各地区的优势产业空间布局 275

第六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政策 280

一、统筹优势产业在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 281

二、促进西部优势产业集群递进式发展 282

三、完善西部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82

四、尽快制定《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283

五、依托优势区位推进西部开发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284

六、优化西部优势产业集群 285

七、创新西部优势产业规划协调机制 286

第八章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促进政策 287

第一节 产业组织与促进政策 287

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龙头 288

二、以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优势产业集聚主体 288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289

四、培育高端企业集群主体 289

五、培育中介企业与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290

第二节 高级资源形成与促进政策 290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育体系 291

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291

三、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292

四、以军民结合大力推进西部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创新 293

五、增强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技术能力支撑 293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与促进政策 294

一、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 295

二、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 297

三、鼓励劣势产业向外转移 298

第四节 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集群政策 299

一、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与辅助配套产业 300

二、集中政策优势促进产业向西部优势区位集群转移 302

三、大力促进国际产业向西部优势产业的集群转移 303

四、完善西部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体系 304

五、完善与出台相关制度法规 305

六、杜绝“二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产业向西部转移 307

第五节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与促进政策 308

一、推进西部地区一体化 308

二、深化东西部区域合作 310

三、促进西部劣势产业向外转移 311

第六节 专项促进政策 314

一、财税政策 314

二、金融政策 315

三、土地政策 318

四、科教文化政策 319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精要 321

第一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政策难点 321

一、西部大开发及产业政策响应 321

二、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问题 323

三、西部产业政策的方向与难点 324

第二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及其特点 325

一、西部优势产业 325

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 326

三、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 327

四、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特点 327

第三节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发展 327

一、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位 328

二、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集群 328

三、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 329

第四节 十五个促进政策精要 331

附录 339

参考文献 369

索引 377

后记 3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